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須之戰 (213年)

濡須之戰,又作濡須口之戰,是發生於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在濡須口(今安徽巢湖東)的一場戰役。此戰由曹操主動進擊,孫權領兵成功抵禦,逼使曹操退兵。

濡須之戰 (213年)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事的一部分
日期213
地點
結果 孫權勝利;曹操撤退
參戰方
曹操 孫權
指揮官與領導者
曹操
孫權
呂蒙

背景

赤壁之戰後,曹操任命廬江人謝奇為蘄春典農,在皖縣屯田,並屢次出兵侵犯孫權轄境。時孫權所任的偏將軍、尋陽令呂蒙派人誘降謝奇,然遭謝奇拒絕,呂蒙隨後就找機會進攻謝奇。謝奇被逼退走後其部將孫子才及宋豪等帶著家眷老弱歸降呂蒙[1]

作為回應,曹操遂於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出兵濡須口,孫權早已有預聞,遂聽取呂蒙所議在濡須夾水口建濡須塢,以此作好防禦準備[2][3][4]

戰役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軍兵進濡須口,並攻破孫權的江西營,俘獲都督公孫陽[5],孫權帶領七萬兵往濡須抵禦曹軍,以朱然分管濡須塢與三關屯,拜偏將軍。

曹操派數千人乘油船乘夜渡江,意圖占領中洲,截斷濡須塢與江東聯繫的水道,但隨即被孫權水師殲滅,俘獲三千人,淹死數千人。孫權命令董襲率樓船巨艦停在濡須水口,準備阻擊曹軍船隊順流入江,不幸遇風傾覆,董襲身亡。因輕敵沒有聽從堂兄丹楊太守綏遠將軍孫瑜穩重為上的建議,孫權作戰也失利。

兩軍及後相持,孫權屢屢挑戰之下曹操仍嚴軍不動也不出戰。孫權於是乘輕船自濡須口入偃月塢,向曹軍陣地前進,曹操知孫權要來看曹軍陣壘,於是勒令大軍嚴整待敵,箭矢不得亂發。孫權的船走了五六里後回頭響起鼓吹音樂,曹操見孫軍無論船隊還是上面的兵器及士兵都整齊嚴肅,感歎道:「生兒子就應當像孫仲謀那樣,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那樣!」接著孫權就寫信給曹操稱「春天融雪的大水要來了,你應該快點離去。」另外一張紙就寫:「足下不死,我不得安寧。」曹操於是退軍[6]

此戰期間,曹操不聽州別駕蔣濟勸諫,遷徙淮南百姓,導致江淮廬江、九江、蘄春、廣陵等郡十餘萬百姓投奔孫吳。

結果

  • 此戰孫權力排眾議,聽從呂蒙建議修建濡須塢,增強了對曹操南攻的防禦能力,此塢遂成為軍事要地,並設立濡須督一職,蔣欽周泰朱桓等孫吳名將皆先後出任,此塢在隨後兩場濡須口之戰亦是重要據點。直到孫吳滅亡,濡須都沒有被北方中原政權正面突破。
  • 百姓大量逃跑使得江西空虛,曹操在合肥以南只剩下皖城一個據點,次年即被孫櫂攻取。
  • 此戰前,與孫權結盟的荊州牧劉備正入川協助益州牧劉璋防禦,孫權向劉備求援,劉備因此以救援孫權為由向劉璋索要兵馬錢糧並假意離川返荊,實則伺機發難,最終引發了二劉之間的益州之戰並奪取了益州。

參戰人員

相關典故

草船借箭

據《魏略》,孫權乘船視察曹軍時曹操曾命令軍隊向孫權的船大發箭矢,孫權的船一舷受箭過多快要翻側,孫權於是下令船隻轉向回頭,讓船的另一舷受箭,待兩邊的箭量平衡後就回到駐點《三國志·吳主傳》裴注引《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迴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但這與《吳歷》所記載不同。此事被視為《三國演義》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但《魏略》記載當日並無大霧,孫權也沒有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在船上扎草人誤導曹操。

分歧記載

  • 司馬光資治通鑑》據《三國志·甘寧傳》注引《江表傳》,將其中所載的「曹公出濡須,號步騎四十萬」「權率眾七萬應之」及孫權部將甘寧「百騎劫營」記載在213年。宋傑《三國兵爭要地與攻守戰略研究》根據<甘寧傳>將此事記載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其攻破皖城後,認為這些事都發生在217年的濡須口之戰而非213年。
  • 《建康實錄》將濡須之戰 (222-223年)誤記為建安十八年(213年)的第一次濡須口之戰,且將戰鬥結果記載為「梟其將諸葛虎」「首虜三千人而還」。

相關頁面

參考文獻

注釋

  1. ^ 《三國志·呂蒙傳》:「魏使廬江謝奇為蘄春典農,屯皖田鄉,數為邊寇。蒙使人誘之,不從,則伺隙襲擊,奇遂縮退,其部伍孫子才、宋豪等,皆攜負老弱,詣蒙降。」
  2. ^ 《三國志·呂蒙傳》:「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進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禦甚精。」又裴注引《吳錄》: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呂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遂作之。
  3. ^ 《三國志·吳主傳》:「十六年,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聞曹公將來侵,作濡須塢。」
  4. ^ 《三國志·武帝紀》:「(建安十七年)冬十月,公征孫權。」
  5. ^ 《三國志·武帝紀》:「十八年春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獲權都督公孫陽,乃引軍還。」
  6. ^ 《三國志·吳主傳》:「權乃自來,乘輕船,從濡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里,迴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權為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