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须之战 (213年)
濡须之战,又作濡须口之战,是發生於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在濡須口(今安徽巢湖東)的一場戰役。此戰由曹操主動進擊,孫權領兵成功抵禦,逼使曹操退兵。
濡须之战 (213年) | |||||||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事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曹操 | 孙权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曹操 |
孙权 吕蒙 |
背景
赤壁之戰後,曹操任命廬江人謝奇為蘄春典農,在皖縣屯田,並屢次出兵侵犯孫權轄境。時孫權所任的偏將軍、尋陽令呂蒙派人誘降謝奇,然遭謝奇拒絕,呂蒙隨後就找機會進攻謝奇。謝奇被逼退走後其部將孫子才及宋豪等帶著家眷老弱歸降呂蒙[1]。
作為回應,曹操遂於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出兵濡須口,孫權早已有預聞,遂聽取呂蒙所議在濡須夾水口建濡須塢,以此作好防禦準備[2][3][4]。
戰役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軍兵進濡須口,並攻破孫權的江西營,俘獲都督公孫陽[5],孫權帶領七萬兵往濡須抵禦曹軍,以朱然分管濡須塢與三關屯,拜偏將軍。
曹操派數千人乘油船乘夜渡江,意图占领中洲,截断濡须坞与江东联系的水道,但随即被孙权水师歼灭,俘获三千人,淹死数千人。孙权命令董袭率楼船巨舰停在濡须水口,准备阻击曹军船队顺流入江,不幸遇风倾覆,董袭身亡。因轻敌没有听从堂兄丹杨太守绥远将军孙瑜稳重为上的建议,孙权作战也失利。
兩軍及後相持,孫權屢屢挑戰之下曹操仍嚴軍不動也不出戰。孫權於是乘輕船自濡須口入偃月塢,向曹軍陣地前進,曹操知孫權要來看曹軍陣壘,於是勒令大軍嚴整待敵,箭矢不得亂發。孫權的船走了五六里後回頭響起鼓吹音樂,曹操見孫軍無論船隊還是上面的兵器及士兵都整齊嚴肅,感歎道:「生兒子就應當像孫仲謀那樣,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那樣!」接著孫權就寫信給曹操稱「春天融雪的大水要來了,你應該快點離去。」另外一張紙就寫:「足下不死,我不得安寧。」曹操於是退軍[6]。
此戰期間,曹操不聽州別駕蔣濟勸諫,遷徙淮南百姓,導致江淮廬江、九江、蘄春、廣陵等郡十餘萬百姓投奔孫吳。
結果
参战人员
相关典故
草船借箭
據《魏略》,孫權乘船視察曹軍時曹操曾命令軍隊向孫權的船大發箭矢,孫權的船一舷受箭過多快要翻側,孫權於是下令船隻轉向回頭,讓船的另一舷受箭,待兩邊的箭量平衡後就回到駐點《三國志·吳主傳》裴注引《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迴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但這與《吳歷》所記載不同。此事被视为《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但《魏略》記载当日並無大雾,孙权也沒有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在船上扎草人误导曹操。
分歧记载
- 司马光《资治通鉴》据《三国志·甘宁传》注引《江表传》,将其中所载的“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权率众七万应之”及孙权部将甘宁“百骑劫营”记载在213年。宋杰《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根据<甘宁传>将此事记载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其攻破皖城后,认为这些事都发生在217年的濡须口之战而非213年。
- 《建康实录》将濡须之战 (222-223年)误记为建安十八年(213年)的第一次濡须口之战,且将战斗结果记载为“枭其将诸葛虎”“首虏三千人而还”。
相关页面
参考文献
注释
- ^ 《三國志·呂蒙傳》:「魏使廬江謝奇為蘄春典農,屯皖田鄉,數為邊寇。蒙使人誘之,不從,則伺隙襲擊,奇遂縮退,其部伍孫子才、宋豪等,皆攜負老弱,詣蒙降。」
- ^ 《三國志·呂蒙傳》:「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進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禦甚精。」又裴注引《吳錄》: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呂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遂作之。
- ^ 《三國志·吳主傳》:「十六年,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聞曹公將來侵,作濡須塢。」
- ^ 《三國志·武帝紀》:「(建安十七年)冬十月,公征孫權。」
- ^ 《三國志·武帝紀》:「十八年春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獲權都督公孫陽,乃引軍還。」
- ^ 《三國志·吳主傳》:「權乃自來,乘輕船,從濡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里,迴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權為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