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

(重定向自刘国

,出土金文[2][3]东周时期畿內诸侯国之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一带。始封于周定王时期,前几代国君相继为周王室所重用,颇具地位、声望。后因卷入晋国六卿内战而失势。亡于贞定王时期,存续约一百五十年。


地位周朝诸侯国
国都刘邑(今河南偃师缑氏镇
政府封地
• 始封此國者
周定王
• 爵位
子爵[1]
• 
姬姓
• 
刘氏
• 始祖
刘康公
分封
• 创始
定王时,不早于八年
(前599年—前586年)
• 灭亡
贞定王
(前468年—前441年)
史书记载左传》、《国语

历史

大约不早于周定王八年(前599年),定王封王弟王季子缑氏山一带的刘邑(劉累故地),是为刘国。1984年,在偃师县缑氏镇浏河、涧河汇合处发现刘国故城遗址[4][5]南宋郑樵通志》误认为“王季子”是“王季之子”,误以为刘国始封于西周初年。[6][4]

刘国前几代国君相继为周王室所重用,常参与接待使者、出使各国、组织会盟、征讨外敌。在周景王继承人问题引发的王室内战中,刘国国君也扮演重要角色。[7]

刘氏与晋国六卿中的范氏世代联姻。周大夫苌弘曾侍奉刘文公,推动周王室在晋国六卿内战中支持范氏。周敬王二十八年(前492年),晋国正卿赵简子责问周王室,敬王杀苌弘以安抚。受此牵连,刘国逐渐沦为一般小国。至周貞定王时(前468—前441年),刘国灭亡。[4][8]

国君

刘国前五世国君的信息见于《左传》,后续国君的信息不详。[9][10]

国君 私名及其他称谓 世系关系 首见于《左传》之年份 卒年
刘康公 [3]、王季子 魯宣公十年(前599年)
刘定公 康公之子 魯襄公十四年(前559年)
刘献公 定公之子 魯昭公十二年(前530年) 魯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
刘文公 狄、卷、蚠、伯蚠 献公之庶子 魯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 魯定公四年(前506年)
刘桓公 文公之子 魯定公七年(前509年)

参见

来源

  1. ^ 陳槃 2009,第767頁.
  2. ^ 阮元 1804.
  3. ^ 3.0 3.1 梁晓景 1985,第71頁.
  4. ^ 4.0 4.1 4.2 陳槃 2009,第767至768頁.
  5. ^ 梁晓景 1985,第65至68頁.
  6. ^ 徐旭生 1985,第119頁.
  7. ^ 梁晓景 1985,第65至67頁.
  8. ^ 郭洪涛 1998,第33至34頁.
  9. ^ 陳厚耀 1717.
  10. ^ 顧棟高 174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