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原氏腔吻鱈

蒲原氏腔吻鱈又稱浦原氏鬚鱈背斑腔吻鱈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

蒲原氏腔吻鱈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鱈形目 Gadiformes
科: 鼠尾鱈科 Macrouridae
属: 腔吻鱈屬 Coelorinchus
种:
蒲原氏腔吻鱈 C. kamoharai
二名法
Coelorinchus kamoharai
Matsubara, 1943

分布

本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日本台灣東北部、南部等一帶海域。

深度

水深200~300公尺。

特徵

本魚身上的鱗片呈六角形,極易脫落,側線甚直。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越後越尖細,無尾鰭。鼻骨前側邊緣不完全被骨支托。身體中軸以上有些灰斑散佈。腹鰭與肛門距離較遠,其最長鰭條未達肛門。兩背鰭間距長,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起點之後。發光器呈長桿狀,自肛門沿伸至喉峽部,喉峽部端之發光穴覆有鱗片。頭部、腹面密佈不成對的黑色皮突。口腔與鰓腔白色。體長可達30公分。

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深220-400公尺之泥砂底質的海域,底棲肉食性魚類,以小型蝦蟹為主食,大部分時間都在伏靜,或緩慢游動,很少花時間在找尋食物。

經濟利用

可食,但肉質糜爛,多做為下雜魚處理。其科學研究價值大於食用價值。

參考資料

台灣魚類資料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