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号航空母舰

中途岛号航空母舰(USS Midway,舷号CVB/CVA/CV-41)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为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她是美军第一艘以中途岛为名的军舰,以纪念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
USS Midway CVB-41
刚刚服役的中途岛号。摄于1945年9月10日。
概观
舰种航空母舰
拥有国 美国
舰级中途岛级(1号舰)
制造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动工1943年10月27日
下水1945年3月20日
服役1945年9月10日
1957年9月30日
1970年1月31日
退役1955年8月
1966年2月15日
1992年4月11日
结局2003年7月9日捐赠作博物馆舰
除籍1997年3月17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一般:45,000吨
作战:55,450吨
满载排水量60,100吨
全长整体:968呎
水线:900呎
全宽整体:136呎
水线:113呎
吃水33呎
锅炉12座锅炉
8座1,250千瓦蒸汽轮机
2座850千瓦柴油轮机
4轴
功率212,000轴马力
试航:215,520轴马力
最高速度33节
试航:33.03节
续航距离20,000海哩/15节
服役:15,000海哩/15节
乘员330名军官
3,253名水兵
武器装备18门单装5吋/54火炮
21门4联装40毫米高射炮
28挺20毫米机炮
装甲飞行甲板及下甲板:3.5吋
机库甲板:80磅
防护甲板:70磅
装甲带:7-7.6吋
防水壁:6.3吋
指挥塔:3.5-6.5吋
舵机:6.3-7.6吋
舰载机螺旋桨飞机: 40架F6F
60架BTD-1
其它3座升降台
2座弹射器
模版参考来源:[1]

中途岛号在1943年开始建造,在1945年下水,并于日本投降后一个月服役,无缘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着中途岛号一直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执勤,并在朝鲜战争期间重编为攻击航母(CVA-41)。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中途岛号转到太平洋舰队服役,并在途中参与了大陈岛撤退。稍后中途岛号进行SCB-110现代化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

改建后中途岛号转到太平洋舰队服役,并在老挝危机期间到南海警备。1965年后,中途岛号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参与越战,并在期间进行SCB-101现代化改建。1973年起,中途岛号开始以日本横须贺为母港,并在越战结束前夕,西贡陷落时在越南外海参与了名为“常风行动”的撤侨任务。1975年,中途岛号重编为多用途航空母舰,舷号改为CV-41。

越战后中途岛号主要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三地执勤。伊朗人质危机两伊战争期间,中途岛号均曾到波斯湾戒备,并在战争后期为科威特油船护航;1980年韩国光州事件后中途岛号又曾与珊瑚海号到济州岛外待命。六四事件后,中途岛号亦被派到中国外海,一度预备撤侨。同年菲律宾发生政变,在阿基诺夫人的请求下,美国派中途岛号等到菲律宾外海警戒,最终迫使政变流产。退役前夕,中途岛号参与了海湾战争,空袭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部队。

中途岛号在1992年退役,并在1997年除籍。2003年海军将中途岛号捐赠给民间组织,改装为博物馆舰。博物馆在2004年6月于加州圣地亚哥开放。现在停放于加州圣地亚哥

建造及大西洋舰队

 
1947年9月6日,中途岛号在海上试射了一枚缴获的纳粹德国V2火箭。战后世界军事步入核子及导弹年代,而美国海军却饱受新成立的空军排挤,被指无法投射核武及导弹,在国内的军种竞争中处于下风。故此海军执意在主力军舰安装导弹发射器,并研发可携带核弹的舰载机;这些舰载机在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服役前,只能够在中途岛级起飞。朝鲜战争爆发后,海军的地位瞬即恢复。

中途岛号在1943年10月27日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建造,舷号为CVB-41。1945年3月20日,中途岛号下水,并于9月10日服役。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近一个月。11月7日至1946年1月2日,中途岛号到加勒比海试航,并训练飞行员。由于中途岛号负载超重,舰艏经常撞入大浪之中,使飞行甲板及前部机库甲板经常入水过量,舰体的稳定性亦因此降低。此问题一直无法妥善解决。[2][3]

1946年3月1日,中途岛号离开母港诺福克海军基地,前往北大西洋,参与霜冻行动(Operation Frostbite),测试航空母舰在严寒天气下的执勤效率。6日起中途岛号开始在拉布拉多海戴维斯海峡演习。由于海面经常刮起狂风大浪,中途岛号连接舰侧升降台的机库门口在13日受损;飞行甲板经常出现积雪;而飞机亦需更多时间预热发动机,才可起飞。演习期间,中途岛号一共损失了三架飞机及一名飞行员。28日中途岛号返抵诺福克。[2][3][4]

返国后的中途岛号进入船厂维修,然后留在近海训练。1947年9月26日,中途岛号在舰上试射缴获的德国V-2火箭。10月29日,中途岛号离开诺福克,首次前往地中海巡航。11月17日中途岛号横越直布罗陀海峡,接着先后到访阿尔及利亚布尼马耳他热那亚那不勒斯奥古斯塔塔兰托及法国海耶尔(Hyères),于1948年3月11日返抵诺福克。[2][3][5]

1949年1月4日至3月5日,中途岛号短暂到地中海巡航,然后留在近岸训练。返抵诺福克前,中途岛号派出了数架经过改装的P-2海王星巡逻机,模拟搭载核弹,顺序飞往巴拿马运河圣体市,最后在圣地亚哥降落,以向外界展示海军有能力投掷核武。同年12月中途岛号再次前往北大西洋,测试严寒天气下的执勤效率。1950年1月26日,中途岛号再次到地中海,并先后到访伊斯坦布尔塞浦路斯、马耳他、戛纳奥兰里斯本,在5月23日返抵诺福克。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由于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舰严重短缺,海军将大西洋舰队的雷伊泰号临时调到西太平洋执勤;而中途岛号则在7月10日至11月10日期间,再次到地中海巡航,以填补雷伊泰号的出缺。[2][3][6]

返国后中途号进入诺福克船厂改建,强化飞行甲板,以起降可搭载核弹的RJ-1攻击机及其他新式喷气机。与此同时,海军亦拆除了舰上部分的5吋/54火炮,并以新式的3吋/50火炮替换舰上的40毫米高射炮。改建在1951年4月完成后,中途岛号留在近岸训练,并到加勒比海试航。[2]

1952年1月9日,中途岛号离开诺福克,再次前往地中海巡航。2月25日至3月16日,中途岛号及塔拉瓦号联同英国皇家海军法国海军意大利陆军,参与北约大满贯演习(Exercise Grand Slam),模拟攻守盟国在地中海的护航母只。巡航期间中途岛号先后到访直布罗陀蔚蓝海岸儒昂湾巴塞罗那阿尔及尔、奥古斯塔、塔兰托、那不勒斯、热那亚、拉斯佩齐亚罗得岛塞萨洛尼基帕尔马及奥兰等港口,最后于5月5日返抵诺福克。[2][3][7]

返国后中途岛号留在近岸执勤,并曾临时重画飞行甲板轴线,模拟装设斜角飞行甲板的飞行作业。8月26日中途岛号前往北大西洋,参与北约代号主转桁索行动(Operation Mainbrace)大型演习。除中途岛号外,美军亦派出胡蜂号罗斯福号莱特号明都洛号萨莱诺湾号威斯康辛号 而英国则派出鹰号光辉号忒修斯号前卫号等舰;法国加拿大丹麦挪威葡萄牙荷兰比利时等国亦派军参与。9月14日演习开始,在25日结束。10月1日,中途岛号重编为攻击航母,舷号改为CVA-41。8日中途岛号返抵诺福克休整。[2][3]

12月1日,中途岛号再次离开诺福克,前往地中海,参与北约六个成员国举办的会师行动(Operation Rendezvous)演习,并先后到访直布罗陀、胡安港、马赛、塔兰托、那不勒斯、热那亚、拉斯佩齐亚、阿尔及尔、奥兰、奥古斯塔、罗得岛、塞萨洛尼基、巴塞罗那及帕尔马等地,在1953年5月19日返抵诺福克。[2][3]

1954年1月8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地中海巡航,并到访地中海多个港口。在进入雅典前夕,中途岛号与补给船相撞,舰体轻微受损。由于本宁顿号的弹射器在5月意外爆炸,造成严重伤亡,无法及时前往地中海。中途岛号延长巡航时间,到8月4日才返抵诺福克。[2][3]

太平洋舰队、远东危机与首次现代化改建

 
1949年2月4日,中途岛号正在西西里以东海域航行,海面刮起狂风大浪。由于中途岛号的负载超重,舰体在遭遇大浪时难以浮起,经浪顶而过,反而以舰艏直接冲破大浪。这使中途岛号的舰艏部分经常入水过多,舰体航行时也难以保持稳定。相片摄自菲律宾海号
 
历次改建中途岛号航空母舰飞行甲板变化,左(1945年)、中SCB-110改建(1957年)、右SCB-101改建(1970年)

1954年12月27日,中途岛号离开诺福克,作环球航行,以加入太平洋舰队。1955年2月初中途岛号抵达西太平洋。早前解放军发动一江山岛战役,迫使国民政府决定撤出大陈岛。中途岛号随即与埃塞克斯号约克城号、胡蜂号及奇沙治号等舰前往支援,掩护民国的撤退舰只,直到2月13日行动结束为止。稍后中途岛号到访横须贺,在7月14日抵达新母港阿拉米达,正式加入太平洋舰队。[2][3]

紧接着中途岛号前往布雷默顿普吉湾海军基地,并在8月退役,开始代号SCB-110的现代化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封闭舰艏及三座C-11蒸汽弹射器,并改进舰上多项设施。1957年9月30日中途岛号完成改建,并重返现役,开始在近海试航训练。多项改建虽使中途岛号的配备更为先进,但舰体的负重问题却加倍恶化。[2][3]

1958年8月16日,中途岛号首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数日后金门炮战爆发,远东局势再陷紧张,中途岛号随即赶往台湾,并到台湾海峡戒备,而蒋介石在1958年11月14日曾登舰参观演习。中途岛号持续在西太平洋巡航,最后在1959年3月12日返抵阿拉米达,并进入船厂维修。[2][3]

1959年8月15日,中途岛号离开阿拉米达,前往西太平洋巡航。11月9日,中途岛号在苏比克湾停留期间,舰内的泵房无故起火。虽然事故原因仍未查明,但军方却指事件为纵火所致。1960年3月25日中途岛号返抵阿拉米达,并再进入船厂维修。[2][3]

1961年2月15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其时老挝内战加剧,中途岛号到南海警备。9月28日中途岛号返抵阿拉米达。[2][3]

1962年4月6日,中途岛号离开阿拉米达,并先后到日本、朝鲜半岛、冲绳、菲律宾及台湾等地海域演习训练,最终在10月20日返抵阿拉米达。返国后中途岛号留在近岸执勤,并在1963年6月测试了自动降落系统,由舰上遥控飞机降落。[2][3]

1963年11月8日,中途岛号离开阿拉米达,再次前往西太平洋。1964年初,中途岛号在波涛汹涌下行驶期间,其舰侧升降台接连遭大浪击打,最终脱落堕海。不过中途岛号未有即时到港口维修,而是继续在西太平洋巡航,于5月26日返抵阿拉米达。接着中途岛号进入旧金山海军船厂维修。北部湾事件在数个月后发生,美国全面介入越战[2][3]

越战

早期滚雷行动

 
完成SCB-110改建的中途岛号正在海上航行,舰体增设了斜角飞行甲板及封闭舰艏。起初中途岛号斜角甲板,与进行SCB-125改建的埃塞克斯级相同,其左舷升降台亦设于甲板末端;但后来中途岛号在SCB-101改善将斜角甲板的倾角增大,以改善飞行效率。虽然中途岛号装设了封闭舰艏,但舰体负载超重的问题仍无解决,大浪仍可涌上飞行甲板,影响飞行作业。

1965年3月6日,中途岛号离开阿拉米达,前往参与越战。中途岛号先到珍珠港训练,然后前往苏比克湾。4月10日中途岛号开始在洋基站执勤。[2][3][8][9]

一个月前林登·詹森下令开始滚雷行动,有限度地轰炸北越;而其他多项的空中行动,如针对北越的蓝树侦察任务(Blue Tree reconnaissance missions)、老挝北部的横滚行动(Operation Barrel Roll)、及老挝东南部胡志明小道钢虎行动(Operation Steel Tiger)等等,亦已陆续展开。不过中途岛号的机队除了参与北面的战斗外,亦与珊瑚海号派飞机到南越,为美军及南越地面部队提供空中密接支援。4月15日两舰空袭了西宁省黑婆山(Núi Bà Đen),攻击潜藏南越中央高地的越共军队。[10]5月初奥里斯卡尼号亦加入协助。由于掩护成效甚为显著,驻越美军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要求海军在南越外海设立固定的航空母舰执勤点,直至陆军的机场可以全面运作为止;此一执勤点亦称为迪西站(Dixie Station)。[11][12][11]5月9日中途岛号离开越南外海,到苏比克湾休整。[8][9]

5月20日,中途岛号返回越南外海作战。早前美国暂时停止滚雷行动,以拉拢北越返回停战谈判,但北越未有理会。18日詹森下令开始第二阶段的滚雷行动,并准许空军及海军轰炸更多北纬20度以北的目标。[12][13]此时北越在苏联及中国协助下,开始在河内附近兴建S-75防空导弹阵地,并运送更多战机到北越机场;然而詹森未有准许海军及空军攻击该等目标,使海空军只能为飞机增加电子干扰设备,作被动防御。[14]面对北越日益密集的防空火炮,中途岛号的飞机折损大幅增加;由5月20日到6月底,中途岛号一共有七架飞机遭北越击落。北越的米格机同样威胁舰队飞机;中途岛号的F-4战斗机,在6月17日一共击落了两架米格-17,为海军在越战的首两次空战胜利。20日中途岛号一架A-1攻击机再击落一架米格-17。27日中途岛号离开越南,前往横须贺休假。[8][9]

7月23日,中途岛号返回越南外海作战。次日空军一架F-4被北越防空导弹击落,为美军在越战遭导弹击落的首架飞机。这使詹森终于再准许空军攻击河内数个指定的防空导弹阵地,但效果却极为恶劣。[15]8月11日中途岛号的A-4攻击机亦遭防空导弹攻击,其中一架遭击落,另一架则受重创,勉强返回甲板降落。12及13日,中途岛号与珊瑚海号派飞机空袭河内的防空导弹,却遭防空炮火击落六架,兼且未有摧毁任何地面防空导弹。[16]为此海军尝试改良作战战术,并将部分陆战队机队转移到航空母舰执勤,协助干扰北越的雷达设施;此等反防空导弹作战逐渐演变为铁手行动(Operation Iron Hand)。[15]25日中途岛号离开越南,前往香港休整。[8][9]

9月15日,中途岛号返回越南作战,并继续执行各项轰炸任务。美军开始加紧攻击北越的补给线,而河内市海防市部分目标亦开始获准攻击,包括多座通往南方的公路及铁路桥。10月8日中途岛号离开越南,再次前往港口休整。[8][9]

10月19日,中途岛号返抵越南作战。早前独立号的机队摧毁了河内东北的一个防空导弹阵地,为铁手行动的首次成功。[16]中途岛号继续执行各项轰炸,最后于11月4日离开越南,启程返国。11月23日中途岛号返抵越南,结束首次越战巡航。[2][3][8]

第二次现代化改建与越南化时期

 
1974年11月30日,中途岛号正在海上航行。相中可见SCB-101改建后,舰上的升降台及斜角飞行甲板均已重置。中途岛号在1966年完成首次越战巡航后便开始改建,但耗时极长,要到1971年才重返西太平洋,其时美军地面部队已撤出越南。1973年中途岛号开始以日本横须贺为母港,以改善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执勤效率。

返国后中途岛号稍作待命,然后预备新一轮的现代化改建。1966年2月11日中途岛号进入旧金山海军船厂,并在2月15日退役,开始进行SCB-101改建,其内容包括扩建飞行甲板、增大斜角飞行甲板的倾角并拆除弹射器、更换并重置飞机升降台及更新舰上另两座弹射器及降落设备,以供起降新式飞机。不过由于海军的船坞空间不足,后来又要为因大火重创的奥里斯卡尼号作紧急维修,使中途岛号的改建不断延期,改建费用亦因此大幅膨胀,由八千七百万(87,000,000)上升至二亿二百万(202,000,000)美金。退役四年后,中途岛号终于完成改建,并在1970年1月31日重新服役。[2]

接着一年,中途岛号留在近岸试航,并作定期训练演习。1971年4月16日,中途岛号在相隔多年后,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参与越战。5月18日中途岛号开始在越南外海执勤。[2][3][8]

此时正值越战相对平静的时期。在理查德·尼克逊的越南化政策下,大部分的美军地面部队已经撤出越南;舰队航空母舰的出击数亦大幅降低,主要派飞机攻击老挝的胡志明小道,同时派飞机到北越作蓝树侦察任务。整次巡航,中途岛号并没有飞机遭北越击落,亦只花上74日逗留在越南外海。其余时间,中途岛号在西太平洋巡航,并到访横须贺、佐世保、苏比克湾及香港等地。10月24日中途岛号离开西太平洋,在11月6日返抵阿拉米达。[2][3][8][9]

复活节攻势与美国停火

返国后中途岛号留在近岸执勤。1972年3月30日,北越大举派军越过非军事区,发动复活节攻势,试图一举消灭南越。虽然美军早已得悉北越的军事计划,并且命航空母舰及空军早作准备;但中途岛号在4月10日仍然提早前往西太平洋,协助美军抵挡南越攻势。30日中途岛号开始在洋基站外海执勤。[2][3][8]

此时美军正执行自由快车行动(Operation Freedom Train),大幅轰炸北纬20度以南的北越军队及补给点,以击溃北越攻势。中途岛号开始派出机队,参与各项攻击。美军在5月10日将自由快车行动升级为第一阶段后卫行动(Operation Linebacker I),取消北纬20度的攻击限制区域;与此同时,海军亦在9日开始零钱行动(Operation Pocket Money),向北越各处水道及港口设置水雷。为免误击苏联船只,尼克逊给予苏联三日时间,在12日前撤走所有货船。此后舰队开始大举轰炸北越多处的工业及港口设施,并且切断其陆路及水路补给线,同时为南越地面军队提供密接支援。[17]归功于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的训练,中途岛号的F-4在18日先击落了两架米格-19,再在23日击落两架米格-17;而舰队在5月一共击落了16架米格机,没有任何空战损失。[17]31日中途岛号离开越南,前往苏比克湾休整。[8][9]

6月11日,中途岛号返回越南外海作战。由于北越的攻势开始瓦解,舰队逐步减少派飞机到南方支援,转为加倍轰炸北越各处目标。[17]7月7日中途岛号再次离开洋基站,前往苏比克湾休整。[8][9]

7月17日,中途岛号返抵洋基站作战,并继续进行各项轰炸。由于北越攻势进一步溃退,舰队将攻击重心转移到北越境内设施,并派军舰以舰炮轰击海防市港口。[17]北越的防空炮继续威胁舰队的飞机。到8月13日中途岛号再次离开越南时,舰上又损失了四架飞机。接着中途岛号分别到苏比克湾及香港休假。[8][9]

8月24日,中途岛号回到越南外海作战。舰队继续猛烈轰炸北越各地,但北越仍未重返停火谈判。9月9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港口休整,在20日恢复执勤,到10月12日又再次离开。这段时间中途岛号再有三架飞机遭北越击落。[8][9]

10月23日,中途岛号回到洋基站作战。次日尼克逊宣布停止轰炸北纬20度以北一周,以向北越示好;而中途岛号等随即集结飞机,集中攻击纬度以南的北越军队及补给点。11月23日中途岛号再次离开越南,到苏比克湾休整。[8][9]

12月2日,中途岛号返抵越南外海。由于北越与美国谈判破裂,尼克逊在12月18日宣布开始第二阶段后卫行动,加倍空袭北越,更大幅增派B-52轰炸机,连日轰炸河内及海防市内多处受严密防御的据点。[18]行动开始翌日,中途岛号离开越南,到新加坡休假。同年圣诞节美军再次停火36小时。[8][9]

1973年1月4日,中途岛号再次回到越南外海。8日基辛格黎德寿在巴黎重开谈判。12日中途岛号的F-4击落一架米格-17,为美军在越战最后一架飞机击落。随着谈判进度加快,舰队开始减少出击数,并在15日停止轰炸北越。24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菲律宾休整,而27日巴黎和平协约终于签订。[8][9]

2月3日,中途岛号回到越南外海。由于美国已与北越停火,舰队改为派飞机到老挝及柬埔寨,空袭该处的共产党游击队。12日中途岛号离开越南,启程返国;而美国在21日亦终止在老挝的所有军事行动。3月3日中途岛号返抵阿拉米达,结束接近一年的越战巡航。[8][9]

日本母港与西贡沦陷

 
中途岛号航空母舰载满100架南越空军的飞机从泰国驶往关岛
 
1975年4月29日,中途岛号参与西贡撤侨的常风行动;一架O-1定翼机正在甲板降落。该架O-1由南越空军的黎邦少校(Buang-Ly)驾驶,乘载其一家七口,以躲避即将攻占西贡的越共部队;此前该少校在中途岛号空投求救纸条,要求中途岛号舰长清空甲板,准许其降落。这架O-1飞机后来运到彭萨科拉海军航空基地内的国立海军航空博物馆英语National Naval Aviation Museum展出。

1973年9月11日,中途岛号离开阿拉米达,前往指定为新母港的横须贺海军基地,并在10月5日抵达。这是美国航空母舰首次以外国港口为母港,舰上的水兵及其家人均须搬迁至日本定居。[3]接着中途岛号断续在西太平洋巡航训练。[2][19]

1975年3月10日,北越派军攻击中央高地的要害邦美蜀市,而南越总统阮文绍却在3月17日宣布弃守中央高地,命南越军后撤,使南越国境一夕之间无险可守。不久各处的南越部队开始溃散,而北越则乘势加速向南突进;柬埔寨等地的共产势力亦加速进攻政府军。[20]由于东南亚的局势已无法挽回,美国下令军队预备撤侨,并先在4月12日发动鹰迁行动(Operation Eagle Pull),撤走高棉共和国首都金边的多名人员。[21]

接着美军预备撤走西贡的侨民。3月31日中途岛号离开横须贺,前往南海。4月20日中途岛号抵达菲律宾,并将舰上的飞机调走,换上陆军的运输直升机。29日常风行动(Operation Frequent Wind)开始,中途岛号、汉考克号及其他两栖攻击舰不断派直升机到西贡撤侨,而珊瑚海号及企业号则派战机确保美军撤退路线安全;这也是F-14战斗机首次参与前线作战。除了美军的撤侨直升机,不少南越士兵盗用军用直升机甚至定翼机,接载军眷,然后争相逃难到中途岛号等舰。[22]当日一位南越空军少校黎邦(Buang-Ly)携同妻子及五名子女,驾驶O-1侦察机英语O-1 Bird Dog飞越中途岛号,并向甲板空投纸条,请求舰长清空甲板,让其定翼机在甲板降落。中途岛号的舰长钱珀斯英语Lawrence Chambers上校(Captain L.C. Chambers)即时清空了舰艉甲板,而该名少校在稍后则安全降落。[23]这是南越定翼机首次在航空母舰降落,而该架O-1后来转送到彭萨科拉的海航博物馆展览。[24]由于难民人数众多,美军只好将部分南越直升机推入大海,以腾出更多空间载人。4月30日早上,美军最后一架直升机离开西贡,而北越坦克则在接近中午驶入统一宫。越战至此正式结束。整个常风行动,美军一共撤走了1,373名美国公民、5,595名越南公民及第三国国籍的人士。[25]

撤退行动后,中途岛号及汉考克号分别前往曼谷及苏比克湾卸载;珊瑚海号前往澳大利亚;而企业号则启程返国。接着中途岛号在曼谷搭载南越遗下的近百架飞机,然后运返关岛[2][22]这使中途岛号最终无法参与马亚圭斯号货船胁持事件的营救行动。[25]5月29日中途岛号返抵横须贺。6月30日,中途岛号重编为多用途航空母舰,舷号改为CV-41。[19]

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

 
1979年5月18日,中途岛号正在西太平洋航行,一架苏联Il-38反潜机低空掠过其飞行甲板。冷战期间,美国及苏联两国在海上经常互有摩擦:美国时而在北太平洋演习;而苏联则派轰炸机及船只干扰美国舰队执勤。相片拍摄后一个月,中途岛号因伊朗伊斯兰革命一事,由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戒备;而苏联即乘机将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调到太平洋舰队服役。两国的摩擦到里根当政时期更为加剧,但最终仍没有引发战争。

1975年10月4日,中途岛号离开横须贺,前往印度洋巡逻,并与中部公约组织的多国海军演习,在12月19日返抵母港休假。1976年3月至1977年9月初,中途岛号一共离港七次巡航;期间中途岛号曾在1976年6月与韩国国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同年8月18日板门店事件后,中途岛号又驶到朝鲜半岛外海示威戒备。[2][19]

1977年9月27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印度洋,与中部公约组织的各国海军演习;1978年初,中途岛号又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作定期演习。5月31日,中途岛号在母港停泊期间意外起火,造成轻微损毁。1978年底,中途岛号到西太平洋再作一次巡航。[2][19]

1979年1月11日,中途岛号前往中国东海及日本海,与海上自卫队作联合演习;该次军演美军多次遭遇苏联的监视飞机,而中途岛号在2月20日返回横须贺。其时伊朗伊斯兰革命告终,霍梅尼成为伊朗的最高领袖。由于中东局势不稳,中途岛号在4月7日前往印度洋,接替返国的珊瑚海号,在中东戒备。[2][19]乘中途岛号的出缺,苏联在6月将明斯克号航空母舰调到远东驻守;而中途岛号则在6月11日返抵横须贺。[26]

8月中途岛号再到西太平洋作短期巡航,并曾到香港休假;其时正访问香港的美国副总统蒙代尔亦有登舰参观。9月30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11月伊朗人质危机发生后,中途岛号率先赶往波斯湾戒备,而小鹰号尼米兹号则在稍后陆续抵达。1980年2月5日中途岛号由珊瑚海号接替,在20日返抵横须贺;而4月美军的人质营救行动失败告终。5月底韩国光州事件发生后,中途岛号在5月30日与珊瑚海号一同开赴济州岛戒备。[2][19]

1980年7月14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印度洋,并接替返国的星座号,与艾森豪威尔号一同在阿拉伯海执勤。不久两伊战争正式爆发,中途岛号一直在阿拉伯海戒备,于11月26日才返抵横须贺。[2][19]

1981年2月23日,中途岛号再到阿拉伯海,继续为两伊战争一事警戒,在6月5日返抵横须贺。同年6月至1982年6月,中途岛号在西太平洋作三次短期巡航演习。[2][19]

1982年9月14日,中途岛号前往北太平洋,并在稍后于阿留申群岛与企业号会合,作联合演习。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次派出多艘航空母舰到该处演习。为表抗议,苏联即时举行反演习,派轰炸机模拟空袭海上的两支航空母舰编队。[27]演习后中途岛号在回到西太平洋巡航,最后在12月11日返抵横须贺。[2][19]

在总统朗奴·里根对苏联的强硬政策下,太平洋舰队加紧在北太西洋演习。1983年2月25日,中途岛号离开横须贺,在西太平洋稍作巡航后,再次到北太平洋,并与企业号及珊瑚海号演习,在5月9日返回横须贺。6月到12月初,中途岛号一共两次到西太平洋作短期航行。[2][19]

1983年12月28日,中途岛号再到印度洋巡航,为两伊战争一事戒备,到1984年5月23日才返回横须贺。10月15日,中途岛号再次离开横须贺,并在12月1日与卡尔文森号于日本海会合,然后驶至海参威以南15海里处演习。为此苏联即时派出26架Tu-16轰炸机,抢占舰队附近的空域。12日中途岛号返抵横须贺。[28][2][19]

1985年2月1日至3月28日,中途岛号到西太平洋作定期巡航。6月10日中途岛再次前往印度洋及波斯湾戒备,在10月14日返回横须贺。1986年1月17日,中途岛号到黄海及中国东海演习,于3月30日返回横须贺。这也是A-7攻击机及F-4战斗机最后一次在航空母舰服役;接着中途岛号换上新式的F/A-18A战斗攻击机[2][19]

返抵横须贺后,中途岛号随即作大规模翻修,以延长服役寿命,并起降新式飞机。翻修包括更新并重置多项降落设备及更换舰舵;而舰上的火炮已在1985年时全数拆除,换上两门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RIM-7海麻雀导弹。为解决中途岛号自下水以来的负重问题,海军同时在中途岛号舰侧增设水泡,以提升舰体的浮力;不过该项措施最终令中途岛号在海上更难以平稳行驶。改建后中途岛号到海上试航,以9节低速行驶;但在遭遇两米高的小浪下,舰体竟倾侧达10度,使飞行作业比以往更为困难。[2][29]

1987年1月9日,中途岛号离开横须贺,再到西太平洋巡航,并在稍后到南太平洋,到访悉尼。期间同行的两栖攻击舰贝劳森林号曾派AV-8海鹞II式攻击机到中途岛号,为中途岛号首次有垂直起降飞机执勤。3月20日中途岛号返抵横须贺,然后在4月至7月之间再到西太平洋巡航。[2][19]

 
1989年的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图中的航空母舰为中途岛号

1987年10月15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印度洋。在科威特的请求下,美国在年初准许部分科威特的油轮悬挂美国旗帜,使美国海军可为其护航,免遭伊朗海军袭击;而美军的护航计划挚诚意志行动(Operation Earnest Will)在7月24日正式展开。中途岛号抵达波斯湾后,随即加入护航母队之列,直到1988年4月12日才返回横须贺。由于1986年的改建使舰体作业困难,参议院提出将中途岛号即时退役,但在海军的多番游说下,参议院委员会改为批出一亿三千八百万(138,000,000)美金,以修正改建错误。[2][19]

1988年10月18日,中途岛号在维修过后,恢复在西太平洋巡航。由10月到1989年4月,中途岛号一共三次到西太平洋作短期巡航,并再与韩国海军演习。5月底中国在民运下政治局势转趋不稳,31日中途岛号再次离开横须贺,前往中国东海戒备。不久北京发生六四事件,中途岛号一度预备撤走美国侨民,但计划最终取消。7月25日中途岛号返抵横须贺。[2][19]

1989年8月15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印度洋巡航,并与泰国海军作联合演习。9月中途岛号在印度洋训练期间,一架F/A-18意外在半空投下炸弹,击中李维号导弹巡洋舰,幸而损伤不大。稍后中途岛号到访澳大利亚费利曼图市。12月菲律宾发生政变,在阿基诺夫人的请求下,老布什派中途岛号及企业号到菲律宾外海戒备,并派战机封锁叛军控制的机场,使政变迅即瓦解。12月11日中途岛号返抵横须贺。[2][19]

1990年2月20日,中途岛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在4月6日返抵横须贺。6月20日中午,中途岛号在日本近海补油期间发生意外,使舰体先后发生两次爆炸,造成舰上三人死亡,九人重伤,而大火则要到21日早上才正式宣告扑灭。为此中途岛号即时返回横须贺维修。由于中途岛号的舰体已经老旧,性能不佳,再加上此次意外,海军决定即时为中途岛号开始退役程序。[2][19][30]

海湾战争

 
1987年12月1日,中途岛号战斗群正在海上航行,前方的战列舰为衣阿华号。1987年10月到1988年4月期间,中途岛号到波斯湾为部分科威特的油船护航,以免其遭到伊朗海军袭击。四年后海湾战争爆发,中途岛号亦有参与其中。

正当中途岛号预备退役之际,中东局势却突然有变。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挥军攻打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先后通过660号及661号决议案,要求伊拉克即时撤军,并设下经济及军事制裁。8月7日美军开始沙漠之盾行动(Operation Desert Shield),动员增援沙特阿拉伯,并在当地建立基地。[31]

中途岛号在10月2日离开横须贺,前往波斯湾,并在11月1日接替返国的独立号,开始支援沙漠之盾行动。15日至21日,中途岛号又参与陆战队在科威特边境以南的大规模登陆演习。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案,指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否则联合国各国可以各种手段强制执行第660号决议案。[32]由于伊拉克无意放弃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为攻击行动准备,并调动更多军力到中东;而海军及空军亦在波斯湾作严密联合演习。[2][19][33]1991年1月12日,美国国会准许总统向伊拉克动武。 [34]

17日凌晨1时30分,美军开始向伊拉克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沙漠风暴行动展开。接着海军及空军飞机配合导弹的抵达时间,分别猛烈攻击伊拉克多处据点:在波斯湾的中途岛号、突击者号及陆战队空袭了伊拉克南部的机场、防空设施及乌姆盖萨尔等地的港口;在红海的肯尼迪号萨拉托加号,联同英国皇家空军及美国空军空袭巴格达及伊拉克西部机场;而美利坚号则派飞机到红海北部及沙特阿拉伯西部巡逻。[35]首日盟军已在伊拉克夺取制空权,而萨拉托加号的F-18则在当日取得了海军仅有的两架飞机击落数。次日海军空袭科威特的苏阿巴(Ash Shuaybah)及贾比尔[36]而中途岛号及突击者号的飞机则在布比延岛外海击伤了数艘伊拉克炮艇。[37]

首两日空袭后,盟军将攻击目标改为伊拉克的重要据点,包括飞毛腿导弹发射器、各种军火库、机场及燃油设施。中途岛号与突击者号及在21日抵达的罗斯福号轮流执勤。虽然陆上空域起初由空军的F-15主导,使海军飞机多为在海上及近岸巡逻,相对下较少到陆上攻击;但在波斯湾的航空母舰因有地利之便,其EA-6B电子作战机为盟军提供了近四分之一的电子干扰支援。[38]不过,伊拉克的水面力量仍断续进入波斯湾北部,干扰盟军执勤,而盟军却迟迟未能集中力量攻击。21日海军海豹突击队为科威特重夺古拉岛(Qaruh Island),并捡获伊拉克在波斯湾的布雷情报;而次日盟军开始持续攻击伊拉克的港口设施、中国制的海鹰反舰导弹基地及水面舰艇,直至月底。[39]与此同时,盟军亦在科威特及伊拉克上划分22个四方形战区(又称Kill Boxes),每区由一组空军或海军机组负责,在指定时间到该处上空执勤,期间可任意攻击地面的伊拉克地面部队或其他目标。此举大幅改善了空域的使用效率,并很快成为了日常攻击任务。1月25日中途岛号等波斯湾的航空母舰开始执行此攻击任务,并与其他盟军飞机大肆攻击伊拉克的装甲部队。[40]

1月27日,盟军指挥诺曼·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将军宣布已彻底取得伊拉克的制空权。同日萨达姆下令将科威特的石油倾注到波斯湾,酿成环境灾难。29日萨达姆派军攻入沙特阿拉伯,并一度占据卡夫吉(Khafji),卡夫吉之战爆发。中途岛号等在30日开始猛烈攻击伊拉克的地面部队,而盟军亦开始反攻,并在31日迫使伊拉克撤回科威特境内。[41]

接着盟军预备从沙特阿拉伯出兵收复科威特。中途岛号等驻波斯湾航空母舰将执勤点北移,而海军亦在2月8日将美利坚号由红海调到波斯湾。2月初空军继续为出兵作准备,而海军则攻击波斯湾东岸的伊拉克据点,以分散其焦点。与此同时,盟军亦清理波斯湾海岸部分水雷,然后派密苏里号及威斯康辛号战列舰炮击科威特的伊拉克军事目标。[42]2月22日,萨达姆开始逐步撤走在科威特的部队,而老布什则要求伊拉克在24日前必须全数撤走,否则将遭到盟军攻击。[43]

2月24日早上,盟军开始沙漠军刀行动(Operation Desert Dagger),大举攻进科威特境内;而中途岛号、美利坚号及罗斯福号则在进攻前夕轰炸菲拉克岛(Failaka Island)及科威特的海岸设施。接着中途岛号等开始为登陆的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支援,击溃其前进路线的所有敌军部队。27日盟军收复科威特,而中途岛号等四艘航空母舰则大举轰炸正在科威特北部后撤的伊拉克部队。28日早上老布什宣布盟军停火。[44]

停火后盟军开始在科威特四周建立防御,而中途岛号则在3月10日离开波斯湾,在4月17日返抵横须贺。6月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大规模爆发,中途岛号在16日迅速搭载物资,在21日赶抵菲律宾的格洛克空军基地,撤走受火山威胁的空军人员。[2][19]

退役、博物馆舰与荣誉

 
2004年1月5日,即将改装为博物馆的中途岛号,正由拖船拖进圣地亚哥湾,作最后阶段翻修。同年6月7日,中途岛号正式对外开放。

1991年8月10日,中途岛号离开横须贺,启程返国,并预备退役;驻日航空母舰改由独立号接替。8月22日中途岛号抵达珍珠港;而自1971年开始驻于中途岛号的第五航空联队,亦在同日转移到独立号。28日中途岛号前往西海岸,并到西雅图开放予公众参观。9月14日中途岛号返抵圣地亚哥,随即开始退役程序。[2][19]

中途岛号博物馆

1992年4月11日,中途岛号在圣地亚哥退役,并在1997年3月17日除籍,拖行到布雷默顿停放。在与民间组织多番商讨后,海军最终将中途岛号捐赠作博物馆舰。2003年9月30日,中途岛号由拖船先后拖往奥克兰及圣地亚哥复修。2004年6月7日,中途岛号博物馆在圣地亚哥正式对外开放。[2]

2016年6月,美国职棒小联盟属于高阶1A层级的加州联盟与卡罗莱那联盟举行全明星赛,中途岛号博物馆被相中成为本垒打大赛的场地。[45][46]

荣誉

中途岛号在越战获颁美国总统部队嘉许奖,并获得五枚战斗之星;在其服役生涯一共四次获颁海军部队嘉许勋表及三次海军部队嘉许奖。全部荣誉见下表:[47]

   
     
   
 
       
美国总统部队嘉许奖 跨军种功绩部队嘉许 海军部队嘉奖英语Navy Unit Commendation
四次
海军功绩部队嘉奖英语Meritorious Unit Commendation
三次
战斗高效勋表
五次
海军远征奖章
四枚
中国服役奖章
(延长)
美国战役奖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 海军占领服役奖章
(“欧洲(Europe)”横扣)
国防部服役奖章
三枚
武装部队远征奖章
七枚
越南服役奖章
五枚战斗之星
西南亚服役奖章
两枚
人道主义服役奖章 海上部署服役勋表
17次
棕榈叶越南英勇十字部队嘉许 越南共和国战役奖章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解放奖章 科威特解放奖章

相关条目

注释

  1. ^ Friedman 1983,第394页中途岛舰级配置,1945年数据。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中途島號老兵網站-歷史.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1945至1973年搭載的航空聯隊列表.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4. ^ 中途岛号老兵网站-霜冻行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见网站内的相片及报刊剪辑。
  5. ^ 中途島號1947-1948年年刊.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6. ^ 中途島號1952-1953年年刊.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7. ^ 中途島號1952-1953年年刊:航海路線.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Francillon 1988,第148-150页见中途岛号越战巡航、在线及战损纪录。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美國航空母艦越南巡航到訪港口紀錄.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9-07). 
  10. ^ Francillon 1988,第42页
  11. ^ 11.0 11.1 Gurney 1985,第168页北方的航空母舰执勤点称为洋基站(Yankee Station)。迪西一词原为美国南方的俗称;而美国北方相应的俗称为洋基(Yankee)。美国内战期间,迪西多用以称呼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而洋基则用以称呼北面的美利坚合众国
  12. ^ 12.0 12.1 Nichols 1987,第152-154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5年。
  13. ^ Francillon 1988,第34页自滚雷行动开始,所有攻击目标必须经美国总统批准,前线美军方可攻击;再加上詹森在河内及海防两地设下禁止攻击区,使空袭效率极差。
  14. ^ Gurney 1985,第168-169页早于1965年4月,美军的侦察机已发现河内正在建立防空导弹阵地;到5月25日,苏联更公开表示正协助北越兴建防空导弹及雷达设施;然而詹森否决海空军的请求,不准其发动攻击,以免美军误伤苏联人员,引发更多争议。
  15. ^ 15.0 15.1 Francillon 1988,第37页S-75防空导弹可在数小时内转移阵地,再加上空军的攻击受到诸多制肘,使攻击效果奇差。
  16. ^ 16.0 16.1 Gurney 1985,第169页
  17. ^ 17.0 17.1 17.2 17.3 Francillon 1988,第68-69页
  18. ^ Nichols 1987,第159-161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72年。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1973至1991年搭載的航空聯隊列表.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20. ^ Nichols 1987,第161-162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75年。
  21. ^ 漢考克號老兵網站-越南撤退口述歷史.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22. ^ 22.0 22.1 Francillon 1988,第78-79页
  23. ^ Warren 1975,第32-33页
  24. ^ Tobin 1978,第121页
  25. ^ 25.0 25.1 Guilmartin 1995,第25页
  26. ^ Da Cunha 1990,第215-216页
  27. ^ Da Cunha 1990,第225-226页
  28. ^ Da Cunha 1990,第226页
  29. ^ Da Cunha 1990,第222页
  30. ^ 中途島號1990年意外報告 (PDF). [2011-10-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2). 
  31. ^ Marolda 1990,第52-57页沙漠之盾的行动名称在8月9日才正式确立。
  32. ^ Marolda 1990,第110, 150页
  33. ^ Marolda 1990,第140页
  34. ^ Marolda 1990,第160页
  35. ^ Marolda 1990,第170-176页
  36. ^ Marolda 1990,第178-183页
  37. ^ Marolda 1990,第212页
  38. ^ Marolda 1990,第198-202页
  39. ^ Marolda 1990,第219-226页
  40. ^ Marolda 1990,第236-241页
  41. ^ Marolda 1990,第226-229页
  42. ^ Marolda 1990,第233-236, 247-268页
  43. ^ Marolda 1990,第276页
  44. ^ Marolda 1990,第278-286, 301-302页
  45. ^ MiLB/史上首次!全壘打大賽辦在航空母艦. NOWnews. 2016-04-19 [2016-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5). 
  46. ^ A home run derby will take place on an aircraft carrier in June. CBS. 2016-04-19 [2016-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1). 
  47. ^ 资料参考自老兵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美国海军勋奖网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书目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英语) 
  • Francillon, René, Tonkin Gulf Yacht Club: US Carrier Operations off Vietnam,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ISBN 0-87021-696-1 (英语) 
  • Marolda, Edward J., By sea, air and land: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U.S. Navy and the war in Southeast Asia,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Department of the Navy, 1994, ISBN 0160359384 (英语) 
  • Nichols, John B., On Yankee Station: The Naval Air War over Vietnam,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7, ISBN 978-1557504951 (英语) 
  • Gurney, Gene, Vietnam, the war in the air,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 1985, ISBN 0-517-55350-3 (英语) 
  • Tobin, Thomas, USAF Southeast Asia Monograph Series Volume IV Monograph 6: Last Flight from Saig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ISBN 978-1410205711 (英语) 
  • Warren, JO2 Kevin F, Naval Aviation News: Set Down to Sanctuary,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and Naval Air Systems Command, 1975 (英语) 
  • Guilmartin, John Francis, A very short war : the Mayaguez and the Battle of Koh Tang, College station, Texas: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890966656 
  • Wetterhahn, Ralph, The Last Battle: The Mayaguez Incident and the end of the Vietnam War, London: Plume, 2002, ISBN 0452283337 
  • Da Cunha, Derek, Soviet naval power in the Pacific,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0, ISBN 155587-176-3 
  • Marolda, Edward J.; Schneller, Robert J., Shield and Sword: The United States Navy and the Persian Gulf War,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1-55750-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