紅色托利
紅色托利(Red Tory)是源自托利黨傳統的中右翼或家長式保守主義政治哲學的追隨者,它在加拿大最為主導,但在英國也有存在。紅色托利傾向於支持社群主義的社會政策,同時保持一定程度的財政紀律以及對社會和政治秩序的尊重。紅色托利與主張經濟自由主義的藍色托利形成鮮明對比。
在加拿大,紅色托利主義存在於省級和聯邦保守黨政黨中。紅色托利的歷史標誌着加拿大和美國政治文化發展的差異。加拿大保守主義和美國保守主義在根本上存在差異,包括他們對社會問題的立場以及政府在社會中的作用。[1]
加拿大的紅色保守黨政府,例如約翰·A·麥克唐納、羅伯特·博登和約翰·迪芬貝克政府,以支持政府在經濟中發揮積極作用而聞名,包括創建加拿大國家鐵路等政府所有和經營的皇家公司,以及通過國家政策等計劃發展和保護加拿大工業。
歷史
從歷史上看,加拿大保守主義源於托利黨傳統,特別關注個人權利和集體主義之間的平衡,並通過傳統的前工業化道德標準來調節——這在美國保守主義中從未如此明顯。[2]
紅色托利主義很大程度上源自古典保守主義傳統,該傳統認為,如果特權階級成員履行貴族義務並為共同利益做出貢獻,那麼社會階層之間財富和政治特權的不平等分配就是合理的。紅色托利支持宗教和君主制等傳統制度,並維護社會秩序。這一立場後來體現在他們對福利國家某些方面的支持上。正如科林·坎貝爾和威廉·克里斯蒂安在《加拿大的政黨和意識形態》中所闡述的那樣,這種對共同利益的信念是紅色托利主義的根源。
與美國的經驗不同,美國的階級劃分被視為不民主(儘管仍然存在),加拿大保守黨對政府採取了更為家長式的看法。 君主制、公共秩序和良好的政府——被理解為對共同利益的奉獻——先於、調節和平衡了對個人權利和自由的信念。 安東尼·霍爾認為,加拿大的紅色保守主義是專門為了反對美國革命及其意識形態而發展起來的。
加拿大的這種保守主義很大程度上源自英國保守派思想家和政治家理查德·胡克、第七任沙夫茨伯里伯爵、本傑明·迪斯雷利、第一代比肯斯菲爾德伯爵所發展的保守黨傳統。維多利亞時代對加拿大保守主義的主要影響是迪斯雷利的一國保守主義和倫道夫·丘吉爾勳爵倡導的激進保守主義。這些托利黨傳統中固有的是貴族義務和保守的社群主義理想。
在維多利亞時代,這些思想是大英帝國保守主義思想的主要流派,並由加拿大約翰·A·麥克唐納保守聯盟的托利派提出。他們不否認自1776年至1796年間保皇派離開美洲殖民地以來,托利黨的社群主義和集體主義傳統就一直存在於英屬北美殖民地。正是這一方面是美國和加拿大保守政治文化之間的主要區別之一。[3]
「紅色」托利黨主義的明確概念是由多倫多大學教授加德·霍洛維茨(Gad Horowitz)在1960年代提出的,他認為加拿大存在重要的托利主義意識形態。[4]這一願景將加拿大與美國進行了對比,美國被認為缺乏這種集體主義傳統,這種傳統在美國革命和聯合帝國保皇黨外流後被從美國政治文化中刪除。霍洛維茨認為,加拿大更強大的社會主義運動源自保守黨,這解釋了為什麼社會主義在美國的選舉中從未取得過太大的成功。這也意味着加拿大的自由觀念更加集體化和社群主義,並且可以被視為比美國自由實踐和理論更直接地衍生自英國傳統。霍洛維茨認為,喬治·格蘭特和尤金·福西是這種思想的典範,這種思想認為基督教在公共事務中發揮着核心作用,並對資本主義和占主導地位的商業精英提出了深刻批評。[5]
參考資料
- ^ Conservatism.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2023-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9).
- ^ Dart, Ron. Red Tory.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October 6,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5, 2017).
- ^ Christian, William Edward; Campbell, C. Political Parties and Ideologies in Canada. 1990. (Note: several editions of this textbook have appeared since 1974, reflecting the changes in Canada's politics.)
- ^ Horowitz, Gad. Conservatism, Liberalism and Socialism in Canada: An Interpret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966. JSTOR 139794. doi:10.2307/139794.
- ^ Grant, George. Lament for a Nation: The Defeat of Canadian Nationalism. Carleton Library Series 40th Anniversary.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