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
趙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8]),字宜仲,江蘇陽湖人,生於天津,中国語言學家,精研北方話與吳語方言的音系。通曉8國語言和33種漢語方言[9]。被稱為「漢語言學」之父,與「非漢語」语言学之父之稱的李方桂比肩,丁邦新評價「中國人在世界語言學界居於領導地位的有趙元任、李方桂兩先生」。[10]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1]1954年起擁有美國國籍。趙元任以跨專業天才著稱,康奈爾大學本科主修數學,哈佛大學博士主攻哲學。
趙元任 Yuen Ren Chao(Y. R. Chao) | |
---|---|
出生 |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九月十四日 1892年11月3日[1] 大清直隸省天津府天津縣 |
逝世 | 1982年2月24日 美国馬薩諸塞州劍橋 | (89歲)
国籍 | 大清(1892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82年) 美国(1954年-1982年) |
职业 | 語言學家、哲學家 |
经历
|
生平
1892年生於直隸省天津,10歲前隨做官的祖父赵执治輾轉居於直隸省各地,4岁住磁州,5岁住祁州,6岁住保定,7岁住冀州,8岁回保定,9岁回冀州,10岁才回祖籍地江蘇常州。回常州后,学会了吳語(常熟话、常州话和苏州話等)。
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學習英語、德語、音樂,學會多種漢語方言。1910年7月考取清朝政府遊美學務處招考的庚款遊美官費生。8月入美國康乃爾大學,主修數學,選修物理、音樂,1914年畢業。 1915年參與發起中國科學社,同年考入哈佛大學讀研究生,修讀哲學,並選修音樂,191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再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旅行獎學金—謝爾登博士後研究獎學金(Post-doctorate Sheldon Fellowship)[12][13][14],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遊學,以《科學的哲學》為題進行博士後研究。1919年回到康乃爾大學擔任物理系講師。1920年8月從美國返回中國,在清華大學任教。
1920年哲學家伯特兰·罗素來清華參觀講學,趙元任任翻譯,陪同羅素周遊全國各地,每到一個地方,就用當地方言翻譯。1921年6月,與醫生楊步偉結婚。1921年-1923年應美國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伍茲教授(James Haughton Woods,1864—1935,美國希臘哲學、印度哲學學者)之邀回到美國,擔任哈佛大學哲學系、中文系講師,開設中國哲學、中國語言。繼戈鯤化(Ge Kunhua)之後第二位於哈佛大學任教的華人。1924年升任哈佛大學中文系教授,同年推薦梅光迪到哈佛大學任教。其後,任赴歐洲研究語言學,結識英國語言學家丹尼爾·瓊斯、法國語言學家安東尼·梅耶;歐洲漢學家高本漢、伯希和及昂利·馬伯樂等。1925年-1929年應聘清華大學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為當時時稱的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中最年輕的一位。 1932年2月—1933年10月,任清華留美學生監督處主任。1939年起,歷任美國耶魯大學訪問教授(1939年—1941年)、美國哈佛燕京學社《漢英大辭典》編輯(1941年-1946年)、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化學系(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EALC)中國語言講師(Lecturer in Chinese Language),1942年-1946年)、美國海外語言特訓班中文主任(1943年-1944年)、其中1945年趙元任當選為美國語言學會會長、密西根大學語言研究所教授(1946年-1947年)。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7年起,專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1965年退休,任該校離職教授至逝世。1982年2月25日,病逝於麻省劍橋黃山醫院,享耆壽90歲。
1948年以後在美國任教期間,英文著作有《中國語字典》、《粵語入門》、《中國語語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調查》等。1950年代後期,曾在台北作“語言問題”的系統講演,並結集成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外也錄製有關語言的唱片,單是中國華中、華南各省方言的錄音唱片,就有2000多張。並在胡適商請下,發明注音符號,協助國人學習國語, 1965年退休後,出版《語言學跟符號系統》、《中國話的文法》、《白話讀物》等。此外尚有《綠信》(green letter)五冊,記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把《康熙字典》裡兩萬多字,“濃縮”為2000個常用字,取名為《通字方案》。五度標音法發明者。
語言天分
1904年12歲父母先後去世,被送到蘇州學會蘇州話。
1905年13歲回到常州由伯母照管,伯母在福州住過多年,跟她學了一點福州話。進私立溪山學校學英文。
1907年15歲南京江南高等學校預科讀書,跟美國人嘉化(David John Carver)學英文,選修拉丁文和德文,學會南京話。[15]
在《早年自傳》(Life with Chaos)記錄當年為伯特蘭·羅素翻譯的故事:「我和羅素一行經杭州、南京、長沙,然後北上北京。我利用這種機會演習我的方言。在杭州我以杭州方言翻譯羅素的講詞。去湖南長沙途中,在江永輪上有湖南贊助人楊瑞六,我從他那裡學了一點湖南方言。10月26日晚,我翻譯了羅素的講演,講完後,一個學生走上前來問我:『你是哪縣人?』我學湖南話還不到一個星期,他以為我是湖南人,說不好官話,實際上我能說官話,而說不好湖南話。」
作家吳組缃1930年代時在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讀書,第一堂課趙元任點名,看到吳组缃的籍貫是安徽涇縣。上完課後,找吳組缃交談,並請他到家中作客。吳組缃以後每天下課到趙家吃飯,趙元任虚心求教安徽方言,没有老師架子。一星期後,趙元任就掌握了吳的家鄉方言。
趙元任一生會講33種漢語方言,會說英、法、德、日、西班牙語等多種外語。他自己說:“在應用文方面,英文、德文、法文没有問题。至於一般用法,則日本、古希臘、拉丁、俄羅斯等文字都不成問題。”。具有“錄音機的耳朵”和學說語言的能力。
家族
赵元任育有四個女兒:
- 長女-趙如蘭(Iris,1922年4月19日—2013年11月30日),拉德克利夫学院中國音樂博士,哈佛大學教授,其夫婿卞學鐄(1919年1月18日—2009年6月20日)同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 次女-趙新那(Nova,1923年5月14日—2020年12月22日),哈佛大學化學系,長沙中南礦冶學院教授,其夫婿黃培雲(1917年8月23日—2012年2月6日)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三女-趙來思(Lensey, 1929年6月14日—),柏克萊加州大學數學研究所畢業,出版過23本書包括一些兒童讀物,其夫婿波岡維作(1928年4月25日—)為華盛頓大學數學教授。
- 四女-趙小中(Bella,1931年5月24日—),學物理,毕业于康奈尔大学,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前夫為天文學家丘宏义。[16]
趙元任懼內一事後來還傳到蔣介石的耳中。民國19、20年,改制為國立的清華大學學生代表先後驅逐了羅家倫、吳南軒兩位校長,國民政府決定「另選賢能」,當時便有人提議聘請趙元任,蔣介石本來要同意,沒想到吳稚暉先生一句「不如圈定楊步偉女士,反正之後終要歸她管」的戲言,導致蔣介石也知道他懼內,最後另擇梅貽琦擔任清華大學校長。[17]
著作及論文列表
- 著作
- 《國語留聲片課本》上海商務印務館,初版,1922。 配有《國語留聲機片》,12面,趙元任發音,歌林唱片公司發行。
- 《國際音標國語正音字典》趙元任正音,趙虎廷、孫珊馨,上海商務印書館,1926年,共372頁。
- 《現代吳語的研究》清華學校研究院叢書第四種,清華學校研究院印行,1928,XV+地圖+138頁。 此書1956年由北京科學出版社再印,共255頁,附調查表格。 附錄:蘇州話“北風跟太陽的故事”。
- 《廣西瑤歌記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1,1930,iv+189頁。 附錄;瑤歌樂調,瑤語字。
- 《方言調查表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30。
- 《鍾祥方言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15,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 《鍾祥方言記》(縮本)曾於1937年載湖北《鍾祥縣志》第12,13章,1956年《鍾祥方言記》由北京科學出版社再印,個別地方有修改。
- 《粵語入門》(英文:Cantonese Primer)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1947,共242頁。
- 《國語入門》(英文:Mandarin Primer)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1948年,共336頁。
- 《湖北方言調查報告》(與丁聲樹、楊時逢、吳宗濟、董同龢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18,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共1574頁。 [1]
- 《中山方言》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本(上),pp.49—73,1948。 此書1956年由北京科學出版社出鉛印本,一冊,有表,附註參考書目。
- 《語言問題》台灣大學文學院印行。 無出版年月。 趙元任序文:1956年4月12日。 1972年《語言問題》再印,台灣商務印書館,共223頁。 1980年《語言問題》新版,北京商務印書館,作者為新片寫序,共232頁。
- 《績溪嶺北方言》(與楊時逢合著),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6本專刊《紀念董作賓、董同*兩先生論文集》1965,11—113頁。
- 《汉语口语语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美國加州大學出版社,1968,32開共847頁。[18]
- 《語言與符號系統》(Language and Symbolic System),麻省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1968。
- 《上古音討論集》趙元任、高本漢等著,台北學藝出版社1970,共184頁。
- 《湖南方言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66。 此書由趙元任、楊時逢與葛毅卿等參加方言調查;趙元任、楊時逢、丁聲樹、吳宗濟、董同龢 記音;楊時逢整理出版。
- 《早年自傳— Life with Chaos》第二卷:《趙元任自傳:前30年》(Yuen Ren Chao’s Autobiography: first 30 years),紐約,Ithaca出版社,1975年,共113頁。
- 《中國社會語言學的若干方面》(Aspects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 edited by Anwar S. Dil),美國斯坦福大學出版社,1976。 此書收了趙元任有關中國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論文若干篇。
- 《新詩歌集》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1928年,共66頁。 本書編入趙元任先生所譜名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劉半農作詞)等14首。 1960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出《新詩歌集》增訂版,共66頁。
- 《趙元任歌曲選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年,共49頁。 此集1983年再印。 選編了趙先生已發表過的11首歌曲。
- 譯著
- 《阿麗思漫遊奇境記》(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Lewis Carroll著)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1922。1988年此書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再版(漢英對照),內附《阿麗思漫遊鏡中世界》。
- 《中國音韻學研究》(Etudes sur la Phonolongie Chinoise,Bermhard Karlgren著,1926, 法譯中)與羅常培、李方桂合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40年第一版。 1948年再印。
- 《一個女人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Woman,楊步偉著,由趙元任譯為英文本),紐約John Day出版公司,1947,共327頁。
- 《走到镜子里》(Through the Looking-Glass,Lewis Carroll著),亚洲语言出版社,1968年。
- 論文
- 《官話字母譯音法》載《科學》6卷1期,1921,pp.120-134。
- 《國語羅馬字的研究》載《國語月刊》,漢字改革專刊1卷7期,1922,87—117頁。
- 《中國言語字調底實驗研究法》載《科學》7卷9期。 1922,871—882頁。
- 《“那”底分化底我見》載《國語月刊》2卷2期,1924,1—5頁。
- 《北京、蘇州、常州語助詞的研究》載《清華學報》3卷2期,1926年,865—918頁。
- 《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與錢玄同、黎錦熙等合作),作為國音字母第二代,1928年9月26日中華民國大學院公佈。
- 《南京音系》載《科學》13卷9期,1929,1005—1036頁。
- 《用
b、ꟈ、g當不送氣音清破裂音》(On Usingb, ꟈ,gfor Unaspirated Voiceless Plosives),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本3分,1931,355—367頁。[2] - 《英語語調(附美國變體)和漢語語調初探》(A Preliminary Study of English Intonation and its Chinese Equivalents),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慶祝蔡元培先生論文集》,1932,105—156頁。
- 《漢語的字調跟語調》(Tone and Intonation in Chinese),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本2分,1933,121—134頁。
- 《音位標音法的多能性》(The Non-uniqueness of Phonemic Solutions of Phonetic Systems, 附中文摘要),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本4分,1934,363—390頁。
- 《高本漢對中國音韻學研究譯本序》載天津益世報《讀書周刊》第67期,1936。
- 《北京音系的性質》載《國語周刊》第289期,1937。
- 《漢語語詞的邏輯結構》(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Chinese Words),載美《語言》(Language)雜誌第22卷1期,4—13頁。
- 《幼兒中國話分析》(The Cantian Idiolect,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Spoken by a 28-month-old Child)載美國加州大學出版的《閃語及東方語言研究》(Semitic and Oriental Studies),1951,24—44頁。
- 《漢語》(The Chinese Language)載《美國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Americanna),1951。
- 《漢語表示稱呼的詞語》(Chinese Terms of Address)載美國《語言》(Language)雜誌32卷1期,1956,217—241頁。
- 《漢語邏輯功能》(How Chinese Logic Operates)載美《人類語言學》(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1卷1期。 1959,1—8頁。
- 《漢語的岐義現象》(Ambiguity in Chinese)載Studia Serica Bernhard Karlgren Dedicata (Soren Egerod等編),1959,1—3頁。
- 《語言的描寫和規範問題》載台灣《中國語文》5卷2期,1959,4—8頁。
- 《國語的語法和詞彙問題》載台灣《中國語文》5卷3期,1959,4—11頁。
- 《說清濁》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三十週年紀念專號,30本,1960,493—497頁。
- 《什麼是正確的漢語? 》(主席演講稿)(What is Correct Chinese? )載《美國東方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81卷3期,1961,171—177頁。
- 《常州吟詩的樂調17例》有英文摘要,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四種,《慶祝董作賓先生65歲論文集》,1961,467—471頁。
- 《語言成分意義有無的程度問題》有英文摘要,載《清華學報》新2卷第2期,1961,1—17頁。
- 《績溪嶺北音系》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4本1分專刊《故院長胡適先生紀念論文集》,1962,27—30頁。
- 《語言學模型跟一般模型,邏輯,方法論和科學哲學》(Models in Linguistics and Models in General,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載Proceedings of the 1960 International Congress(E. Nogel等編),美國斯坦福大學出版社,1962。
- 《漢字通字方案的初計劃》(Preliminary Design for a System of General Chinese)載《美國哲學協會年鑑》(Year Book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y Society),1967,478—482頁。
- 《吳語對比的若干方面》(Contrastive Aspects of the Wu Dialects)載美《語言》(Language)雜誌43卷1期,1967,92—101頁。
- 《中文裡音節跟體載的關係》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0本,1968,519—528頁。
- 《常州方言》(The Changchow Dialect)載《美國東方學會會刊》90卷1期《Mary Haas慶祝論文集》(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970,45—56頁。
- 《理論和方法之關係的某些方面》(Some Aspect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Methods),載Paul Garvin編的《語言學方法和理論》(Method and Theory in Linguistics),海牙Mouton出版社,1970,15—26頁。
- 《我的語言自傳》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3本3分。 1971,303—317頁。
- 《回想我在語言上犯過的錯誤》(Where Chao Went Wrong in Matters of Language)載《加拿大語言學學刊》(Canad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17卷2期,1972年,105—110頁。
- 《談談漢語這個符號系統》(Chinese as a Symbolic System)載美國《CIC遠東語言研究所文集》(Papers of the CIC Far Eastern Language Institute)第四卷,Richard B. Marher 編,1973,1—9頁。
- 《中國通字草案》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0本3分,1979,425—429頁。
參閲
参考文献
- ^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九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時間權威資料庫,佛學規範資料庫,法鼓佛教學院
- ^ 從家鄉到美國(趙元任早年回憶) http://www.ling.fju.edu.tw/Chao%20Yuan%20Ren/memory.htm#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常州名人趙元任(1892-1982) http://www.ling.fju.edu.tw/Chao%20Yuan%20Ren/famous%20person.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哈佛燕京學社75年漢學貢獻 存档副本. [201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趙元任(1892-1982) http://chaoyuenren.lib.cuhk.edu.hk/about.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ealc.fas.harvard.edu/1920-19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istory of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of Harvard University 1920-1930(Official website of EALC)
- ^ http://ealc.fas.harvard.edu/1940-195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istory of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of Harvard University 1940-1950(Official website of EALC)
- ^ 見其女趙如蘭為其自傳《趙元任生活自傳》所寫序
- ^ Yao Lan. The stone lions tongue twister. 中新網. 2016-08-06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 ^ 丁邦新. 「非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先生. 丁邦新、余靄芹 (编). 語言變化與漢語方言-李方桂先生紀念論文集 (PDF). 2000年9月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6-02). 本論文集收錄1998年8月17至19日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舉辦之「紀念李方桂先生國際研討會」會後審查通過之論文.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Memoriam, 1985. texts.cdlib.org.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8).
- ^ 存档副本.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 ^ 存档副本.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6).
- ^ 存档副本.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 ^ 趙元任先生學術年表. 中國學術論壇. [2009-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6).
- ^ [转载]黄培云 赵新那:杂忆赵家. 新浪博客. [2018-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4).
- ^ 趙元任「婦唱夫隨」 - 創作. 作家生活誌. [2016-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 1892-1982., Chao, Yuen Ren,; 1892-, 赵元任,. Han yu kou yu yu fa. 汉语口语语法 Di 1 ban. Beijing: Shang wu yin shu guan. 1979. ISBN 9787100022569. OCLC 10579397.
- (中文)苏金智. 赵元任学术思想评传.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ISBN 9787501316281.
- (中文)杨步伟. 一个女人的自传. 岳麓书社. 1987-8. ISBN 9787805200569.
- (中文)赵元任. 赵元任全集 第15卷. 商务印书馆. 2007-10. ISBN 9787100046626.
- (英文)趙元任. Yuen Ren Chao's autobiography: First 30 years, from 1892-1921. Spoken Language Services. January 1, 1975. ISBN 978-0879504052.
外部連結
-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semary Levenson訪談
- 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Cornell's site
- Chinese linguist, phonologist, composer and author, Yuen Ren Chao, interview conducted by Rosemany Levenson, Bancroft Library
- 陳嘉映:〈語言學大師趙元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
- (中文) Biography 国学網
- Yuen Ren Society for Chinese dialectology
- [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科學社创办人(1915年) |
---|
任鸿隽 | 秉志 | 周仁 | 胡明复 | 赵元任 | 杨杏佛 | 过探先 | 章元善 | 金邦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