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尔约·韦伊塞莱
于尔约·韦伊塞莱(芬兰语:Yrjö Väisälä,[ˈyrjø ˈʋæisælæ] (ⓘ),1891年9月6日—1971年7月21日[1]),是一位芬兰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于尔约·韦伊塞莱 Yrjö Väisälä | |
---|---|
出生 | 芬兰大公国孔蒂奥拉赫蒂乌特拉 (现属芬兰约恩苏) | 1891年9月6日
逝世 | 1971年7月21日 芬兰吕迈蒂莱(今楠塔利的一部分) | (79岁)
国籍 | 芬兰 |
母校 | 赫尔辛基大学 |
知名于 | 施密特-韦伊塞莱摄星仪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光学设计家 |
机构 | 图尔库大学 |
韦伊塞莱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天文学系,指导教授是安德斯·唐纳。韦伊塞莱的主要贡献是光学方面,但他在大地测量学、天文学和光学气象学也有相当贡献。他因此获得绰号“图尔拉(天文台/光学实验室)的魔术师”。另有一本同名的芬兰书籍就是描述他的光学成就。
他的两位兄弟分别是数学家卡勒·韦伊塞莱和气象学家维尔霍·韦伊塞莱。
韦伊塞莱也是相当狂热的世界语支持者。并曾在1968年担任国际世界语科学家协会(世界语:Internacia Scienca Asocio Esperantista)会长[2]。
光学设计
韦伊塞莱发展了数种方式以量测光学元件的品质,以及许多制造光学元件的实用方法。
韦伊塞莱以他的方法制造了一些最早期的高品质施密特摄星仪,尤其是像场平坦的施密特-韦伊塞莱摄星仪。
虽然韦伊塞莱的设计和伯恩哈德·施密特相近,他并没有公布自己的设计,而他在1924年的一次演讲中称该设计是“困难的球面焦平面”。
当韦伊塞莱看到施密特的发表内容,他紧跟在后提出了于底片座的前端放入双凸透镜以解决像场平坦问题的设计(1930年代的天文摄影“底片”是使用玻璃板)。最后的成果就是施密特-韦伊塞莱摄星仪,或称为韦伊塞莱摄星仪(这个解决方式并不完善,因为仍有色差问题)。
韦伊塞莱曾设计一个由包含固定在坚固的钢架上拼合的七个反射面镜的小型系统进行测试,但这个系统在当时并不可能以“稳定且可被忽略的”结构实现。之后下一次的类似尝试是建造多镜面望远镜的时代了。
大地测量学
1920到1930年代的芬兰正进行该国首次高精确度的三角炼量测,并建立了长距离的端点。韦伊塞莱在量测中使用在高度5到10公里的气球上的闪光灯或搭载烟火的火箭作为光源。当时的构想是量测相对于背景恒星的闪光精确位置,并且精确得知一个照相机的位置以得知其他照相机位置。这需要更好的广角镜头,并且该法已经不再使用。
之后韦伊塞莱发展出使用白光干涉以确认使用在三角炼测量中的基线,并且乘上参考光学长度的方式。1950到1960年代芬兰第二次的高精确度三角测量中有数条基线就以此方式取得。
后来GPS系统的发展使这些方式都已经过时。一个韦伊塞莱干涉基线至今仍被芬兰大地测量研究所维护,做为其他长度测量仪器校正用。
韦伊塞莱还开发了优秀的工具来量测地球自转轴的位置。借着建立天顶望远镜设备,1960年代的 Tuorla天文台在北极点位置追踪量测居世界领先地位。198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借着量测“非移动背景”的类星体则取代了追踪地球自转轴。
韦伊塞莱也使用了他设置的天顶望远镜进行了第一次以汞制作的液态镜面试验。而这种镜面需要的极为稳定转速直到1990年代晚期才达成。
天文学
韦伊塞莱在图尔库大学制造了一个大型的施密特-韦伊塞莱摄星仪用来搜寻小行星和彗星。他的研究团队总共发现7颗彗星和807颗小行星。
对于这些庞大的影像调查工作,韦伊塞莱开发了一个在同一个区域相隔2到3小时各曝光一次的方式,并且让两张影像略为抵销。任两个点只要相对于背景有不同,就会在该区域继续摄影。这个曾用来寻找冥王星的“闪视比较法”使底片消耗量减半,并且可立即显示两个影像的差异。
韦伊塞莱还以发现两颗周期彗星韦伊塞莱彗星(40P/Väisälä)和韦伊塞莱-奥特玛彗星(139P/Väisälä-Oterma)而闻名。后者是和芬兰首位获得天文学博士的女性天文学家利斯·奥特玛共同发现,起初被赋予小型星临时编号 1939 TN。
发现小行星
韦伊塞莱总共发现了128颗小行星。他使用知道生日的朋友命名这些小行星,其中一位朋友是马蒂·帕洛马(Matti Palomaa)教授的名字被用在小行星1548的命名。因此目前没有小行星能以美国加州的帕洛马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来命名,因为小行星命名规则规定各个名字中必须要多于一个字母的区别(Palomaa和Palomar只有一个不同的字母)。
代表性著作
- Die Anwendung der Lichtinterferenz zu Längenmessungen auf grösseren Distanzen, Akad. Buchhandlung, Helsinki 1923
- Anwendung der Lichtinterferenz bei Basismessungen, Valtineuv. Kirjap, Helsinki 1930
- Bemerkungen zur Methode der Basismessung mit Hilfe der Lichtinterferenz, Akad. Buchhandlung, Helsinki 1955
- mit Liisi Oterma: Anwendung der astronomischen Triangulationsmethode, Suomen geodeettisen Laitos, Helsinki 1960
命名事物
参考资料
- ^ 请注意,出生日期是公历。虽然1918年以前俄罗斯使用儒略历,但芬兰大公国使用公历。芬兰在1753年仍受瑞典统治时就已改用公历。
- ^ Esperanta Finnlando numero 1/1968. [201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 ^ 圖爾庫大學天文系官方網站. [201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1).
延伸阅读
- Oman tien kulkijat, veljekset Vilho, Yrjö ja Kalle Väisälä (Sekvante propran vojon, fratoj Vilho, Yrjö kaj Kalle Väisälä), Olli Lehto; eld. Otava, 2005, ISBN 9789511196310
- Recenzo: Leginda verko pri fratoj VÄISÄL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rma Ahomäki
- Yrjö Väisälä - Tuorlan taikuri (la sorcxisto de Tuorla), eld. Aimo Niemi, esearo pri la vivo de Yrjö, personaj memorajxoj de homoj kiuj konis lin, precipe en la finna, parte en la sveda. ISBN 97895196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