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角龍屬
(重定向自湖角龍)
湖角龍屬(學名:Kulceratops)是角龙亚目恐龍的一屬。牠生存於下白堊紀的阿爾布階,是當時的少數角龍類恐龍之一。湖角龍的化石很少,只有在中亞發現的上頜與牙齒碎片,所以被認為是疑名。
湖角龙属 化石时期:下白堊紀
| |
---|---|
无效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鸟臀目 Ornithischia |
演化支: | †頜齒類 Genasauria |
演化支: | †新鳥臀類 Neornithischia |
演化支: | †盾齒類 Clypeodonta |
演化支: | †角足龍類 Cerapoda |
演化支: | †頭飾龍類 Marginocephalia |
亚目: | †角龍亞目 Ceratopsia |
下目: | †新角龍下目 Neoceratopsia |
属: | 湖角龙属 Kulceratops Nessov, 1995 |
模式種 | |
庫爾湖角龍 Kulceratops kulensis Nesov, 1995
|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編號CCMGE No. 495/12457)是一個左上頜骨,骨頭前段已斷裂。在1914年,俄羅斯地質學家Dmitrievich Arkhangelsky發現這個化石,發現於烏茲別克的霍賈庫爾組(Khodzhakul Formation)地層。在1995年,列夫·尼索夫(Lev Nessov)將這個化石描述、命名。模式種是庫爾湖角龍(K. kulensis),「kul」在烏茲別克語意為「湖泊」[1]。
分類
湖角龍屬於角龍亞目,角龍類恐龍是群植食性恐龍,擁有類似鸚鵡的喙狀嘴,生存於白堊紀的北美洲與亞洲。所有的角龍類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湖角龍是已知最古老的新角龍類,列夫·尼索夫將湖角龍歸類於古角龍科。之後的其他研究人員,將湖角龍歸類於新角龍的基礎物種、或者是原角龍科。由於湖角龍的化石相當零碎,目前狀態是疑名。
食性
如同所有角龍類恐龍,湖角龍是植食性恐龍。在白堊紀期間,開花植物的地理範圍有限,所以湖角龍可能以當時的優勢植物為食,例如:蕨類、蘇鐵、針葉樹。牠們可能使用銳利的喙狀嘴咬下樹葉或針葉。
參考資料
- ^ L. A. Nessov, 1995, Dinozavri severnoi Yevrazii: Novye dannye o sostave kompleksov, ekologii i paleobiogeografi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Earth's Crust,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St. Petersburg pp.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