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党 (美国)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6月26日) |
共和党(英语:Republican Party)是美国的一个政党,又被称作大老党(Grand Old Party,缩写为GOP),与民主党并列为美国两大主要政党。目前为美国联邦在野党,并拥有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多数党地位,同时掌握了27个州的执政权,且控制绝大部分的州议会。
共和党 Republican Party | |
---|---|
全国委员会主席 | 迈克尔·沃特利(北卡罗来纳州) |
共同主席 | TBD |
候任美国总统 | 唐纳德·特朗普(佛罗里达州) |
候任美国副总统 | J·D·万斯(俄亥俄州) |
众议院议长 | 迈克·约翰逊(路易斯安那州) |
候任参议院临时议长 | TBD |
候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 | 约翰·图恩(南达科他州) |
众议院多数党领袖 | 史蒂夫·斯卡利斯(路易斯安那州) |
成立 | 1854年3月20日 |
前身 | 辉格党 自由土地党 反内布拉斯加运动 |
总部 | 310 First Street SE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0003 |
青年组织 | 青年共和党 青少年共和党 |
学生组织 | 院校共和党 高中共和党人 |
女性组织 | 共和党女性全国联合会 |
州组织 | 共和党州长协会 |
海外组织 | 共和党海外事务组织 |
LGBT组织 | 小木屋共和党人 |
党员 (2020年) | ▲33,284,020[1] |
意识形态 | 主流: 美国保守主义[2] 经济自由主义[3] 财政保守主义[4] 社会保守主义[5] 派别: 中间主义[6] 反共主义 新保守主义[7] 基督教右翼[8][9] 自由意志主义[7] 右翼民粹主义[10][11] 特朗普主义 不自由的民主[12][13][14][15] |
政治立场 | 右翼[16] |
欧洲组织 | 欧洲保守派和改革主义者党[18](区域伙伴) |
国际组织 | 国际民主联盟 |
区域组织 | 亚太民主联盟[19] |
官方色彩 | 红色 |
参议院 | 53 / 100 (53%) |
众议院 | 220 / 435 (51%) |
州长 | 27 / 50 (54%) |
州参议院 | 1,110 / 1,973 (56%) |
州众议院 | 2,948 / 5,413 (54%) |
领地总督 | 0 / 5 |
领地参议院 | 12 / 97 |
领地众议院 | 9 / 91 |
选举标志 | |
官方网站 | |
www | |
美国政治 政党 · 选举 |
共和党在1854年由反对《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者创立。共和党支持古典自由主义,反对扩大奴隶制,并支持经济改革。亚伯拉罕·林肯是第一位共和党总统,在林肯和共和党国会领袖的支持下,奴隶制于1865年在美国被禁止。
在第三、四政党体系时期,共和党总体上处于统治地位。在1973年罗诉韦德案裁决之后,共和党于政纲中反对堕胎,并在福音派信徒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共和党支持保护主义和关税,但相较于成立之初,其自20世纪以来对自由贸易的支持有所增强。1980年里根赢得美国总统选举,使现代共和党的核心支持族群开始定型,其支持多来自白人、男性、中老年人、农民、劳动人士、福音派及基要派新教徒、美国南方各州及人口稀少偏远地区居民等族群。
到了21世纪,共和党的意识形态偏向美国保守主义,支持降低税收、增加军费、拥护持枪权、限制移民、反对堕胎,倾向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放松管制和限制工会。近年来,共和党除了提倡保守的经济政策外,在社会议题上也偏保守。
美国政治史上总计有19位共和党总统。截至2021年,共和党控制多数州州长、多数州议会两院,还在23个州完全执政。当前在美国最高法院的一名首席大法官和八名大法官中有六名成员是由共和党总统提名的。
历史
19世纪
共和党于1854年由反对扩张奴隶制、前辉格党和前自由农民的力量在北部各州成立。共和党很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民主党和短暂流行的一无所知党的主要反对派。该党是在反对《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废除了密苏里妥协,使堪萨斯领地和内布拉斯加领地实行奴隶制,并计划在未来使其成为蓄奴州[20][21]。共和党人呼吁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他们谴责奴隶制的扩张是一种巨大的罪恶,但并未要求在南部各州终结奴隶制。
1854年3月20日,在威斯康星州的里彭举行了反对内布拉斯加州大运动的第一次公开会议,并提出了共和党的名称[22],选择这个名字是为了向托马斯·杰斐逊的民主共和党致敬[23]。第一届官方政党大会于1854年7月6日在密歇根州杰克逊举行[24]。在1856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该党通过了一个全国纲领,强调反对将奴隶制扩大到美国领土[25]。尽管共和党候选人约翰·福瑞蒙特在185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输给了詹姆斯·布坎南,但布坎南只赢得了北方14个州中的4个,以及以微弱优势在他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获胜[26][27]。
共和党在1860年总统选举中首次当权,当时它赢得了国会两院的控制权,其候选人前国会议员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总统。在1864年总统选举中,共和党与战争民主党人联手以国家联合党的票证提名林肯,林肯赢得了连任。在共和党国会领导下,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禁止在美国奴役)由参议院在1864年通过、众议院在1865年通过,并于1865年12月批准。
在1868年总统选举中,曾参与南北战争的前联邦军总司令尤利西斯·格兰特代表共和党参选,他支持激进的南方重建计划,并支持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授与所有自由人平等的公民和投票权利;最重要的是,格兰特是战争英雄,这使他相当受欢迎,最终当选总统。由于共和党的规模扩张过大,严重的派系之争和腐败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战后联邦政府的军队一直驻扎在南方以阻止再度分离,1872年共和党内因此爆发冲突,温和派共和党人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应该将军队早日撤回,并质疑激进派共和党人继续进行未能以缓和为重的重建主要是为了推动格兰特总统容忍的大规模腐败,这些分歧使得格兰特在同年竞选时面对了自由共和党路线的霍勒斯·格里利。之后1873年的经济萧条使民主党有机会扭转局势,1874年重新夺回了众议院的控制权。而重建时期最终随着1876年总统选举而落幕,共和党的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承诺会将仍驻扎在南方3个州的联邦军队撤回,以换取民主党承认他的总统地位。在军队撤回后,南方地区在接下来一个世纪都坚定支持民主党,在每届总统和国会选举中都成为民主党的大票仓,直到1964年才开始转变为支持共和党。
在第三政党体系(1850年代至1890年代)期间,共和党通常占主导地位;1880年代中期,两党于选举中的表现开始拉近,民主党除了1884年和1892年的总统选举外(两届都是克利夫兰),一直未能赢得总统选举。共和党在这段时期分裂为“坚定派”和“混血儿派”的流派,其中坚定派捍卫格兰特体制和战利品制度,而混血儿派则推动公务员制度改革,他们为了政府职位的指派和公务员改革而斗争不休,但在其他政策上则差异不大。1883年,《彭德尔顿公务员制度改革法》获得通过,该法案由共和党总统切斯特·A·亚瑟签署为法律。1884年,共和党内的改革派认为詹姆斯·G·布莱恩相当腐败因而拒绝支持他,并改为支持民主党的格罗弗·克利夫兰,使民主党夺回了白宫。然而大多数这些共和党人在1888年时都回归了共和党。由于克利夫兰任内历经严重的经济衰退、加上煤矿和铁路的罢工潮暴力活动,共和党于1894年的国会选举中取得历史上最辉煌的胜利。
随着北方战后的经济繁荣发展,各种产业、铁路、矿业和许多大城市都快速成长,农业发展也相当繁荣,共和党也继续通过许多法案以维持经济的快速成长。民主党则一直被拥护商业和白人利益的保守派白人所控制,一直到1896年才有所转变。自1870年代起,共和党通常支持大企业、硬货币(如金本位)、高关税、并对内战的联邦军老兵施予优渥的退休金。但到了1890年,共和党不得不同意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及成立管制铁路运输的州际贸易委员会以解决来自小商业主和农夫的抱怨,并且通过公务员改革法案,在两党的共识下将大多数政治的公职指派权都消除了。1890年威廉·麦金莱主导下通过的高关税法案重创了共和党,使民主党在当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在这个时期,外交政策很少是两党关注的主要议题,仅有共和党曾支持在夏威夷、菲律宾和巴拿马运河的扩张。相较之下当时更常关注的是文化上的议题,共和党支持虔信派的新教教派(卫理宗、公理会、长老教会、以及斯堪的纳维亚的信义会),同时亦支持禁酒运动,至1920年成功实施禁酒令;这激怒了一些反对禁酒的共和党人,尤其是德裔美国人,使他们改为支持民主党。1860年至1912年间,共和党一直利用民主党与“饮酒、旧教、造反”之间的牵连争取支持度,酒意味着民主党与酿酒业和酒馆业的利益,相较之下共和党则采取坚定的禁酒姿态。“旧教”指的则是民主党与天主教信徒之间的关联,爱尔兰裔天主教徒是民主党在东北大都市地区的主要党员基础,共和党则大力指控他们政治腐败。“造反”指的则是1861年试图分离合众国的南方联盟国(绝大部分是民主党人)以及那些同情他们的北方民主党人。然而日后移民人口的增加对民主党较为有利,大量前来的德裔和爱尔兰裔移民大多支持民主党,且超过了以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移民为主的共和党人。
威廉·麦金莱在1896年当选总统,象征了共和党称霸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干涉主义自始成为共和党奉行的外交政策。他承诺高关税政策终结了1893年以来的经济恐慌,并且指责民主党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的银币自由铸造政策将会造成经济垮台。麦金莱依赖金融、铁路、产业、和中产阶级的支持,并将共和党形塑为代表工商业团体的政党,以压倒性胜利当选总统。麦金莱也是第一个提出多元论的总统,主张所有种族和宗教群体都会因他的政策而受益。麦金莱在任内进行美西战争,战后美国夺得菲律宾及古巴等原西班牙的殖民地,至此控制太平洋及加勒比海。共和党在接下来36年里控制了28年总统任期,仅有伍德罗·威尔逊的两届任期例外。
20世纪
西奥多·罗斯福是20世纪首位美国总统,亦是美国就任时最年轻的总统。他接任时继承麦金莱的政策,但在1904年当选连任后,他开始改变政策走向,攻击大企业利益并颁布反托拉斯法。他在铁路立法和食物清洁法案上只获得中等的进展,但在法庭上则得到更大的胜利,成功解散了标准石油和其他垄断公司,但最后没能在任内通过主要的公平交易法案。1908年,共和党提名战争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参选并成功继任总统,虽然塔夫脱的政策比起罗斯福保守,但他在任内通过的反托拉斯法和反垄断政策却比罗斯福要来的多。关税的议题一直是共和党内部的分歧点,罗斯福试着延缓这个议题,但塔夫脱任内必须面对之,保守派希望对外来的加工产品施加高关税(尤其是羊毛),但中西部则希望减低关税。共和党内保守派与进步派的分歧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在1912年总统选举中,罗斯福亲自组成进步党作为第三党的候选人,最后他获得的票数超过了塔夫脱,但因共和党的选票分裂,造成民主党的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脱颖而出当选,成为共和党称霸时期中唯一的一个民主党总统。
共和党在州和地方的层次上接受进步主义时期的政策,试图促进都市地区的改革。共和党控制了整个1920年代的总统任期,实行违逆国际联盟的政策、高关税、并且维持商业团体的利益。沃伦·盖玛利尔·哈定、卡尔文·柯立芝、以及赫伯特·胡佛先后担任总统。虽然共和党在1920年代于大都市地区的天主教人口中获得不错支持度,但在1928年选举中却无法继续维持,并在1932年呈现都市地区开始转变为民主党的重镇。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的垮台开始了一连串的经济大恐慌。胡佛试着尽力缓和广泛的经济衰退,但情况依然没有改善。最后民主党在1930年期中选举里获得了主要的胜利,成为自威尔逊以来首次于国会中与共和党席次相近的局面。
新政时期至战后时期
自1932年总统选举由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胜出后,其新政联盟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大部分时间控制着美国政治,期间仅共和党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曾赢得两届总统任期;在新政时代,许多黑人进入了民主党。罗斯福于1933年上任后,新政法案在国会席卷而来,经济从1933年初的最低点急剧上升,然而长期失业一直拖到1940年。到了1934年期中选举,有10位共和党参议员丢失议席,共和党只剩下25席,而民主党增加9席(进步党获得1席)达到69名参议员;众议院民主党同样也压倒多数。
共和党派分为多数“旧权利”(驻扎在中西部)和自由派驻扎在东北,支持了许多新政。旧右派猛烈抨击“第二笔新政”,并说这代表了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罗斯福于1936年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胜利再次当选;然而,随着他第二任期起经济下滑、罢工飙升,他无法有效控制最高法院和从民主党中清除南方保守派。共和党人在1938年期中选举中卷土重来,并出现了新的后起之秀,如俄亥俄州偏向右派的罗伯特·塔夫脱和纽约州偏向左派的托马斯·杜威。南部保守派与大多数共和党人组成保守联盟,直到1964年为止,它一直在国会的国内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双方在外交政策问题上分歧很大,反战孤立主义者在共和党中占主导地位,而干预主义者则想干预二战。罗斯福分别于1940年和1944年赢得第三和第四届任期,尽管保守派在战争期间废除了大部分新政,但他们并未试图推翻社会保障或监管业务的机构。
在1938年初,美国又爆发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的罢工潮遍及全美国,而罗斯福没能成功去除最高法院里的保守派大法官,共和党在1938年国会选举于众议院重新夺回了75席。保守派的民主党人—大多数来自南方,与共和党组成了保守派联盟,并且主导了国会的国内议题一直到1964年为止。从1939年至1941年间,共和党内部在是否支持英国以及对二战的立场上产生分歧,干涉主义者如亨利·刘易斯·史汀生主张支持英国,而孤立主义者则强烈反对美国参战。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的反战势力并且一同组成了美国第一委员会(America First Committee)以阻止美国参战。1940年,毫不知名的温德尔·威尔基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脱颖而出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他批评罗斯福的新政效率低落,并且也批评罗斯福的竞选破坏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过三届的传统。珍珠港事件终结了干预主义和孤立主义之间的争论,共和党在1942年期中选举里进一步夺回更多席次,终于平衡了民主党长期以来的多数派地位。随着战时军工生产而来的经济繁荣,保守派联盟停止了大部分的新政计划。
作为少数派政党,这时的共和党有两个派系:自由派支持大多数的新政,但主张必须更有效的实行之;保守派从一开始便反对新政,并在1940年代与保守派民主党人合作下得以撤销了许多新政的措施。由托马斯·杜威领导的共和党自由派以东北部为主要根据地,而反对新政的保守派则以西部和东南部为主。西部的选民结构在这段时期开始分歧,而南方仍然是民主党的稳固票仓。杜威并不反对新政政策,但要求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手段,主张加速经济成长的政策、并反对政治腐败;在战争初期,他也比保守派更愿意支持英国。
历史学家乔治·纳什(George H. Nash)认为:“共和党温和的国际主义,主要是与东方的共和党人不同,他们接受(或至少是默许了)新政和杜鲁门总统外交政策的基本前提,而共和党的权利本质上是反革命、反集体主义、反共产主义、反新政,热衷于有限政府、自由市场经济学和国会(相对于行政)的特权。保守派从一开始就必须进行持续的两面战争:反对自由民主党和来自内部的共和党人。”
1944年,健康状况已经逐渐恶化的罗斯福仍在总统选举中击败了杜威,成为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随后罗斯福于1945年于任内去世后,时任副总统杜鲁门继任为总统。
1945年以后,尽管旧权利继续孤立,但共和党国际主义派与杜鲁门的冷战外交政策合作,资助了马歇尔计划并支持北约。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共和党内的保守派孤立主义者反对加入联合国,并且对于阻止共产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不感兴趣。不久后,北约指挥官和二战将军艾森豪威尔击败了被视为保守派领袖的参议员罗伯特·塔夫脱取得共和党的总统提名,并在1952年当选总统,结束了长达20年来民主党控制白宫的时期,这时共和党在国内议题上并没有太大分歧,而艾森豪威尔将党内事务(对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控制以及发言人的角色等)全交给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处理。
20世纪下半叶,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理查德·尼克松、杰拉德·福特、罗纳德·里根和乔治·W·布什当选或继任。尽管艾森豪威尔获得跨派系的选民支持,但他未能将共和党推向更温和的位置,由此保守派对国内政策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自1976年以来,除了一些东北方面的支持之外,自由主义的路线在共和党逐渐走向式微。其中里根被视为标志性的保守派和共和党总统,日后的共和党人往往宣称要分享他的观点,并力图将自己的政策确立为更适合其遗产的继承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共和党人在州立法机构的席位很少。这种趋势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逆转,共和党人增加了州立法机构的席位,并控制了南部的州立法机构。
里根革命
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总统选举胜利,成为美国政治板块的主要分水岭。1980年,由于民主党已经失去大多数社会-经济阶层的支持,加上伊朗伊斯兰革命导致的人质事件,使得里根得以压倒性胜利。在1984年的选举中,里根在普选中赢得了将近60%的选票,并且囊括49个州的选举人团票,民主党提名的沃尔特·蒙代尔只获得他的老家明尼苏达州和哥伦比亚特区,使里根创下了获得525张选举人票(全部538张)的历史纪录,即使是在明尼苏达州,蒙代尔也只超过了里根3,761票,意味着里根差点就能赢得全部五十个州[28]。
政治评论家则试着解释为何里根能获得如此庞大的支持度,他们以“里根民主党人”来描述那些选择投给了里根的民主党人。里根民主党人在1980年代前原先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大部分是白人蓝领工人阶级及农民在1980年代选择投给共和党,使得他们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这些里根民主党人大多为蓝领阶级、住在传统属于民主党的地区、并且被里根在堕胎等社会议题以及强硬的外交政策所吸引。他们在1992年和1996年便不再继续支持共和党了(部分选择改为投给),因此使他们成为1980年代的特殊现象。
经济政策上,里根彻底改变了美国政治,他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许多苛刻的税赋,同时也解决了自1970年代以来一直蔓延的经济滞胀,遏止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衰退。里根在两党的支持下继续对商业撤销管制,消除了几乎所有新政以来遗留的管制政策,除了社会福利之外;里根在两党的支持下彻底改革了社会福利制度,使其花费的预算在接下来25年不会超过政府控制,解决了当时即将爆发的金融危机。里根称这些政策是使美国经济在1983年开始茁壮复苏的主因,并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能力抱持着怀疑态度,里根在任期间的经济政策被称为里根经济学。
外交政策上,里根的强硬作风并没有同时获得两党的支持。大多数民主党人强烈反对里根对于尼亚加拉瓜反桑解政府游击队康特拉的援助,也反对里根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地的反共独裁政府的支持。而里根采取强硬政策对抗苏联,使得那些希望废止核武器的民主党人大感担忧,但里根仍成功的增加军事预算,并发起被人称为“星球大战”的主动战略防御计划,以此压倒苏联的军事平衡。但当改革派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掌权时,许多保守派的共和党人都对他与里根之间逐渐发展的友情感到不可置信。戈尔巴乔夫终止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试图以此挽救苏联的共产主义,并且放宽对于东欧地区的控制,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不少人认为里根的强硬政策促使美国最终在冷战中取得胜利,就连对里根最激烈的批评者亦承认:“他最伟大的成就便是恢复了美国人对他们自己和他们政府的自尊,尤其是在经过了不堪回首的越战、水门案、伊朗人质危机的挫败以及其他几个无能的总统之后。”[29]
副总统乔治·H·W·布什有赖于里根的魅力而赢得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老布什上任后避免炫燿美国在冷战中取得优势的情绪,以免破坏与苏联的关系,不久后苏联解体而结束冷战。1991年领导美国进行第一次海湾战争,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但此后因经济问题,导致老布什声望下降。
老布什于1992年总统选举中败予民主党的比尔·克林顿,结束共和党12年执政。克林顿上任后实行自由派路线,包括加税、容许同性恋者参军的不问,不说政策、推动医保改革等,造成社会争议,使共和党得以进行反击。
在纽特·金瑞契的领导的共和党革命下,共和党在1994年成功重夺美国国会众议院及参议院控制权,终结民主党对国会长达40年的控制权,使共和党自1952年以来首次全面控制国会,亦夺得过半的州长席次,且首度成功控制超过一半的州议会席位。在接下来12年,共和党在国会两院的多数派地位只有在2001-2002年的参议院会期中被短暂打破,并一直维持到2006年为止。
共和党提出的政见包括了一系列对政府的主要改革,例如预算平衡法案和福利制度改革。共和党将这一系列政见命名为为“与美国有约”(Contract With America)运动,以此作为当年选举的文宣主轴。在选举胜利后,共和党成功通过了其中一些法案,但在其他一些如国会议员任期限制的法案上遭到挫败。克林顿反对共和党的一些社会议题政策,但接受了福利制度改革以及平衡联邦预算的法案。这使得美国福利制度经历大规模的转变,民主党内保守派对此表示支持、而自由派则大力反对。1995年,共和党重新控制国会两院后,与民主党的克林顿政府之间的一场预算斗争导致联邦政府暂时陷入瘫痪,但事件的负面效果使克林顿得以在1996年总统选举中顺利当选连任,击败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兼参议院领袖鲍勃·多尔。
21世纪
布什时期
在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乔治·W·布什击败了民主党提名的时任副总统艾伯特·戈尔,这是共和党自1952年来首次同时控制了白宫和国会两院。布什在普选票中输给了戈尔,但在选举人团的总票数中以271票对266票微弱优势而获胜(布什在佛罗里达州赢戈尔537票,经过一个月的重新点票及计票争议之后,美国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停止了在法定期限截止之前未及全州性的人工计票,确认布什当选总统),他成为美国自1888年以来第一个输掉了普选票但赢得选举人团票的总统。
由于无胜出普选,布什在任初期表现温和,选择与民主党合作。2001年发生九一一袭击事件后,布什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恐战争,包括了阿富汗战争、颁布美国爱国法,以及到了2001年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被美国打击而失去广大领土控制权,相关战争直至2011年捕获基地组织的领导人奥萨玛·本·拉登才大致告终,尽管塔利班仍控制部分领土。
共和党在2002年期中选举表现良好,受到反恐战争初期的正面影响,共和党巩固了在众议院的优势、同时重新掌握在参议院的多数派地位。布什在同年决定发动伊拉克战争,虽然他获得国会充分授权,亦获不少民主党人支持,但亦激发强烈反战声浪,并引发法国、德国等欧洲盟友的反对。2003年3月20日,经过一连串在联合国冗长的外交手段失败后,布什在联合国并未授权之下选择与英国等部分盟国一同入侵伊拉克。
布什在2004年的选举的提名过程中没有遭到任何对手,并且将他的政见定为“一个更安全的世界和一个更有希望的美国”。布什展现了他对赢得反恐战争的信心,并且主张他要建立一个“所有权的社会”(Ownership society),强调个人的责任感、经济自由、以及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建立起一个能在世界上竞争的先进经济体系。
2004年11月2日,布什赢得连任,这次布什取得了6,200万张的普选票,高过民主党的约翰·克里逾300万票,布什取得的286张选举人票也高过凯利的251张,布什包括拉美裔美国人的44%。在布什当选连任的同时,共和党也在国会两院增加了一些议席。布什曾经告诉记者:“我在选战中挣取了资本—政治的资本,现在我则打算以我的风格花掉这些资本。”他在2005年1月宣布了他的政策计划,但随着他在民调中的民众认可度逐渐下跌,他的麻烦也逐渐开始。他努力争取在福利制度中增加个人储蓄账户的制度,同时提出大规模的税改修正案,但这两个法案都被延期了。他成功指派许多保守派担任最重要的政府职位,由康多莉扎·赖斯担任国务卿、约翰·格洛佛·罗伯茨担任首席大法官、本·伯南克担任联邦储备系统主席等等。他成功的发动新一波的减税,同时封锁了其他可能增税的管道。2006年,布什强烈捍卫他的伊拉克政策,主张美国正在迈向胜利。他也成功延长了《美国爱国者法案》,主张就是这个法案保护美国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一直没有遭受新一波的攻击。
共和党在1969年至2009年的40年内控制了白宫长达28年。自1995年以后的大部分时候,共和党在国会两院保持着多数派地位,直到2007年为止;由于2006年期中选举的失败,在2007年1月3日召集的第110届美国国会两院便由民主党占据多数派地位。
共和党的评论者指出共和党受益于郊区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在共和党占优势的美国南部,同时传统民主党的重镇如东北“五大湖区”、“中大西洋区”和“新英格兰区”都会带的人口开始减少。由于人口的转移,还使得布什在2000年至2004年之间多获得了6张选举人团票(根据每十年一次的全美人口普查分配联邦众议员席位,并进而影响选举人团之票数)。在2004年大选中,美国成长最快的前一百个都市中的九十七个都是由布什获胜,这也显示出共和党在新兴都市(有别于传统大城)和南方大都会区的支持度跃升。布什亦赢得相当高的少数族群的选票,在2004年亦取得44%的拉美裔选票。反伊战的示威情绪并不能阻止布什连任。
然而,自由派评论者则认为非地域性的社会人口统计倾向于对民主党有利,他们指出快速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受过高等教育和年轻人通常较倾向支持民主党),以及共和党在白人和乡村的基本票源亦可能出现流失[30]。
2005年9月,飓风卡特里娜摧毁了新奥尔良以及周遭的一大段地区,布什政府在救灾上的反应被批评为不够迅速和充分,联邦紧急应变中心(FEMA)的署长也被迫辞职。包括共和党众议院议长在内的数名国会议员则被控在选举募款上有舞弊行为,民主党则借机大肆炒作这个议题,使布什的支持度大幅下降。在2005年11月的选举中,共和党籍的纽约市市长麦克·彭博以压倒性胜利当选连任,成为共和党在一向属于民主党重镇的纽约市的第四次连续胜利。
2006年,共和党挑选了俄亥俄州的众议员约翰·博纳作为众议院的领导人,并挑选肯塔基州的米奇·麦康奈尔作为参议院领导人。同年11月,民主党于期中选举击败了共和党,使得民主党夺回了失去12年的两院多数派地位。
2006年的国会选举则象征民主党夺回了部分选民的支持,使该党得以获得国会两院的多数派地位。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伊拉克战争的反弹,以及小布什执政后期共和党爆发的政治弊端。此外,与移民有关的议题也在共和党内部造成分裂;而美国经济情况的持平表现没有替共和党的选情起加分作用。
对共和党未来抱持悲观态度的人,则质疑共和党是否能继续同时容纳自由意志主义与社会保守主义两者,共和党能否在驱逐非法移民的同时,也不会伤害到那些想雇用移民作为便宜劳工的商业团体。抱持乐观态度的人则指出当年罗斯福的新政联盟甚至容纳了比共和党目前更多元而分歧的政治成分。就整体而言,共和党依然是一个相当凝聚的政治团体,在坚定支持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亦毫不保留地支持社会保守主义,这使得他们总是与想要大政府、不强调社会传统价值的民主党处于对峙状态。
共和党及民主党均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进行初选。这是自1928年首次现任总统及副总统均无参与的总统选举。参与角逐者中,受到注目的包括前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曾于2000年参选总统的亚利桑那州参议员约翰·麦凯恩、马萨诸塞州州长米特·罗姆尼,以及在艾奥瓦初选中意外脱颖而出的前阿肯色州州长麦克·哈克比。其他初期的可能候选人包括伊利诺伊州的企业家约翰·H·考克斯(John H. Cox)和俄勒冈州的迈克尔·查尔斯·史密斯(Michael Charles Smith)、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邓肯·亨特、肯萨斯州参议员山姆·布朗贝克、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纽约州州长乔治·帕塔基等人。
虽然角逐者众,但事前被公众所看好的几位候选人中,在全国民调本来居于领先的朱利安尼由于策略失误,在佛罗里达州初选失败后退出。自我定位为保守派的罗姆尼则受到前美南浸信会牧师麦克.哈克比的挑战,进而在“超级星期二”的多州初选中未能取得以保守派为主的南方或是大州支持而中止竞选活动。最开始声势趋弱的约翰.麦凯恩则是在赢得新罕布什尔初选后重振旗鼓,获得许多共和党政治要人背书支持,陆续赢得许多关键大州并取得压倒性领先。更于俗称“迷你星期二”的得克萨斯、俄亥俄、佛蒙特与罗得岛四州初选中击败仅剩的对手哈克比后,正式取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资格。其副手人选是阿拉斯加州的州长莎拉·佩林。最后,2008年11月5日晚上,麦凯恩向支持者承认败选,并向贝拉克·奥巴马致意。
2009年1月30日,在首位非裔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十天后,前马里兰州副州长迈克尔·斯蒂尔(Michael Steele)当选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使其成为共和党史上首位非洲裔党主席。[31]
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期间,共和党的国会议员提出了包括一系列对民主党政府政策的不同意见,并致力于平衡预算、削减赤字和增进就业等,共和党将这一系列政见命名为“对美国承诺”(Pledge To America),以此作为2010年选举的全国文宣主轴。受到全美普遍对奥巴马政府在经济(失业率、预算赤字)和社会(健保、非法移民)政策表现的失望与不满,加上茶党运动崛起以及传统上在期中选举的钟摆效应等影响之下,使共和党赢得了此次选举的胜利;由此共和党夺回联邦众议院的控制权,让共和党众议院领袖约翰·博纳成为众议院议长,而联邦参议院亦有所增长,并在多个州长和地方选举中获胜重新执政,大幅削弱了民主党,同时也有不少民主党在南方的保守派议员被共和党击败。然而民主党保住了联邦参议院的控制权,维持住对联邦政府人事任命的主导权,直至2014年共和党一并赢得参议院,自隔年初起取得国会两院的控制权。另外从2004年至2014年,共和党州领导委员会(RSLC)筹集了超过1.4亿美元用于州议会选举,而民主立法竞选委员会(DLSC)筹集的资金不到该时期的一半;在2014年中期选举之后,共和党控制了98个党派州立立法机构中的68个(该党历史上最多),并控制了24个州的政府行政部门和立法机构(民主党仅控制了七个)。
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以来,保守派全面主导共和党及茶党运动的崛起,使共和党出现路线之争。例如温和派主张改革移民政策,以吸纳更多少数族裔,特别是日益增加的拉美裔美国人;但保守派则主张修紧移民政策,加快处理非法移民问题。由此右翼民粹主义开始在共和党发展。
特朗普时期
2015年6月16日,唐纳德·特朗普参与共和党初选,期间他对非法移民、少数族裔及宗教等立场的言论受到瞩目和争议。最终在2016年5月3日,特朗普胜出共和党初选,7月21日正式获共和党提名参选总统。与共和党其他初选时的参选人一样,特朗普针对民主党提名的希拉里·克林顿进行攻击,包括攻击她在奥巴马政府时的外交政策,以及她对移民、宗教及恐怖主义问题的立场。最终特朗普以304张选举人票击败希拉里胜出选举,他是继2000年小布什之后普选票中较少但在选举人团胜出的候选人,当选第45任总统。同时共和党继续控制参众两院,共和党10年来再次掌握行政、立法大权。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后,共和党失去对众议院的控制,但仍保留对参议院的控制。2020年美国参议院选举后,原由共和党控制的佐治亚州被民主党夺取,两党各占参议院100席中的50席,但在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由民主党乔·拜登获胜,其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兼任参议院议长并获得决定性一票,使共和党一并失去对参议院的控制。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后,共和党取回众议院的控制。
特朗普再次参选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并在几乎全胜的情况下获得共和党提名,最终以312张选举人票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兼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的226张选举人票,是共和党自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以来获得最高的选举人票数和自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以来首度同时赢得选举人票及民选得票,特朗普本人也成为继民主党籍格罗弗·克利夫兰之后第二位当选不连续两届任期的总统。共和党亦在这次这次选举全面控制国会两院。
当前意识形态
共和党是由许多不同的非正式派系所组成的,这些派系也经常会互相重叠、但不一定会同意彼此的立场。举例而言,右翼民粹主义的特朗普派是共和党当今最大和最主流的派系[32][33][34][35][36]。共和党内亦有财政保守主义派、福音教派、社会保守主义派、自由意志主义派、新保守主义派、中间温和派(Moderate Republicans)以及代表LGBT保守派的“木屋共和党人(Log Cabin Republicans)”。其中反特朗普派由不同的共和党人组成,只要你是特朗普反对者。
与民主党相较,共和党在社会议题上倾向保守主义,在经济上则接近于自由意志主义,并且与华尔街(象征大企业)和商业街(象征中小企业)都有紧密的关系,但很少获得工会团体的支持[37]。
共和党支持小政府、低税赋、在经济议题上主张限制政府规模、并且支持商业发展,推动亲企业和工商业的政策;而在一些社会议题如堕胎上共和党则强烈反对[38]。在1981年的就职演说中,里根总结了他对于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在目前的危机中,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39]里根的演说显示了主流共和党人对政府的态度。
自从1980年以来,共和党内部如同政治评论者George Will所说的:“并立着两种关系紧张的保守主义派系—西部和南部。”依据他的说法,西部的流派“大体上是自由意志主义,认为裁减大政府后将能使一个培育自由责任感的公民社会繁荣发展。”然而,南部的流派则反映出福音教派和基督教基本教义派的宗教理念,较少关注经济的议题(很多是白人工人阶级和农民,部分更长年依靠社会福利为生),但却更注重道德的社会文化议题,例如反对堕胎和同性恋[40]。美国中西部及南部也有着稳固的福音教派共和党势力,而且在1980年代后成为共和党的票源基础。事实上,经济自由意志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这两种派系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他们在共和党内往往是互相重叠的,很多共和党的政治人物同时拥有这两种政治意识形态。
权力分立和制衡
共和党相信立法权力是属于立法机关(国会)的管辖,而法官—尤其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不应该使用他们的权力按宪法字面随意解释宪法和创造法律,即使解释宪法亦应按美国开国元勋制定美国宪法时的原意去解释,许多保守派还称那些法律是“法官捏造的法律”。一些反堕胎的共和党人认为将堕胎合法化的罗诉韦德案便是法官捏造法律的例子之一[41](法官认为堕胎属女性的隐私权,禁止堕胎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一些共和党人谴责这种行为属于“司法激进主义”,并且他们也积极的围堵那些被他们认为是“司法激进主义者”的法官,并且指派那些在他们看来属于“克制型”的共和党法官。
其他一些共和党人则继承了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的传统,主张法官的工作便是主动而公平的解释宪法、并保护公民的权利免受地方立法机构的侵害。首席大法官约翰·格洛佛·罗伯茨便曾在2006年他的批准听证会上与一些保守派吵了起来,因为他主张宪法的确赋予了隐私权(罗伯茨同意奥巴马医保的大部分条款),此外共和党人与民主党相较,许多保守派抱持着更坚定的联邦主义和地方分权的理念,更强调要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并且主张地方州保留更大的权利。从这个观点的联邦主义出发,保守派经常反对国会权力通过宪法中的商业条款(Commerce Clause)延伸并影响到州权力。一些更具自由意志主义色彩的共和党人则主张以更严格的方式解读商业条款。
经济政策
共和党强调私人企业和个人决策对于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他们支持一个对商业有利的自由市场政策、经济自由主义、并且限制政府规模和政府管制。不过在近年来,一些人也指出2006年美国高昂的预算赤字,批评共和党不再是财政保守的政党了[42]。
当前大多数共和党人抱持的经济理论是罗纳德·里根所提出的里根经济学(与大西洋彼岸的英国撒切尔主义相互辉映)。这个理论主张减少所得税率会增加GDP成长,额外的成长也因此会替政府带来更多额外的收入。这个理论也反映在共和党对于减税的长期支持上,减税自从1920年代以来便一直是共和党的主要政见。
共和党人相信自从小布什政府2001年以来的一连串减税政策帮助了美国经济的发展[43]。而许多共和党人也认为所得税是注定效率低落的,同时也较反对等级税制,认为那是劫富济贫的制度,不公平的惩罚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和财富的人。
共和党人同意应该有一个“安全网络”并改革社会保障以协助那些较贫穷的人口;然而,他们支持的政策通常开销较少、较不依靠政府支出、同时对于参与资格也有较严格限制。共和党人强烈支持1996年的福利制度改革,以此提高接受福利制度补助的资格门槛,并且成功地使许多之前依赖福利补助的人口开始寻找工作、自立更生[44]。
共和党反对一个仅由政府主导的全民健保制度—例如那些在加拿大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制度,主张一个由当前个人或雇主为基础选择的健保制度,并且仅针对年长者提供医疗保险(Medicare)、对贫穷者提供医疗补助(Medicaid)。共和党在历史上对于福利制度、医疗保险、以及医疗补助计划持反对态度。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和布什政府支持削减医疗补助的成长率[45],而在另一方面,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却也支持扩展医疗保险,支持从2006年开始对年长者提供新一批的药品补助计划。
共和党通常反对工会,并且支持在地方州和联邦的层次上颁布许多对组织工会不利的法规[37],但近年共和党获不少蓝领工会、警察和消防员工会的支持。
共和党通常反对增加最低工资,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只会增加失业率(因为理性的雇主将会聘雇较少的人)并且减少商业的利润,甚至逼使大量工作机会外移到工资低廉国家[42]。
社会政策
大多数共和党人都持社会保守主义的立场,反对堕胎,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及其他LGBT权益、强调以犹太教-基督教伦理为基础的行动,并认为美国立国是建基于基督教的社会价值观,即使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禁止国教及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共和党支持减少社会保障制度、反对政府为了消除歧视而施加的雇佣种族配额,但反对以积极行动政策来避免妇女和少数族群遭到歧视的议题上则产生分歧[46]。
共和党支持保留死刑以及其他较严格的惩罚措施,但同意死刑存废与否应由州决定。
共和党通常也强烈支持自由买卖和拥有枪械的权利
大多数共和党人支持透过学券制和许可证学校制(charter schools,相当于津贴公立学校及经政府津贴、由私立办学团体主办,不少为宗教团体)来增加学生和家长们选择学校的自由,不应强制子女入读公立举校,许多人也大力谴责公立学校制度以及公立学校教师组成的工会(大部分教师工会是民主党的票源)。共和党也要求现存的公立学校制度必须更负责任,最近在2001年颁布的“不让任何孩子落后”法案便是例子之一。
共和党内的宗教保守派系是共和党的主要票源,包括基督教右派、保守及反堕胎的天主教徒和犹太教正统派,支持在公立学校组织由教师进行的学校祷告(1962年的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公立学校祷告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并且坚持在教导进化论的同时也应教导创造论或智能设计论(部分州份容许自由教授创造论,但必须容许教授进化论,最高法院同样裁决公立学校教授创造论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虽然共和党投票支持增加政府对科学研究上的补助,许多共和党人积极的反对联邦政府补助胎儿干细胞研究,因为认为那会采集到并摧毁人类的胚胎(一些人认为那在伦理上是和堕胎一致的)。其他一些人则支持补助仅限成人的干细胞研究。
外交政策
在九一一袭击事件后,布什时期的共和党在反恐战争上推行新保守主义,包括了2001年入侵阿富汗和2003年入侵伊拉克。布什政府认为在伊拉克的“非法战斗人员”(Unlawful combatant)不属于日内瓦公约的保护范围,主张日内瓦公约仅只保护主权国家的军队人员,并不适用于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恐怖份子。共和党也支持对联合国内部进行改革,以避免类似石油换食品计划的贪污事件再次发生。特朗普崛起后共和党开始倾向孤立主义和不干预主义。
在环境保护主义方面,共和党反对签订京都议定书及巴黎协定,认为协议只会伤害美国的经济,而且也无法约束中国等大量制造全球暖化的国家。共和党强烈支持自由贸易协议,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和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目前共和党也试图进一步与南美洲国家如巴西、秘鲁、和哥伦比亚达成自由贸易协议。
共和党在如何处置非法移民的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尤其是针对拉美裔人。布什政府将处理拉美裔人问题作为第一优先的政治目标,但许多共和党的地方党部并没有重视这个议题。在整体上共和党内的商业团体派系欢迎更多的移民,因为那代表更多便宜的劳工可以雇用;而社会保守主义的派系则反对之。在2006年共和党总统支持参议院通过的一个完整的移民改革法案,使得上百万的非法移民最终能取得公民身份,但众议院则没有接受。
共和党对以色列及台湾有比较鲜明的支持立场。但对于欧洲、乌克兰和俄罗斯就比较模糊,共和党普遍质疑欧洲北约成员国国防经费投入不足,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共和党人希望两国议和。
选民基础
2008年后金融海啸时代来临,随后的布什和奥巴马政府先后大举债救市带来了股市和资产复苏,但劳工阶级生活没有改善甚至更差贫富距离更大,2015年后新一轮总统选举开跑共和党内出现特朗普现象(Trump effect),特朗普改变了一些党内势力版图,民调发现多数共和党主力的白人男性底层工人阶级,[47]开始强烈反对各种经济自由贸易协定和增加移民的法案和政策,他们认为自己在全球自由化中屈居落败者,永远不可能打败日本的品质和中国的廉价生产力,导致工作机会外移被抢走,而在国内也被非白人移民抢工作,并导致美国白人好像在街上越来越占少数(事实上美国白人比例由1964年的90%降至2014年的72.4%,白人当中比例亦包括拉美白人;但非拉美裔白人却从1964年的83%降至2014年的62%),外来宗教尤其是非基督教的也让他们不安。同时他们不反对医疗保险和大福利来照顾自己,反对的是非法移民也能领福利,唐纳德·特朗普巧妙抓住这种心态而崛起,但他的主张也被认为悖于传统共和党价值,而遭到一些党内老派系反扑,造成了党内分裂。
选票基础
商业团体:共和党受到各种阶层的商业团体的支持,从“商业街”(Main Street,象征城镇中小企业)到“华尔街”(Wall Street,象征大型企业)都包括在内。
性别:自从1980年以来,共和党在男性选民中受到的支持度要稍微高于女性选民。在2006年的国会选举中,有47%的男性投给共和党,而女性则只有43%[48]。
族裔:自从1964年以来,共和党在黑人中受到的支持度相当少,在近年来的全国性选举上只获得不到15%的黑人选票。惟前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尔便是非洲裔,小布什内阁两任国务卿也是非洲裔。小布什在拉美裔人中受到的支持度稍微高于以往,2000年获得35%、而2004年则获得为数不少的44%。在2004年,44%的亚裔美国人投给了小布什[49]。而在2006年的众议院选举中,共和党赢得51%的白人选民支持、37%的亚裔、和30%的拉美裔,但只获得10%的非裔美国人支持[48]。但总体来说,共和党在少数族裔的得票率及支持度整体上较民主党低,多数白人选民支持共和党。
家庭状态:在最近的选举里,共和党对于那些有育养小孩的、婚姻状态稳定的白人家庭有较高吸引力[50]。未婚和离婚的妇女在2004年则较为支持民主党。
收入:不同收入阶层对于两党的偏好差异其实不大,虽然民主党对于最穷的一部分选民有较高吸引力。在2004年的选举里,布什于最贫穷的20%的人口中获得41%的支持,而在最富有的20%的人口中则获得55%的支持,收入居中的阶层则获得53%。在2006年的众议院选举里,年收入超过$50,000的选民有49%投给共和党,少于之的选民则只有不到38%[48]。
教育:在教育的比较上,共和党在近年来稍微偏离了该党传统的选民倾向,现时没有大学学历的选民较多倾向支持共和党。在1988年,老布什获得52%的总票数,在拥有学士学位(但不包含学士以上)的选民中获得62%的支持度。但在2004年小布什则只获得52%的支持。在拥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的选民中,老布什于1988年获得50%支持,而小布什则只获得42%。但布什在这个阶层的支持度下跌则被那些只有高中毕业的选民支持度提升所抵销[51]。民主党对那些拥有高于学士学位的选民有较高吸引力(布什只获得44%)。在2006年选举中,共和党获得最多支持的则是学士学位的选民(49%)。
性取向:只有约20-25%的LGBT选民投给共和党。共和党的立场一直反对同性婚姻及其他LGBT权益。
宗教:宗教在两党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政党的宗教组成也有所改变。宗教在1960年前是两党的主要分隔线,天主教徒、犹太教徒、和南方白人新教徒都坚定的支持民主党,而东北部的新教徒则支持共和党。这些分隔线在1968年后大多都消失了。不过在今天,另一种和宗教有关的分界也越来越明显,每周固定上教堂的选民在2004年有61%投给布什,那些仅偶尔上教堂的则只有47%,而那些从不上教堂的则只有36%。59%的新教徒投给布什,在天主教徒中也获得52%(即使凯利是天主教徒)。自从1980年以来,大多数的福音派选民都选择支持共和党,之中有70-80%于2000年和2004年投给了布什,70%投给了2006年的共和党国会候选人。虽然美国犹太人传统上有70-80%投给民主党,但自从1980年代以来,相当一部分较保守的、正统的犹太教徒则投给共和党。民主党与非裔美国人的教会有紧密关系,尤其是黑人的浸信会和一部分圣公会,而同时他们对天主教徒的优势则逐渐减少,与共和党的差距大约到达了50-50。主流的教会如卫理宗、长老教会、路德教派、圣公会对于共和党的支持度则已稍微下降至55%(相较1968年前的75%)。他们在那些教会的成员数量也随着时间下降,不过在保守派的福音教派中的支持度则明显上升[52]。
地区:自从1980年代以来,共和党在地理上的“根据地”(“红色州”)是在美国南部和西部,而在东北部和太平洋沿岸城市地区的支持度较薄弱。事实上共和党在东北部的州长选举上表现都尚可,但在总统选举则表现不佳(新罕布什尔州曾在2000年支持共和党)。两党在美国中西部自从1854年来一直势均力敌,但自从1990年代以来伊利诺伊州逐渐偏向民主党、而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星州偏向共和党。自从1930年代以来民主党控制了大多数大都会区域,共和党则控制了乡村区域以及大多数的市郊地区。美国南部过去是民主党的铁票及基本盘,但自从1980年以来都是共和党在总统选战中的重镇,并且在州层级的选举上也逐渐倾向共和党[53]。在2004年布什在南方白人中获得了70%的支持度、凯利只获得30%,南方白人占据了71%的整体南方选民。而在黑人或拉美裔人中态势则颠倒过来,凯利获得70%而布什只获得30%。这些南方选民有三分之一自称他们隶属福音教派,并且之中有80%投给了共和党,不过在2006年这个数字稍微下降至72%。
派系:共和党的结构相当多元,而且众多的派系互相竞争政党政见和提名候选人。目前,保守派在南方最多,主要来自宗教及社会保守主义的支持者。而温和派则来自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其势力在以前还曾遍及全国。从1940年代到1970年代之间,这些温和派共和党人以托马斯·杜威、纳尔逊·洛克菲勒等人为代表,他们通常支配了党内的总统派系,他们也常被人称为“洛克菲勒共和党人”(Rockefeller Republican)。与其他共和党人相较,温和派较容易接受新政的政策,包括了政府管制和社会福利,在经济政策上他们也认同累进税赋以维持预算平衡。自从1970年代以来温和派共和党人势力逐渐下跌,但他们在共和党总统的内阁里仍占有一定职位。
直到2006年为止,对于2008年选举的民调显示大众最支持的前三名共和党候选人分别是康多莉扎·赖斯、鲁迪·朱利安尼、和约翰·麦凯恩,主要是因为这三人的政治立场相对较为温和[54]。更保守的共和党人如山姆·布朗贝克、纽特·金里奇则民调落后,很少达到10%的支持。
此外,在民主党籍的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部分的保守派人士集结“反对大政府”的势力成为茶党运动,并在美国掀起一阵政治旋风。一些保守的共和党人受到茶党运动支持参与选举,并有数名候选人在初选中击败较为温和的共和党人,进而又在大选中获胜。
组织架构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 RNC)负责组织协调共和党的竞选活动并推展共和党的政策。当总统是共和党籍时,RNC的主席是由总统亲自指派,当共和党在野时则由各地的州党部选出。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在2005年1月指派了肯·梅尔曼(Ken Mehlman)担任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在总统选举中,全国委员会则需负责监督全国代表大会的进行过程,包括了筹款和选举战略的协调。在各州的党部和主要城市、郡、和行政区域也都有类似的委员会,但规模都比全国委员会要来的小。
共和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都有强大的筹款和选举战略委员会。共和党众议院全国委员会(National Republican Congressional Committee)负责协助众议院的选举,而共和党参议院全国委员会(National Republican Senatorial Committee)负责协助参议院的选举。两个委员会在逐年选举中都单独募集了超过$1亿元的资金,并且在招募有潜力的州长候选人上占有重要角色。共和党州长联盟(Republican Governors Association)便是一个仅以讨论州长候选人为主、不负责募款的团体。整体来说在共和党每一个架构上,民主党都有类似的组织。
标志和名称
虽然民主党的历史比共和党还要悠久,但“大老党”(Grand Old Party)这一词经常被用以作为共和党的昵称,而其缩写G.O.P.也经常被人使用。依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将共和党称为大老党最早源于1876年,当时的美国国会记录中记载共和党在南北内战中领导对抗联盟国并取得胜利的表现获得赞誉为“这个英勇的老党”(this gallant old party),隔年《Cincinnati Commercial》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大老党”(Grand Old Party)一词,而其缩写G.O.P.则源于1884年。
共和党的吉祥物和象征是象,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在1874年11月7日于《哈泼斯》周刊上发表的政治漫画通常被认为是这一吉祥物的由来[56],而民主党则以驴子代表。印第安纳州、纽约州和俄亥俄州的共和党人亦使用的另一个选举标志秃鹰,与民主党早期的选举标志公鸡和五角星有所分别。
共和党也常将党举行的各式募款庆祝活动日取名为林肯日(Lincoln Day),以此纪念共和党最早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虽然美国的两大党(以及其他小政党)都习惯以美国国旗传统的红、白、蓝三色作为作为它们的宣传和代表颜色,但在2000年总统选举后,红色已经成为共和党的代表颜色,而蓝色则成为民主党的代表颜色,2000年的选举日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所有主要的电视新闻频道都在选举结果图示上以蓝红两色区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得票,自从那时以来蓝红的区分也被主流媒体广泛采用了。即使共和党从没有正式采用过这个颜色,然而红色已经广泛被媒体和公众视为是共和党的标志。热情的共和党支持者也常以红色来作为宣传资料和竞选商品的颜色。
选举
|
|
年次 | 结果 | 候选人 | 总统 | ||
---|---|---|---|---|---|
总统候选人 | 副总统候选人 | # | 任期 | ||
1856 | 失败 | 约翰·C·弗里蒙特 | 威廉·L·代顿 | ||
1860 | 成功 | 亚伯拉罕·林肯[1] | 汉尼巴尔·哈姆林 | 第16任 | 1861-1865 |
1864 | 成功 | 安德鲁·约翰逊[58] | |||
1868 | 成功 | 尤里西斯·格兰特 | 斯凯勒·科尔法克斯 | 第18任 | 1869-1877 |
1872 | 成功 | 亨利·威尔逊[3] | |||
1876 | 成功 |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2] | 威廉·A·惠勒[2] | 第19任 | 1877-1881 |
1880 | 成功 | 詹姆斯·加菲尔德[1] | 切斯特·A·阿瑟 | 第20任 | 1881 |
切斯特·A·阿瑟 | 无 | 第21任 | 1881-1885 | ||
1884 | 失败 | 詹姆斯·G·布莱恩 | 约翰·A·洛根 | ||
1888 | 成功 | 本杰明·哈里森[2] | 列维·P·莫顿[2] | 第23任 | 1889-1893 |
1892 | 失败 | 怀特劳·里德 | |||
1896 | 成功 | 威廉·麦金莱[1] | 加勒特·霍巴特[3] | 第25任 | 1897-1901 |
1900 | 成功 | 西奥多·罗斯福 | |||
西奥多·罗斯福 | 无 | 第26任 | 1901-1909 | ||
1904 | 成功 | 查尔斯·W·费尔班克斯 | |||
1908 | 成功 |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 詹姆斯·S·舍曼[3] | 第27任 | 1909-1913 |
1912 | 失败 |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 | |||
1916 | 失败 |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 查尔斯·W·费尔班克斯 | ||
1920 | 成功 | 沃伦·盖玛利尔·哈定[4] | 卡尔文·柯立芝 | 第29任 | 1921-1923 |
卡尔文·柯立芝 | 无 | 第30任 | 1923-1929 | ||
1924 | 成功 | 查尔斯·G·道斯 | |||
1928 | 成功 | 赫伯特·胡佛 | 查尔斯·柯蒂斯 | 第31任 | 1929-1933 |
1932 | 失败 | ||||
1936 | 失败 | 阿尔夫·兰登 | 弗兰克·诺克斯 | ||
1940 | 失败 | 温德尔·威尔基 | 查尔斯·L·麦克纳里 | ||
1944 | 失败 | 托马斯·杜威 | 约翰·W·布里克 | ||
1948 | 失败 | 厄尔·沃伦 | |||
1952 | 成功 |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 理查德·尼克松 | 第34任 | 1953-1961 |
1956 | 成功 | ||||
1960 | 失败 | 理查德·尼克松 | 小亨利·卡伯特·洛奇 | ||
1964 | 失败 | 贝利·高华德 | 威廉·E·米勒 | ||
1968 | 成功 | 理查德·尼克松[5] | 斯皮罗·阿格纽[5] | 第37任 | 1969-1974 |
1972 | 成功 | ||||
杰拉尔德·福特 | 纳尔逊·洛克菲勒 | 第38任 | 1974-1977 | ||
1976 | 失败 | 鲍勃·多尔 | |||
1980 | 成功 | 罗纳德·里根 | 乔治·H·W·布什 | 第40任 | 1981-1989 |
1984 | 成功 | ||||
1988 | 成功 | 乔治·H·W·布什 | 丹·奎尔 | 第41任 | 1989-1993 |
1992 | 失败 | ||||
1996 | 失败 | 鲍勃·多尔 | 杰克·肯普 | ||
2000 | 成功 | 乔治·W·布什[2] | 迪克·切尼[2] | 第43任 | 2001-2009 |
2004 | 成功 | ||||
2008 | 失败 | 约翰·麦凯恩 | 莎拉·佩林 | ||
2012 | 失败 | 米特·罗姆尼 | 保罗·莱恩 | ||
2016 | 成功 | 唐纳德·特朗普[2] | 迈克·彭斯[2] | 第45任 | 2017-2021 |
2020 | 失败 | ||||
2024 | 成功 | 唐纳德·特朗普 | J·D·万斯 | 第47任 | 2025- |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 Winger, Richard. March 2020 Ballot Access News Print Edition. Ballot Access News.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 Paul Gottfried, Conservatism in America: Making Sense of the American Right, p. 9, "Postwar conservatives set about creating their own synthesis of free-market capitalism, Christian morality, and the global struggle against Communism." (2009); Gottfried, Theologies and moral concern (1995) p. 12
- ^ Laissez-faire capitalism and economic liberalism. Jstor.com. Retrieved on 2014-08-12.
- ^ Quinn, Justin. Fiscal Conservatism. about news. [201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No Country for Old Social Conservativ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ir. Thecrimson.com. Retrieved on 2014-08-17.
- ^ 6.0 6.1 Siegel, Josh. Centrist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meet to devise bipartisan healthcare plan. The Washington Examiner. 2017-07-18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5).
- ^ 7.0 7.1 Miller, William J. The 2012 Nomin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Lexington Books. 2013: 39.
- ^ Haberman, Clyde. Religion and Right-Wing Politics: How Evangelicals Reshaped Elections. 2018-10-28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通过NYTimes.com.
- ^ Cohn, Nate. Mike Huckabee and the Continuing Influence of Evangelicals. 2015-05-05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6) –通过NYTimes.com.
- ^ Cassidy, John. Donald Trump is Transforming the G.O.P. Into a Populist, Nativist Party. The New Yorker. 2016-02-29 [2016-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Gould, J.J. Why Is Populism Winning on the American Right?. The Atlantic. 2016-07-02 [2017-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2).
- ^ Hindle, Garry; Lindberg, Staffan. New Global Data on Political Parties: V-Party (PDF). V-Dem Institute. 2020 [2022-01-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0-24).
- ^ Illing, Sean. A political scientist explains why the GOP is a threat to American democracy. Vox. 2020-10-20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8).
- ^ Ingraham, Christopher. New research explores authoritarian mind-set of Trump’s core supporters - Data reveal high levels of anti-democratic beliefs among many of the president’s backers, who stand to be a potent voting bloc for years to come. The Washington Post. 2020-10-12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 ^ Bartels, Larry. Ethnic antagonism erodes Republicans’ commitment to democrac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08-31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 ^ Diario, El Nuevo. El Nuevo Diario. El Nuevo Diario.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西班牙语).
Bassets, Marc. La derecha de EE UU redefine su ideología al asumir más poder. El País. 2015-01-03 [2022-01-21]. ISSN 1134-65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西班牙语).
Three Extreme Right-Wing Ideologies Have Taken Over the Republican Party -- and Could Destroy It Forever. Alternet.org. 2013-10-22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英语).
Roberts, David. How conservative media helped the far-right take over the Republican Party. Vox. 2015-07-30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英语).
(PDF)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23060144/http://matthewg.org/papers/ideologicalright.pdf. [2022-01-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23) (英语). 缺少或|title=
为空 (帮助)
(PDF)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24131511/https://faculty.washington.edu/jwilker/353/AbramowitzTea.pdf. [2022-01-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24) (英语). 缺少或|title=
为空 (帮助)
(PDF)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227214652/http://www.stat.columbia.edu/~gelman/research/published/reversal2.pdf. [2022-01-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2-27) (英语). 缺少或|title=
为空 (帮助)
1からわかる!トランプ再選は?(2)挑戦者は誰?. NHK.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5). - ^ Steve Peoples. Republicanos hacen las paces con la extrema derecha. AP News. Nueva York. 2021-02-05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Cambio de Gobierno y ascenso de la ultraderecha en EE. UU.. CELAG. 2021-01-20 [202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西班牙语). - ^ About. ECR Party.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 ^ APDU Campaign Seminar | International Democrat Union.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 ^ U.S. Senate: The Kansas-Nebraska Act. www.senate.gov. [2019-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 ^ The Wealthy Activist Who Helped Turn "Bleeding Kansas" Free. Smithsonian. [2019-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 ^ The Origin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A. F. Gilman, Ripon College, 1914. Content.wisconsinhistory.org.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2).
- ^ History of the GOP. GOP. [2017-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9).
- ^ Birth of Republicanism. NY Times. 1879 [202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 ^ Republican National Political Conventions 1856–2008 (Library of Congress). www.loc.gov.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 ^ First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ends. History. 2010-02-09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2).
- ^ Cooper, William. James Buchanan: Campaigns and Elections. Miller Center of Public Affairs. 2016-10-04 [202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1).
- ^ 1984 Presidential Election Results - Minnesota.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 ^ Johnson, Haynes (1989). Sleepwalking Through History: America in the Reagan Years. 28.
- ^ Judis, John B.; Teixeira, Ruy. Movement Interruptus. The American Prospect. 2005-01-04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4).
- ^ 美共和党产生首位非洲裔领袖. 新华社. 2009-01-30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4).
- ^ Ball, Molly. The GOP Wants Pure, Uncut Trumpis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23, 2024 [February 22,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24, 2024).
- ^ Biebricher, Thomas. The Crisis of American Conservatism in Historical–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olitische Vierteljahresschrift. October 25, 2023, 65 (2): 233–259. ISSN 2075-4698. doi:10.1007/s11615-023-00501-2 (英语).
- ^ Arhin, Kofi; Stockemer, Daniel; Normandin, Marie-Soleil. THE REPUBLICAN TRUMP VOTER: A Populist Radical Right Voter Like Any Other?. World Affairs. May 29, 2023, 186 (3). ISSN 1940-1582. doi:10.1177/0043820023117681 (不活跃 November 1, 2024) (英语).
In this article, we first illustrate that the Republican Party, or at least the dominant wing, which supports or tolerates Donald Trump and hi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 agenda have become a proto-typical populist radical right-wing party (PRRP).
- ^ Desiderio, Andrew; Sherman, Jake; Bresnahan, John. The end of the Old GOP. Punchbowl News. February 7, 2024 [February 8,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7, 2024) (美国英语).
- ^ Aratani, Lauren. Republicans unveil two minimum wage bills in response to Democrats' push. The Guardian. 26 February 2021 [7 Sept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August 2021).
In keeping with the party's deep division between its dominant Trumpist faction and its more traditionalist party elites, the twin responses seem aimed at appealing on one hand to its corporate-friendly alli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its populist rightwing base. Both have an anti-immigrant element.
- ^ 37.0 37.1 保罗·克鲁格曼. 共和党人对工薪阶层的蔑视从何而来.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2-09-24 [201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7).
- ^ Republican Party Platform of 1980.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2006-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7).
- ^ Ronald Reagan's Inaugural Address, January 20th, 1981.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2006-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4).
- ^ Will, George. What Goeth Before the Fall. The Washington Post. 2006-10-05 [200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 ^ Roe v. Wade, Cornell Law School Supreme Court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2.0 42.1 Crane (2004)
- ^ John Podhoretz, Bush Country: How Dubya became a great president while driving liberals insane (2004) p. 116.
- ^ House 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 Subcommittee on Human Resources (2003-04-07). New Report Shows Welfare Reform Success in Increasing Work and Raising Incom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ess release. Retrieved on 2006-11-18.
- ^ Wachino, Victoria. The House Budget Committee's Proposed Medicaid and SCHIP Cuts Are Larger Than Those The Administration Proposed. 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 2005-03-10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8).
- ^ See Juliet Eilperin, "Watts Walks a Tightrope on Affirmative Action," Washington PostTuesday, May 12, 1998; Page A17, online at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共和黨的激變. [2016-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9).
- ^ 48.0 48.1 48.2 Exit Polls. CNN. 2006-11-07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3).
- ^ Exit Polls. CNN. 2004-11-02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1).
- ^ Affordable Family Formation–The Neglected Key To GOP’s Fu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Steve Sailer
- ^ Data based on exit polls report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0th, 1988, p. 18.
- ^ Robert Booth Fowler et al,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America: Faith, Culture, and Strategic Choices (2004)
- ^ Earl Black and Merle Black.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the South (2005)
- ^ Public Sours o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Pew Research Center. 2005-10-25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0).
- ^ The Third-Term Panic. Cartoon of the Day. 2003-11-07 [2011-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1).
- ^ HarpWeek: Cartoon of the Day. www.harpweek.com.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1).
- ^ Vice President Dick Cheney provided tie breaking vote, giving Republicans a majority
- ^ 联盟的民主党的安德鲁·约翰逊依据继位顺序继任总统。
来源
- Gould, Lewis. Grand Old Party: A History of the Republicans (2003)
- Jensen, Richard. Grass Roots Politics: Parties, Issues, and Voters, 1854-1983 (1983)
- Kleppner, Paul, et al.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lectoral Systems (1983), applies party systems model
- Mayer, George H. The Republican Party, 1854-1966. 2d ed. (1967)
- Rutland, Robert Allen. The Republicans: From Lincoln to Bush (1996)
- Schlesinger, Arthur Meier, Jr. ed. History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1789-2000 (various multivolume editions, latest is 2001).
- Shafer, Byron E. and Anthony J. Badger, eds. Contesting Democracy: Substance and Structure in American Political History, 1775-2000 (2001), long essays by specialists on each time period:
- includes: "'To One or Another of These Parties Every Man Belongs;": 1820-1865 by Joel H. Silbey;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the Party Period: 1835-1885" by Michael F. Holt;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s: 1865-1910" by Peter H. Argersinger; "Democracy, Republicanism, and Efficiency: 1885-1930" by Richard Jensen; "The Limits of Federal Power and Social Policy: 1910-1955" by Anthony J. Badger; "The Rise of Rights and Rights Consciousness: 1930-1980" by James T. Patterson; and "Economic Growth, Issue Evolution, and Divided Government: 1955-2000" by Byron E. Shafer
- Schlesinger, Arthur Meier, Jr. ed. History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1789-2000 (various multivolume editions, latest is 2001). Essays on the most important election are reprinted in Schlesinger, The Coming to Power: Critical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 (1972)
- Barone, Michael, and Grant Ujifusa, The Almanac of American Politics 2006: The Senators,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Governors: Their Records and Election Results, Their States and Districts (2005).
- Aistrup, Joseph A. The Southern Strategy Revisited: Republican Top-Down Advancement in the South (1996)
- Black, Earl and Merle Black. The Rise of Southern Republicans (2002)
- Ehrman, John, The Eighties: America in the Age of Reagan (2005)
- Frank, Thomas. What's the Matter with Kansas? How Conservatives Won the Heart of America (2005)
- Frum, David. What's Right: The New Conservative Majority and the Remaking of America (1996)
- "Movement Interruptus: September 11 Slowed the Democratic Trend That We Predicted, but the Coalition We Foresaw Is Still Taking Shape" The American Prospect Vol 16. Issue: 1. January 2005
- Lamis, Alexander P. ed. Southern Politics in the 1990s (1999)
- Sabato, Larry J. and Bruce Larson. The Party's Just Begun: Shaping Political Parties for America's Future (2001) textbook.
- Shafer, Byron and Richard Johnston. The End of Southern Exceptionalism (2006), uses statistical election data & polls to argue GOP growth was primarily a response to economic change
- Shelley II, Mack C. The Permanent Majority: The Conservative Coal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1983)
- Mel Steely. The Gentleman from Georgia: The Biography of Newt Gingrich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86554-671-1.
- Fried, Joseph,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 Rhetoric and Reality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8), 74–5.
- Frank Newport, "Who are the Democrats?," The Gallup News Service(August 11, 2000), as cited in Joseph Fried,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 Rhetoric and Reality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8) 74.
- Fried, Joseph,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 Rhetoric and Reality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8), 76–7.
- Kurtz, H. (March 29, 2005). College Faculties A Most Liberal Lot, Study Finds. The Washington Post.". 2005-03-29.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8427-2005Mar28.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07-07-02.
- Republican Party on the Issues "Civil_Rights Republican Party on the Issues". Republican Party on the Issu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ublican Party on the Issues. Retrieved 2007-02-21.
- Barone, Michael. The Almanac of American Politics 2010: The Senators,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Governors: Their Records and Election Results, Their States and Districts (2009).
外部链接
- 共和党官方
-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共和党参议院全国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共和党众议院全国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共和党州长联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共和党州党部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学院共和党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08年共和党政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ML格式)
- 非共和党官方
- Grand Order of Pachyderm Club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publican Assembl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publican Main Street Partnershi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publican Wom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publican Liberty Cauc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publicans for Choi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publican Issues Campaig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publican Leadership Coal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OPinion
- Young Republican National Fede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