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比谷公园
35°40′17″N 139°45′19″E / 35.67148°N 139.755387°E
日比谷公园 | |
---|---|
基本资料 | |
类型 | 都市公园 |
位置 | 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 |
坐标 | 35°40′25″N 139°45′22″E / 35.67361°N 139.75611°E |
面积 | 161,636.66 m2 |
前身 | 大日本帝国陆军近卫师团练兵场 |
建立 | 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1日 |
设计者 | 本多静六、本乡高德 |
管理者 | 日比谷公园管理所 |
开放时间 | 全年无休 |
停车场 | 有(456车位) |
连接交通 | 霞关站、日比谷站步行2分;有乐町站步行8分 |
设施 | 日比谷公会堂、大音乐堂、小音乐堂、陈列场、日比谷图书文化馆、网球场、儿童游园、轻饮食店、绿与水的市民学院 |
备注 | 日本最早的“洋风近代式公园” |
网站 | 官方网站 |
地图 | |
日比谷公园(日语:日比谷公園/ひびやこうえん Hibiya-kōen */?)是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的一个公园,同时也作为当地町名。邮递区号100-0012[1]。
同名的公园由东京都建设局所辖的财团法人东京都公园协会管理。公园面积161,636.66m²。根据城市规划法第11条(都市设施),与北之丸公园、皇居外苑一部分合称“东京城市规划公园第5、8、23号中央公园”。
此公园是“全日本自动车展”(现:东京车展)第一届(1954年)至第四届(1957年)的场地。亦是每年10月14日铁道迷“铁道之日”活动的会场。
概况
邻近霞关、有乐町等都心地区的都立公园,公园面积161,636.66平方米。 与后乐园球场、东京巨蛋相同,常用来作为占地面积的比较量词。
园内主要设施有市政会馆、日比谷公会堂、野外音乐堂、日比谷图书文化馆(旧东京都立日比谷图书馆)、“绿与水的市民学院”(緑と水の市民カレッジ)、日比谷绿色沙龙(日比谷グリーンサロン)、Felice Garden日比谷(フェリーチェガーデン日比谷,旧公园资料馆)、网球场、松本楼等。园内设有各种大小的花坛。
日剧常在此处拍摄。
本公园位于东京地方裁判所旁,是公审旁听席的抽选处。
公园内有灾害用给水槽(有效水量1,500立方米)。定水位阀与循环泵让水槽内的水保持清洁。震灾时可作为干净水源。
历史
前史
本处位于江户城日比谷御门旁,江户时代时,重要大名们在此设置上屋敷。当时有条通往现在霞门的道路将此地分为南北两侧,幕末时北侧的御用屋敷有萩藩毛利家、佐贺藩锅岛家,南侧有三草藩丹羽家、吹上藩有马家、福知山藩朽木家、盛冈藩南部家、唐津藩小笠原家、狭山藩北条家等家的上屋敷。
明治时,这里称为日比谷原。北侧属西日比谷町一部分,南侧属内山下町二丁目。明治4年(1871年)、日比谷、霞关的旧武家地一带设立陆军操练所,明治18年(1885年)改称日比谷练兵场。练兵场在明治21年(1888年)移往青山火薬库旧址(现在的明治神宫外苑)。
公园计划
官厅集中计划原预定在日比谷原建设官厅,但入江土地地质不稳,不适合建造大型建筑物。同年11月、内务省东京市区改正委员会的古市公威、芳野世经提案改为公园地,隔年公告进行日比谷公园第一至第四十九公园整备。
日本公园制度可追溯至明治6年(1873年)的太政官布告,过去如上野公园、芝公园等是以寺社境内公园化为主,本次是第一次打造全新公园。明治26年(1893年)东京市从军方买下土地,发布告示第六号正式命名为日比谷公园。
同年,东京市提出的设计案结束审查。明治27年(1894年)6月,日本园艺会小平义近的甲乙案、田中芳男的丙案三案未获采用。明治30年(1897年)成立公园改良取调委员会,明治31年(1898年)长冈安平的提案、明治32年(1899年)8月辰野金吾的提案均未采纳。
明治33年(1900年)本多静六、石黑忠悳、福羽逸人、小泽圭次郎等人在内的日比谷公园造园委员会成立,东京市5名吏员的提案也未能采用。
明治34年(1901年),以德国留学的造园委员本多为中心进行规划。本多运用留学经验设计德式庭园,但留下江户城护城河填平后遗留的心字池以保留日本元素。今日仍可在公园内看见心字池与石垣。本案获得采用后,本乡高德开始进行绘图,明治35年(1902年)4月开工,隔年6月1日正式开园。
开园后
开园同年,洋风吃茶店松本楼、和风吃茶店三桥亭(现公园中心)、结婚式场高柳亭(现“日比谷Palace”)、洋风餐厅麒麟亭(现“餐厅南部”)、园艺店等开店,多数店舗营业至今。日俄战争胜利时兴起献木活动,因此园内种植了大量树木。
明治38年(1905年)8月,野外音乐堂(现在的野外小音乐堂)竣工,大正12年(1923年)野外大音乐堂完工。
开园后,政府积极利用公园,曾作为日俄战争祝贺会、国葬等场地。大正民主时,本地是东京市电赁上反对运动、普通选举运动、反对爆发西门子事件的第2次山本内阁弹劾国民大会等社会运动的据点,也曾发生包括反对日俄谈和条约的日比谷纵火事件等多次暴动事件。
关东大地震
大正12年(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小音楽堂毁损,松本楼烧毁,而大音乐堂逃过一劫。
运动场作为灾民的临时住所,隔年撤除。
战中
昭和17年(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比谷公园变为军用地。黄铜制的栅栏因金属供出拆除,松本楼作为海军省将校宿舍。因食粮短缺,花坛开始种植马铃薯。
战后
二次大战后,盟军驻日总司令部(GHQ)接收日比谷公园,松本楼改为美军宿舍。昭和26年(1951年)接收结束,开始重建。
昭和25年(1950年),东京都知事安井诚一郎邀请帝国饭店内的园艺店芳梅园到日比谷公园开店,为日比谷花坛。
昭和29年(1954年)大音乐堂、昭和32年(1957年)日比谷图书馆重建。
昭和36年(1961年)大喷泉完成。
昭和46年(1971年)松本楼在冲绳返还运动中烧毁,昭和48年(1973年)重建。
昭和57年(1982年)儿童园与水池废除改为健康运动广场,昭和58年(1983年)、大小音乐堂重建。
平成23年(2011年)7月1日: 东京都交由千代田区管理的日比谷图书馆,作为“日比谷图书文化馆”开业。
图片
事件
- 1905年9月5日-发起反对朴资茅斯条约集会运动。后发展为日比谷纵火事件。
- 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作为避难场所建设临时屋与救护所。在公园一角为罹难者进行火葬处理,之后移至东京都慰灵堂。
- 1945年11月1日-举行饿死对策国民大会要求配给主食。
- 1971年11月19日-举行冲绳返还协定反对示威游行。园内的松本楼烧毁。
- 2003年10月-日比谷公园开园100周年纪念,举行“第1回日比谷公园园艺展2003”。之后毎年10月都举行日比谷公园园艺展,成为日本园艺、环境、绿化、花卉与城市绿化的代表性活动。
- 2006年-2008年3年间,毎年11月日本放送举行“THE Radio Park in 日比谷”(THEラジオパーク in 日比谷)。2009年因预算削减停止。2010年5月再度举行。2011年因东日本大震灾后电力不足中止。2012年4月29~30日、2013年4月27~28日再次举行。
- 2007年12月21日起2008年1月1日早上为止举行点灯活动“TOKYO FANTASIA 2007,竖立起歌42米的圣诞树。
- “全日本自动车展”(现:东京车展)、1995年第2回“铁道日”起的活动场地[2]。
- 2008年12月底 - 为协助因“派遣中止”遭解约解雇而失去住所的派遣人员,设立“跨年派遣村”(至2009年1月5日止)。
周边设施
日比谷公园(町名)
日比谷公园 | |
---|---|
町 | |
坐标:35°40′17″N 139°45′19″E / 35.67148°N 139.755387°E | |
国家 | 日本 |
都道府县 | 东京都 |
特别区 | 千代田区 |
人口(2015年(平成27年)2月1日) | |
• 总计 | 0人 |
时区 | JST(UTC+9) |
邮递区号 | 100-0012 |
1967年(昭和42年)4月实施住居表示,“千代田区日比谷公园”成为正式町名。无下分“丁目”,全区属日比谷公园1番街区。日比谷公会堂与市政会馆为日比谷公园1番3号,日比谷图书文化馆为1番4号、公园事务所为1番6号。1番1号、1番2号、1番5号是公园内的餐厅、结婚场地的地址。
地名由来
来自此地的“日比谷公园”。
备注
- ^ 町丁別世帯数および人口(住民基本台帳):平成27年2月1日現在-千代田区総合ホームページ.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 ^ 2012年は全国都市绿化フェア実施のため明治公园で开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