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
东厂,其全名为东缉事厂,厂卫之一。中国明朝时期由宦官执掌的特权监察、情治机构,侦查异见人士,以镇压反对力量。
东厂执行公务时,与锦衣卫相同,持有“驾帖”以证明自己代皇帝行事,并且由刑科给事中的“佥签”。东厂与其他两厂(西厂、内行厂)一卫(锦衣卫)合称“厂卫”,主要侦查以反叛乱、捉拿异议分子为主,是明朝“特务治国”的象征。清代“以军法从事”常态化遂罢。
起源
原为藩王的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之役起事兴兵夺位,篡夺了建文帝的中央政权,故异议分子纷起。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衙门,地点位于燕京(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今北京东城区东厂胡同,据说系原东厂所在地。)[1]
职掌
明成祖创立东厂,是特务与秘密警察机关,由大内宦官提督东厂。东厂的主要职责是监视政府、军队、官员、士人、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整肃异议份子、政治犯或者其他罪犯。依据侦查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不经司法审判,东厂可以直接逮捕甚或刑求;而对于名人、门阀、高官、政要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高地位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或朝廷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刑讯。
编制
东厂的行政长官为钦差掌印太监,全称职衔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后因避明熹宗讳而改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太监”,简称“总督东厂”或“提督东厂”。宦官与锦衣卫尊称其为督主,士大夫称其为厂督、厂珰(珰,宦官的雅称),尊称为厂公。初设时由内官二十四衙门中皇帝亲信宦官掌管。明代嘉靖之后,由于司礼监权力的扩张,司礼监秉笔太监或掌印太监掌管东厂成为惯例[2]。
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锦衣卫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3][4]。
隶役(称掌班、领班、司房,共四十余人)、“缉事”(称“役长”和“番役”)等军官由锦衣卫拨给。
东厂入内即摆设大幅岳飞画像,提醒东厂人员办案毋枉毋纵。
制式武器
东厂锦衣卫制式兵器:双刀(绣春刀、同一刀鞘),一刀之刀柄刻“东”字、另一刀之刀柄刻“厂”字。合刀“东厂”二字相对面置内侧。
文化
影视作品
电影
电视剧
舞台剧
游戏作品
电脑游戏
其他条目
参考文献
- ^ 《明史·卷七》
- ^ 胡丹. 附錄,明司禮監、東廠、南京守備太監年表.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第1版. 2018年6月: 388–426. ISBN 9787308166508.
- ^ 《明史刑法志》提到东厂的制度,“凡中官掌司礼监印者,其属称之曰宗主,而督东厂者曰督主。东厂之属无专官,掌刑千户一,理刑百户一,亦谓之贴刑,皆卫官。”
- ^ 《玉光剑气集》:“东厂始于永乐十八年,设有掌贴刑千、百户二员,掌班司房四十余名,十二伙当头办事百余名,番役可千名。凡中府等处会审大狱,北镇抚司拷讯重犯,本厅皆有人听记,具口词一本,于本日晚或次日奏进。每日兵部访看,有无进部,有无塘报。京城各门,皇城各门,关防出入,俱有事件,或地方失火,或雷击何物,亦奏闻。每月晦日,奏报在京杂粮米豆油面之价。凡禁地人命,亦皆有事件。”
厂卫 |
锦衣卫 | 东厂 | 西厂 | 内行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