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区

吐鲁番市的一个市辖区
(重定向自吐魯番縣

高昌区維吾爾語قاراھوجا رايون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的一个市辖区。區人民政府駐老城街道老城東路690號。

高昌区
قاراھوجا رايونى
市辖区
高昌区的地理位置
高昌区的地理位置
坐标:42°57′49″N 89°11′07″E / 42.9636°N 89.1852°E / 42.9636; 89.1852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政府駐地老城街道
下级行政区
11
面积
 • 总计13,650.55 平方公里(5,270.5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317,443人
 • 密度23.3人/平方公里(60.2人/平方英里)
 • 城镇143,456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38000
電話區號995
車輛號牌新K
行政区划代码650402
網站吐鲁番市政府网

历史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平定准噶尔,控制吐魯番地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額敏和卓率部迁回鲁克沁(今鄯善县鲁克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封额敏和卓为郡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置辟展(今鄯善县城)办事大臣及同知,隶甘肃布政司。建吐鲁番六城:辟展(今鄯善县城)、吐鲁番城(今吐鲁番市东南)、鲁克沁、色更木(今胜金)、哈喇和卓、托克逊。办事大臣驻辟展。设办事大臣后,吐鲁番实行军府制与扎萨克制并行,扎萨克由郡王担任。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设辟展巡检。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辟展办事大臣改为吐鲁番领队大臣,及同知,移驻广安城(今吐鲁番市老城),行政中心移吐鲁番市。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吐鲁番直隶厅成立,辖今吐鲁番、鄯善、托克逊范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辟展巡检改置为鄯善县,隶属吐鲁番厅。

英国殖民者荣赫鹏于1887年在由北京印度途中经过吐鲁番。他提到吐鲁番当时由两个分开的城池组成,其中一个是人口近5000的汉城,另一个是位于汉城西边一英里(1.6千米)的回城,人口在12,000至15,000人之间。回城城池四方各有一个城门,城门为砖砌并有结实的木门板,木门上装饰着铁片且被半圆形防御工事包裹着。粘土夯砌的城墙保养得很好,有大约35英尺(10.7米)高、20至30英尺(6米至9米)厚,墙顶有射击孔。筑城墙外围的空地约15码(14米)处又有一层约6英尺(2.4米)高的步枪射击用墙,墙下更有条12英尺(3.7米)深、20英尺(6米)宽的壕沟。鼓楼部署在几个入口处,小方塔立在城池的四个角,城门与城墙转角处之间设有两座小的方形防御工事,“每面各两个”。四周围的田野中种植了小麦、棉花、罂粟、瓜果葡萄等。[2]

 
吐鲁番图书馆
  • 民国二年(1913年),吐鲁番直隶厅改置为吐鲁番县,辖今高昌区、托克逊县范围。同与鄯善县隶属新疆省迪化道(治所在今乌鲁木齐)。
  • 民国九年(1920年),属焉耆道
  • 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为县长,县下设乡,改乡约为农官。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迪化专区。
  •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吐鲁番县設3镇、9乡、68保、795甲。
  • 1950年至1957年,属新疆省迪化专区(后改为乌鲁木齐专区)。
  • 1958年,属自治区直辖县。
  • 1975年7月,吐鲁番地区成立,辖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
  • 1984年12月,吐鲁番县改置为县级吐鲁番市。
  • 2015年4月12日,吐鲁番地区撤銷,並设立地级吐鲁番市,其中县级吐鲁番市改为市轄高昌区

地理

高昌区地处天山中东部主峰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东西宽90公里,南北长262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土地总面积13589平方公里。东临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和硕、尉犁、若羌县毗连,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相接。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3公里。高昌区山地面积占23%,平原面积占77%,戈壁面积占60%。吐鲁番的自然环境十分特殊,是中国地势最低、气候最热的地方。根据地质考察,这里原是一个内海,后经造山运动才变为陆地。整个盆地大体是北高南低。北部博格达峰拔海5445米,山顶终年积雪,是盆地的主要水源。火焰山横亘中央,把全区分成山北、山南两部分。艾丁湖位于南部,低于海平面154米,是全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市城海拔为34米。土壤以砂壤和黄色粘土为主,属微碱性,有机质少。

吐鲁番的气候属于冷沙漠气候(柯本BSk),日照充足,极端干燥,降雨稀少且大风频繁,故有“火洲”、“风库”之称。这里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左右,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多1000小时左右,太阳年辐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比同纬度的华北、东北地区多15~20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气温13.9℃,高于35℃的炎热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极端高气温为49.6℃,地表温度多在70℃以上,有过82.3℃的纪录。当地素有“沙窝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之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8.7℃;日温差和年温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长期达210天左右。由于气候炎热干燥,这里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6.4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3000毫米以上。2011年7月14日,吐鲁番艾丁湖还曾观测到目前中国的极端最高气温——50.2℃。[3]

吐鲁番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8.5
(47.3)
19.5
(67.1)
31.7
(89.1)
40.5
(104.9)
43.6
(110.5)
47.6
(117.7)
48.1
(118.6)
47.8
(118.0)
43.4
(110.1)
34.3
(93.7)
23.0
(73.4)
9.6
(49.3)
48.1
(118.6)
平均高温 °C(°F) −1.8
(28.8)
6.9
(44.4)
17.0
(62.6)
26.8
(80.2)
33.6
(92.5)
38.4
(101.1)
39.8
(103.6)
38.4
(101.1)
32.3
(90.1)
22.1
(71.8)
9.9
(49.8)
−0.7
(30.7)
21.9
(71.4)
日均气温 °C(°F) −6.6
(20.1)
0.9
(33.6)
10.6
(51.1)
19.7
(67.5)
26.3
(79.3)
31.1
(88.0)
32.5
(90.5)
30.5
(86.9)
23.9
(75.0)
14.0
(57.2)
3.6
(38.5)
−5.0
(23.0)
15.1
(59.2)
平均低温 °C(°F) −10.6
(12.9)
−4.3
(24.3)
4.5
(40.1)
13.1
(55.6)
19.3
(66.7)
23.9
(75.0)
25.6
(78.1)
23.7
(74.7)
17.4
(63.3)
8.3
(46.9)
−0.8
(30.6)
−8.5
(16.7)
9.3
(48.7)
历史最低温 °C(°F) −28.9
(−20.0)
−24.5
(−12.1)
−10.4
(13.3)
−1.8
(28.8)
4.7
(40.5)
11.5
(52.7)
15.5
(59.9)
11.6
(52.9)
1.3
(34.3)
−5.7
(21.7)
−17.8
(0.0)
−26.1
(−15.0)
−28.9
(−20.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0.5
(0.02)
0.5
(0.02)
1.0
(0.04)
0.6
(0.02)
1.3
(0.05)
2.8
(0.11)
2.3
(0.09)
1.8
(0.07)
1.8
(0.07)
1.2
(0.05)
0.9
(0.04)
0.6
(0.02)
15.3
(0.6)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5 0.3 0.3 0.6 0.9 2.3 2.0 1.9 1.2 0.7 0.3 1.1 13.1
平均相對濕度(%) 56 41 28 25 27 29 32 34 39 49 53 58 39
月均日照時數 159.7 188.6 239.5 256.8 299.6 301.2 311.7 305.9 278.8 250.6 184.7 135.1 2,912.2
可照百分比 55 64 65 64 67 66 67 71 75 74 63 48 66
数据来源1: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4][5]
数据来源2:mherrera.org(所有极端温度)[6]

行政区划

 
1963年吐鲁番县五星人民公社

高昌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5个、4个[7]

老城街道、​高昌街道、​葡萄沟街道、​红柳河街道、​七泉湖镇、​大河沿镇、​亚尔镇、​艾丁湖镇、​葡萄镇、​恰特喀勒乡、​二堡乡、​三堡乡、​胜金乡原种场

人口

 
吐鲁番的一名维吾尔人

截至2020年,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高昌區常住人口317443人。[8]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高昌区有人口251,652(人口密度为15.99 inh./km²)。民族构成如下:

民族 人口 占比
维吾尔族 177,106 70.38%
汉族 55,238 21.95%
回族 18,482 7.34%
土家族 182 0.07%
满族 132 0.05%
土族 98 0.04%
蒙古族 77 0.03%
藏族 70 0.03%
哈萨克族 56 0.02%
苗族 45 0.02%
俄罗斯族 33 0.01%
壮族 31 0.01%
东干人 30 0.01%
伊朗族人/塔吉克族 72 0.03%

名胜古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Younghusband, Francis E. (1896). The Heart of a Continent, pp. 139-140. John Murray, London. Facsimile reprint: (2005) Elbiron Classics. ISBN 978-1-4212-6551-3 (pbk); ISBN 978-1-4212-6550-6 (hardcover).
  3. ^ Extreme Temperatures Around the World- world highest lowest recorded temperatures. www.mherrera.org.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2). 
  4.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国气象局. [2020-04-15]. 
  5.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国气象局. 
  6. ^ Extreme Temperatures Around the World. www.mherrera.org. [2021-11-29]. 
  7. ^ 2023年高昌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8. ^ 中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2-2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