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郊镇港海安宫
三郊镇港海安宫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是一座主祀妈祖的庙宇[1][2]。其由来一说是府城三郊于乾隆元年(1736年)从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岛迎奉妈祖香火而建,林爽文事件结束后福康安为感谢妈祖保佑大军渡海来台而加以扩建;另一说则是海安宫与鹿港新祖宫一样,是福康安在林爽文事件后奏请兴建的庙宇[1][2]。由于该庙位于昔日台南五条港中的南势港一带,邻近镇渡头[注 1],故又称“镇港妈祖”[1]。
三郊镇港海安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南市中西区金华路四段44巷31号 | ||||
主神 | 天上圣母 | ||||
建立时间 | 大清乾隆元年(1736年)或 五十三年(1788年) | ||||
汉语名称 | |||||
|
沿革
海安宫的记载最早可见于清嘉庆年间成书的《续修台湾县志》,据该书的记载海安宫位于西定坊港口,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福康安与各官员所倡建,由台湾府知府杨廷理负责办理,而当时庙有三进,并有御匾“佑济昭灵”[1][2]。但是另有说法认为海安宫的妈祖香火是乾隆元年(1736年)府城三郊从湄洲迎奉回台,乾隆五十三年福康安是加以扩建成三进式庙宇[1][4][2]。
该庙在嘉庆三年(1798年)由赵宝、陈其良、郭拔萃等修葺,而后三郊曾在嘉庆廿三年(1818年)、道光廿六年(1846年)、道光廿八年(1848年)进行整修增建,而在这一段时期也是由三郊来管理庙务[1]。
进入日治时期后,三郊曾在明治卅八年(1905年)再次整修,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安宫遭到盟军轰炸,受创严重,一些古匾也因而毁于战火中[1][2]。二次大战后,海安宫在民国卅六年(1947年)募款重建[1],但是由闽南式建筑变成北方式建筑[2]。而后在1970年代该庙又再次重建[4]。
古物
海安宫后殿天井的一对龙柱,据说是旧庙三川门口的龙柱[2]。另外在海安宫日月双井的月井旁边立有两座古碑,分别是纪念蒋毓英的“台湾郡侯蒋公去思碑记”碑与纪念洪一栋的“台湾海防同知洪一栋纪功碑”[2]。
其他
鹿耳门妈祖庙毁于同治年间的洪水后,庙中神像被寄放到同为三郊管理的水仙宫三益堂与海安宫,被称为“海安宫寄佛”[5][6]。又关于此段史事,台南土城的正统鹿耳门圣母庙的说法是该庙在1918年自水仙宫、海安宫迎回寄祀的鹿耳门妈等神尊,台南显宫的鹿耳门天后宫则认为当时鹿耳门妈是暂时奉祀于旧庙附近的民宅,由值班炉主祭祀,旧庙其他神尊则寄祀于水仙宫与海安宫[1]。
图片
-
古龙柱
-
藻井
注释
参考来源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张耘书. 《臺南媽祖信仰研究》.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12月: 92-94、109、143页. ISBN 978-986-03-9415-3.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灵工坊文化. 2008年8月: 242、243页. ISBN 978-986-6782-47-3.
- ^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9年2月: 212-214页. ISBN 957-02-3370-2.
- ^ 4.0 4.1 城西五條港:海安宮. 走读台湾. 中华文化总会. [2014-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9).
- ^ 〈民間信仰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香火鼎盛〉. 《台湾时报》. 2014-02-24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 ^ 香科大廟宇-鹿耳門聖母廟. 宗教观光. 台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