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

(重定向自諷刺

讽刺(英語:Satire)存在於許多藝術表現形式中,包括網絡迷因文學戲劇評論音樂電影電視節目媒體

“Le satire e l'epistole di Q. Orazio Flacco”,印在1814年。

讽刺是一種文學體裁,用于暴露對象的矛盾或缺點。常采用夸张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通常是為了羞辱或將個人、公司政府社會本身的缺陷暴露出來以進行改進。当然拙劣模仿、作戏、毗邻、并置、并列、对比、类似、类推等也经常用于讽刺手法中。如果说反讽就是讽刺的话,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严格来说,讽刺是一种俗称类型;而反讽则是一种比较具体的修饰手法。儘管諷刺通常意味著幽默,但其更大的目的往往是建設性的社會批評,利用機智來引起人們對社會中特定問題和更廣泛問題的關注。

歷史

中文的「讽刺」一词在唐代所写的《隋书》中即已经出现,收录于《全唐诗》的高骈《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注 1]一诗中也提到了该词。諷刺在日文漢字中寫作「風刺」或「諷刺」。

西方諷刺小說,大概可以上推到古羅馬帝國希臘語作家琉善的「真實的故事」。作者以第一人稱,寫一群人到月亮上面、極樂世界[注 2]等好幾個地方遊歷的經過,標題「真實的故事」就是極大的反諷。

作品

 
作于1999年的一幅讽刺诗文公式化的漫画

後世傑出的諷刺小說有法國拉伯雷的《巨人傳》、英國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都受到琉善小說很深的影響,有很濃的奇幻色彩。也有法國勒薩日《吉爾·布拉斯》、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諷刺性非常強烈,但已經是寫實,不比前面幾種是虛實交錯,以虛為主。捷克的《好兵帥克》也是諷刺小說的名作。

現代中國諷刺小說名篇有魯迅阿Q正傳》、《故事新編》;老舍趙子曰》、《二馬》、《馬褲先生》、《駱駝祥子》;沈從文《阿麗思中國遊記》;錢鍾書圍城》等。

讽刺风格的电影有《大独裁者》、《独裁者》、《波拉特》、《六亿解放军占领巴黎》、《人生遥控器》、《预告犯》、《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诚实国度的爱丽丝》、《1944英语1944 (film)》和《暴雪将至》等。在网络时代也有出现专门讽刺低劣流行文化的恶搞作品,如漫画《花开张美丽》(讽刺玛丽苏情节)、小说《小明修仙记》(讽刺修真小说)、小说《禽兽不如的穿越女》(讽刺穿越文)和赵日天系列作品。

  1. ^ 高駢《途次內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全文:官閒馬病客深秋,肯學張衡詠四愁。 紅葉寺多詩景緻,白衣人盡酒交遊。 依違諷刺因行得,淡泊供需不在求。 好與高陽結吟社,況無名跡達珠旒。
  2. ^ 周作人譯「福人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