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期信用銀行
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にっぽんちょうきしんようぎんこう)是日本的一家前長期信用銀行,簡稱「長銀」(ちょうぎん),英文縮寫「LTCB」。
在吉田茂內閣的管理下,日本出現金融機構貸款的長短之分,一般銀行負責短期貸款,長期貸款則全權交給了所有長期信用銀行和信託銀行。
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曾是日本國內最大的長期信用銀行之一,在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給了眾多企業提供金融資金。但是在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陷入了嚴重的不良債務的漩渦,最終在1998年申請了破產保護並被國有化隨即被合併,2002年出售給美資的里普爾伍德集團,成為第一家被外資控制的日本銀行,最終演變成了今天的「新生銀行」。
歷史
成立
1952年6月,為了提供給企業購買設備和投資的資金,日本產生了長期信用銀行法。長期信用銀行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的方法來融資,然後通過貸款的渠道給專門需要的部門提供相對低成本的資金。在同年12月,擁有將近當時7億5,000萬日元的「株式會社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正式成立。第一任行長是來自大藏省的原邦道(前日本製鐵副社長·野村證券會長等),本店被設在了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1953年1月,長銀在大阪開了支店,同年2月,在札幌也開了分店。在當時日本經濟的四大重點產業,鋼鐵,電力,煤礦和海運的高速發展下,長銀提供給了他們重要的設備投資的貸款資金。
日本經濟的高速成長
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迎來了長達幾十年的經濟高速成長期。而在最初支持這一成長的是日本各大鋼鐵,石油,化學,合成纖維,自動車,家電和工作器材等重要製造業。1956年3月,長銀一共給它們提供了將近1,039億日元的貸款。1962年3月,這個數字增長到了4,059億日元,每年以幾乎25.7%的增長率增長。
1956年9月,本店被移到了千代田區丸之內。1958年12月在名古屋,1959年12月在福岡,1962年3月在仙台,1962年9月在金澤,1964年3月在高松,1966年5月在廣島相繼開放了自己的支店。從1989年開始,長銀開始多樣化,開始向新興產業比如不動產和服務業等提供直接貸款。甚至開始了提供給各種企業「項目投資」的資金。
國際化和證券化
為了擴展海外業務,1964年10月,長銀在紐約開了辦事處,1971年3月,在倫敦,1972年9月在雪梨,1973年10月在阿姆斯特丹也開了事務所。1973年7月,首家海外支店在倫敦開放。隨後,紐約,舊金山,新加坡,芝加哥,和開曼群島也開了支店,確定了自己在美國·歐洲·亞洲的金融網。
1979年9月,開始發行國際債券。隨後,瑞士長銀·德國長銀·亞洲長銀(香港)·新加坡長銀相繼設立。1983年4月,長銀經營研究所成立。1988年6月,開始買賣美國政府和住房債券。同時期,長銀開始了多元化,開始發放如以日元為基礎的外債(武士債)。1989年,以擁有的資產而言,長銀已經成為世界第九大公司。1993年,長銀總部搬到了東京日比谷公園旁的新樓,同年7月,長銀證券株式會社正式成立。
泡沫的崩潰
從1988年開始,長銀開始了對急速泡沫化的不動產業務融資。在泡沫經濟的末期,服務業、建築業和不動產成為長銀的重要項目。1990年後期,隨著泡沫的崩潰和日益增值的日元,不良債務的問題漸漸的浮出水面。1991年12月,部分知情人比如鈴木克治專務所提供的報告中稱長銀因為「泡沫而產生的不良債權可能已經超過了2兆4千億日元」。但是直到1994年2月,長銀才開始揭露自己的不良債權問題。當時大藏省堅信經濟的不景氣總會恢復,地價也會隨之上升,所以採用了一如既往「護送船隊方式」來暫緩處理銀行的壞帳,同時也希望能給陷入困境的企業更多時間來還債。
國有化歷程
在長銀經營日益惡化的過程中,1998年3月,日本金融危機管理審查委員會決定用政府公款注資1,766億日元。但是,隨即發現不良債權的處理需要將近8,000億日元的政府注資。同年,和瑞士銀行(UBS)合資的子公司長銀沃巴格證券拋售了將近150萬股長銀的股票。同時,在1998年6月5日,日本《現代》月刊發表了一份預測長銀即將破產的文章,引起了市場恐慌,長銀的股價開始了急速下跌。在與瑞士銀行的合作中,長銀沒有得到需要的資金投入,但是把很多重要的客戶資料和人才洩漏給了瑞士銀行和海外媒體和金融機構。在海外機構投資人,證券公司的聯合拋售打擊下,長銀幾乎失去了市場信用,發行的債券已無人購買。而很多重要大客戶則紛紛前往長銀結束合同[1]。1998年6月26日,長銀和日本住友信託銀行達成了初步合併的協議,但是在新聞發布會的當天,住友信託和長銀的股價開始大幅度下跌,合併的構想最終沒有實現。1998年10月23日,由當時的行長鈴木恆男正式宣布了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的破產。
被外資收購
2000年3月,美國的私人資本運營機構「里普爾伍德控股公司」收購了長銀,這也是日本銀行第一次出售給了外國公司[2],成為了「新LTCB合伙人」,同年6月,正式改名為今天的「新生銀行」。
參考
- 日本の群像 再起への20年:銀行マンの苦闘・日米・激突した金融哲学
- 巨大銀行の消滅:長銀「最後の頭取」10年目の証言 - 鈴木恒男 著
備註
- ^ 《警惕美國的第二次陰謀》日本篇之——美國金融戰略的成功阻擊:日本經濟的漫長衰退-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破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美國里普爾伍德收購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