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索图盟
卓索图盟(蒙古语:ᠵᠣᠰᠣᠲᠤ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西里尔字母:Зостын чуулган[1])是清代和中华民国初年内扎萨克蒙古六盟之一。中华民国成立后逐成为其辖区所使用的行政区名,沿用至1933年满洲国占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一度复设,后因内战失守,中共解放军占领热河后撤销。
历史
后金征服察哈尔等蒙古部众之后,清廷对漠南蒙古诸部建旗划界,牧地固定。在皇太极崇德年间亦出现会盟制度。日后成型的卓索图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即是最早举行盟会的三个盟。当时,喀喇沁、土默特两部三旗在迈赖滚俄罗木(mayilan-yin gūn olom)地方会盟[2]:133。
康熙年间,内札萨克蒙古各旗会盟制度逐步成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二喀喇沁、二土默特(共四旗)于卓索图之地为一会”。其会盟地点固定,是为卓索图盟[2]:137—138。卓索图属土默特右翼旗,在今辽宁省北票市境。
在清代,卓索图盟与昭乌达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合称东四盟,清末称为东蒙古[3]:20。卓索图盟牧地北与昭乌达盟、西与直隶承德府、东北与哲里木盟为邻,东南沿盛京边墙与奉天为邻。进京主要通道和贡道是喜峰口。盟中除土默特右翼旗外,皆为成吉思汗重臣札儿赤兀歹之后裔。
清末因金丹道事件,喀喇沁蒙民大量逃往东蒙各地。民国初年,属热河特别区,后属热河省。1933年3月,日军攻占热河全省,归满洲国管辖。各旗直属于省,归满洲国国务院兴安局。蒙地奉上后卓索图盟实质消失。1946年初国民政府“蒙旗宣抚团”成员兼热河省教育厅长刘廉克(又名刘踪萍)主持卓盟战后复员。盟政府和土默特中旗政府(盟长及札萨克达克丹彭苏克)驻北票,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旋即沦陷,中共占领后废除。
管辖部旗
卓索图盟共设二部五旗:喀喇沁部三旗,土默特二旗。另附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喀尔喀多罗贝勒巴勒布冰图二部。盟地在土默特右翼旗境内。
民国时划为七旗:
历任盟长
姓名 | 爵衔 | 授职时间 |
---|---|---|
善巴拉什 | 喀喇沁左翼旗札萨克固山贝子 | |
僧衮札布 | 喀喇沁左翼旗札萨克多罗贝勒 | |
阿喇布坦 | 土默特左翼旗札萨克多罗达尔汗贝勒,和硕额驸 | 雍正十一年(1733年) |
喇特纳锡策 | 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多罗杜棱亲王衔郡王 | 乾隆十六年(1751年) |
瑚图灵阿 | 喀喇沁左翼旗札萨克固山贝子 | |
索诺木巴勒珠尔 | 土默特左翼旗札萨克多罗达尔汗贝勒 |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
满珠巴咱尔 | 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多罗杜棱亲王衔郡王 | 道光三年(1823年) |
玛哈巴拉 | 喀喇沁中旗贝勒衔辅国公 | 道光八年(1829年)十二月十一日(1月15日) |
色伯克多尔济 | 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多罗杜棱亲王衔郡王 | 咸丰二年 |
旺都特那木济勒 | 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多罗杜棱亲王衔郡王 | 光绪十四年(1888年) |
色凌那木济勒旺宝 | 土默特左翼旗札萨克和硕亲王 | |
贡桑诺尔布 | 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和硕亲王 | 民国七年(1918年)3月13日[4] |
达克丹彭苏克 | 唐古特喀尔喀旗札萨克亲王衔郡王 | 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6日[5] |
征引文献
- ^ Зостын чуулган.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
- ^ 2.0 2.1 达力扎布. 《清代内外蒙古十盟会名称的固定及其时间考》 (PDF). 民族研究 (北京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2020, (2020年第2期): 132—140 [2023-12-26]. ISSN 0256-189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30) (简体中文).
- ^ 达日夫. 第一章 中东铁路的建成与当时的东蒙古;第三节 中东铁路经过的东蒙古地区概况. 《中东铁路与东蒙古》 (博士论文). 内蒙古大学. 2016 [2023-12-26]. doi:10.7666/d.y1889001 (简体中文).
- ^ 《政府公报》第768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民国7年3月14日出刊。
- ^ 《国民政府公报》第700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民国20年2月16日出刊。
参考书目
- “辞海-中国地理分册”(新二版),第65页
- “亚洲民族考古丛刊第六辑内蒙古纪要”,花楞编,第154页
- “东北人物大辞典”,第1100页
- “清代蒙古官吏传”,包桂芹,第365页
- “喀左蒙古族史略”,李天龙主编,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