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突击砲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5月1日) |
三号突击砲(德语:Sturmgeschütz III)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量最多的装甲战斗车辆。它以三号战车的底盘作为基础而制造。德国最初打算以之作为步兵支援的机动装甲轻型火砲。经过不断的改良,它在1942年具备反战车功能并逐渐被视为主要用途。直至战争完结,德国一共生产了10,500辆三号突击砲。
三号突击砲 Sturmgeschütz III | |
---|---|
类型 | 突击砲/驱逐战车 |
原产地 | 纳粹德国 |
服役期间 | 1940年至1945年 |
使用方 | 纳粹德国 芬兰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戴姆勒奔驰 |
生产商 | 戴姆勒奔驰 |
制造数量 | 约10,500辆 |
衍生型 | 10.5厘米突击榴弹砲42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3.9吨 |
长度 | 6.85米 |
宽度 | 2.95米 |
高度 | 2.16米 |
载员 | 4人 |
装甲 | 80毫米装甲 |
主武器 | 75毫米StuK 40 L/48战车砲 |
副武器 | 7.92毫米MG34通用机枪×2(或×1) |
发动机 | 梅巴赫HL120TRM V12汽油 300匹((220千瓦) |
功率/重量 | 13.0匹/吨 |
悬挂 | 扭力棒 |
作战范围 | 155公里 |
速度 | 40公里/小时 |
发展
三号突击砲的发源是来自当时的德国的曼施坦因上校。当时他向陆军部提交了最初的草拟计划书,说明德国的步兵师必须要有一款具备自行能力与装甲防护的火砲系统作为步兵的直接火力支援─这基本上可视作德国传统步兵战术中以轻型、中口径火砲伴随作战方式的改良方案。在1936年6月15日,德国的戴姆勒-賓士公司收到德国政府的命令,发展一款可以携带75毫米火砲的装甲步兵支援车辆。
戴姆勒-賓士采用了三号战车的底盘和运行组件来装配这款新型车辆,而试验型车辆的生产则交由Alkett公司负责。这些试验型车辆以其轻型的钢材结构,以及克虏伯公司制作的75毫米短砲管StuK 37 L/24火砲为特色。计划作为满足反步兵及近距支援战斗的角色,早期的三号突击砲因此安装了一门75毫米StuK 40 L/43低速砲或75毫米L/48反战车砲作主力武器,而后期的型号更加在车身上安装了7.92毫米MG34机枪。
战绩
依照原始设计,早期的三号突击砲被配署于步兵师或机械化步兵师协助步兵作战,并在法国战役、巴尔干战役、1941年的侵俄之役与随后的冬季防御战中获得前线士兵的好评。而在这个时期,三号突击砲的反战车潜力已在少数战例中显露出来,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之一发生在1941年9月,日后闻名于世的虎式战车王牌车长米歇尔·魏特曼,在一次支援任务中利用三号突击砲低矮的车身对一队俄军T-26战车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袭击,在自身毫发未伤的情况下摧毁了其中的6~7辆。同样地,意大利砲兵上校塞基罗·布雷斯(Sergio Berlese)建议意大利军应装备一种类似三号突击砲的装甲战斗车辆[1];当时三号突击砲在法国战役中相当成功,间接导致75/18式自走砲的诞生。
在装备了长倍径的反战车砲后,三号突击砲更成为前线倚重的全能性火力载台(主要仍着重在反装甲能力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某个战例即可证明其优异的表现:军士长库特·普弗瑞德纳指挥的三号突击砲F型,就曾经在20分钟内击毁9辆苏联战车。因此,他在1942年9月18日被颁授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表扬他这次的行动。
而在1943年1月的1日至4日间,下级军官霍斯特·纽曼在德米扬斯克地区与苏军交战,并击破苏联12辆战车。统帅部颁了一个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褒奖他打击苏军27辆战车的战绩。最著名的是武装亲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队长华尔瑟·克纳布的战绩。他所率领的武装亲卫队第二“帝国”装甲师旗下的第二突击砲营,就曾经在1943年7月5日至1944年1月17日之间击毁苏军129辆战车。并且仅仅损失两辆突击砲,并因此获颁勋章。
芬兰陆军在1944年从德国接收了59辆三号突击砲,并用于对抗苏联红军。这些突击砲至少击毁了87辆苏联战车,相对的损失则仅有8辆。即使在战后,芬兰陆军亦继续以三号突击砲为主力战车至60年代初。苏联则把部分掳获的三号突击砲转交叙利亚,后者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投入这些突击砲。
由于战车的数量始终不足,德军在战争后期开始大量生产突击砲与驱逐战车作为战车的替代品,由于设计上的根本差异(不具备可旋转砲塔)、德军素质的下降及其他因素,三号突击砲在执行攻击任务时表现并不非常理想(美军于分析德军1944底-1945年初在突出部之役之表现时即指出,德军突击砲的无砲塔设计,导致在进攻作战中在对抗侧翼火力时受到许多限制),然而总体而言,三号突击砲仍然极为成功。在整场战争间,它一共击毁了超过21000辆敌方战车。(光是1944年德军的突击砲部队就宣称击毁盟军战车20,000辆,其中绝大多数应为三号突击砲的战功。此外,以独立667突击砲营为例,自1942年8月到1943年11月,就累计击毁了1,000辆战车)
型号
型号 | 制造年份 | 简介 | 生产数目 |
三号突击砲A型 | 1940年 | 三号突击砲最早的型号,曾经参与对法国的战争 | 30辆 |
三号突击砲B型 | 1940年-1941年 | 加宽履带,并作少部分改良 | 320辆 |
三号突击砲C型 | 1941年 | 从B型中改良了少部分的性能 | 50辆 |
三号突击砲D型 | 1941年 | 从C型中改良了少部分的性能 | 150辆 |
三号突击砲E型 | 1941年-1942年 | 装配一支MG34机枪 | 272辆 |
三号突击砲F型 | 1941年-1942年 | 装上75毫米StuK 40 L/43火砲,并在一部分F型中加入侧面装甲的裙边。 | 359辆 |
三号突击砲F/8型 | 1942年 | 装配75毫米StuK 40 L/48火砲 | 334辆 |
三号突击砲G型 | 1942年-1945年 | 三号突击砲最终型号,采用了三号战车M型的车身,并在1944年后配上两支机枪 | 7,893辆 |
技术数据
三号突击砲的技术数据 | ||
三号突击砲A型 | 三号突击砲G型 | |
---|---|---|
0基本技术数据 | ||
重量 | 19.6吨 | 23.9吨 |
长度 | 5.38米 | 6.77米 |
宽度 | 2.92米 | 2.95米 |
高度 | 1.95米 | 2.16米 |
0武装 | ||
主要武器 | 75毫米StuK 37 L/24 | 75毫米StuK 40 L/48 |
辅助武器 | 1 × MG34机枪 | |
备弹 | 主砲: 44发 |
主砲: 54发 机枪: 600发 |
砲管口径长度比 | 24倍 | 48倍 |
装甲 | ||
正面 | 50 毫米 | 80 毫米 |
侧面 | 30 毫米 | 30 毫米 |
背部 | 30 毫米 | 50 毫米 |
顶部 | 19 毫米 | 19 毫米 |
机动性能 | ||
发动机(梅巴赫) | HL 120 TRM | HL 120 TRM |
功率 | 300马力 | 300马力 |
发动机容量 | 11.87 升 | 11.87 升 |
功率重量比 | 15.3马力/吨 | 12.5马力/吨 |
最大速度 | 40 公里/小时 | 40 公里/小时 |
最大行程 | 160 公里 | 155 公里 |
乘员 | 4人 | 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