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Clithering/留言存檔九

最新留言:Liaon98在9年前发布

喬治三世 (英國)的「頭銜與稱號」章節

您好,根據维基百科:格式手冊/文字格式,「中文讀寫並不適合斜體。雖然技術上可做到,但並不適合閱讀,也無此體例。」閣下編寫的各條目是否應該隨之進行修改?謝謝!--HYH.124留言2014年5月3日 (六) 05:05 (UTC)回复

请教

在下近日翻译英文维基条目时遇到一个问题:此处称这位总督“enlarged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India”,但是我并没有找到这一立法机构(立法局?立法会)的有关资料,名字相近的英属印度机构迟至印度帝国建立后才出现。在这个问题是,究竟是我理解有误,抑或是英文原文有误?Gz deleted留言2014年5月7日 (三) 15:08 (UTC)回复

已覆

感谢解惑。Gz deleted留言2014年5月8日 (四) 09:21 (UTC)回复

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繙譯「國民保健署」,譯筆簡潔典雅,略有民國風采,原以為是台灣文人的手筆;但Google後,貌似是某些大陸傳媒的譯法。我發覺官方有一個正式的叫法是「國民衛生保健體系」,出自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中國衛生部(一個是駐英國機構,另一個是與英國NHS互有通報機制的中國醫療部門,兩者應算有代表性?)故暫時移動條目,特此前來溝通。如有意見,歡迎商討。Lovewhatyoudo (follow-your-heart) 2014年5月14日 (三) 13:26 (UTC)回复

已覆
  • 網上流傳維基內部有關歐洲足球的譯名紛爭,譬如「新華社代表中央政府,是香港特區政府的上級,譯名更具權威」之類,這種論點確是不妥。惟今次不同,請你先參閱最近更新的條目引用文獻。(一)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中國駐愛丁堡總領事館算是充實反映了在英格蘭和蘇格蘭是怎麼用中文稱呼NHS的。
  • (二)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的《香港同胞出國須知》勉強「在外交層面」表達了香港政府的立場,這當然很勉強,但香港特派員公署的《香港同胞...》至少比新華社更能傳達香港政府的立場。
  • (三)中國衛生部官方文獻指「(衛生部長)陳竺向英國衛生大臣蘭斯利介紹了我國深化醫改的進展,表示願意繼續學習借鑑國民衛生保健體系(NHS)的經驗」,可理解為「國民衛生保健體系」是中國衛生部長從英國衛生大臣口中得出的NHS的譯名——當然這譯名是經過即時傳譯員的翻譯,但日常以言我們會說「對於汶川大地震,奧巴馬向習近平說『對這個悲劇我感到深切惋惜』」,而不是「奧巴馬向習近平說I express my deepest regret for this tragic incident,即時傳譯員翻譯為『對這個悲劇我感到深切惋惜』」啊?況且中國衛生部與英國NHS有疾病互相通報機制,有理由相信(當然這是我相信而已)中國衛生部向英國NHS通報的文件,就是以英國衛生大臣「口中」的「國民衛生保健體系」來稱呼對方部門。其實我是比較喜歡「國民保健署」這個簡潔典雅、略有民國風采的譯筆,但喜歡歸喜歡啦。
  • 以上:Lovewhatyoudo (follow-your-heart) 2014年5月14日 (三) 16:26 (UTC)回复
已覆
你關於「英方口中得出譯名」的論點很好,接受。另外,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中國駐愛丁堡總領事館是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在地機構(跟「官方」與否無關),單單就這兩個例子而言,你一點也不覺得這或多或少反映了在在英格蘭和蘇格蘭是怎麼用中文稱呼NHS的嗎?Lovewhatyoudo (follow-your-heart) 2014年5月15日 (四) 03:43 (UTC)回复
已覆
  • 外國當地中文報章,服務的是當地一兩萬人的華人社區(何況挺多華人不關心華人社區的新聞),所用的譯名沒有考慮到全國通用性,沒甚麼好怪的,加拿大如是,澳大利亞亦如是。但今次的「在地」性質不同。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駐愛丁堡總領事館這兩個在地機構(只論通用性,不論官方性)服務英格蘭、蘇格蘭的所有中國遊客、學生和商人。※何況「國民衛生保健體系」是[1]由中文機構對英國NHS作出的 在地譯名;[2]「對口」部門首長互訪時用的名稱(國家衛生委員會2013年前叫衛生部);[3]亦是大陸常用譯名(學者的研究論文、北京報章等)。如果單單是大陸常用譯名,應先到先得,但[1、2、3]合起來,常用度就能判斷了。
  • 再解釋一下論點[1]: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駐愛丁堡總領事館是在英國的中文機構(其文件以中文為準),你提及的Highland郡議會是英文機構(其文件以英文為準),採用中文名稱時,尤其是考慮中文文獻的可靠度,應當有取捨。
  • 以上:Lovewhatyoudo (follow-your-heart) 2014年5月15日 (四) 07:15 (UTC)回复
已覆
  • Clithering你說「我發現只要簡單搜查」云云,你似乎忘記了我給你的第一個留言,已開宗明義「Google後,貌似是某些大陸傳媒的譯法。我發覺官方有一個正式的叫法是『國民衛生保健體系』」吧。你忘了我也不厭其煩多講一遍。我又不是不知大陸也有用「國民保健署」,我只是說這不是大陸最常用。
  • 你與我討論常用度,我就回應了[上一個回應的論點3],你與我討論「在地譯名不是普遍中文世界譯名」,我上一個留言的兩個段落都是討論「在地的性質不同」。反而我想聽聽你為甚麼不認同我的論點[123]。
  • 以上:Lovewhatyoudo (follow-your-heart) 2014年5月15日 (四) 08:42 (UTC)回复
已覆
  • 因為你鍥而不捨的為自己立場辯護,我不得不更用心搜集資料。這樣倒好,我發覺我們都錯了。我搜索「國民保健服務」,你且看:
  • 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北愛的國家級NHS都自己都這樣叫自己,「半」外交部的British Council也這樣叫NHS,Scottish Health Council這樣叫NHS,英國醫療保險公司也這樣叫NHS,而且似乎是台灣、香港媒體壓倒性最常用譯名(你自行Google),香港食物局有用(僅此一次),大陸媒體亦有使用(未致於壓倒性)。事實如此,我們原先各自提出的譯名好像都不對。你意下如何?Lovewhatyoudo (follow-your-heart) 2014年5月15日 (四) 14:53 (UTC)回复
已覆

条目评选邀请

您好,由于知道阁下在撰写人物传记方面很有经验(特别是政治人物传记),所以想麻烦一下。

在下近来一直在翻译肯塔基州州长系列条目,已经完成了12个,目前提名埃德温·P·莫罗鲁比·拉冯两个参加特色条目评选,想请专家帮忙审阅,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善的方面。阁下时间宝贵,所以先行感谢。--刘嘉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15:11 (UTC)回复

有关外国人在中华地区的疑问

有件事想请教您,为何英国殖民者都是三个字的中文名?甚至教廷駐華大使也是如此?--HYH.124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06:35 (UTC)回复

我的問題是,為什麼外國人在大中華地區都是使用漢化譯名?另外這些譯名是誰負責取的?--HYH.124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06:49 (UTC)回复

您翻译自自己的作品的英文条目

您好,我已评审en:D. F. Landale的DYK候选。从您的用户页得知您撰写了许多香港历史条目,有一些您也翻译到英文版。特此征求您的意见,我想将一两个条目提交英文维基百科的GA评审,您意下如何?另外,您主编以及参与编辑的条目都是与香港历史相关的吗?--HYH.124留言2014年5月21日 (三) 10:34 (UTC)回复

一杯咖啡送给您!

  我送一杯咖啡送给您! diamond simon 2014年6月15日 (日) 23:46 (UTC)

頒發星章

  原星章
閣下一直孜孜不倦創建、翻譯和擴充大量人物類條目,編纂成高質素的優良甚至特色條目,對維基百科做出重大卓越貢獻,態度友善積極,成為維基人的典範,故現特頒發維基最悠久的原星章Clithering閣下,以資嘉許表揚。 ——探索 2014年7月12日 (六) 13:39 (UTC)回复
致謝忱

“林有福”

  您好,Clithering。您在讨论:林有福#脚注不足以彰显来源有新的留言或與您有關的訊息。
此回覆通告添加于2014年7月19日 (六) 09:53 (UTC),您可以透過移除{{Talkback}}随时移除本通知回复

特色條目評選

本人提名了條目「歐陽修」參與維基百科:特色條目評選,不知閣下是否有空加以評審?這是我第一次提名作品參選FA,希望閣下多加批評,多加指正,謝謝!Queensroad留言2014年7月26日 (六) 08:41 (UTC)回复

皮下氣腫優良條目評選

在下的條目皮下氣腫正在此處進行優良條目評選,歡迎閣下前往發表意見,謝謝。--  Peter Yeung 對此讚好 2014年8月3日 (日) 08:49 (UTC)回复

建議將「麥敬時」改為人名消歧義頁

Clithering君您好,感謝您為維基百科作出的貢獻。鄙人數分鐘前留意到您新建了麥敬時 (香港大律師)條目,同時也注意到了麥敬時條目。依據以往條目命名慣例,不知您有否打算更改後者標題,單列「麥敬時」為消歧義頁?一般在下發現這類情況時會直接移動,但今次此二者均為您所作,故來詢問閣下看法。祝好。—Kou Dou 2014年8月8日 (五) 12:38 (UTC)回复

已覆
好的,既然如此便遵照閣下意見。感謝回應。—Kou Dou 2014年8月8日 (五) 12:46 (UTC)回复

關於「鄧守仁」生平中的一些相關疑問

已看到閣下對條目「鄧守仁」做出的擴充。在此表達謝意。然而,我關於他生涯中參與過的組織,有一些疑問想請教:

  • 「Leonard Cheshire Disability」這個組織的中譯,我搜尋過的結果幾乎都是「隆纳济世助残」,但「慈恕助殘會」卻是一個也沒有(反倒是有個與英國毫不相關的台灣出版社叫「慈恕基金會」)。後者是香港當地(非網路文獻)採用的譯法嗎?我目前是暫時以用語轉換模板的方式解決。
  • 「陸軍及海軍會」這個組織的英文名稱是?

以上,再度感謝貢獻--Howard61313留言2014年9月1日 (一) 08:46 (UTC)回复

    • 感謝說明。其實我正是因為知道「網路上找不到的資訊不代表沒有用」這個道理,所以才特別詢問「是否有非網路文獻」(香港的紙本文獻刊物,我肯定是比較難獲得的,哈哈)。既然目前的答案是有,那我便認為「慈恕助殘會」這個名稱作為港澳版譯名是恰當的。至於寫這條目的緣由,應該是因為最近對歐美在亞人士、駐亞機構有興趣的關係吧,再加上軍事專題、英國專題原本就都是我較常參與的領域,所以....就挑這了。--Howard61313留言2014年9月1日 (一) 13:16 (UTC)回复

Re: Royal Regiment of Scotland

這其實是我覆檢時於word做的自動轉換錯誤而不自覺...感謝提醒!Oneam 01:00 AM留言2014年9月11日 (四) 18:30 (UTC)回复

恭喜您完成第十二次動員令!

 
維基娘,第十二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Clithering:

感謝您報名參與第十二次動員令!根據您的貢獻,您已經成功達到了完成是次動員令的的「最低要求」,因此已經成功完成是次動員令!恭喜!

根據動員令報名時您所申報的完成動員令次數,請在您的用戶頁修改以下模板的數字部份: {{User 動員令|9}} (您可以直接複製此行到您的用戶頁適當位置,並保存頁面)

您還可以獲得下列頭銜,請根據指示置於您的用戶頁:

再次感謝您報名參與是次動員令,希望下一次動員令您能繼續參與。如有任何查詢,請至動員令的討論頁


节日快乐

  社會星章
今天是哥伦布日,向拓荒者致敬!感谢您编写的大量香港相关条目! 百年综合征留言2014年10月12日 (日) 03:10 (UTC)回复
致謝忱

剛建立了新加坡之最條目,歡迎閣下參與擴充。--Qui cherche trouve 2014年10月14日 (二) 03:12 (UTC)回复

詹姆斯庫克的日記

您的意思是指庫克的日記有誤,還是指庫克使用的時間與UTC不同?(找老半天還是不了解,煩請解惑) sdtddh留言2014年11月4日 (二) 23:54 (UTC)回复

已覆

華里士页面存废讨论通知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華里士」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请不要自行移除页面存废模板,討論是因为有编者认为页面不適合维基百科。請参与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讨论期间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页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333-blue留言2014年11月6日 (四) 23:25 (UTC)回复

華里士的軍階

有個問題,英國陸軍的「Brigadier」不屬於將官,而是歸類於校官,已從英國國防部陸軍網站獲得證實。--Howard61313留言2014年11月7日 (五) 05:57 (UTC)回复

戰爭紀念碑

我修改的目的是將所有特指英國倫敦的紀念碑的鏈接指向更準確的條目“戰爭紀念碑”而不是銷歧義頁面“和平紀念碑”,如果您對此有意見,請解釋。如果您的意見是針對前一條目的命名的,請指明,我們可以另行討論。--62.189.73.197留言2014年11月14日 (五) 18:03 (UTC)回复

和平紀念碑是銷歧義頁面,不論最後戰爭紀念碑條目移至何處,凡是特指倫敦的紀念碑的鏈接都應指向這個條目,而不是銷歧義頁面和平紀念碑
關於Cenotaph在中文裏的籠統對應,有衣冠冢、空冢、紀念碑、和平紀念碑、戰爭紀念碑等多種用法,在各英語國家的當地用法根據習慣各不相同。關於倫敦紀念碑的具體中文名稱,中文裏有兩种主要用法,即“戰爭紀念碑”和“和平紀念碑”。後者顯然在香港較常用,前者在中國大陸較常用(舉例如下),在其它地方兩种譯法都有使用。
根據Google搜索“倫敦 “戰爭紀念碑””與“倫敦 “和平紀念碑””在中國大陸的使用舉例(不包括論述香港紀念碑的例子):
“战争纪念碑”:中新网新华社新华社 人民日报環球日報
“和平紀念碑”:中新网
對此我的解讀是:在香港主要使用“和平紀念碑”,在中國大陸主要使用“戰爭紀念碑”(此外“衣冠冢”屬於少數用法),因此作爲頁面標題兩者皆可使用,當然如果您同意的話,將香港繁體版改爲主要使用“和平紀念碑”是最好的辦法。
此外,關於其他“戰爭紀念碑”的主條目是戰爭紀念建築,在此條目頂部已有鏈接。--62.189.73.197留言2014年11月17日 (一) 11:58 (UTC)回复

讨论容鳳書条目的翻译事宜

您好,本人阅读了您撰写的一篇〈容鳳書〉,获益不浅,所以我决定将这篇条目翻译至英语,以惠及英语读者,该条目的英语草稿请见此。我知道您本身也懂英语,再加上拙作亦可能存在笔误,因此我想在此请教您,希望您能拨冗指教:

  • 其中一个来源称她为“容鳳仙女士”,她是否真的有这个称号?
  • 我很好奇,您搜集的那些参考资料是从何而来的?由于我无法获取这些资料,因此无法根据这些资料来参考、比照。若您手上持有这些资料的软拷贝,可否请求您电邮至HYH.124.WP gmail.com?
  • 我在中文条目中作出了此更改,您能不能查看该编辑是否正确?
  • 部分人名(如容翼庭、容子明、容顯超、容顯勳、容顯朝)我不知道他们的英文名字,于是便暂时以汉语拼音来代替,如果您知道他们的英文名,或者您认为可以使用粤语转写,欢迎您提供。
  • 我的确有参考您的Facebook专页,只不过Facebook的内容均受到版权保护,除非贵专页另行声明,因此我只采取了部分名词与人名的翻译。
  • 在英文维基百科,参考资料应该尽量使用英语,以便于英语读者理解,可是我本身不明白《某报》的“第(几)张”是什么意思。
  • 有些地名、人名、公司名我不是很确定如何翻译,待我完成翻译以后还望您指正。

希望您可以协助我完成这篇条目的翻译,谢谢!--HYH.124留言2014年11月19日 (三) 04:24 (UTC)回复

您好,此条目的英文版本已经翻译完毕,并已经移动至条目空间,欢迎您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希望您可以协助我,谢谢。--HYH.124留言2014年11月20日 (四) 03:45 (UTC)回复
已覆

回复通告

  您好,Clithering。您在HYH.124的对话页有新的留言或與您有關的訊息。
此回覆通告添加于2014年11月21日 (五) 03:54 (UTC),您可以透過移除{{Talkback}}随时移除本通知回复

HYH.124留言2014年11月21日 (五) 03:54 (UTC)回复

已覆

给您一个星章!

  摄影师星章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贡献! HYH.124留言2014年11月21日 (五) 05:16 (UTC)回复
致謝忱

您有新邮件!

 
您好,Clithering。您有一封新的电子邮件!它的主题是:“Yung Fung-shee”。
此信息在2014年11月24日 (一) 05:00 (UTC)發出,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移除{{You've got mail}}或{{YGM}}来移除本通知

HYH.124留言2014年11月24日 (一) 05:00 (UTC)回复

〈林有福〉翻译完毕通知

您好,您主编的条目〈林有福〉已经全部翻译至英文维基百科,欢迎您在有空的时候前往校阅、更易或提出改善意见。同时,中文版条目的讨论页也提出了相关意见,欢迎查看。谢谢!--HYH.124留言2014年11月24日 (一) 10:34 (UTC)回复

D·F·蘭杜英文版讨论页有相关改善意见

Clithering您好,先前本人冒昧在英文版提名D·F·蘭杜成为优良条目,几个星期前,一名评审者为条目提出改善意见,可惜因为我没有注意到而评审失败。如果您有空的话,不妨到该条目的讨论页,处理那位评审者提出的问题。希望此英文版条目可以成为优良条目。--HYH.124留言 | 貢獻2015年1月26日 (一) 13:36 (UTC)回复

已覆

我已经在条目讨论页的页尾回复,提出我对您的相关更改的异议。--HYH.124留言 | 貢獻2015年1月29日 (四) 13:38 (UTC)回复

(:)回應,謝謝您的留言。感謝您明白我因為工作繁重,未必所有事務都能夠即時回應,但我承諾會盡力及早答覆英文維基那邊。另外,也相當感謝您協助翻譯郝德傑條目,我會盡量抽時間全文檢視您在英文維基翻譯的林有福和郝德傑兩條條目的。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5年2月7日 (六) 16:25 (UTC)回复

给您一个星章!

  校对者星章
感谢您对条目清东陵在优良条目评选时给出的校对意见和建议! 门可罗雀的霧島診所欢迎光临神社的羽毛飘啊飘 2015年2月4日 (三) 03:46 (UTC)回复

關於某些條目的問題

近來安否?2015年已經過了一個月,與此同時乙未羊年亦即將來臨,在此祝您新一年身心康泰、事事如意。

我在這裏有幾件事想和您談談,或者是請您幫忙。首先是三四年前通過的特色條目〈麥理浩〉。不知道我有沒有記錯,我對上一次看這篇條目的時候,粗略看過整篇條目的正文,似乎偏向於介紹麥理浩就任港督後的事蹟,對其外交官生涯則少有提及;這與閣下其他人物傳記的正文寫法有所分別。我並不是請您修改,而是想知道這背後的原意是甚麼,當然您不說也可以。其次是一個關於報紙的問題:閣下多篇大作都有引用《工商日報》、《華僑日報》的陳年報導,已知這些報紙可以在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料系統翻閱,不過整體而言,由於在下習慣了NewspaperSG的介面,所以我總覺得要從報紙選取合用的報導是相當困難的。雖然MMIS曾經改版,不過我還是想請教一下閣下是怎樣做到這件事的(利申:我現在有意編寫關於香港零售業和傳媒的條目)。最後是關於一篇我打算編寫的條目的問題:閣下對西敏制應該很熟悉吧。我最近想寫的政治條目涉及到的國家是同樣實行西敏制的新加坡,他們推行了一種制度,令落選的反對派候選人有機會晉身國會,可是他們沒有批准憲法修正案、撥款法案和罷免案的權利。這個制度惹來朝野雙方批評,當地國會其中一位官委議員便發表上述言論:

People who are proposed to be NCMPs are politicians who stood for an election and lost. Sir, they lost. They lost. I do not know how much more emphatic I can be about this. These are politicians who have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electorate have considered these issues, these politicians and have at the polls.

我不是很明白應該怎樣翻譯,特別是那個「Sir」,不知道是說議長還是全體議員。小弟可否請閣下把這幾句英文翻譯?打擾閣下,實在不好意思。--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2月5日 (四) 14:31 (UTC)回复

(插嘴)@春卷柯南我来回答您的疑问吧,那个“Sir”是指议长,我认为您可以翻译作“议长先生”。YouTube和多个网络平台不难找到议员在国会上发表的言论。据我所知,在新加坡的国会,发表任何言论都“应该”向议长说,即使要答复其他议员,也需通过议长传达。--HYH.124留言 | 貢獻2015年2月6日 (五) 13:37 (UTC)回复
上述言论的大意是这样的:(那些被推荐担任非选区议员的都是在选举中败选的候选人。议长先生,我在此坚决地强调,他们败选了,他们是选举中的败选者。这些候选人以及绝大多数的选民都已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已在投票时做出了抉择。)希望拙译能帮到您。--HYH.124留言 | 貢獻2015年2月6日 (五) 13:54 (UTC)回复
(:)回應,首先十分感謝春卷柯南夫子的留言,先在此預祝羊年心想事成、學有所成。也感謝HYH.124兄參與討論。讓我在下面列點回應:
  • 關於麥理浩條目的編排,您說的沒錯,當年我的確是刻意側重於麥氏在任港督期間的事蹟,所以並沒有以非常深入的篇幅交代他早期的外交生涯。雖然如此,鑑於麥理浩在港督任內施政的重要度相對上十分之高,所以採用這種編輯方針個人認為是合宜的。此外,麥理浩的早年外交生涯當中,大部份屬於較初級的職務,個人認為只有他1967年至1969年間出任駐越南大使、以及1969年至1970年間出任駐丹麥大使兩段任期較值得擴寫,不過這兩段的任期較為短促(分別不足兩年和不足一年任期),也當然要找到充分的資料才能夠成事。
  • 關於網上的舊報紙資料,如果要較為詳細地搜集資料,個人認為較理想的辦法是在選定的日期範圍輸入不同的關鍵詞,然後逐份報章檢閱。雖然這樣做十分費時,但要仔細地從舊報紙搜集資料,恐怕暫沒有其他捷徑。您提到打算編寫有關香港零售業和傳媒的條目,個人認為可先收窄一下範圍,然後訂下一些心目中的關鍵詞(例如「工展會」、「消委會」、「麗的」……),這樣檢閱搜索結果的時候會較容易找到自己想找的資料。
  • 我從網上搜查過您提及的原文,這是不是抄錄自英文維基的Non-constituency Member of Parliament條目?另外,我發覺英文版條目的原文較您上面引用的更為詳盡,我相信翻譯全文效果會較好,以下是我的翻譯:
建議中出任非選區議員的人是那些在選舉中落選的政客。議長,他們是落選的-他們是落選的。我不知道怎樣可以進一步強調這點。這些政客為著某些政治議題站在某些政治平台;而大多數選民都已經考慮過這些議題、這些政客、並已經在選舉投票中摒棄他們。讓這些人進入國會,往好裡說是在民主選舉邏輯面前打對台;往壞裡說這簡直是給所有投票反對他們的選民的臉上摑一記耳光。
[P]eople who are proposed to be NCMPs are politicians who stood for an election and lost. Sir, they lost. They lost. I do not know how much more emphatic I can be about this. These are politicians who have stood on certain political platforms, for certain political issues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electorate have considered these issues, these politicians and have rejected them at the polls. To then allow them into Parliament flies in the face of the logic of a democratic election at best and, at worst, is a slap in the face to the people who have voted against them.
  • 個人以為,英文議會辯論中「Mr Speaker」是較正式的稱呼,應譯作「議長閣下/議長先生」;但如果英文只稱呼「Sir」,感覺上略為隨便,所以翻譯上只稱呼作「議長」便可。
希望以上資料有參考價值!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5年2月6日 (五) 18:18 (UTC)回复


英国下议院被提交優良條目重審

 閣下主編之「英国下议院」已被送至優良條目評選頁面,如果投票期結束後,沒有達到票數標準,該條目將被取消優良條目資格,敬請前往查閱,並對條目做整修已期繼續符合標準。--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2月12日 (四) 09:06 (UTC)回复

在维基已经销声匿迹一段时间,想不到阁下还在新年送上祝贺,实在感到惊喜。的确,我有一段时间没有编辑维基百科了。我最近一个项目,是翻译Jameson Raid一文。我总是觉得,翻译出来的文字,是英式中文,实在不好。有时候连意思都有错误,更谈不上带有Clithering兄行文当中的那种古雅了。于是乎就搁置了计划。然后才发现自己其实真的没看过什么书;虽然可以透过阅读网上的资料,对各时期的大事略有了解,但是那都只是史实,没有分析。于是乎陆续看了几本书,大开眼界。如A.J.P. Taylor(Chris Wrigley编;值得一提的是我也是阅读你的条目才认识这位极具性格的历史学家)在British Prime Minister and Other Essays里面说,沃波尔时代的英国,没有现代的那种政治。对立的双方甚至不是“党派”,没有现在政党的那种组织,沃波尔对阁员的要求,只是不要反对他的政策,而不是支持他的政策。维系辉格、托利两派的往往只是私利而不是思想。后来一查,发现这一观点出自Sir Lewis Namier,他的作品The Structure of Politics一经出版立即受到注目,牵起一场史学革命!(虽然学了不少新事物,但是知识依然是贫乏:最近借得Oxford History of England系列的The Whig Supremacy,想多加了解乔治一世、二世时期的历史,结果发现这本写于二次大战前的学术著作对我来说极其艰深;我连Stanhope是谁都搞不清楚,就看到他在种种事件当中的角色了。再看了一两章,就看不下去了,因为我完全不明白法律的部分。)Clithering兄有什么好书推荐?Gz deleted留言2015年2月21日 (六) 20:06 (UTC)回复

已覆

关于外语加粗

原来如此,我建议不加粗外语,只加粗中文,当然现在没有共识,加与不加两种方法你给的链接里都采信,那我也没意见了。抱歉- I am Davidzdh. 2015年2月25日 (三) 15:35 (UTC)回复

已覆
上次社群对这件事的讨论是什么时候?我有点想发起讨论……( ̄▽ ̄") - I am Davidzdh. 2015年2月25日 (三) 16:28 (UTC)回复
已覆
謝謝……- I am Davidzdh.

请教阁下

您好,本人有意撰写〈新加坡大法官〉这个条目,并已建立User:HYH.124/新加坡大法官这个条目沙盒。新加坡在独立以前是英国殖民地,我知道阁下善于撰写有关英国殖民地历史条目,而且虽然新加坡的大法官是延续至今,而非已裁撤职位,但是其历史大都围绕着新加坡殖民时期,不知道阁下可有相关有用的资料,可以助于撰写这个条目?如果您对这个条目有何意见,甚至是愿意代为撰写,我非常欢迎。另外,关于英籍大法官的姓名,在下想要请教您如何缩短其姓名(这些姓名可作为条目标题),因为他们的全名都是很长的。打扰了。--HYH.124留言2015年3月4日 (三) 12:21 (UTC)回复

已覆
感谢您的协助。我还想请教,Recorder此职是否需要与大法官的条目分开来写,正如新加坡輔政司与参政司两篇条目是分开写的?本人将会搜集相关资料,并根据您提供的资料、编辑建议来完成这篇条目。届时如果您有空,欢迎您进行校阅,谢谢!--HYH.124留言2015年3月7日 (六) 01:21 (UTC)回复

A·J·P·泰勒被提交優良條目重審

 閣下主編之「A·J·P·泰勒」已被送至優良條目評選頁面,如果投票期結束後,沒有達到票數標準,該條目將被取消優良條目資格,敬請前往查閱,並對條目做整修已期繼續符合標準。--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3月9日 (一) 16:58 (UTC)回复

司徒拔被提交優良條目重審

 閣下主編之「司徒拔」已被送至優良條目評選頁面,如果投票期結束後,沒有達到票數標準,該條目將被取消優良條目資格,敬請前往查閱,並對條目做整修已期繼續符合標準。--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3月12日 (四) 15:26 (UTC)回复

Re:

當初移動為「署」而非「服務」的原因有二,一是英語維基的分類將其歸為有形的「組織」,而非無形的「福利」、「措施」或「政策」,二是「Service」本來就有「政府單位」的意味(如「局」、「署」等,韓國甚至有「院」的用法),大概就是這樣,我想這緣由與討論頁的內容無關,因為我直到剛才才知道有那場討論。然而,我不認為英國兩字真的非去除不可。—Howard61313留言2015年3月24日 (二) 15:20 (UTC)回复

謝謝給條目「儒家」的評語

感謝先生投票與評審條目。現代中國分為大陸與台灣兩節,的確不甚理想,但也是一種應有的妥協。之所以不理想,因為新儒家分佈在大陸、台灣與香港三地(梁、熊留在大陸;徐和晚年牟在台灣;唐和早年牟在香港),根本不能把現代儒家分開大陸、台灣兩節敘述。我原來只有「現代」一節,不分大陸、台灣,但有兩位台灣維基人,很堅持,也可以說是執意,「中國」的標題下,不能出現台灣的內容。他們的態度是如此堅決,好像把「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當作教條來信奉。為免條目陷入紛爭,就只好聽任為之,讓他們先修改和「補充」條目(補充李登輝的言論),之後再「執手尾」,盡量把條目修整得好看一點。但有些缺點,是我無法改正的,香港在1997年之年,既不屬大陸一部份,當然也不屬台灣,香港的新儒家不知寫在哪裏好。現在只在都附在「現代大陸」一節下。先生眼利,看出了分章節方面缺點,還請先生寬容、「包容」一下。謝謝。Banyangarden留言2015年4月6日 (一) 16:36 (UTC)回复

回覆

先生所言有理,感謝先生的提點。那些台灣意識較強的台灣人,對「中華」一詞大抵是不抗拒的。我見維基沒有「中國文化」條目,曾提出把條目「中華文化」轉移到「中國文化」,就有兩個台灣維基編輯堅決反對,堅持「中華文化」,可見他們特別敏感的,是那個「國」字。稍後有空時,修改「儒家」的篇節組織。再一次感謝先生的提議。Banyangarden留言2015年4月7日 (二) 08:07 (UTC)回复

葛量洪被提交特色條目重審

 閣下主編之「葛量洪」已被送至特色條目評選頁面,如果投票期結束後,沒有達到票數標準,該條目將被取消特色條目資格,敬請前往查閱,並對條目做整修已期繼續符合標準。--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4月16日 (四) 07:50 (UTC)--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4月16日 (四) 07:50 (UTC)回复

特色条目评选

您好,本人主编的恩維爾·霍查条目正在进行特色条目评选,欢迎阁下前往参评,不吝赐教--AsharaDayne留言2015年4月18日 (六) 12:12 (UTC)回复

麥理浩被提交特色條目重審

 閣下主編之「麥理浩」已被送至特色條目評選頁面,如果投票期結束後,沒有達到票數標準,該條目將被取消特色條目資格,敬請前往查閱,並對條目做整修已期繼續符合標準。--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4月24日 (五) 10:28 (UTC)回复

返回“Clithering/留言存檔九”的用户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