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 (明朝)

明朝
(重定向自许维桢

许国(1527年—1596年),維楨,號穎陽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歙縣)人。明代政治人物,嘉靖辛酉解元,乙丑進士。萬曆間累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許國
清乾隆修《安徽歙縣許氏宗譜》之許國像
清乾隆修《安徽歙縣許氏宗譜》之許國像
大明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師
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籍貫直隸徽州府歙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維楨,號穎陽
諡號文穆
出生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初六日
直隸歙縣
逝世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十月
直隸歙縣
配偶配汪氏,累封贈一品夫人
親屬(子)立德、立功(中书舍人)、立言、立禮(中书舍人)
(孫)志文、志高、志吉(中书舍人)、志言(中书舍人)、志才
出身
  • 嘉靖四十年辛酉科應天鄉試第一名舉人
  •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同進士出身

生平

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六日,許國出生在歙縣東門外。父亲許鈇曾赴苏州经商失败。许国是家中次子,早年一边经商一边求学。18岁考中秀才,在灵金山石山精舍开馆为生。此后六赴应天府乡试,前五次均未考中,而家产已经变卖一空,无奈在太平桥练江自杀,幸被休宁县木商程爵救起,并资助他再考,最终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中辛酉科举人第一名(解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39岁的许国第二次进京参加会试,考中会试第七名、进士三甲第一百零七名,改翰林院庶吉士[1]

隆慶改元,授翰林院檢討,奉詔賜一品服,出使朝鮮,饋遺一無所受。朝鮮人對其清德很是嘉賞,以致後來的國君宣祖還特意向官員黃廷彧詢問了許國的情況,只因「許國、魏時亮, 曾以華使來此, 故問之。 蓋慕其賢也。」。隆慶六年(1572年)升翰林院编修。

神宗即位,官右贊善兼检讨。万历四年八月主持顺天府乡试,升司經局洗馬兼修撰,六年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八年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不久升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九年歷升禮部右侍郎左侍郎,十年改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萬曆十一年(1583年)四月,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參與機務,九月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十二年(1584年),许国因运筹平定云南有功,晋升少保,授武英殿大学士。十五年二月兼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学士,本月准辞吏部尚書,十七年八月以六年考满,兼太子太师、吏部尚書,餘官照舊,廕一子中书舍人,萬曆十九年(1591年)九月,因國本之爭中力爭冊立去職。逝世后追赠太保文穆。《明史》有傳。[2]

著作

有《許國文集》六卷、《朝鮮日記》二卷。

家族

曾祖許鑑,贈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祖許汝賢,累贈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父許鈇,累贈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母汪氏,累贈一品夫人。兄許沂。

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

許國生前獲准在家乡徽州府城营建记载功绩的许国石坊,四面八柱,坊上镌有“恩荣”、“先学后臣”、“上台元老”、“大学士”等字样,以及许多富于寓意的雕刻。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参考文献

  1. ^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進士履历便览》:许国,潁陽,诗一房,丁亥六月初六日生。永感,歙县人,乡试一名,会试七名,三甲一百八名。改翰林院庶吉士,丁卯三月授本院检讨,壬申八月升编修,癸酉六月升右春坊右赞善兼检讨,丙子八月主考乡试顺天,十二月升司經局洗馬兼修撰,戊寅二月升南国子监祭酒,庚辰三月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四月升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掌府事,九月協管府事。辛巳三月升礼部右侍郎兼官照舊,十月升本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壬午六月升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兼官照舊,癸未四月升礼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九月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甲申九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丙戌八月三年考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丁亥二月兼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学士,本月准辞吏部尚書,己丑八月六年考满,兼太子太师吏部尚書,餘官照舊,廕一子中书舍人,辛卯九月馳驿回籍,病痊起用,丙申十月卒,丁酉贈太保。曾祖鑑,贈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書武英殿大学士。祖汝賢,累贈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書武英殿大学士。父鈇,贈翰林院检讨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書武英殿大学士。
  2. ^ 《明史·卷二百一十九》:許國,維楨,歙縣人。舉鄉試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神宗太子出閣,兼校書。及即位,進右贊善,充日講官。歷禮部右侍郎,改吏部,掌詹事府。十一年四月,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國與首輔申時行善。以丁此呂事與言者相攻,語侵吳中行趙用賢,由是物議沸然。已而御史陳性學復摭前事劾國,時行右國,請薄罰性學。國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鴻臚宣諭,始起視事。南京給事中伍可受復劾國,帝為謫可受官。國復三疏乞休,語憤激,帝不允。性學旋出為廣東僉事。先是,帝考卜壽宮,加國太子太保,改文淵閣,以雲南功進太子太傅。國以父母未葬,乞歸襄事。帝不允,命其子代。御史馬象乾以劾中官張鯨獲罪,國懇救。帝為霽威受之。十七年,進士薛敷教吳時來,南京御史王麟趾黃仁榮疏論台規,辭皆侵國。國憤,連疏力詆,並及主事饒伸。伸方攻大學士王錫爵,公議益不直國。國性木強,遇事輒發。數與言者為難,無大臣度,以故士論不附。明年秋,火落赤臨洮鞏昌,西陲震動,帝召對輔臣暖閣。時行言款貢足恃,國謂渝盟犯順,桀驁已極,宜一大創之,不可復羈縻。帝心然國言,而時行為政,不能奪。無何,給事中任讓論國庸鄙。國疏辨,帝奪讓俸。國、時行初無嫌,而時行適為國門生萬國欽所論,讓則時行門生也,故為其師報復云。福建守臣日本琉球入寇,國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爭務攻擊,致大臣紛紛求去,誰復為國家任事者?請申諭諸臣,各修職業,毋恣胸臆。」帝遂下詔嚴禁。國始終忿疾言者如此。 廷臣爭請冊立,得旨二十年春舉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張有德以儀注請,帝怒奪俸。時行適在告,國與王有屏慮事中變,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請。帝果不悅,責大臣不當與小臣比。國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賜敕馳傳歸。逾一日,時行亦罷,而冊立竟停。人謂時行以論劾去,國以爭執去,為二相優劣焉。國在閣九年,謙慎自守,故累遭攻擊,不能被以污名。卒,贈太保文穆。
  • 汪修煦:许国大学士,黄山书社
  • 《明史》卷二一九《许国传》,中华书局
  • 郑刚:《许国与“石山精舍”》,徽州区文史资料第四辑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