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協恭(?年—1647年)[1],字力懷,一字端甫,號亶鞠[2]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自幼家貧力學。

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鄉試舉人[3]

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七名同進士出身,大理寺觀政。

十五年(1642年),授福建福寧州寧德縣知縣。隨即以才能調任福州府侯官縣知縣,寧德縣人為毛協恭立祠、碑於學前街。於侯官縣拒絕餽贈、革除耗羨、多有惠政。

十六年(1643年)春季,清兵入塞攻略畿輔,福建巡撫張肯堂勤王,毛協恭募兵二千人前往隸屬張肯堂。

十七年(1644年),勤王軍退兵後獲舉薦入授監察御史,尚未赴任,流寇張獻忠部已攻破江西袁州吉州,轉攻贛州以窺探福建;毛協恭對張肯堂進言:「杉關,入閩門戶,關固,賊不能越邵武而南。請厚集兵守之。」兩個月後,張獻忠軍轉往四川使福建危機暫解,而李自成攻陷京師畿輔西側地帶,崇禎帝下詔勤王,毛協恭與張肯堂再度募集義勇軍,剛集結便獲悉京師淪陷皇帝殉國。南明福王監國,授為陝西道監察御史。

隆武元年(1645年,順治二年)閏六月隆武帝稱帝後,以御史提督福建學政

隆武二年(1646年,順治三年)正月,毛協恭進呈常州同鄉各臣書疏,隆武帝讀完感到悲痛,說:「江南士紳,無人不灑涕思明,枕戈待舉。朕必親提黃鉞,張皇六師,以慰臣民之望。大小文武,當時時刻勵爾志,毋狃偏安!」[4]

八月,清軍入福建,取福州。毛協恭正辦理考試完畢,由興化府行至洪塘,獲悉事變大哭,投水自殺,獲救,避難流轉於泉州府建寧府境之間,打算前往廣東。遇到土寇發起,避難前往崇安縣[5]

隆武三年(1647年,順治四年)七月,毛協恭南下途中於建寧府西北吉陽溪萬石灘遭遇清軍,女婿劉元趙前行被殺;毛協恭命令兩個兒子從小路逃走,自己向清軍大喊:「速殺我!」被捕,清軍主帥以高官厚祿勸降,毛協恭厲聲說:「若亦知毛提督乎?尚奚道!」於是被殺,屍體被投入溪水急流中。[6]毛協恭兩個兒子尋找其屍身未尋得。毛協恭之妻周氏抱着幼子,與長女、次女都投水而死,家僕鄒良玉、王大郎殉死,受毛協恭命率二千人前往京師的王秀之妻也攜幼子投水死。

乾隆朝賜諡節愍,入祀寧德縣、侯官縣名宦祠

家庭

  • 高祖父:毛憲,正德六年進士。
  • 姻婭:劉憲章,崇禎十年進士。
  • 妻:周氏。
  • 子女:
    • 長女,適劉元趙(?-1647年),郡庠生,監察御史劉憲章之三子。
    • 次女,字楊氏。
    • 幼子。

註釋

  1. ^ 雍正《江南通志》作毛恊恭
  2. ^ 《崇禎十三年庚辰科進士三代履歷》:毛協恭,曾祖誡,太學生;祖中和;父應曾。亶鞠,詩五房,庚戌年六月十三日生,武進縣人,庚午九十六名,會試十五名,三甲一百七十七名。大理寺觀政。
  3. ^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十九·選舉·舉人·頁二十七
  4. ^ 此事載於佚名《思文大紀》卷四、三餘氏《南明野史》卷中·紹宗皇帝紀
  5. ^ 鄒漪明季遺聞》卷四·福建、計六奇明季南略》卷十一·閩紀 皆誤記此年正月「提學御史毛協恭亦憤卒。」
  6.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六·通諡節愍諸臣上、雍正《江南通志》載為「明亡投水死。」

參考文獻

  • 乾隆《寧德縣志》卷三·秩官志·歷官·頁七
  •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二十四·人物·忠節·頁十七
  • 徐鼒《小腆紀傳》卷四十九·列傳四十二·忠義一
  • 雍正《江南通志》卷一百五十三·人物誌·忠節·常州府·頁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