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男爵列表

北魏前期的爵位均为虚爵,分为正爵、假爵两类,正爵可世袭,假爵不可世袭,追赠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袭。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始赐五等爵,天赐元年(404年)废除男爵[1][2][3]。后复男爵,为第五品[4]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废除假爵,改置开国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袭。开国县男为实封,享有食邑,男国置三卿(郎中令、大农、中尉)等官,封地改县令为。散男为虚爵,无封国、食邑和官属。太和十八年(494年),制定租税分食制,开国县男五分食一。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制定的《后职员令》规定开国县男为第五品,散男为从第五品。后增设乡男[1][5]。自孝明帝孝庄帝以来,出现了一地累封的现象,内史、相制度渐废[6]

北齐爵制基本沿袭北魏、东魏之制。开国县男(第五品)、乡男(从第五品)为实封,男国置三卿(郎中令、大农、中尉)、四令(典书、典祠、学官、典卫令)、四长(陵、庙、食官、厩牧长)、典府丞、执书、谒者、舍人等官。散县男为虚爵,从第五品。[7]

西魏北周对爵制进行了大幅改革,废除了散爵,但开国爵却走向虚散化,国官大量减省,食邑虚指,只有寄食别地者才享有实封收入。[8]

下表列出北朝可考的县男、乡男。

县男(正爵)/散县男

北魏道武帝始赐爵

魏昌男

魏昌男(396年—?)[9]
以以郡来降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魏昌男 吕显 396年—?

信都男

信都男[1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信都男 刘提

朝那男

朝那男[1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朝那男 梁颖

北魏明元帝始赐爵

新城男

新城男(?—417年)[1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城男 于栗䃅 ?—417年
进爵新安侯

某男

某男[13]
以随父归诚之勋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某男 费郁

北魏太武帝始赐爵

成皋男

成皋男(427年—430年)[14]
以从征赫连昌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成皋男 和归 427年—430年
进爵高阳侯

霸城男

霸城男(430年—?)[15]
以从征平凉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霸城男 楼安文 430年—? 赠阳平公,谥定

汉安男

汉安男(430年—?)[16]
以从征平凉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汉安男 宿沓干 430年—443年
2 汉安男 宿石 445年—? 宿沓干子
进爵蔡阳子

容城男

容城男(430年—?)[17]
以从征平凉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容城男 黎嶷 430年—?
2 容城男 黎镇 黎嶷子
3 容城男 黎琼 黎镇子

武陵男

武陵男(431年—?)[18]
以平滑台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武陵男 崔模 431年—?

南浦男

南浦男(439年—?)[1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浦男 张湛 439年—?

卧树男

卧树男(439年—?)[2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卧树男 宗钦 439年—?

句町男

句町男(439年—?)[2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句町男 宗舒 439年—?

沂水男

沂水男(445年—?)[2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沂水男 崔宽 445年—?
进爵安国子

建德男

建德男(451年—476年)[23]
以从驾临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建德男 苟颓 451年—476年
进爵成德侯

松杨男

松杨男(451年—?)[24]
以从驾临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松杨男 费于 451年—?
2 松杨男 费万 ?—495年 费于子
3 松杨男 费穆 费万子

新昌男

新昌男(451年—?)[25]
以归降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昌男 张忠 451年—?

襄邑男

襄邑男[2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襄邑男 拓跋陵
进爵为子

某男

某男[27]
以征和龙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某男 长孙陈
进爵为子

介休男

介休男[28]
以从兖州刺史罗忸击贼于陈汝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介休男 尉拨
进爵为子

某男

某男[2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某男 屈某 屈观子

阳都男

阳都男(?—452年)[3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阳都男 贾秀 ?—452年
进爵为子

富城男

富城男[31]
以从幸海隅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富城男 尉元
进爵太昌侯

江阳男

江阳男[3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江阳男 韩备
进爵行唐侯

始复男

始复男[33]
以归降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始复男 胡叟
2 始复男 胡某 胡始昌弟

显美男

显美男[4]
以归款军门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显美男 常仕国

安阳男

安阳男[3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阳男 李洪之
进爵汲郡公

北魏文成帝始赐爵

永宁男

永宁男(452年—455年)[35]
以先朝旧勋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永宁男 郦范 452年—455年
进爵为子

安乐男

安乐男(452年—?)[3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乐男 游明根 452年—?
进爵新泰侯

鲁阳男

鲁阳男(452年—?)[37]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鲁阳男 韩麒麟 452年—488年 赠燕郡公,谥康
2 鲁阳男 韩仲穆 韩麒麟孙

兴平男

兴平男[3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兴平男 韦范
2 兴平男 韦隽 ?—515年 韦范子
3 兴平男 韦荣绪 韦隽子

北魏献文帝始赐爵

开阳男

开阳男[39]
以归国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开阳男 高潜
2 开阳男 高崇 500年代—? 高潜子
3 开阳男 高谦之 高崇子
4 开阳男 高子儒 ?—548年 高谦之长子

龙城男

龙城男[40]
以窥觇蠕蠕兼有战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龙城男 贺拔尔逗
2 龙城男 贺拔度拔 ?—524年 贺拔尔逗子

北魏孝文帝始赐爵

安丰男

安丰男(475年—?)[4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丰男 程骏 ?—485年 赠曲安侯,谥宪

平昌男

平昌男(475年—?)[42]
以擒斩田智度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昌男 郑羲 475年—?
进爵荥阳侯

延陵男

延陵男[43]
以从尉元讨定南境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延陵男 李长仁

贝丘男

贝丘男(?—497年)[4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贝丘男 傅永 ?—497年
改封贝丘县开国男

蓨县男

蓨县男[45]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蓨县男 李述
2 蓨县男 文简公 李象 ?—541年 李述子

魏昌男

魏昌男[4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魏昌男 阳藻
2 魏昌男 阳㧑 阳藻孙

某男

某男[47]
以不降屈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某男 严季

某男

某男[48]
以守节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某男 朱长生

某男

某男[48]
以守节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某男 于提

饶阳男

饶阳男(498年—?)[49][50]
以从驾南征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饶阳男 宣公 元遥 498年—517年

井陉男

井陉男(498年—?)[51]
以从征新野、平南阳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井陉男 杜纂 498年—?

晋阳男

晋阳男(499年—?)[52][53]
以马圈之勋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晋阳男 元鸷 499年—528年 改封昌安县开国侯
2 晋阳男 元季彦 528年—? 元鸷第三子

定陶男

定陶男[5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定陶男 慕容契 ?—516年

云阳男

云阳男[55][5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云阳男 张整 ?—503年

北魏宣武帝始赐爵

章武男

章武男(500年—?)[57]
以赭阳之勋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章武男 韩显宗 500年追赠
2 章武男 韩武华 韩显宗子

清河男

清河男(500年—?)[44]
以迎纳裴叔业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清河男 傅永 500年—?

淮阳男

淮阳男(504年—?)[58]
以从克义阳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淮阳男 陆叡 504年—523年

定陵男

定陵男[5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定陵男 崔延伯

临青男

临青男[60][61]
以从中山王英南讨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青男 崔敬邕 ?—517年
2 临青男 崔子盛 崔敬邕子

北魏孝明帝始赐爵

高邑男

高邑男(521年—?)[62]
以迎接梁义州刺史文僧明之勋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高邑男 崔瑜之 521年—527年
2 高邑男 崔孟舒 崔瑜之长子

临清男

临清男(524年—?)[63]
以军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清男 陈元康 524年—?

高平男

高平男[64]
以平冀州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高平男 宣景公 李虔 ?—530年

昌平男

昌平男[65]
以战没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昌平男 寇治 追赠
2 昌平男 寇朏之 ?—546年 寇治长子

安平男

安平男[66]
以破柔玄贼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平男 崔仲哲

蒲阴男

蒲阴男[67]
以从李神轨征讨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蒲阴男 崔季良

城皋男

城皋男[68]
以军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城皋男 郑辑之 ?—537年

恒农男

恒农男(?—528年)[6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恒农男 杨仲宣 ?—528年
进爵为伯

华阴男

华阴男[7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华阴男 杨逸

乐陵男

乐陵男(?—550年)[71][72]
以平荆蛮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乐陵男 文肃 崔士泰 ?—528年
2 乐陵男 崔肇师 ?—550年 崔士泰子
改封襄城县开国男

邹县男

邹县男[7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邹县男 唐耀 ?—528年

北魏孝庄帝始赐爵

阳洛男

阳洛男(528年—?)[74]
以军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阳洛男 窦瑗 528年—?

新昌男

新昌男(528年—?)[74]
以拜尔朱荣官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昌男 窦瑗 528年
2 新昌男 窦叔珍 528年—? 窦瑗兄

阜城县男

阜城县男(528年—532年)[75]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阜城县男 斛律金 528年—532年
进爵为侯

蒲阴县男

蒲阴县男(530年—534年)[76]
以讨万俟丑奴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蒲阴县男 怡峰 530年—534年
进爵为伯

灵寿县男

灵寿县男(530年—534年)[77]
以讨万俟丑奴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灵寿县男 豆卢宁 530年—534年
改封河阳县开国伯

顿丘县男

顿丘县男[7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顿丘县男 李云 ?—576年

北魏后废帝始赐爵

蛇丘男

蛇丘男(531年—?)[79]
以从高欢建义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蛇丘男 厍狄伏连 531年—?

汾阴县男

汾阴县男(531年—537年)[8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汾阴县男 薛端 531年—537年
进爵为伯

平舒男

平舒男(532年—?)[81]
以从破兆于广阿、韩陵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舒男 范舍乐 532年—?

北魏孝武帝始赐爵

汾阴男

汾阴男[8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汾阴男 薛怀儁 ?—542年

邯郸县男

邯郸县男(534年)[83]
以从宇文泰讨平侯莫陈悦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邯郸县男 厍狄伏连 534年

东魏孝静帝始赐爵

开封男

开封男[8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开封男 元子邃

繁昌男

繁昌男[85]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繁昌男 长孙荣族

汶阳男

汶阳男[8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汶阳男 高显国

北平县男

北平县男[87]
以平淮阴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北平县男 王峻

平春县男

平春县男(548年—560年)[88]
以忠节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春县男 王纮 548年—560年
进爵义阳县子

北齐文宣帝始赐爵

泾阳县男

泾阳县男(550年—?)[89]
以参禅代仪注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泾阳县男 李浑 550年—?
2 泾阳县男 李湛 李浑子

化蒙县散男

化蒙县散男(550年—?)[9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化蒙县散男 乞伏保达 550年—570年 本封东垣县开国子

始赐爵者不详

平舒男

平舒男[9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舒男 拓跋度和 北魏平文帝五世孙
2 平舒男 元龙 拓跋度和子
进爵行唐伯

博平男

博平男[9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博平男 王定国

晋阳男

晋阳男[9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晋阳男 王光祖
2 晋阳男 王祯 ?—514年 王光祖子

长宁男

长宁男[9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宁男 杨祐
2 长宁男 杨胤 ?—516年 杨祐子

晋阳男

晋阳男[95]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晋阳男 元孟辉 ?—520年

终广男

终广男[9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终广男 叔孙协

恒农男

恒农男[97]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恒农男 杨悦
2 恒农男 杨干 ?—526年 杨悦子

西阳男

西阳男[9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西阳男 高广 ?—526年

平原男

平原男[9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原男 公孙国

高平男

高平男[10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高平男 杨殖

汶阳男

汶阳男[10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汶阳男 拓跋吐久伐

曲阳男

曲阳男[10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曲阳男 魏道宁

襄阳男

襄阳男[10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襄阳男 柳师子

吉阳男

吉阳男[104]
以讨白涧丁零之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吉阳男 拓跋比干 北魏道武帝族弟

艾陵男

艾陵男[105]
以军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艾陵男 拓跋平
2 艾陵男 元珍 拓跋平子

临安男

临安男[10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安男 穆泥干
2 临安男 穆浑 穆泥干子

济阳男

济阳男[107]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济阳男 孔伯恭
进爵城阳公

城平男

城平男[10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城平男 邢祐

晋阳男

晋阳男[10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晋阳男 苏寿兴
2 晋阳男 苏淑 510年代—541年 苏寿兴弟
3 晋阳男 苏子且 苏淑子

乐平男

乐平男[11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乐平男 仇隽

洛阳男

洛阳男[11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洛阳男 张鸾旗

黎阳男

黎阳男[11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黎阳男 张祐
进爵陇东公

武城男

武城男[11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武城男 崔景茂
2 武城男 崔彦远 崔景茂子

武城男

武城男[11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武城男 崔景渊

汝阳男

汝阳男[115]
以军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汝阳男 郑尚
2 汝阳男 郑贵宾 郑尚子
3 汝阳男 郑景裕 郑贵宾子

襄陵男

襄陵男[11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襄陵男 薛怀朴

安定男

安定男[117]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定男 薛怀景

汾阴男

汾阴男(?—550年)[11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汾阴男 薛怀隽
2 汾阴男 薛湛儒 ?—550年 薛怀隽子
齐受禅,爵例降

广宗男

广宗男[11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广宗男 潘永

下蔡县男

下蔡县男(?—548年)[120]
以军功赐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下蔡县男 侯莫陈凯 ?—548年
进爵灵武县侯

容城县男

容城县男[12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容城县男 贺若谊

县男(赠爵)

在位皇帝 追赠时间 爵位 姓名
平棘男 李系[122]

开国县男

北魏孝文帝始封

贝丘国

贝丘国(497年—498年,504年—?)[44]
以退齐将裴叔业之功,由贝丘男改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贝丘县开国男 傅永 497年—498年
战败,国除;后以平义阳之功复封
1 贝丘县开国男 傅永 504年—516年
2 贝丘县开国男 傅丰生 520年代—? 傅永孙

安武国

安武国(498年—521年,525年—?)[123]
以破齐军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武县开国男 奚康生 498年—521年
伏诛,国除;灵太后反政,复封
2 安武县开国男 奚定国 525年—? 奚康生子

北魏宣武帝始封

襄乐国

襄乐国(500年—?)[124]
以降建安之勋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襄乐县开国男 贞惠 宇文福 500年—?
2 襄乐县开国男 宇文善 宇文福长子

云陵国

云陵国(500年—?)[125]
以随裴叔业归降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云陵县开国男 韦伯昕 500年—?

浚仪国

浚仪国(500年—?)[126]
以随裴叔业归降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浚仪县开国男 裴智渊 500年—?

南汝阴国

南汝阴国(500年—?)[126]
以随裴叔业归降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汝阴县开国男 王昊 500年—?

西宋国

西宋国(500年—?)[126]
以随裴叔业归降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西宋县开国男 赵革 500年—?

襄邑国

襄邑国(505年—?)[127]
以庞树归降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襄邑县开国男 庞景亮 505年—? 庞树子

莫西国

莫西国(505年—?)[128]
以归降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莫西县开国男 士孙天与 505年—?

南城国

南城国(506年—530年代)[129]
以平兖州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城县开国男 毕祖朽 506年—?
2 南城县开国男 毕义畅 ?—530年代 毕祖朽弟子
伏诛,国除

枣强国

枣强国(513年—?)[130]
以侍讲之劳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枣强县开国男 孙惠蔚 513年—518年
2 枣强县开国男 孙伯礼 孙惠蔚子
3 枣强县开国男 孙产同 孙伯礼子

长乐国

长乐国(?—528年)[131]
以军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乐县开国男 李神 ?—528年
进爵为公

北魏孝明帝始封

当利国

当利国(524年)[132]
以淮桥之勋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当利县开国男 崔延伯 524年
进封新丰县开国子

阴盘国

阴盘国(525年—?)[133][134][135]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阴盘县开国男 文烈 韦彧 525年
2 阴盘县开国男 韦彪 ?—560年 韦彧子

卫国

卫国(?—532年)[136]
以元嵩之勋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卫县开国男 元世隽 ?—532年 元嵩第二子
进封武阳县开国子

平乡国

平乡国[137]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乡县开国男 元谳 ?—528年

东燕国

东燕国[13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东燕县开国男 元汎 ?—528年

长平国

长平国[139]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平县开国男 懿公 张熠 ?—541年

新蔡国

新蔡国(528年—?)[140]
以拒宝夤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蔡县开国男 董绍 528年—?

新泰国

新泰国(528年—?)[141][142]
以平薛凤贤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泰县开国男 羊深 528年—535年
2 新泰县开国男 羊肃 羊深长子

俊仪国

俊仪国(528年—?)[14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俊仪县开国男 元周安 528年

北魏孝庄帝始封

泾阳国

泾阳国(528年—?)[144]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泾阳县开国男 朱腾 528年—531年

房城国

房城国(528年—534年)[145]
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房城县开国男 常善 528年—534年
进封武始县开国伯

山北国

山北国(?—539年)[146][147]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山北县开国男 韦孝宽 ?—539年
进爵为侯

上谷国

上谷国(?—537年)[14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上谷县开国男 匹娄欢 ?—537年
进爵为公

江陵国

江陵国(529年—?)[149]
以讨邢杲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江陵县开国男 长孙子泽 529年—533年

三门国

三门国(529年—?)[150]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三门县开国男 辛子馥 529年—550年

渔阳国

渔阳国(529年—550年)[151]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渔阳县开国男 崔巨伦 529年—530年
2 渔阳县开国男 崔子武 ?—550年 崔巨伦子
齐受禅,爵例降

营陵国

营陵国(529年—?)[152]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营陵县开国男 文献公 贾思同 529年—540年

敷城国

敷城国(529年—531年)[153]
以讨元颢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敷城县开国男 潘乐 529年—531年
进封广宗县开国伯

乌洛国

乌洛国(529年—?)[154]
以讨元颢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乌洛县开国男 威武公 蔡隽 529年—536年

大夏国

大夏国(530年—?)[155][156]
以讨韩楼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大夏县开国男 孝威公 卢文伟 530年—541年
2 大夏县开国男 卢询祖 卢文伟孙

临邑国

临邑国(530年)[157]
以破赤水蜀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邑县开国男 寇洛 530年
进封安乡县开国子

深泽国

深泽国(530年—534年)[158]
以讨万俟丑奴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深泽县开国男 王德 530年—534年
进封下博县开国伯

高邑国

高邑国(530年—534年)[159]
以入关讨群贼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高邑县开国男 杨荐 530年—534年
进封清水县开国子

长平国

长平国(530年—?)[16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平县开国男 元液 530年追封

北魏元晔始封

石门国

石门国(530年—532年)[161]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石门县开国男 王士良 530年—532年
进封晋阳县开国子

北魏节闵帝始封

陇城国

陇城国(531年—557年)[162]
由陇城乡男进封,食邑二百户→三百户→五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陇城县开国男 梁台 531年—557年
进封中部县开国公

卢奴国

卢奴国(532年—535年)[163]
食邑一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卢奴县开国男 梁椿 532年—535年
进封栾城县开国伯

北魏孝武帝始封

高唐国

高唐国(532年—?)[164]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高唐县开国男 穆子琳 532年—?

下洛国

下洛国(533年—?)[165]
以讨尔朱兆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下洛县开国男 段韶 533年—?
2 下洛县开国男 段宁安 段韶弟

襄城国

襄城国(?—550年)[166]
以豫州战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襄城县开国男 文献公 源子恭 ?—538年
2 襄城县开国男 源文瑶 ?—550年 源子恭子
齐受禅,爵例降

北平国

北平国(?—534年)[167]
以军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北平县开国男 若干惠 ?—534年
进封魏昌县开国伯

高邑国

高邑国(534年)[168]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高邑县开国男 元定 534年
进爵为伯

夏阳国

夏阳国(534年—535年)[169]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夏阳县开国男 薛憕 534年—535年
进爵为伯

长安国

长安国(534年—538年)[170]
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安县开国男 韦瑱 534年—538年
进爵为子

长安国

长安国(534年—?)[171]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安县开国男 王子直 534年—554年

固安国

固安国(534年—549年)[172]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固安县开国男 韦法保 534年—549年
进爵为公

东魏孝静帝始封

定阳国

定阳国(543年—?)[173]
以从破西魏于邙山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定阳县开国男 杜弼 543年—?
进爵为侯

安陵国

安陵国[17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陵县开国男 高弼

安喜国

安喜国[175]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喜县开国男 高归彦

上洛国

上洛国[17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上洛县开国男 高思宗

江夏国

江夏国(548年—?)[177]
以讨侯景之功别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江夏县开国男 辛术 548年—559年

肤施国

肤施国(548年—?)[178]
以讨侯景之功别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肤施县开国男 薛震 548年—?

真定国

真定国(549年—?)[179]
以讨王思政之功别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真定县开国男 高岳 549年—? 本封清河郡开国公

真定国

真定国(549年—531年)[165]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真定县开国男 段韶 549年—? 本封长乐郡开国公

安平国

安平国(549年—?)[180]
以破西魏将之功别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平县开国男 斛律金 549年—? 本封石城郡开国公

野王国

野王国[181]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野王县开国男 司马遵业 本封阳平郡开国公

温国

温国[182]
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温县开国男 薛孤延 本封平秦郡开国公

安次国

安次国[18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次县开国男 侯莫陈相 本封白水郡开国公

安陵国

安陵国[184]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陵县开国男 步大汗萨 本封行唐县开国公

万年国

万年国(?—550年)[185]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万年县开国男 高延伯 ?—550年
进爵为子

河阴国

河阴国[186]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河阴县开国男 赵道德
进爵为子

北齐文宣帝始封

新丰国

新丰国(550年—?)[187]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丰县开国男 崔㥄 550年 本封武城县开国公
2 新丰县开国男 崔约 550年—? 崔㥄第九弟

襄城国

襄城国(550年—?)[188]
以参定禅代礼仪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襄城县开国男 崔肇师 550年—551年

安定国

安定国(550年—?)[18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定县开国男 张亮 550年—? 本封隰城县开国伯

华阳国

华阳国(550年—?)[190][191]
以议定国初礼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华阳县开国男 崔昂 550年—565年
2 华阳县开国男 崔液 崔昂第三子

阳夏国

阳夏国(550年—?)[19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阳夏县开国男 杨愔 550年—? 本封?

宁都国

宁都国(550年—?)[193]
以参掌仪注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宁都县开国男 裴让之 550年—?
赐死,国除

覆城国

覆城国(550年—?)[19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覆城县开国男 綦连猛 550年—? 本封广兴县开国公

始平国

始平国(550年—?)[195]
以参定礼仪之功别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始平县开国男 阳休之 550年—? 本封新泰县开国伯

上洛国

上洛国(550年—?)[196]
齐受禅,由安丰郡王降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上洛县开国男 元子邃 550年—555年

白水国

白水国[197]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白水县开国男 某子辉 ?—556年

西魏文帝始封

霸城国

霸城国(535年—538年)[19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霸城县开国男 陈忻 535年—538年
进爵为子

长安国

长安国(535年—558年)[199]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安县开国男 冀隽 535年—558年
进封昌乐县开国伯

容城国

容城国(536年—?)[200]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容城县开国男 卢柔 536年—?
进爵为子

千乘国

千乘国(536年—537年)[20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千乘县开国男 崔谦 536年—537年
进爵为子

华阴国

华阴国(537年—557年)[202]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华阴县开国男 刘志 537年—557年
进封武乡县开国公

密国

密国(537年—538年)[20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密县开国男 戚徽之 537年—538年
改封独洛县开国男

独洛国

独洛国(538年—561年)[20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独洛县开国男 戚徽之 538年—561年 赐姓普六茹氏
改封昌国县开国男

冠军国

冠军国(538年—543年)[205]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冠军县开国男 叱罗协 538年—543年
进爵为伯

显亲国

显亲国(538年—?)[206]
以前后功封,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显亲县开国男 权景宣 538年—?
进爵为伯

白石国

白石国(544年—?)[207]
以立义功封,食邑二百户→四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白石县开国男 赵文渊 544年—?

襄武国

襄武国(546年—557年)[208]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襄武县开国男 令狐整 546年—557年
进封彭阳县开国公

清河国

清河国(547年—548年)[209]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清河县开国男 柳庆 547年—548年
进爵为子

夏阳国

夏阳国(548年—557年)[210]
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夏阳县开国男 裴宽 548年—557年
进爵为子

美阳国

美阳国(548年—?)[211]
以归朝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美阳县开国男 柳虬 548年—554年
2 美阳县开国男 柳鸿渐 柳虬子

襄城国

襄城国(548年—556年)[212]
以归朝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襄城县开国男 辛昂 548年—556年
袭封繁昌县开国公

金乡国

金乡国(550年—557年)[213]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金乡县开国男 郑孝穆 550年—557年
进爵为子

西安国

西安国(?—557年)[214]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西安县开国男 寇隽 ?—557年
进爵为子

西魏废帝始封

宕渠国

宕渠国(552年—?)[215]
以归降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宕渠县开国男 扶猛 535年—?
进封临江县开国公

西魏恭帝始封

安弥国

安弥国(554年—?)[216]
以从尉迟迥平蜀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弥县开国男 蔡泽 554年—580年

北周明帝始封

始安国

始安国(559年—?)[217]
以前后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始安县开国男 王庆 559年—?
进爵为公

昌国国

昌国国(561年—563年)[21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昌国县开国男 普六茹徽之 561年—563年
进爵为公

北周武帝始封

西安国

西安国[219]
以军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西安县开国男 李雅

石城国

石城国[220][221]
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石城县开国男 崔仲方 ?—576年 进封范阳县开国侯
2 石城县开国男 崔民焘 崔仲方长子

康城国

康城国(567年—577年)[222]
食邑五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康城县开国男 柳带韦 567年—577年
进爵为公

淮安国

淮安国(575年—580年)[223]
食邑五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淮安县开国男 赵芬 575年—580年
进封开国郡公

平阳国

平阳国(576年—578年)[224]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阳县开国男 颜之仪 576年—578年
进爵为公

巴渠国

巴渠国(576年—580年)[225]
以陪驾并州、战拔恒伦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巴渠县开国男 罗达 576年—580年
进爵为伯

同昌国

同昌国(576年—?)[226]
以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之功封,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同昌县开国男 李彻 576年—?

平阳国

平阳国(577年—581年)[227]
以平齐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阳县开国男 郭荣 577年—581年
进封蒲城郡开国公

平舒国

平舒国(577年—581年)[228]
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舒县开国男 封孝琰 577年追封

义阳国

义阳国(578年—580年)[22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义阳县开国男 皇甫绩 578年—580年
进封义阳郡开国公

成安国

成安国(?—581年)[230]
以于义之功封,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成安县开国男 于宣道 ?—581年 于义子
进爵为子

固始国

固始国(?—577年)[231]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固始县开国男 董纯 ?—577年
进封大兴县开国侯

北周宣帝始封

永安国

永安国(579年—?)[23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永安县开国男 郑元琮 579年—?

成安国

成安国(579年—581年)[23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成安县开国男 李德林 579年—581年
进爵为子

临水国

临水国(?—581年)[23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水县开国男 陆彦师 ?—581年
进爵为子

北周静帝始封

黄台国

黄台国(580年—601年)[235]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黄台县开国男 李悊 580年—601年
进封顺阳郡开国公

怀昌国

怀昌国(580年)[236]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怀昌县开国男 李圆通 580年
进封新安县开国子

始封者不详

新安国

新安国[237]
以军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安县开国男 元隽 北魏时

泾国

泾国[237]
以军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泾县开国男 元邕 北魏时

卢乡国

卢乡国[23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卢乡县开国男 赵洪庆 539年前后

安上国

安上国[239]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上县开国男 蔡普 北魏后期

昌阳国

昌阳国[24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昌阳县开国男 徐彻 ?—558年

永宁国

永宁国(?—560年)[24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永宁县开国男 娄叡 ?—560年
并永宁、受得、九门三邑,封东安郡王

元寿国

元寿国[24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元寿县开国男 韦熙 西魏时

山北国

山北国[24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山北县开国男 韦奂 西魏时

华阴国

华阴国[24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华阴县开国男 杨熙之 西魏时

周城国

周城国[245]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周城县开国男 白实 537年

灵丘国

灵丘国(?—537年)[246]
以军功封,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灵丘县开国男 侯莫陈琼 ?—537年
进爵为侯

彭城国

彭城国[247]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彭城县开国男 刘显 546年

任城国

任城国[24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任城县开国男 韩德舆

夏博国

夏博国[24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夏博县开国男 侯莫陈初真 561年

雍奴国

雍奴国[25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雍奴县开国男 万纽于宜 561年

高阳国

高阳国[25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高阳县开国男 万纽于融 561年

湮阳国

湮阳国[25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湮阳县开国男 史珍和 561年

平定国

平定国(?—581年)[253]
食邑三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定县开国男 赵煚 ?—581年
进封金城郡开国公

遂宁国

遂宁国(?—581年)[254]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遂宁县开国男 杨达 ?—581年
进爵为子

洹水国

洹水国(?—581年)[255]
由安定乡男进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洹水县开国男 来和 ?—581年
进爵为子

巴渠国

巴渠国(?—580年)[256]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巴渠县开国男 罗达 ?—580年
进爵为伯

博平国

博平国[257]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博平县开国男 寇素

美阳国

美阳国[258]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美阳县开国男 丘目陵猛略

乡男

北魏孝明帝始封

陇城乡男

陇城乡男(?—531年)[16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陇城乡男 梁台 ?—531年
进封陇城县开国男

北魏孝庄帝始封

曲城乡男

曲城乡男(528年—?)[259]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曲城乡男 清穆公 刁双 528年—541年

樊城乡男

樊城乡男(528年—531年)[26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樊城乡男 贺拔岳 528年—531年
进封樊城县开国伯

淝城乡男

淝城乡男(528年—535年)[261]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淝城乡男 李标 528年—535年
进封晋阳县开国子

万年乡男

万年乡男(529年—?)[262]
以封元颢逆书送朝廷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万年乡男 元孚 529年—?

赤逢乡男

赤逢乡男(529年—?)[263]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赤逢乡男 独孤浑贞 529年—?
进封平氏县开国伯

北魏节闵帝始封

平乡男

平乡男(531年—532年)[264]
食邑一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乡男 杨绍 531年—532年
进封冠军县开国伯

北魏后废帝始封

沮阳乡男

沮阳乡男[265]
食邑一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沮阳乡男 高长命
进封鄢陵县开国伯

北魏孝武帝始封

薄家城乡男

薄家城乡男(532年—538年)[266]
食邑一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薄家城乡男 张保洛 532年—538年
进封安武县开国伯

长广乡男

长广乡男(?—534年)[267]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广乡男 赫连达 ?—534年
进封魏昌县开国伯

东魏孝静帝始封

都乡男

都乡男(543年—547年)[268]
以邙山之功封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都乡男 元景安 543年—547年
进封石保县开国子

平乡男

平乡男(547年—?)[269]
食邑二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乡男 薛脩义 547年—? 本封正平郡开国公

都乡男

都乡男(549年—?)[270]
食邑一百户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都乡男 元贤 549年—551年

北齐文宣帝始封

干乡男

干乡男(550年—?)[271]
齐受禅,由朝那县开国子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干乡男 元永 550年—?

都亭乡男

都亭乡男(550年—?)[272]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都亭乡男 贞简公 张耀 550年—565年

建安县乡男

建安县乡男(550年—?)[90]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建安县乡男 乞伏保达 550年—570年 本封东垣县开国子

始封者不详

安定乡男

安定乡男[255]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定乡男 来和 北周时
进封洹水县开国男

参考文献

  1. ^ 1.0 1.1 《魏书 卷一百一十三 官氏志九第十九》
  2. ^ 张鹤泉. 北魏前期虚封爵的等级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
  3. ^ 张鹤泉. 北魏假爵制度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5):52-59.
  4. ^ 4.0 4.1 《魏书 卷八十四 列传儒林第七十二》:“赐仕国爵五品,显美男;爽为六品,拜宣威将军。”
  5. ^ 张鹤泉. 论北魏实封爵的实行及其爵位等级的确立[J]. 河北学刊, 2013, 33(6):62-68.
  6. ^ 《魏书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内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庄,寇难纷纠,攻伐既广,启土逾众,王公锡社,一地累封,不可备举,故总以为郡。”
  7. ^ 《隋书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8. ^ 王安泰:《再造封建——魏晋南北朝的爵制与政治秩序》
  9. ^ 《魏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皇始初,以郡来降,太祖嘉之,赐爵魏昌男,拜钜鹿太守。”
  10. ^ 《魏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父提,太祖时,官至乐陵太守,赐爵信都男。”
  11. ^ 《魏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入国,拜建德太守,赐爵朝那男。”
  12. ^ 《魏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十九》:“转镇远将军,河内镇将,赐爵新城男。”
  13. ^ 《魏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父郁,以随父归诚勋,赐五等男,除燕郡太守。”
  14. ^ 《魏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少子归,从征赫连昌有功,拜统万将军,赐爵成皋男。”
  15.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从征平凉有功,赐爵霸城男,加虎威将军。”
  16.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从征平凉有功,拜虎威将军、侍御郎,赐爵汉安男。”
  17. ^ 《周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曾祖嶷,魏太武时,从破平凉,有功,赐爵容城县男,加鹰扬将军。”
  18.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后赐爵武陵男,加宁远将军。”
  19. ^ 《魏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凉州平,入国,年五十余矣,赐爵南浦男,加宁远将军。”
  20. ^ 《魏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世祖平凉州,入国,赐爵卧树男,加鹰扬将军,拜著作郎。”
  21. ^ 《魏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与兄同归国,赐爵句町男,加威远将军。”
  22.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世祖嘉之,拜宽威远将军、岐阳令,赐爵沂水男。”
  23. ^ 《魏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世祖至江,赐爵建德男,加宁远将军。”
  24. ^ 《魏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以宿卫之勤,除宁远将军,赐爵松杨男。”
  25.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世祖南征,忠归降,赐爵新昌男,拜新兴太守,卒官。”
  26. ^ 《魏书 卷十四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二》:“礼弟陵,世祖赐爵襄邑男。”
  27. ^ 《魏书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以功赐爵五等男。”
  28.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拨为太学生,募从兖州刺史罗忸击贼于陈汝,有功,赐爵介休男。”
  29. ^ 《魏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世祖愍之,赐其子男爵。”
  30. ^ 《魏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迁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扬烈将军,赐爵阳都男,本州大中正。”
  31. ^ 《魏书 卷五十 列传第三十八》:“从幸海隅,赐爵富城男,加宁远将军。”
  32. ^ 《魏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初为中散,赐爵江阳男,加扬烈将军。”
  33. ^ 《魏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叟既先归国,朝廷以其识机,拜虎威将军,赐爵始复男。”
  34. ^ 《魏书 卷八十九 列传酷吏第七十七》:“真君中,为狄道护军,赐爵安阳男。”
  35. ^ 《魏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高宗践阼,追录先朝旧勋,赐爵永宁男,加宁远将军。”
  36. ^ 《魏书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三》:“高宗践阼,迁都曹主书,赐爵安乐男,宁远将军。”
  37. ^ 《魏书 卷六十 列传第四十八》:“。高宗即位,赐爵鲁阳男,加伏波将军。”
  38. ^ 《魏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高宗时,赐爵兴平男。”
  39. ^ 《魏书 卷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五》:“父潜,显祖初归国,赐爵开阳男,居辽东,诏以沮渠牧犍女赐潜为妻,封武威公主。”
  40. ^ 《魏书 卷八十 列传第六十八》:“以窥觇蠕蠕,兼有战功,显祖赐爵龙城男,为本镇军主。”
  41. ^ 《魏书 卷六十 列传第四十八》:“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加伏波将军,持节如高丽迎女,赐布帛百匹。”
  42. ^ 《魏书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以功赐爵平昌男,加鹰扬将军。”
  43. ^ 《魏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又从尉元讨定南境,赐爵延陵男。”
  44. ^ 44.0 44.1 44.2 《魏书 卷七十 列传第五十八》:“晚乃被召,兼治礼郎,诣长安,拜文明太后父燕宣王庙,赐爵贝丘男,加伏波将军……两月之中,遂献再捷,高祖嘉之,遣谒者就豫州策拜永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永免官爵而已……同日而永在后,故康生、大眼二人并赏列土,永唯清河男……还京复封”
  45. ^ 《魏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还,除尚书仪曹郎,赐爵蓨县男,稍迁建兴太守。”
  46. ^ 《魏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还,授宁远将军,赐爵魏昌男。”
  47. ^ 《魏书 卷八十七 列传节义第七十五》:“除立节将军,赐爵五等男。”
  48. ^ 48.0 48.1 《魏书 卷八十七 列传节义第七十五》:“高祖以长生等守节远同苏武,甚嘉之,拜长生河内太守,于提陇西太守,并赐爵五等男。”
  49. ^ 《魏书 卷十九上 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上》:“以左卫将军从高祖南征,赐爵饶阳男。”
  50. ^ 《元遥墓志》:“而享年不永,春秋五十一,熙平二年九月二日薨于第。”
  51. ^ 《魏书 卷八十八 列传良吏第七十六》:“从征新野,及南阳平,以功赐爵井陉男,赏帛五百匹。”
  52. ^ 《魏书 卷十四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二》:“高祖末,以征讨有功,赐爵晋阳男。”
  53. ^ 《魏故假黄钺侍中尚书令司徒公都督定冀瀛沧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华山王墓志铭》:“寻有马圈之勋,赐爵晋阳男……诏封昌安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即以晋阳男回授第三息季彦。”
  54. ^ 《魏书 卷五十 列传第三十八》:“太和末,以功迁太中大夫、光禄少卿、营州大中正,赐爵定陶男。”
  55.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太和末,为长秋卿,赐爵云阳男。”
  56. ^ 《魏故中常侍大长秋卿平北将军并州刺史云阳男张君墓志铭》:“春秋六十,景明四年十月廿一日寝疾薨于第。”
  57. ^ 《魏书 卷六十 列传第四十八》:“景明初,追赭阳勋,赐爵章武男。”
  58. ^ 《魏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征南将军元英攻萧衍司州,以希道为副,及克义阳,以功赐爵淮阳男。”
  59. ^ 《魏书 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积劳稍进,除征虏将军、荆州刺史,赐爵定陵男。”
  60. ^ 《魏书 卷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五》:“后中山王英南讨,引为都督府长史,加左中郎将,以功赐爵临淄男。”
  61. ^ 《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遂以熙平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卒于位。”
  62. ^ 《魏书 卷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五》:“萧衍义州刺史文僧明来降,瑜之迎接有勋,赐爵高邑男。”
  63. ^ 《北齐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魏正光五年,从尚书令李崇北伐,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
  64. ^ 《魏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七》:“追论平冀州之功,赐爵高平男。”
  65. ^ 《魏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赠持节、都督雍华岐三州诸军事、卫大将军、七兵尚书、雍州刺史、昌平男。”
  66. ^ 《魏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七》:“从广阳王渊北讨,击柔玄贼,破之,赐爵安平县男。”
  67. ^ 《魏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七》:“自太学博士从都督李神轨征讨有功,赐爵蒲阴县男。”
  68. ^ 《魏书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仲衡弟辑之,解褐奉朝请,领侍御史,以军功赐爵城皋男。”
  69. ^ 《魏书 卷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六》:“自奉朝请稍迁太尉掾、中书舍人、通直散骑侍郎、加镇远将军,赐爵弘农男。”
  70. ^ 《魏书 卷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六》:“以功赐爵华阴男,转给事中。”
  71. ^ 《魏书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四》:“肃宗末,荆蛮侵斥,以士泰为龙骧将军、征蛮别将,事平,以功赐爵五等男。”
  72. ^ 《北齐书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袭父爵乐陵男。”
  73. ^ 《魏故持节左将军襄州刺史邹县男唐使君墓志铭》:“复转游击将军散品邹县男。”
  74. ^ 74.0 74.1 《魏书 卷八十八 列传良吏第七十六》:“以军功赐爵阳洛男,除员外散骑常侍。瑗以拜荣官,赏新昌男。”
  75. ^ 《北齐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孝庄立,赐爵阜城县男,加宁朔将军、屯骑校尉。”
  76. ^ 《周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以功授给事中、明威将军,转征虏将军、都督,赐爵蒲阴县男。”
  77. ^ 《周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又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
  78. ^ 《齐故车骑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济南郡太守顿丘男赠使持节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李公墓志铭》:“至永安中,除员外散骑常侍,赏爵顿丘县男。”
  79. ^ 《北齐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后从高祖建义,赐爵蛇丘男。”
  80. ^ 《周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年十七,司空高干辟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
  81. ^ 《北齐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从高祖破兆于广阿、韩陵,并有功,赐爵平舒男。”
  82. ^ 《齐故使持节都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薛公墓志铭》:“攘地恢宇,预有诚力,赐爵汾阴男”
  83. ^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从太祖讨平侯莫陈悦,迁都督,赐爵邯郸县男。”
  84. ^ 《齐故征西将上洛县开国□□□□元子邃墓志铭》:“从文宣王讨徐州,擒殄贼师王思远,赐爵开封男。”
  85. ^ 《魏书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子荣族,武定中,征西将军、繁昌男。”
  86. ^ 《魏书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次显国,武定末,抚军将军、汶阳男。”
  87. ^ 《北齐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随诸军平淮阴,赐爵北平县男。”
  88. ^ 《北齐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男,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疋、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
  89. ^ 《北齐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一》:“以参禅代仪注,赐爵泾阳县男。”
  90. ^ 90.0 90.1 《齐故骠骑大将军颖川太守齐昌镇将乞伏君墓志》:“天保元年,转前锋都督,进爵东垣县子,别封建安县乡男,又除骠骑大将军,封化蒙县散男。”
  91. ^ 《魏故使持节平北将军恒州刺史行唐伯元使君墓志铭》:“太和之始,袭爵平舒男。”
  92. ^ 《魏故恒州治中晋阳男王君墓志铭》:“曾祖定国,圣朝库部给事中河内太守博平男。”
  93. ^ 《魏故恒州治中晋阳男王君墓志铭》:“父光祖,宁远将军徐州长史淮阳太守司州中正晋阳男。”
  94. ^ 《魏故平东将军济州刺史长宁穆公之墓志铭》:“父宁远将军长宁男祐。”
  95. ^ 《魏故给事中晋阳男元君墓志铭》:“以神龟三年三月乙亥朔廿一日丙申终于笃恭里第。”
  96. ^ 《魏平北将军怀朔镇都大将终广男叔孙公墓志铭》:“春秋卅,游神放世。”
  97. ^ 《魏故清水太守恒农男杨公之墓志》:“魏故鹰扬将军南乡太守恒农男悦之子。”
  98. ^ 《魏故员外郎散骑常侍西阳男高府君墓志》:“由是弱岁拜扬烈将军西扬男。”
  99. ^ 《魏并夏二州使君公孙公墓志》:“祖国,宁远将军平秦武都二郡太守雍城镇将平原男。”
  100. ^ 《魏故使持节都督恒州诸军事前将军恒州刺史韩使君墓志铭》:“娶弘农杨氏,父镇远将军并州城扃参军高平男杨殖女。”
  101. ^ 《大齐故使持节都督扬怀颖徐衮五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太府卿山鹿县开国伯洛川县开国子安次县都乡男元使君墓志铭》:“祖吐久伐,使持节都督泾州诸军事征南将军泾州刺史汶阳男。”
  102. ^ 《齐故李功曹墓铭》:“妻钜鹿魏氏,父道宁,安东将军瀛州骠骑府长史曲阳男。”
  103. ^ 《故使持节抚军将军豫雍二州刺史阴槃县开国文烈公韦彧妻澄城郡君柳墓铭》:“祖讳师子,鹰扬将军、襄阳男”
  104. ^ 《魏书 卷十四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二》:“以司卫监讨白涧丁零有功,赐爵吉阳男。”
  105. ^ 《魏书 卷十四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二》:“以军功赐艾陵男。”
  106.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栗弟泥干,为羽林中郎,赐爵临安男。”
  107. ^ 《魏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后赐爵济阳男,加鹰扬将军。”
  108. ^ 《魏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三》:“以将命之勤,除建威将军、平原太守,赐爵城平男。”
  109. ^ 《魏书 卷八十八 列传良吏第七十六》:“寿兴后为河间太守,赐爵晋阳男。”
  110.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腾曾孙隽,位至龙骧将军、骁骑将军、乐平男。”
  111.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加宁远将军,赐爵洛阳男。”
  112.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积劳至曹监、中给事,赐爵黎阳男。”
  113.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模孙景茂,冀州别驾、青州长史、随郡太守、武城男。”
  114.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景业弟景渊,亦有别功,赐爵武城男。”
  115. ^ 《魏书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屡为统军,东西征讨,以军功赐爵汝阳男。”
  116.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怀直弟怀朴,恒农太守、襄陵男。”
  117.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怀朴弟怀景,征南将军、河东太守、安定男。”
  118.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怀景弟怀隽,抚军将军、光禄大夫、汾阴男。”
  119. ^ 《北齐书 卷十五 列传第七》:“父永,有技艺,袭爵广宗男。”
  120. ^ 《周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随兄崇,以军功赐爵下蔡县男。”
  121. ^ 《隋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四》:“在魏,以功臣子,赐爵容城县男。”
  122. ^ 《魏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赠宁朔将军、赵郡太守、平棘男。”
  123. ^ 《魏书 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以功迁征虏将军,封安武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24. ^ 《魏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建安降,以勋封襄乐县开国男,邑二百户。”
  125. ^ 《魏书 卷七十一 列传第五十九》:“景明初,封云陵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拜南阳太守。”
  126. ^ 126.0 126.1 126.2 《魏书 卷七十一 列传第五十九》:“其叔业爪牙心膂所寄者:裴智渊,左中郎将,封浚仪县;王昊,左军将军,封南汝阴县;赵革,右中郎将,封西宋县。并开国男,食邑各二百户。”
  127. ^ 《魏书 卷七十一 列传第五十九》:“世宗追录谋勋,封其子景亮襄邑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28. ^ 《魏书 卷七十一 列传第五十九》:“以勋封莫西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29.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以功封南城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30. ^ 《魏书 卷八十四 列传儒林第七十二》:“延昌二年,追赏侍讲之劳,封枣强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31. ^ 《魏书 卷七十 列传第五十八》:“频有军功,封长乐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32. ^ 《魏书 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正光五年秋,以往在扬州,建淮桥之勋,封当利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寻增邑一百户,改封新丰,进爵为子。”
  133. ^ 《魏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以功封阴盘县开国男,邑二百户。”
  134. ^ 《故使持节散骑常侍太常卿尚书都督雍州诸军事抚军将军豫雍二州刺史文烈公韦使君墓志铭》:“孝昌元年,诏公本官持节、都督征豳军事,兼七兵尚书、西道行台。太和高祖大驾廓清樊、邓,公有力焉。封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35. ^ 《韦彪墓志》:“春秋五十有九,以武成二年薨于家。”
  136. ^ 《魏书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中》:“肃宗时,追论嵩勋,封世隽卫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37. ^ 《魏书 卷二十一上 献文六王列传第九上》:“封平乡县开国男,邑二百户。”
  138. ^ 《魏书 卷十九上 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上》:“后除光禄大夫、宗正卿,封东燕县男。”
  139. ^ 《魏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七》:“以功封长平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40. ^ 《魏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七》:“以拒宝夤之功,赏新蔡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41. ^ 《魏书 卷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五》:“事平,以功赐爵新泰男。”
  142. ^ 《侍中车骑大将军中书令羊令君妻崔夫人墓志铭》:“长子肃,字子懔,袭封新泰县开国男,解褐司空府长流参军。”
  143. ^ 《故使持节卫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俊仪县开国男墓志铭》:“武泰元年,以宗胄勋望,封开国男。”
  144. ^ 《魏书 卷八十 列传第六十八》:“又封泾阳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45. ^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从尔朱荣入洛,授威烈将军、都督,加龙骧将军、中散大夫、直寝,封房城县男,邑三百户。”
  146. ^ 《周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三》:“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寻赐爵山北县男。”
  147. ^ 《周上柱国郧襄公墓志》:“建义初,拜国子博士,仍转通直散骑侍郎,山北县开国男。”
  148. ^ 《大周使持节少傅大将军大都督恒夏灵银长五州诸军事恒州刺史普安壮公墓志铭》:“解褐授统军襄威将军,奉朝请,加别将,封上谷县开国男。”
  149. ^ 《魏故使持节都督雍州诸军事车骑将军雍州刺史江陵县开国男长孙使君墓志铭》:“邢杲之役,为行台郎,以军功封江陵县开国男,邑二百户。”
  150. ^ 《魏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庄帝反政,诏封三门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51. ^ 《魏书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庄帝还宫,行西兖州事,封渔阳县开国男,邑二百户,寻除光禄大夫。”
  152. ^ 《魏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庄帝还宫,封营陵县开国男,邑二百户,除抚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青州大中正。”
  153. ^ 《北齐书 卷十五 列传第七》:“荣败,随尔朱荣,为别将讨元颢,以功封敷城县男。”
  154. ^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又从平元颢,封乌洛县男。”
  155. ^ 《魏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五》:“兴和中,骠骑大将军、青州刺史、大夏县开国男。”
  156. ^ 《北齐书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
  157. ^ 《周书 卷十五 列传第七》:“破赤水蜀,以功拜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别将,封临邑县男,邑二百户。”
  158. ^ 《周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别封深泽县男,邑二百户,加龙骧将军、中散大夫。”
  159. ^ 《周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魏永安中,随尔朱天光入关讨群贼,封高邑县男。”
  160. ^ 《魏故使持节镇东将军冀州刺史长平县开国男元公墓志铭》:“股肱增怆,元首兴悼,赠使持节镇东将军冀州刺史长平县开国男,谥曰贞,礼也。”
  161. ^ 《周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八》:“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邑二百户。”
  162. ^ 162.0 162.1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孝昌中,从尔朱天光讨平关、陇,一岁之中,大小二十余战,以功授子都督,赐爵陇城乡男……进封陇城县男,邑二百户。”
  163. ^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二年,除高平郡守,封卢奴县男,邑一百户。”
  164.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出帝即位,以摄仪曹事,封高唐县开国男,邑二百户。”
  165. ^ 165.0 165.1 《北齐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以军功封下洛县男……别封真定县男,行并州刺史。”
  166. ^ 《魏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二十九》:“以子恭前在豫州战功,追赏襄城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167. ^ 《周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封北平县男,邑二百户。”
  168. ^ 《周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魏孝武西迁,封高邑县男,邑二百户。”
  169. ^ 《周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魏孝武西迁,授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封夏阳县男,邑二百户。”
  170. ^ 《周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太祖为丞相,加前将军、太中大夫,封长安县男,食邑三百户。”
  171. ^ 《周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魏孝武西迁,封山北县男,邑二百户。”
  172. ^ 《周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
  173. ^ 《北齐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以功赐爵定阳县男,邑二百户,加通直散骑常侍、中军将军。”
  174. ^ 《魏书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武定中,安西将军、营州刺史、安陵县开国男。”
  175. ^ 《魏书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武定末,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安喜县开国男。”
  176. ^ 《魏书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武定末,中军将军、仪同三司、兖州刺史、上洛郡开国男。”
  177. ^ 《北齐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除东南道行台尚书,封江夏县男”
  178. ^ 《北齐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后从慕容绍宗讨侯景,以功别封肤施县男。”
  179. ^ 《北齐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功别封真定县男,世宗以为己功,故赏典弗弘也。”
  180. ^ 《北齐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以功别封安平县男。”
  181. ^ 《北齐书 卷十八 列传第十》:“诏复官爵,别封野王县男,邑二百户。”
  182. ^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后兼领军将军,出为沧州刺史,别封温县男,邑三百户。”
  183. ^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别封安次县男,又别封始平县公。”
  184. ^ 《北齐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仍授晋州刺史,别封安陵县男,邑二百户,加骠骑大将军。”
  185. ^ 《北齐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延伯历中散大夫、安州刺史,封万年县男,邑二百户。”
  186. ^ 《齐故使持节都督赵安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赵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河阴县开国伯戎安县开国子赵公墓志铭》:“补帐内亲信正都督兼左右直长安西将军,封河阴县开国男,邑二百户。”
  187. ^ 《北齐书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以禅代之际,参掌仪礼,别封新丰县男,邑二百户,回授第九弟约。”
  188. ^ 《北齐书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天保初,参定禅代礼仪,封襄城县男,仍兼中书侍郎。”
  189. ^ 《北齐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天保初,授光禄勋,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别封安定县男。”
  190. ^ 《北齐书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二》:“其年,与太子少师邢卲议定国初礼,仍封华阳男。”
  191. ^ 《齐故祠部尚书赵州刺史崔公墓志之铭》:“以天统元年六月壬”子朔廿九日庚辰遘疾,终于邺都之遵明里舍,春秋五十八。”
  192. ^ 《北齐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天保初,以本官领太子少傅,别封阳夏县男。”
  193. ^ 《北齐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以参掌仪注,封宁都县男。”
  194. ^ 《北齐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天保元年,除都督、东秦州刺史,别封雍州京兆郡覆城县开国男。”
  195. ^ 《北齐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寻以禅让之际,参定礼仪,别封始平县开国男,以本官兼领军司马。”
  196. ^ 《齐故征西将上洛县开国□□□□元子邃墓志铭》:“天保元年随例降爵,改封上洛县开国男,将军如故。”
  197. ^ 《子辉墓志》:“勋重于时,功高佐命,舍爵酬庸,除直荡大都督鱼龙县开国子白水县开国男。”
  198. ^ 《周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大统元年,授持节、伏波将军、羽林监、立义大都督,赐爵霸城县男。”
  199. ^ 《周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大统初,除丞相府城局参军,封长安县男,邑二百户。”
  200. ^ 《周书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四》:“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
  201. ^ 《周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乃授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爵千乘县男。”
  202. ^ 《周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八》:“拜大丞相府墨曹参军,封华阴县男,邑二百户。”
  203. ^ 《周故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海莒息三州诸军事三州刺史昌国敬公普六如公墓志铭》:“文皇虎变,公拔难伊洛,作宰许昌,明同水镜,赏密县开国男,迁乐陵公府主簿。毗赞闻平,俄转长史。固守金庸及河桥、芒山,莫不身当矢射,手亲桴鼓,封独洛县开国男。”
  204. ^ 《周故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海莒息三州诸军事三州刺史昌国敬公普六如公墓志铭》:“文皇虎变,公拔难伊洛,作宰许昌,明同水镜,赏密县开国男,迁乐陵公府主簿。毗赞闻平,俄转长史。固守金庸及河桥、芒山,莫不身当矢射,手亲桴鼓,封独洛县开国男。”
  205. ^ 《周书 卷十一 列传第三》:“太祖知协不贰,封冠军县男,邑二百户。”
  206. ^ 《周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录前后功,封显亲县男,邑三百户。”
  207. ^ 《周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大统十年,追论立义功,封白石县男,邑二百户。”
  208. ^ 《周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八》:“征整赴阙,授寿昌郡守,封(骧)〔襄〕武县男,邑二百户。”
  209. ^ 《周书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十三年,封清河县男,邑二百户,兼尚书右丞,摄计部。”
  210. ^ 《周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封夏阳县男,邑三百户,并赐马一疋、衣一袭,即除孔城城主。”
  211. ^ 《周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追论归朝功,封美阳县男,邑二百户。”
  212. ^ 《周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大统十四年,追论归朝之勋,封襄城县男,邑二百户,转丞相府田曹参军。”
  213. ^ 《周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是年,太祖总戎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邑二百户。”
  214. ^ 《周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加镇东将军,封西安县男,邑二百户。”
  215. ^ 《周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太祖以其世据本乡,乃厚加抚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复爵宕渠县男。”
  216. ^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从尉迟迥平蜀,授帅都督,赐爵安弥县男。”
  217. ^ 《周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武成元年,以前后功,赐爵始安县男。”
  218. ^ 《周故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海莒息三州诸军事三州刺史昌国敬公普六如公墓志铭》:“以公策略深弘,有实王府,授小计部大夫,库钱贯杵,仓流爨粟。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昌国男。”《隋故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海莒息三州诸军事三州刺史昌国敬公之墓志铭》:“武成二年,授计部下大夫。三年,授使持节仪同三司、领兵。保定三年,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昌国县开国公。”
  219. ^ 《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周保定中,屡以军功封西安县男,拜大都督。”
  220. ^ 《隋书 卷六十 列传第二十五》:“后以军功,授平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赐爵石城县男,邑三百户。”
  221. ^ 《范阳公故妻李氏志铭》:“长子,东宫亲卫、石城县开国男大德字民焘。”
  222. ^ 《周书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封康城县男,邑五百户,转职方中大夫。”
  223. ^ 《隋书 卷四十六 列传第十一》:“申国公李穆之讨齐也,引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邑五百户。”
  224. ^ 《周书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
  225. ^ 《大隋使持节行军总管齐州刺史巴渠伯罗府君墓志铭》:“仍封巴渠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进爵为伯,增邑四百。”
  226. ^ 《隋书 卷五十四 列传第十九》:“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
  227. ^ 《隋书 卷五十 列传第十五》:“以战功,赐马二十匹,绵绢六百段,封平阳县男,迁司水大夫。”
  228. ^ 《封孝琰墓志》:“大周建德六年正月廿六日,追赠使持节、仪同大将军、广州刺史,瀛州平舒县开国男,邑三百户。”
  229. ^ 《隋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宣政初,录前后功,封义阳县男,拜畿伯下大夫,累转御正下大夫。”
  230. ^ 《隋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四》:“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
  231. ^ 《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在周,仕历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邑二百户。”
  232. ^ 《隋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元琮为永安县男,又监国史。”
  233. ^ 《隋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七》:“大象初,赐爵成安县男。”
  234. ^ 《隋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三十七》:“宣帝时,转少纳言,赐爵临水县男,奉使幽、蓟。”
  235. ^ 《隋书 卷五十 列传第十五》:“寻授安开府,进封赵郡公,悊上仪同、黄台县男。”
  236. ^ 《隋书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九》:“高祖作相,赐封怀昌男。”
  237. ^ 237.0 237.1 《魏书 卷十四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二》:“隽封新安县男,邕封泾县男。”
  238. ^ 《魏书 卷一百七下 律历志三下第九》:“太史令、卢乡县开国男臣赵洪庆”
  239. ^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拜宁朔将军,封安上县男,邑二百户。”
  240. ^ 《齐使持节大都督广徐阳怀洛五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五州刺史司农鸿胪二大卿昌阳县开国男徐公之墓志铭》:“迁征东将军昌阳县开国男”
  241. ^ 《齐故假黄钺右丞相东安娄王墓志之铭》:“复封永宁县开国男……皇建元年,并永宁、受得、九门三邑,封南青州东安郡王”
  242. ^ 《故使持节抚军将军豫雍二州刺史阴槃县开国文烈公韦彧妻澄城郡君柳墓铭》:“第四子持节、车骑将军、晋雍二州刺史、元寿县开国男熙,字道昇。”
  243. ^ 《故使持节抚军将军豫雍二州刺史阴槃县开国文烈公韦彧妻澄城郡君柳墓铭》:“第五子持节、征西将军、帅都督、山北县开国男奂,字道泰。”
  244. ^ 《魏故平西将军汾州刺史华阴伯杨保元妻华山郡主元氏志铭》:“长子名熙之,骠骑大将军北华州刺史大鸿胪卿,华阴县开国男。”
  245. ^ 《白实等造中兴寺石像碑》:“惟大魏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前河北太守镇固城大都督周城县开国男白公名实……大统三年岁次戊午四月己丑朔八日丙申……”
  246. ^ 《周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以军功封灵丘县男,邑三百户。”
  247. ^ 《荔非郎虎任安保六十人造像碑》:“……邑子李阿炽,邑子□□令、都督、彭城县开国男刘显,邑子□□员外散骑侍郎、都督荔非伯达……”
  248. ^ 《周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历官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通洛慈涧防主、邵州刺史、任城县男。”
  249. ^ 《周大将军延寿公碑颂》:“平东将军左金紫光禄都督夏博县开国男侯莫陈初真。”
  250. ^ 《周大将军延寿公碑颂》:“征东将军左金紫光禄都督雍奴县开国男万纽于宜。”
  251. ^ 《周大将军延寿公碑颂》:“车骑将军左光禄大都督治司马高阳县开国男万纽于融。”
  252. ^ 《周大将军延寿公碑颂》:“前将军左银青光禄帅都督湮阳县开国男史珍珍和。”
  253. ^ 《隋书 卷四十六 列传第十一》:“虏获甚众,以功封平定县男,邑三百户。”
  254. ^ 《隋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八》:“仕周,官至仪同、内史下大夫,遂宁县男。”
  255. ^ 255.0 255.1 《隋书 卷七十八 列传第四十三》:“初为夏官府下士,累迁少卜上士,赐爵安定乡男。迁畿伯下大夫,进封洹水县男。”
  256. ^ 《大隋巴渠公之墓志铭》:“遂以战拔恒伦,功殊赏异,因即蒙授都督,仍封巴渠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257. ^ 《魏故广州别驾襄城顺阳二郡守寇君墓志》:“长子素,广州主簿本州司马都督博平县开国男,颖川陷没。”
  258. ^ 《北周丘目陵猛略四面造像碑》:“都像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美阳县开国男永乐郡守丘目陵猛略”
  259. ^ 《魏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庄帝初,行济州刺史,以功封曲城乡男。”
  260. ^ 《魏书 卷八十 列传第六十八》:“永安初,除安北将军、光禄大夫、武卫将军,赐爵樊城乡男。”
  261. ^ 《周书 卷十五 列传第七》:“赐爵淝城郡男,迁都督。”
  262. ^ 《魏书 卷十八 太武五王列传第六》:“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263. ^ 《周故使持节柱国大将军晋原郡开国公独孤浑贞墓志铭》:“魏永安二年,从故陇西王尔朱天光西征,时为别将,出身杨烈将军,转宁朔,俄授赤逢乡男。”
  264. ^ 《周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一》:“普泰初,封平乡男,邑一百户,加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265. ^ 《北齐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高祖遥授长命雍州刺史,封沮阳乡男,一百户,寻进封鄢陵县伯,增二百户。”
  266. ^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保洛随例封昌平县薄家城乡男一百户。”
  267. ^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拜都将,赐爵长广乡男,迁都督。”
  268. ^ 《北齐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269. ^ 《北齐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世宗以高祖遗旨,减封二百户,别封脩义为平乡男。”
  270. ^ 《大齐故使持节都督扬怀颖徐衮五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太府卿山鹿县开国伯洛川县开国子安次县都乡男元使君墓志铭》:“时皇帝刷羽依桐,翻霄未即,只求明哲,经纶王绪,遂表除君安次县都乡男,食邑一百户。”
  271. ^ 《北齐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依例降爵为干乡男。”
  272. ^ 《北齐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天保初,赐爵都亭乡男,摄仓、库二曹事,诸有赐给,常使耀典之。”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