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沙伯医院

油尖旺區大型政府醫院

伊利沙伯医院(英语:Queen Elizabeth Hospital,简称伊院QE医院管理局内部代码:QEH)是香港油尖旺区一所大型公立地区综合医院,并且设有24小时急症室服务,占地7公顷,位于九龙油尖旺区京士柏南部、加士居道卫理道一带,其中一入口与康文署京士柏游乐场相连,并邻近佐敦

伊利沙伯医院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医院管理局
2011年的伊利沙伯医院
基本信息
地址 香港九龙油尖旺区京士柏加士居道30号
坐标22°18′34″N 114°10′32″E / 22.30934°N 114.17561°E / 22.30934; 114.17561
组织结构
医保系统公共医院
经营性质政府医院
医院类型地区综合医院、教学医院
附属机构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医院网络九龙中联网
医疗服务
急诊室有,一级创伤中心英语Level I Trauma Center[1][2]
直升机坪
床位数1,906张[3]
历史
建立时间1963年9月6日,​61年前​(1963-09-06
联系方式
网站www.ha.org.hk/qeh/
地图
地图
伊利沙伯医院入口
餐厅
伊利沙伯医院日间医疗中心新翼/T座(新翼)(2017年10月)

伊利沙伯医院于1963年启用,当时由医务卫生署(后改称卫生署)管理,以时任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命名。1992年由医院管理局接管,属于九龙中联网的龙头医院,目前由医院管理局和伊利沙伯医院管治委员会共同进行管理。该院目前设有超过2000张病床和7,000名职员[4][5]。现时伊利沙伯医院的行政总监是张复炽医生。[6]

历史

 
1969年的伊利沙伯医院

伊利沙伯医院的原址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是枪会山军营的练靶场,1920年代租用给众多私人会所作为球场[7],计有德国会、儿童游乐场协会、皇家海军康乐会[8]、中华电力康乐会等等,以及二战前后的京士柏难民营[9][10]、孤儿院[11]

伊利沙伯医院在1952年获香港政府批准兴建,以代替1938年由一座监狱改建为传染病医院及疗养院的荔枝角医院[注 1]

兴建的目的为回应当时九龙新界区市民对公营医疗服务需求殷切,并弥补九龙医院的不足,1958年11月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命名为“伊利沙伯医院”,并由英女王夫婿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主持医院奠基仪式。[12]

1960年9月5日,护士宿舍及训练学校落成,由时任港督柏立基爵士揭幕。1963年9月6日伊利沙伯医院落成,开幕典礼因台风菲尔袭港而延期。[13]伊利沙伯医院于1963年9月10日由港督柏立基爵士主持揭幕仪式,随即由医务总监麦敬时陪同下参观各部门的设备。[14]

1963年12月3日,伊利沙伯医院接收第一名住院病人,为4岁小朋友黄鼎强[15]

伊利沙伯医院启用时由当时的医务卫生署管理,在当时是区域性中央医院,负责九龙东部和新界东部,[16]提供紧急性和专科的服务,并是九龙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17]直至今天,伊利沙伯医院仍在九龙区公营医疗服务中担当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角色。

组织架构

  • 九龙中医院联网总监兼伊利沙伯医院行政总监:
    • 张复炽 医生
医院管治委员会
  • 主席
    • 甘博文 博士
  • 委员
    • 何超蕸 女士BBS
    • 郑荔英 教授
    • 吴家声 博士
    • 汤志超 先生
    • 李志光 教授
    • 曾浩辉 医生JP
    • 古满麟 先生
    • 叶兆光 先生
    • 余毓灵 医生
    • 李国华 博士

简介

目前,伊利沙伯医院是全港最大的综合型全科医院之一,位于九龙区的心脏地带,医院设有24小时急症服务和全方位专科服务,包括16个专科、3间专科诊所、及5间普通科门诊诊所。伊利沙伯医院亦是主要专科转介中心。在各个临床专科的病人提供高层次及高强度护理,亦在许多所设的临床专科中,扮演着第三层专介中心的角色,特别是癌症科、胸肺及心脏科、脑神经科及艾滋病科。[6]

伊院是医生、护士及专职医疗人员的基本及研究生训练的教学中心,与各有关的大专院校关系密切。

伊院也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马术比赛的定点医院之一。

重建

由于伊利沙伯医院目前病床挤迫,设施亦开始陈旧,大量市民都倾向选择在伊利沙伯医院接受治疗也使医院的手术室使用率近乎饱和,香港政府正积极考虑落实伊利沙伯医院重建计划,及纳入2014年1月公布的《施政报告》中。重建伊院将征用启德两幅预留医院用地,即兴建脑神经科卓越医疗中心及一间中小型急症医院的用地,病房确实数目仍未落实。伊院现时所有服务会全部搬进启德新院,新院亦会预留一两层楼开设脑科中心,并会支援旁边的香港儿童医院[18]伊利沙伯医院是继港岛西联网玛丽医院九龙中联网广华医院九龙东联网联合医院后,第四间需要重建的医院。

当伊院迁院启德后,仍倾向留在九龙中联网。医院管理局消息指出,伊院搬走后,原址拟留作公私营医疗服务发展,包括兴建一间日间诊断治疗中心,以及一间有800张病床的专科医院。[19]

建筑设施

伊利沙伯医院由一座手术室大楼、一座赛马会放射诊断大楼、一座日间医疗中心、一座赛马会放射治疗及肿瘤学大楼、一座行政大楼、一座综合服务区大楼和一座普通科护士学校组成。一座癌症研究实验室。

手术室大楼

手术室大楼由建筑署设计,1997年2月开工,1998年9月竣工。手术室大楼是一座楼高七层,建筑面积为18,805平方米,楼内共设22间大型手术室及治疗部、康复部、教授房和会议室等。

日间医疗中心新翼

2016年12月12日,原于油麻地炮台街油麻地专科诊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分阶段迁至新落成的专科诊所大楼——伊利沙伯医院日间医疗中心(新翼)/T座(新翼)。[20]

综合服务区

此大楼前身为葛量洪教育学院校舍,2000年关闭后曾用作培正专业书院循道学校校舍。及后,政府收回该校舍,供伊利沙伯医院及卫生署使用。该大楼内设有社区复康中心、医护训练设施及卫生署货仓。

赛马会癌症研究实验室

伊利沙伯医院在1960年代已设立癌症实验室,在2014年获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赠5,470万元进行重建工程,包括装修、提升实验室设施及添置高端研究设备。[21]

主座大楼

服务范围和病房分布

2019冠状病毒病定点医院

香港政府于2022年3月9日下午5时58分[22]透过紧急警示系统[23]首次发放内容,内容如下:

特区政府提示,医管局伊利沙伯医院3月9日起成为定点医院,专门接收新冠病人,其急症室亦以接收新冠确诊病人及有生命危险的紧急病人为主。其他人士请勿前往,多谢市民配合。 HKSAR Government alerts you that starting from 9 March,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QEH) of the Hospital Authority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a 'designated hospital' to receive COVID-19 patients. A&E of QEH will admit mainly COVID-19 patients and patients in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Other patients are advised not to go QEH. Thank you for the cooperation.

——2022年3月9日下午5时58分发出的香港政府紧急警报系统警报

有市民和政界人物被有关警示吓倒,以为是空袭警报,批评有关内容不紧急,并表示“受惊”。[24][25][26]不过特首林郑月娥认为是有需要,更称看到有市民表示“都几好”。[27]

争议

2013年数据显示,伊利沙伯医院的急症手术以及预约手术死亡率均为全港最高。[28]2017年7月中,医院使用率达124%,病人入住内科病房等候时间平均超过15小时,急症室内摆放了超过40张流动病床。[29]

医疗事故

2007年5月,一名46岁男病人,因心脏病发入院,手术时要放入支架,但血管爆裂,令心脏停顿死亡。[30]

2007年5月,一名80岁的男病人, 因为心肌严重梗塞,在伊利沙伯医院分别做“通波仔”手术。手术前原本要注射显影剂,检查哪条血管阻塞,但不察觉针筒的显影剂已用完,打了空气入病人的心脏,即时死亡。[31]

2007年5月,一名99岁女病人,有3条血管阻塞,但医生放入金属支架的时候,怀疑未发觉其他血管的分支复杂而出问题,使病人血管栓塞。[32]

2007年10月2日,院方在1名25岁男病人进行脑科手术前后,误把清水当作新消毒剂,为超声波导引器消毒。其后医护人员以同一盘清水,为4名年龄介乎70 - 89岁,须进行前列腺手术的男病人,清洗手术用的膀胱镜。有关膀胱镜应在使用前先浸消毒剂,再以清水清洗。[33]

2007年11月, 一名64岁女子昏迷,送到伊利沙伯医院急救,急症室打算将她送往综合观察病房,但该病房职员两度以程序理由拒收;经过最少40分钟理论,病房终愿意接收病人,但病人当时已心脏停顿,虽即时抢救,最终在入院9小时后不治。[34]

2008年6月18日,死者贾女士患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十五年,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因心口痛进入伊院急症室,被诊断心脏病发导致心肌梗塞,预约五月七日首次进行通波仔,成功打通右边闭塞的主动脉。但因左边仍有两条血管闭塞,再预约六月十八日再通第二次波仔。当日下午三时许进行第二次通波仔时,医生一放入第二条血管支架,心脏远端及微细血管立刻对支架产生不正常反应,造成血管梗塞,四分三心脏无血到。内外科医生会诊后,决定同日下午六时许进行紧急开胸搭桥手术,虽打通两条主要心血管,惟病人仍血压急降,被送往深切治疗部,延至翌日凌晨死亡。[35]

2009年,伊利沙伯医院肾科专科医生黄浩声被指于2007至2008年主诊期间,治疗病人蔡文超时涉及两项专业失德,包括未有处方用以抑制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导致病人服用类固醇免疫力下降,最终于2009年引致乙型肝炎复发并死亡,终年42岁,病人母亲向医委会作出投诉。[36]

2011年9月,伊利沙伯医院专科门诊病人原获处方每日服两次,每次一毫克降血压药“哌唑嗪”(prazosin),但诊症室电脑打印的处方是每次剂量九毫克。病人持处方给药房职员配药。药剂师核实时发现该处方的剂量与一般服食剂量有显著差距,再翻查病人电脑记录揭发事件,最后按照电脑记录显示的正确剂量配药给病人。[37]

2014年8月6日,一名五十岁男病人因气喘及肝脏胀大,上月初经油麻地家庭医学中心转介,入住医院内科病房,检查显示病人的心脏严重扩张及心脏功能衰竭,病人住院五日后出院。到上月廿九日进行心脏电脑扫描前,医护人员让病人服用成人剂量的减慢心跳药物,及后翻查转介纪录,才发现内科医生建议病人应服用较一般剂量为低的减慢心跳药物。病人离开医院后,当日下午在家中晕倒,送入急症室抢救,其后转送深切治疗部,医生为病人进行强化心脏治疗,但病人情况持续转差,前日不治。[38]

2017年3月8日,伊利沙伯医院为一名54岁、右头颅内有血管瘤的女病人进行开脑手术,却“不为意地”开错左脑。手术途中,一名麻醉科医生再检查报告,才发现问题。麻醉科医生即时通知神经外科团队,团队才急急修正,放回已打开的病人左头颅骨。另一医生则即时为病人做右头颅开脑手术。[39]

2017年4月,因严重肺炎及多重器官衰竭留医深切治疗部的68岁男病人,于3月17日留医伊利沙伯医院深切治疗部,其后出现大、小肠缺血情况,分别于4月6日及8日接受紧急肠道切除手术及外置造口术。病人术后出现短肠综合症,胸口需长期插导管输注营养液。本月18日男病人突然左边身中风瘫痪,电脑扫描显示右脑有微细气泡,需紧急接受高压氧治疗,目前情况严重。怀疑空气经由松脱的导管上脑,有脑内科医生形容情况罕见,令本身已危重的病人情况雪上加霜。病人当晚转送昂船洲的高压氧治疗中心,用高压氧治疗。他翌日(19日)再被转送东区医院深切治疗部留医,目前情况严重。[40]

2018年7月4日,一名79岁女病人接受大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期间,医生发现有造影剂于盆腔出现,怀疑原本应被置入肛门的导管,不当地置入阴道,需中止检查,病人被转往深切治疗部接受紧急手术清洗体内的造影剂,其后需切除输卵管,减低感染腹腔炎的风险。[41]

2018年9月28日,一名有长期病患男子因严重急性肺炎入院,其后并发呼吸衰竭,医护人员在早上为病人插喉并接驳呼吸机以协助病人呼吸。但情况进一步转差,出现败血性休克、血含氧量持续下降的情况。晚上约10时许,病人进一步恶化,情况非常危殆,医护人员遂即时转送病人往深切治疗部。运送病人期间,医护人员使用胶囊复苏器,以人手方式辅助病人呼吸,期间医护人员一直监察病人维生指数。病人之后送抵深切治疗部,医护人员继续监察病人脉搏,并即时为病人重新接驳上呼吸机,病人于5分钟后突然心跳停顿,医护人员立即施行急救,病人其后恢复心跳。医护人员其后发现运送病人期间使用的胶囊复苏器未有接驳氧气樽,已即时与家属会面解释事件,并向院方通报。病人延至于9月30日早上死亡。[42]

取景

伊利沙伯医院是无线电视剧《On Call 36小时II》的主要拍摄场地。

途经之公共交通服务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伊利沙伯医院专线小巴总站
卫理道
红色小巴
  • 土瓜湾至青山道线 (24小时服务)[43]
  • 旺角至土瓜湾线[44]
加士居道

注释

  1. ^ 玛嘉烈医院启用后,荔枝角医院逐渐淡出其传染病医院的角色。

参考来源

  1. ^ 存档副本.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9). 
  2. ^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 - 沙田甲、乙救護支隊. [202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8). 
  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HAAR201617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醫院管理局:伊利沙伯醫院 - 簡介. 医院管理局. [5-11-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3). 
  5. ^ 周一岳书面答复立法会“立法会二十题:公立和私家医院的发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政府新闻网,2008年6月11日
  6. ^ 6.0 6.1 九龍中聯網 伊利沙伯醫院. [2014年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16日). 
  7. ^ 香港工商日報, 1927-07-28. mmis.hkpl.gov.hk.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2). 
  8. ^ 香港工商日報, 1952-09-05. mmis.hkpl.gov.hk. [2022-03-12]. 
  9. ^ 工商晚報, 1938-12-08. mmis.hkpl.gov.hk.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2). 
  10. ^ 香港工商日報, 1939-10-22. mmis.hkpl.gov.hk.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2). 
  11. ^ 華僑日報, 1950-03-22. mmis.hkpl.gov.hk.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2). 
  12. ^ 吴培荣; 谭秀牧. 香港飛躍七十年: 華僑日報歷史見證. 香港南华早报出版有限公司. 1995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13. ^ 张嘉雯、林社炳、潘柏林. 伊院出書回顧50年「救人比立場重要」 左派醫生憶救林彬. 苹果日报. 2013年9月11日 [2014年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14. ^ 主持伊利沙伯醫院揭幕禮時港督透露醫療計劃. 香港工商日报. 1963年9月11日. 
  15. ^ [伊院不敌时代巨轮 https://e123.hk/zh-hant/news/44679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杨森. 社會政策與社會運動. 广角镜出版社. 1984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17. ^ 陈昕; 郭志坤. 香港全紀錄:1960年-1997年. 中华书局. 1997 [2014-01-18]. ISBN 978-962-231-8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18. ^ 伊院擬重建 百億遷啟德 用地小於現址 員工憂照迫爆 明報,(2013年12月23日). [2013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24日). 
  19. ^ 原址擬公私合營服務中產 明報,(2013年12月23日). [2013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24日). 
  20. ^ 伊利沙伯醫院日間醫療中心(新翼)分階段投入服務(附圖).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16-12-08 [2016-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21. ^ [伊院冀建全港最大癌样本库 http://paper.wenweipo.com/2018/11/26/HK1811260024.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全港市民手機同響 通訊辦1.5億元緊急警示系統啟用. yahoo News. 2022-03-09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23. ^ Hongkongers-shocked-by-'emergency'-alert-on-phones.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24. ^ 1.5億元系統傍晚「首響」 如空襲警報般提醒勿往伊院. 香港01. 2022-03-09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25. ^ 【政情網上行】政府首發電話緊急警示 震動政界. Now新闻台. 2022-03-09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26. ^ 【緊急警示】伊利沙伯醫院指定接收新冠病人 港府罕發手機警示震驚全港. 自由亚洲电台. 2022-03-09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9). 
  27. ^ 新冠疫情|政府信息「震驚」市民 林鄭月娥:緊急警示不會有心理準備. 明报. 2022-03-10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28. ^ 伊院外科手術 死亡率最高. 明报. 2013年1月20日 [2013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10日). 
  29. ^ 公院迫爆 林鄭促短期內紓緩 伊院上房等15小時 醫生稱「系統快崩潰」. 明报. 2017-07-17 [201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 
  30. ^ [3病人“通波仔”身亡 死因庭跟进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6/20/HK0706200058.htm]
  31. ^ [3病人“通波仔”身亡 死因庭跟进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6/20/HK0706200058.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2. ^ [3病人“通波仔”身亡 死因庭跟进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6/20/HK0706200058.htm]
  33. ^ [伊院查清水误当消毒剂事件 https://www.news.gov.hk/isd/ebulletin/tc/category/healthandcommunity/071003/html/071003tc05003.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4. ^ [员工疏忽屡酿医疗事故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379633626794299392.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5. ^ [夫:手术博得就博揾人命较飞 伊院通波仔再揭一妇死 https://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80716/20080716024238_0000.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6. ^ 涉未處方乙肝藥病人死亡 伊院醫生被指失德. 东方日报. 2016-03-10 [2024-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1) (中文). 
  37. ^ [药单出错病人大剂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925/00174_001.html]
  38. ^ [伊利沙伯医院误让心脏病人服过量药物后不治 https://hk.news.yahoo.com/%E4%BC%8A%E5%88%A9%E6%B2%99%E4%BC%AF%E9%86%AB%E9%99%A2%E8%AA%A4%E8%AE%93%E5%BF%83%E8%87%9F%E7%97%85%E4%BA%BA%E6%9C%8D%E9%81%8E%E9%87%8F%E8%97%A5%E7%89%A9%E5%BE%8C%E4%B8%8D%E6%B2%BB-082400433.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9. ^ [伊院爆严重医疗事故 女病人右脑有血管瘤 医生错开左脑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77104/%E4%BC%8A%E9%99%A2%E7%88%86%E5%9A%B4%E9%87%8D%E9%86%AB%E7%99%82%E4%BA%8B%E6%95%85-%E5%A5%B3%E7%97%85%E4%BA%BA%E5%8F%B3%E8%85%A6%E6%9C%89%E8%A1%80%E7%AE%A1%E7%98%A4-%E9%86%AB%E7%94%9F%E9%8C%AF%E9%96%8B%E5%B7%A6%E8%85%A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0. ^ [疑营养液管松脱气泡上脑 伊院病人中风瘫痪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70821/bkn-20170821195045810-0821_00822_001.html]
  41. ^ 伊院插錯導管入陰道稱「由病人確認位置」 外科醫生反駁:無可能. 香港01. [202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42. ^ 伊院爆醫療失誤 轉送危殆病人未駁氧氣最終不治. [202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4). 
  43. ^ 土瓜灣及紅磡—青山道. [201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9). 
  44. ^ 土瓜灣欣榮花園—旺角先達廣場. [201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