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化學/化學家/存檔

用途

  1. Add a new selected biography to the next available subpage.
  2. Update "max=" to new total for its {{Random portal component}} on the main page.

化學家列表

Portal:化學/化學家/存檔/1 Portal:化學/化學家/存檔/1


Portal:化學/化學家/2

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年2月19日—1927年10月2日),瑞典化學家。提出了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的阿倫尼烏斯理論,研究了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得出阿倫尼烏斯方程。由於在物理化學方面的傑出貢獻,被授予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

阿倫尼烏斯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附近的威克,從小就喜歡數學,8歲進入教會學校,充分表現出在數學和物理上的天賦。1876年從學校畢業,進入烏普薩拉大學。在大學中,阿倫尼烏斯對於當時的物理和化學教學不滿。1881年他進入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主要方向是電解質的導電性。


Portal:化學/化學家/3

約翰·弗雷德里克·威廉·阿道夫·馮·拜爾(Johann Friedrich Wilhelm Adolf von Baeyer)(1835年10月31日—1917年8月20日),德國化學家,因成功分析出吲哚的結構而獲得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

拜爾出生於柏林,初在柏林大學攻讀數學物理,後前往海德堡大學,在羅伯特·本生門下學習化學。畢業後,拜爾回到柏林,在弗里德里希·凱庫勒的實驗室進行研究,1858年博士學位。

1860年,拜爾在柏林貿易大學任講師,1871年,前往斯特拉斯堡大學任教授。1875年,他接替尤斯圖斯·馮·李比希慕尼黑大學教授學位。


Portal:化學/化學家/4

米高·法拉第英語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國物理學家(當時對「物理」的稱呼為「自然哲學」),也精於化學,在電磁學電化學領域有所貢獻。

法拉第出生於英國紐因頓,接近現在的倫敦大象堡。法拉第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好,他的父親詹姆士是個鐵匠以及基督教桑地馬尼安教派的一員,於1780年代從英格蘭的西北部來到倫敦。由於家境貧窮,因此他只好靠自學求取知識。14歲時,他成為書本裝訂商及銷售人喬治·雷伯的門生。7年學徒生涯中,他讀過大量書籍,包括以撒·華茲的「悟性的提升」,書中對於學習的原則與建議,法拉第一直遵行不輟。另外,他也從由珍·瑪西女士所寫的「化學閒聊」中得到很多啟發。在這些大量的閱讀之中,法拉第漸漸樹立起對科學的興趣,這其中,又以電學為甚。


Portal:化學/化學家/5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1917年4月10日1979年7月8日, )

美國有機化學家,對現代有機合成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複雜結構的天然有機分子結構闡明方面。獲1965年諾貝爾化學獎。與其同事羅爾德·霍夫曼共同研究了化學反應的理論問題。後者也獲得了198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伍德沃德生於麻省波士頓。其父為阿瑟·伍德沃德,系英格蘭移民。其母為瑪格麗特·伍德沃德,為蘇格蘭移民,生於格拉斯哥

伍德沃德從小即醉心於化學。上昆西的小學、中學時就已經開始自學化學。在他上中學前,就已經把一本普遍使用的保羅·嘎特曼編寫的有機化學實驗教材大部分的實驗,想辦法做了一遍。 1928年(11歲)時伍德沃德找到了駐波士頓德國領事館總領事,通過他取得一些發表在德國期刊上的論文。 後來在其科普講座中伍德沃德回憶,他無意中在這堆論文中發現了狄爾斯和阿爾德關於雙烯合成反應的原始通訊,並被迷住了的經歷。在隨後的生涯中,伍德沃德大量地應用此反應於有機合成,並在理論和應用上對此反應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1933年他被麻省理工錄取,然後次年即因忽視其他課程的學習導致成績不好而被校方開除。麻省理工於1935年再次錄取了伍德沃德,並於1936年授予其理學學士學位。再一年後他拿到了博士學位,其時,他的同學學士都還沒畢業。伍德沃德的博士論文是關於雌性荷爾蒙孕酮的合成。


Portal:化學/化學家/6 黃鳴龍(1898年8月6日—1979年7月1日),江蘇揚州人,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鳴龍在1898年8月6日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市

1918年,黃鳴龍在浙江醫藥專科學校(現浙江大學醫學院)畢業,隨即遠赴瑞士,在蘇黎世大學學習。1922年在德國柏林大學深造,並在192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24年回到中國後,歷任浙江省衛生試驗所化驗室主任、衛生署技正與化學科主任、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藥科教授等職。

1934年,黃鳴龍再度赴德國,先在柏林用了一年時間補做有機合成和分析方面的實驗,並學習有關的新技術,後於1935年入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化學研究所進修。1938至1940年,黃鳴龍先在德國先靈藥廠研究,後又在英國研究女性激素。

1940至1945年,黃鳴龍回到國內任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昆明)研究員兼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其間進行了藥物山道年的立體異構研究,並為國內外後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945至1952年,黃鳴龍作為訪問學者來到美國哈佛大學做研究,其間創造性的改進了沃爾夫-凱惜納還原反應,此後簡稱為黃鳴龍改良還原法。後到默克藥廠做研究員。


Portal:化學/化學家/7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蘭語Maria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常被稱為瑪麗·居里(法語: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波蘭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她是放射性現象的研究先驅,也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第一人。瑪麗·居里還是巴黎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1995年,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移葬先賢祠

瑪麗·居里原名瑪麗亞·斯克洛多夫斯卡,生於當時沙俄統治下的華沙,即現在波蘭的首都。她在華沙生活至24歲,1891年追隨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讀書。她在巴黎取得學位並從事科學研究。她是巴黎和華沙「居里研究所」的創始人。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爾·居里亨利·貝克勒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的長女伊倫·約里奧-居里和長女婿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與193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瑪麗·居里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Po)和(Ra)。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


Portal:化學/化學家/8

羅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1937年7月18日),生於波蘭(今烏克蘭佐洛喬夫美國化學家,1981年因為通過前線軌道理論和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來解釋化學反應的發生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Portal:化學/化學家/9

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矽藻土炸藥(Dynamite)的發明者。他曾擁有Bofors軍工廠,主要生產軍火;還曾擁有一座鋼鐵廠。在他的遺囑中,他利用他的巨大財富創立了諾貝爾獎,各種諾貝爾獎項均以他的名字命名。人造元素(Nobelium)就是以諾貝爾命名的。

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斯德哥爾摩,是艾馬紐·諾貝爾的第三個兒子。他與家人在1842年遷往俄國的聖彼得堡。在那裏,他的父親開始了「魚雷」的研製工程。諾貝爾開始師從研究化學的俄羅斯教授Nikolay Nikolaevich Zinin。諾貝爾18歲時去美國學習了四年化學,期間為John Ericsson工作了一小段時間。

1859年,他的哥哥魯維·艾馬紐1831年1888年)接管了父親的產業。等諾貝爾返回瑞典後發現他的父親的工廠已經破產,便投身於研究炸藥製造,主要是如何安全的生產和使用硝酸甘油炸藥。但1864年9月3日,一場大爆炸發生在斯德哥爾摩的工廠Heleneborg,造成5人死亡,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弟弟艾米爾。

最初的諾貝爾文學獎1895年制定,這是源於諾貝爾當時寫下的遺囑,獎金來自於他的大部分財富。自1901年,該獎項已授予許多傑出的先生和女士,他們的傑出成就表現在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致力於推動世界和平。


Portal:化學/化學家/10

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1864年6月25日—1941年11月18日)德國化學家,他提出了熱力學第三定律,這條定律對化學親合力的計算尤其重要,他因此榮獲1920年諾貝爾化學獎。能斯特促進了現代物理化學的確立,對電化學熱力學固態化學光化學有所貢獻,並提出了能斯特方程

能斯特生於西普魯士貝利森Briesen)(今波蘭境內的萬布熱伊諾Wąbrzeźno))。他在蘇黎世大學柏林大學卡爾·弗朗岑斯大學學習數學與物理學,去萊比錫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在哥廷根成立了物理化學與電化學研究所。1897年,能斯特發明了能斯特燈,一種使用白熾陶瓷棒的電,是碳絲燈的替代品和白熾燈的前身。能斯特研究過滲透壓電化學1905年,他確立了他稱之為「新熱定理」的定理,也就是後來的熱力學第三定律,這條定律描述了物質接近絕對零度時的表現。

他榮獲1920年諾貝爾化學獎,這是對他的熱化學研究成果的肯定。他於1924年出任柏林物理化學研究所主任,並擔任此職位至1933年退休,接着開始研究電聲學天體物理學

Nominations

Nominate anybody whom you feel deserves to be on the front page - Nobel prize laureates and top or high importance chemists may be a good place to start. Make sure the article has a photograph/portrait, and is of a reasonable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