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师达
区师达神父 (Padre Aureo Castro Nunes e Castro,1917年—1993年1月21日),出生于葡萄牙亚速尔群岛皮库岛。
区师达神父于1931年抵达澳门,于入圣若瑟修院修读神学,师从马连尼(Ferdinando Maberini)、慈幼会会士司马荣 (Wilhelm Schmid)及颜俨若,学习唱名、乐理、和声等,于1943年晋铎。
区师达神父早年任修院教授、专职司铎、天主教澳门教区代表等职,后被委任为圣老楞佐教堂本堂神父及《号角报》社长。其他职位包括利宵中学及澳门商业学校合唱团导师、宗教伦理科教师。
1951年赴里斯本的葡萄牙音乐学院进修,攻读声乐与钢琴,师从Biermann、Arminda Correia及Croner de Vasconcelos,并在里斯本大学合唱团担任指挥家、音乐学家Mario Sampayo Ribeiro之助理。1958年获作曲名誉学位。留学期间完成了为合唱团及风琴而作的、名为Tres Conrais Melodias Gregorianas的第一号奏鸣曲、第二号奏鸣曲、第一号小奏鸣曲和名为His Te Deum的第二号小奏鸣曲,于里斯本天赐·圣若望教堂首演。
区师达回澳门后推广宗教歌曲,于1959年创立“复音合唱团”。1962年与Cesar Brianza神父创立圣庇护十世音乐学院 (Académia de Musica de S. Pio X)并担任院长。1971年于香港出版了儿童钢琴组曲《小妹妹之舞》 (Danças da Siu Mui Mui,1967-68)。除教学外,更举办免费音乐会,邀请国际知名音乐家到澳门表演。
1983年区师达与英国作曲家邦拿 (Stuart Bonner)及一群业余爱好者创办了澳门室内乐团,系澳门乐团前身。1984年,澳门室内乐团转至澳门文化司署辖下管理。
区师达一生推广音乐不遗余力,在作曲、教育都广受推崇,桃李更遍布葡萄牙、法国、瑞士、澳洲、美国、加拿大等地。澳葡政府两次颁发文化功绩勋章(1987年和1990年)给区师达。区师达于1993年1月21日于仁伯爵综合医院辞世,享年76岁,其后永葬于圣味基坟场。
作品
以氏已知的在港澳出版的钢琴、风琴作品而论,其风格由巴洛克的赋格到融合中国元素的新古典作品都有。作于五十年代中期的奏鸣曲和小奏鸣曲,反映了当时欧洲流行乐风的影响。其中两部年份不可考的赋格 (Fuga a Tres Partes和Fuga Coral)风格与Tres Conrais Melodias Gregorianas相似。Fuga Coral是专为风琴而设,Fuga a Tres Parte和Tres Conrais Melodias Gregorianas可以以风琴演奏,其余都假定是为钢琴而作的。
《小妹妹之舞》、《澳门景色》 (Cenas de Macau)及Nostalgia都以中式节奏及五声音阶为基础,反映他对中国音乐的认识和融会贯通的情形。除了《小妹妹之舞》外,其余两部作品年份皆不可考。一个说法是根据一份手稿与第一号奏鸣曲和Tres Conrais Melodias Gregorianas的相似性,指出《澳门景色》作于五十年代留葡时期;另一个版本手法更圆熟,第三乐章的和声更近似于第一号小奏鸣曲,但最终被放弃。《小妹妹之舞》和Nostalgia相信在葡国起稿,回澳建立学院后完成:两部作品分别在钢琴系列作品 Chinese Rhythms中编号第六及第八 (但由于两部作品于1971年出版,而其他作品之前未有出版,故可推定其他编号作品并未写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