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烈(1912年12月19日—2016年7月4日),台湾化学家,专长有机化学,生于台北南港。先祖系新店大坪林地区拓垦历史悠久的刘氏家族,其父移居南港。

台南高等工业学校化学科、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化学科毕业。

生平

日本帝国向盟军投降后,面临为国民政府接收的台北帝国大学在废校前最后一次授予博士学位,是台湾人台北帝国大学理学士得到同校理学博士学位史上仅有的一位。

1945年12月,国府行政院核定国立台湾大学成立,派罗宗洛代理校长,罗代理校长聘刘盛烈博士为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1]

刘盛烈是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第一位汉人副教授,也是第一位台湾本土培养的理学博士(潘贯教授是仙台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培养战后众多化学家。[2]

理学院其他汉人师资还有院长兼数学系主任苏步青教授,地质学系主任兼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廷英教授,总务长兼动物学系主任陈兼善,都不是化学专业,化学专业副教授以上师资只有本土的潘贯教授和刘盛烈副教授二位。

刘教授曾到美国耶鲁大学研究2年,后以正教授职称退休,为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名誉教授,有口述回忆录《刘盛烈回忆录:我与台大七十年》问世。

文献

  1. ^ # 罗宗洛. 《接收台北帝国大学报告书·新聘本省籍之教职员名表》载新聘台湾人教员4位:教授潘贯、副教授刘盛烈、讲师陈发育、助教陈英茂。:日本.
  2. ^ # 林秀美. 〈帝大理农工学部简介暨帝大之移交〉载理学院留用日本教员25位。:日本.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