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夫斯堡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9年8月31日) |
57°41′24″N 11°54′25″E / 57.69000°N 11.90694°E
埃尔夫斯堡(Älvsborg)、埃尔夫斯堡要塞(Älvsborgs fästning)或埃尔夫斯堡城堡(Älvsborgs slott)是14至17世纪时瑞典约塔河口的军事防御建筑。要塞位处约塔河之南,后来建立的哥德堡之东。埃尔夫斯堡现已沦为废墟,已经无法找到中世纪城堡文物的遗迹。
根据2003年出版的《瑞典地名词典》(Svenskt Ortnamnslexikon),“埃尔夫斯堡”的意思是“河口的城堡”(älvöse-borg,“öse”在瑞典西部的地名中表示河口,如勒德塞Lödöse)。1366时,这地方也叫“Eluesborgh”。
14世纪
1366年的《阿尔霍尔姆条约》提及的“hus”是埃尔夫斯堡的第一个堡垒,表示该堡垒于1366前已经建立。堡垒以木建成。哈康·马格努斯曾把这堡垒区变卖,1370年付清债项后才重得堡垒。后来,玛格丽特一世于1377年再次把它变卖。
15世纪
恩厄尔布雷克特起义期间,起义军攻占了埃尔夫斯堡,但卡尔·克努特松·邦代领导的民众没有(像其他城堡般)把它烧毁。
1439年,挪威将领约翰·乌姆雷瑟出兵包围了埃尔夫斯堡。然而,由于瑞典守将图尔·斯腾松得援军支持,挪威军队十日后便无功而还。托尔德·邦代于1452和1455年两次成功抵挡克里斯蒂安一世的入侵。1455年,古斯塔夫在不明清况下把堡垒交给挪威骑士奥拉夫·尼尔松·斯堪克,从此落入克里斯蒂安手中。丹麦控制了埃尔夫斯堡16年后,瑞典军队于1471年重夺这堡垒。
16世纪
1502年,丹麦克里斯蒂安王子(后来的克里斯蒂安二世)火攻木建的埃尔夫斯堡。文献显示,城堡当时由140人驻守。丹麦军队内的擅长攻城武器的保罗·道尔斯坦画下了当时城堡的图画。1519年,三玫瑰的卡尔·克努特松把它攻陷,丹麦军1523年撤退时再度火烧城堡。1520年代,古斯塔夫·瓦萨花了大量资源重建它,大为强化了防御,埃里克十四世在位期间改建成石堡。
1563年,北方七年战争期间,丹麦攻打埃尔夫斯堡;瑞典为免它落入敌手,亲自把堡垒西南方的“埃尔夫斯堡城”烧毁,城内居民要迁回新勒德塞。可是,1563年6月4日,丹麦军队遇上轻微抵抗后便征服这堡垒。1565年,老佩尔·布拉赫试图收复埃尔夫斯堡,无功而返。1570年两国《斯德丁和约》,瑞典被迫三年内缴付150000银圆赎金,否则丹麦将永久占有该堡垒。
1571年,埃尔夫斯堡附近居民再度被迫迁移,这次是迁到古勒贝里(Gullberg)。1573年,埃尔夫斯堡大幅强化,1575年制成一个展示它的模型。1593至1611年间,城堡的防卫再度强化。1611至1612年间,埃尔夫斯堡城门中间的Skinnareklippan建立了城楼。
17世纪
1612年5月22日,卡尔马战争期间,丹麦虽然遇上强大防守,但仍然再度征服埃尔夫斯堡。丹麦军在现时称为Sannabacken的地方炮轰城堡,直至瑞典军投降为止。1613年,两国签订《克奈雷德和约》,瑞典须于六年内分四期缴付1百万银圆赎金,换回埃尔夫斯堡。
此后,瑞典于1634年在Skinnareklippan建造了一个碉堡,1639年挖掘壕沟。同时,大比令延岛(Stora Billingen)和许科戈尔德斯霍尔姆岛(Kyrkogårdsholmen)上也建筑了防卫堡垒,使埃尔夫斯堡的战略地位大降。约翰·韦恩舍尔德(Johan Wärnschiöldh)于1650年提出拆除埃尔夫斯堡。1654年,埃尔夫斯堡开始人去楼空,再1656年至1658年的战争期间才恢复驻军。1660年7月20日,卡尔十一世国王下令把埃尔夫斯堡炸毁,但内部结构移到新建筑的城堡。1661年,“埃尔夫斯堡”的名字转让至新城堡,称“新埃尔夫斯堡”。此后,已荒废的城堡用作矿场,1673年完成拆除。
现今
埃尔夫斯堡的遗址受建筑上盖保护。考古学家曾在20世纪在遗址发掘。有人再次要求重修这历史文物,和讨论在这区域兴建房屋。
埃尔夫斯堡行宫
埃尔夫斯堡行宫属于国王的城堡。行宫地区包括城堡的东部和南部、Örgryte教区和塞韦达尔小村的西部。
哥德堡于17世纪建立时,埃尔夫斯堡和行宫都拆毁了,包括马约纳(Majorna)、斯洛特斯库根(Slottsskogen )和厄戈尔登(Änggården)共数百亩土地并入埃尔夫斯堡省。18世纪时,城市已经发展至行宫范围外。1868年,行宫范围并入哥德堡市,组成卡尔·约翰区(Carl Johans församling)。
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