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關注度/更新草案

在維基百科上,關注度是編者們在決定可否為某個主題創建條目介紹時所採用的測試。維基百科上的資料必須可供查證,如果找不到關於某個主題的可靠第三方來源英语Wikipedia:Third-party sources,這個主題便不應該擁有獨立的條目。維基百科對於關注度的概念之所以遵循這一基本標準,是為了避免讓主題不加區別地收錄成為條目。條目和列表的主題必須具有關注度,而在判定某一主題的關注度時並不一定要以其知名度、重要性或者是流行程度為憑據,雖然這幾點可能會使符合下述準則的主題更受認可。

如果某個主題符合下述的通用關注度指引,並且不違反維基百科不是什麼方針的要求,便可以推定該主題的受關注程度足以讓其成為條目。此外,如果某一主題符合右側訊息框中任何一項特定專題的關注度指引所提到的標準,則同樣可以推定該主題具備關注度。然而關注度指引並不保證某個主題一定會成為單獨且獨立的頁面,各編者仍可以按情況衡量是否將兩個或以上的相關主題合併或者組織成一篇條目或列表。

關注度指引只是大致規定了怎樣的「主題」適合擁有「專門論述的條目或列表」,而並沒有限制這些條目以及列表的內容。關於維基百科中針對內容所制定的方針,可以參閱中立的觀點可供查證非原創研究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及生者傳記

通用關注度指引

如果一個主題獲得獨立於主題實體的若干可靠來源之有效介紹時,則可以假定該主題適合單獨成立其條目或者是列表。

  • 「獨立於主題實體」意指要排除由條目所述主題或與其密切相關者製作的內容,例如自我宣傳、廣告內容、新聞稿、自傳文章、個人出版物以及該主題的官網等並不被視為獨立於主題實體[1]
  • 「可靠」意指來源資料應該具備編輯上的可信度,當進行關注度的審查評估時能夠符合可靠來源指引。該來源資料包括以任何形式和媒體出版英语Wikipedia:Published作品,其發表可以是中文或其他語言。對於判斷關注度來說,檢視是否存在關於該主題的可靠第二手來源是一個不錯的測試。
  • 「來源」應當是第二手來源二次文獻[2],因為能夠為主題是否具關注度提供最為客觀的證據。所需要的來源數量並沒有定數,因為來源的質量以及深入程度各異,但是一般而言多方來源會比較理想[3]。來源不一定要在網際網路上或者是使用中文,但源自於同一作者或者組織的多項出版物通常在關注度判斷上只被視為單一來源。
  • 「有效介紹」要求能直接且仔細地應證主題內容,進而編者無需通過原創研究來發掘條目內容。來源的有效介绍應該要比順帶提及更為深入,但是它不必是來源資料的主要議題[4]

一個經由共識認為符合關注度標準的主題通常都擁有其關注價值,並且符合成為百科全書獨立條目的標準。而如果主題並不符合這些標準但仍然保留一些可供查證的資料,在經過討論後可以考慮將這些內容合併到更為合適的條目上。

關注度與條目內容

關注度指引不適用於條目內容

有關條目創建或者保留的標準與條目內容的標準是不相同的,關注度指引僅能夠拿來判斷某一主題是否在維基百科中值得成為一篇「獨立條目」,但是並不為條目或者是列表的內容提供指引(不過某些記錄著名事物或者人物的列表可能適用)。個別條目或者列表所要收錄的資訊(即某事情是否值得放在該條目或者列表中),則是由仰賴可靠來源介紹程度的合理比重原則以及其他内容方针所規範。

條目內容並非判別關注度的依據

關注度是某一主題的屬性,而並非維基百科條目的屬性。如果在維基百科以外的地方根本沒有提及該主題,就算改善維基百科條目的內容,也不會使該主題突然變得具有關注度。相反,如果本身具有來源資料,即使維基百科條目的內容很差,也不會減少該主題的關注度。

關注度需可供查證

維基百科關注度指引的共同點是必須可供查證,因此僅僅聲稱某個主題具備關注度是不足夠的,而是要以客觀證據表明該項目已經從獨立來源中獲得顯著地關注並且滿足關注度的要求。然而,某條目沒有使用引用(而並非根本不存在來源),並不代表該主題就沒有任何關注度。

同時,主題不因其存在就自動或者被視為本身就擁有關注度,而必須要有證據顯示該主題已經獲得顯著獨立來源的報導或者認可,並且不是單純的短期有趣事件推廣活動或肆意宣傳的結果或者是其他主題不適合的理由。證據來源包括有公認的同行評審出版物、可信和權威的書籍、有信譽的媒體來源以及其他可靠來源。

編者在評估關注度時不應局限於目前在條目中提到的任何來源,也要考慮可能有其他目前尚未在條目中提出而可證明關注度之來源。關注度只需要適當獨立且可靠的來源存在著英语Wikipedia:Published,而非在維基百科上被引用或者參考。維基百科的條目並不存在最後定稿,因此,如果有來源存在,即便它們並沒有列出來,該條目的主題仍然可以具有關注度。但是,一旦條目的關注度遭到質疑時,僅僅聲稱有不明來源存在是很難有說服力的,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實際證明並沒有出現。但如果有可能從獨立來源中找到有關該主題的有效介紹的話,以缺乏關注度為由刪除條目便是不恰當的作法。

關注度不是一時的

關注度並非一時的,一旦條目的主題按照通用關注度指引的要求獲得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時,便不需要有來源對其持續地廣泛報導。雖然關注度本身並非一時的,任何編者仍可以不時透過頁面存廢討論要求重新評估關注度的證據或者是現有條目是否合適;亦有可能出現新的證據,支持那些先前被認為並不適宜的條目。所以,早前已處理的條目或者會在數月甚至數年後被提請刪除或重建。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可靠來源所涉及的人士僅出現於單一事件的情況下,並除此以外維持或很可能維持不受關注,則我們應該要避免為其創立傳記條目

是否需要獨立頁面

當為具有顯著關注度的主題創建新內容時,編者應該考慮如何最好地幫助讀者理解。有時候在專門獨立的頁面上介紹內容是最好理解的辦法,但並不代表我們每一次都必須這麼做。有的時候儘管某個主題具有顯著的關注度並且很顯然應該收錄在維基百科中,但是拿其作為一個內容更多(具有更多上下文)、更廣泛主題的頁面一部分反而更為適當。將一個具有顯著關注度的主題納入更為廣泛的頁面一部分,完全不代表貶損了該主題的重要性。編者關於是否要創建單獨頁面的每個判斷應該始終取決於如何使主題可以讓人理解的具體考慮,而不是僅僅根據個人好惡來決定。維基百科是一個數位化的百科全書,因此有關內容和細節所收錄的數量不應該受到對空間可用性的擔憂所侷限。

  • 其他資料:有時候一個顯著的主題作為一個更大條目的一部分能夠有更好的介紹效果,因為在單獨頁面上可能會捨棄掉更為完整的上下文介紹。但有的時候將些主題獨立成一個條目則有充分的理由(例如美國總統以及每任總統的獨立傳記),因此每個人應該要考慮到比重適不適當的問題
  • 相關主題:有時候幾個同樣都具有相近關注度的相關主題可以整合至單一頁面上,這樣一來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比起每個分成單獨的頁面還更好理解。但有的時候存在有許多類似關注度的主題,這時將它們整合到單一頁面反而會由於條目過於累贅而不切實際。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可行的辦法是為這廣泛的主題建立一個新的列表或分類並且讓它能連結至個別條目上。
  • 可用來源:有時候主題可能具關注度,但是可能不會有太多關於它的內容可以撰寫,此時編者應該考量條目可能成為永久性小作品英语Wikipedia:Permastub的利與弊。但有時則是小作品雖然存在許多來源,只是在條目中根本沒有提及,這時候擴充這些僅有一點內容的頁面,比起把它合併至較長的頁面更好。又有時當有關未來事件的資料仍然是稀缺時,將其整合至更大且廣泛主題的條目中可能會更好。但又有時某些未來事件很明顯應該創立獨立頁面(例如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在特定主題和專題的討論頁面上,可能會提供於特定學科領域上如何作出上述編輯決定的訊息。當創建一個單獨頁面時,可以從一個內容更多的頁面分拆出來;但另外一方面當具有關注度的主題不給予單獨頁面時,透過頁面重定向消歧義可以使尋找這一主題的讀者直接跳至其中相應的文章章節上。

為什麼有這些要求

編者在所有主題上遵守關注度指引,是為了確定中文維基百科是否應該有一個獨立且專門講述關於這個主題的條目,而這些指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編者創建符合主要內容政策的條目。

  • 我們要求所有的條目主要依靠「獨立第三方來源」,如此我們便能撰寫出沒有偏見、平衡而又符合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方針的條目,同時條目也不會成為產品、服務或者是組織的廣告工具
  • 我們需要多個來源以便我們可以寫出一篇適當地平衡的條目,使其符合中立的觀點而不是僅存在一個作者的觀點。這也是為什麼源自於同一人或同一組織提交的多個出版物,在判定是否符合「多個」的要求時將被認為是單一來源。
  • 我們要求「可靠來源」的存在,這樣我們就可以確信條目並非隨機八卦事件、長期惡作劇或者是隨意張貼的資訊總和。
  • 我們需要至少一個第二手來源英语Wikipedia:Identifying and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的存在,才能夠使條目能夠遵守非原創研究要求的所有內容基於第二手來源。
  • 我們要求若干可靠資料來源的「有效介紹」,藉此我們可以實際寫出一篇條目而不是僅有殘缺的內容或者是該主題的定義而已。如果來源僅可以寫出或者支持幾个句子的話,該主題便不應該創建為單獨的頁面而應該合併到更廣泛的主題條目或者相關列表上。
  • 我們要求編者自己判斷如何組織主題,如此一來我們便不會有過長而擁腫的條目或者是不能適當地發展的小作品英语Wikipedia:Permastub。編者可能會認為當某主題作為更廣泛內容的一部分,能向讀者提供更好的呈現方式。例如編者在處理翻譯書籍的資料時通常傾向於合併內容至原文書籍的條目上,因為他們的編輯判斷認為合併後的條目將提供更多的內容,同時讀者能夠更加瞭解內容而百科全書則減少冗餘頁面。

這些要求是根據主要內容政策而使得它們適用於所有的條目上,因此並非只適用於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的條目。但是如果頁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導航功能的話(包括消歧義頁面以及一些獨立列表),便不會要求這些頁面也要如此執行。

常見的關注度情況

自我推銷和肆意宣傳

刊登在可靠來源上的並不一定是具有關注度的好證據:維基百科並不是一個宣傳媒體,所以如自我推銷、付費請人撰寫的內容、個人傳記以及置入性行銷等資料並不能支撐一篇百科全書。判定某一主題是否具備關注度,在於那些獨立於該主題本身(及其製造者、創造者、作者、發明者、提供者等)之人是否真正認為這一主題值得關注,進而撰寫並發表了有效地介紹該主題之作品,而這之中並沒有誘因、推銷或者人與主題之間關聯的影響。藉由讓第三方獨立撰寫並且發表與特定主題有關的內容,可以排除有心人士只需要在維基百科外詳細介紹與他們有關的主題便能輕鬆繞過關注度規定的可能。

另外維基百科還需要中立的來源以確保可以撰寫出中立的條目,因此如自傳等自行公開發表的個人出版物並不能假設其具有中立性,即使這種偏見可能是無心的。而像是搭配產品提供的技術手冊這類不具有自我宣傳性質的自行出版之資料亦不能作為關注度的根據,因為這些並無法讓我們評估該主題是否真的有其關注度存在。

個別活動

維基百科不是新聞來源:關注度需要的不僅僅是有關單個事件或話題的常規新聞報導,而是需要一定的有效內容存在著。由於沒有最後的期限英语Wikipedia:There is no deadline,因此在提出關注度質疑時建議推遲幾天以避免刪除討論涉及到移動的目標;同時藉由時間的過去能使事件的關注度有更清晰的瞭解,並且可能因此讓刪除提名變得不必要。

獨立列表

關注度指引適用於獨立列表或者表格上:列表(包括「……事物列表」或者是「……(集體)事物」)的關注度則取決於整體,如果按照上述指引內容討論整個群體關注度或者是有獨立可靠的來源證實時,該主題的列表持有理由可以公認為擁有關注度,不過值得注意的主題列表則適用獨立列表指引。在關注度討論時列表的所有內容並不需要被來源所提及,只有在內容的分成群組或者條目安排時需要參考來源。因為整個群組或者集體都具有關注度,因此在列表中的個別項目並不需要獨立地關注度證明。不過編者如果想要限制列表以避免其過於龐大時,可以酌情僅提到具有獨立關注度的項目或者是在維基百科上具有條目的項目。

不符合關注度指引

不符合關注度標準的主題並不會保留成為單獨的文章,其中沒有關注度的主題在有密切相關且具關注度的條目或者列表時往往會選擇將兩者合併至同一頁面,但如果這些沒有關注度的主題並沒有合併目標時則會選擇刪除內容。在做出足夠努力後仍然無法找到可以使用的來源時,對於關注度仍然不清楚的條目來說刪除應該是最後的手段。

如果一篇文章沒有列出足以證明其主題關注度的來源時,應該要親自尋找這類來源,或者是:

  • 詢問條目的作者或者這一問題的專家,獲取尋找這類來源的建議[6]
  • 在條目上標記一個「{{Notability}}」標籤以提示其他編者注意。
  • 如果條目與某個專業領域有所關連,使用「{{需要專家關注|主題名稱}}」標籤以及前往專題告知熟悉這一領域的編者,其中這些編者可能可以查詢到沒有在網際網路上的可靠來源

如果在努力尋找後仍然無法為條目找到相關的合適來源時,可以考慮將條目中可供查證的內容納入更為廣泛的條目中去[7],否則選擇將其刪除[8]

  • 如果條目符合我們的快速刪除守則,可以在該頁面上加入快速刪除的標籤並且標記刪除的理由。
  • 條目提出刪除前請確保關注度模板「{{Notability}}」已掛上足夠長(至少30日)的時間,足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 特別在當你不確定條目是否應該要刪除或者認為其他人會反對的情況下,請將條目提交到頁面存廢討論,之後社群會在7天內討論並且審查條目是否保留與否。

對於主題很明顯並沒有關注度的條目來說刪除通常是最適合的選擇,不過也有其他選擇可以幫助社群保留任何有用的資料。

參見

註釋

  1. ^ 由主題實體自身發表的作品或者與之有緊密聯繫的作品,並不能成為該主題受到關注的證據
  2. ^ 來源包括但不限於報紙、書籍和電子書籍、雜誌、電視和電臺的紀錄性節目、政府機構的報告以及學術期刊等。在缺乏多個來源的情況下,該來源必須能夠驗證所反映的中立觀點足可信賴,並且能為一篇全面的條目提供足夠詳細的訊息。
  3. ^ 缺少多方來源可能就意味著,更好的做法也許是將特定主題寫入主題更加寬泛的條目中。常常可以見到多家報紙或者期刊發表相同的故事,而有時後會輕微改動內容或下不同標題,但是這些個別的故事並不能視為多方來源。幾篇刊物同時發表不同的文章也不往往意味著即可視為多方來源,特別是當作者都是仰賴同一來源且只是重申相同訊息時。同樣的道理,由同一作者或同一期刊出版的系列作品通常也只視為單一個來源看待。
  4. ^ 例如在關於IBM這一主題中,使用了羅伯特·索貝爾英语Robert Sobel的《IBM與日本:為未來奮鬥》(IBM vs. Japan: The Struggle for the Future)第360頁以及愛德溫·貝萊克英语Edwin Black的《IBM與納粹大屠殺英语IBM and the Holocaust》第528頁都顯然不是「順帶提及」。而英國記者馬丁·沃克英语Martin Walker在關於比爾·柯林頓的傳記《Clinton: The President They Deserve》中,一句提到「Three Blind Mice」樂隊的話則為明顯的「順帶提及」。
  5. ^ 此外,並不是可靠來源中的任何內容都能證明某一主題已符合創建條目的關注度要求,例如其上的目錄、詞典、資料庫、廣告、公告欄和小篇新聞故事都是這樣的案例。儘管它們出現在可靠來源上,但它們不一定能真正支持該主題的關注度檢查。
  6. ^ 有時聯繫傳記中的主角或者對象組織的代表會獲得獨立的來源材料,當然我們應該謹慎地觀察和評估這些材料的獨立性。您還可以尋找與主題有關的維基百科專題,並請求他們的幫助。
  7. ^ 例如虛構作品中的小角色可以合併到「……次要人物列表」中、關於學校的條目可以合併到該學校所處的城鎮或地區的條目中、知名人士的親戚可以合併到關於該知名人物的條目中,而只因為與某特定群體或事件相關而受到關注的人物其條目可以合併到該群體或事件的主條目中去。
  8. ^ 此前的調查不充足的話維基百科的其他編者很有可能會拒絕提刪的請求,提刪時應該說明已經嘗試尋找證明其關注度的來源,和/或以其他證明其關注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