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信仰耶穌是神的兒子及人類救主的一神教

基督宗教,即广义上的基督教[1][2],是公元一世纪起源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一神论宗教信徒称为基督徒,他们相信犹太人耶稣神之子基督,全人类唯一的救主[3][4],亦即是希伯来人期待的弥赛亚[5]。其与伊斯兰教佛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也是世界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其大部分思想和信仰实践源自犹太教,包括“一神论”、弥赛亚、祈祷、宗教典籍、祭司职分等等。基督教核心信仰强调,透过相信耶稣基督的牺牲和复活,信徒可从罪恶中得到救赎,继而在灵魂肉身上摆脱死亡;借着信心和悔改,每个人都可以与神和解,并去天堂与神同在。[注 1]

基督教的典籍称为《圣经》,包括出自古以色列先知手笔、主要由希伯来文写成的《旧约圣经》,以及由耶稣的使徒们传道人通用希腊语写成的《新约圣经[13]。经文内容包含信徒日常生活上和救赎上的指导。[14][15]基督徒组成的团体称为教会,是基督教的基本单位;而整个基督教在历史的发展下,分为多个宗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三大分支;另一分法则为依照教会各自的礼仪传统分为东方基督教西方基督教。由于历史发展的缘故,中文“基督教”一词在狭义上系指新教。[1][2]

截至2022年中,全球约有26亿基督徒,包括12亿天主教徒、11亿新教徒和约3亿东正教徒等。[16]

历史

起源

基督宗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犹太省。耶稣出生于加利利地区的拿撒勒。耶稣的使徒是他的生活和教导的主要见证人,他们跟随耶稣前赴各地传教。按照圣经记载,犹太人耶稣宣称自己是希伯来人期待已久的“弥赛亚”[17][18],但当时的犹太当局不承认,并将其视为叛教者[19]。他被判亵渎罪,并于公元30年左右被处决。

使徒时代

耶稣死后,其使徒和其他追随者声称他从死里复活,并继续传播基督教。部分使徒写成《福音书》和《使徒书信》。

保罗一开始信奉犹太教并将基督教视为异端迫害,在未追随耶稣前,保罗是犹太公会领袖迦玛列的学生[20][21],也是当时犹太教权威[22],在改信基督教后,保罗成为非犹太人族群中基督信仰的主要传播者。[23]《新约》二十七卷书中多数都出自使徒保罗手笔,当中十二卷《书信》清楚指出他的作者身份,一些教会传统甚至指出他也是《希伯来书》的作者。

早期教会

到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政局相对稳定,交通网络发达,基督教经以下路线迅速传播:

早期基督教界作家德尔图良指出,北非迦太基基督徒数量短期内增长迅速[24]。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当地亦有类似发展。早期教会组织逐渐形成的同时,信徒亦面对迫害。

罗马帝国国教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发布《米兰法令》结束迫害基督徒。公元382年左右,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25]

东西教会分裂

进入中世纪中期,基督信仰已广传大半个欧洲世界,早期普世教会在基础信仰立场仍然相当一致,主要的神学争议在大公会议中陆续得到解决,但后来教会渐渐在神学和信仰实践中出现重大差异。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后教会出现西方教会和东方教会两个体系,西方教会逐渐被罗马市主教纳入天主教会权威下,而东方教会则以“正教”之名来强调他们对守护教会传统、抗拒改变的承诺。东方教会成为了今日的东正教。与罗马主教管治下的天主教不同,东正教拒绝由单一主教统领一切,其信众以君士坦丁堡牧首为领袖的同时,亦强调他与其他地方牧首在信仰上地位同等,为“同侪之首”。[26]

中世纪时期

宗教改革

16世纪初,欧洲爆发宗教改革。新教徒公开反对罗马教皇滥权,并大力批判天主教的错误教义。[27][28]

主要改革的内容:

  • 反对教会的垄断权力,认为救恩无需通过教会获得。认为“信徒皆祭司”,视《圣经》为信仰的唯一权威。
  • 反对教会贩卖赎罪券
  • 因信称义:认为人得救并非靠善行,而是出于恩典。
  • 教会牧者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

近代教会

天主教和新教随着欧洲移民而传播到北美洲以及澳洲。有别于天主教,新教在普世教会层面上没有单一组织架构或领导,[29][30]教内几千个宗派,包括路德宗改革宗圣公会浸礼宗重洗派卫理公会再临宗五旬宗等,互不统属。[31]在16世纪至19世纪期间的欧洲殖民化中,基督新教进一步传播至南美洲非洲。18世纪,东正教亦透过移居安拉斯加的俄罗斯人传入北美洲,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从欧洲来到北美的信徒数目更有显著增长。

在19世纪和20世纪,随着科学与技术激发了人们的想像力,许多基督教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变得更世俗化。大多数共产国家的领袖都是公开的无神论者;而近代美国和其他地区传统信徒的宗教思想,也受到了进化论者的挑战。

经典

 
古腾堡圣经,第一本印刷的圣经

基督教的基本经典是圣经,由《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大部分构成,有四十余位执笔作者,前后写作时间跨越约1千6百年。《新约》的二十七书卷被普遍视为《正典》。

旧约圣经

《旧约圣经》源流自耶稣在世时代以前所写成的《希伯来圣经》,即犹太教的《塔纳赫》。全书记载了从耶和华创造天地到公元前5世纪为止以以色列人为核心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摩西五经,记载了神给以色列人的律法,另外还有历史书智慧书先知书等内容,原文以希伯来语亚兰语写成。成书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500年。

现今,有7卷被天主教和东正教承认的旧约经书未被列入现在犹太教和新教承认的圣经,被基督新教称为次经,不同教派间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差别,包括分卷、排列。天主教旧约圣经46卷,东正教50卷,新教39卷。

新约圣经

《新约圣经》是耶稣升天以后由耶稣的门徒写成,内容有福音书(记载耶稣言行事迹)、使徒行传保罗书信大公书信启示录等27卷书,原文以通用希腊语和部分亚兰语在1世纪写成,从2世纪开始被编排成典。同时,犹太教并不承认新约,也不相信耶稣为神的独生子,也不是一个先知,而穆斯林则认为耶稣为一名先知,并不是神的独子。

对圣经内容的观点与论述

传统的基督教教义认为圣经是神所启示、由不同背景和时代的人所写的,是基督教其中的信仰根据。但不同教派和思潮对圣经的观点有所不同。天主教对教会的圣谕也给予很高的地位,新教则提出“唯独圣经”,19世纪出现的自由派神学否定圣经是神的启示,与之对立的基要派则提出“圣经无误”。

圣经常常直接引用神的话语,“神吩咐这一切的话”(出埃及记20: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耶利米书1:4),新约福音书直接引用耶稣(神)的话语,保罗对自己书信的内容称“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而是借着耶稣基督的启示而来”(加拉太书1:12)。保罗总结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3:16)。此处“圣经”原文应该是指《旧约圣经》,因为这封书信本身是新约圣经的一部分,写的时候新约圣经还未正式成典,但新约成典以后,基督教将这句话的意思推及整本圣经。

4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著有“论基督教教义”,专门讲读圣经的方法论和由此所得到的对神的认识,他认为圣经是教义的根本基础。在第四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以后,教会逐渐形成一些增补的教导、礼仪,后来教会认为也是神所启示的基督教信仰的必要部分,与圣经一样重要。16世纪宗教改革,以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为代表,提出“唯独圣经”,基督新教只承认《圣经》为信仰的唯一正确、不变经典,并且反对罗马公教教会与教宗有诠释圣经的最高权威。

19世纪开始出现自由派神学思潮,其认为圣经只是神对当时的人的一些启示,有历史的时限性,导致记载中有很多错误和过时的内容,有些内容可能只是传说、寓言或想像,比如童女怀孕耶稣复活、行神迹等。因此,他们反对用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只使用圣经中他们认为可取的道德教训。这种思潮影响到不同教派:现代福音派基督徒反对这种看法,认为自由派神学的人并不信基督教教义;福音派的一些人则对圣经的权威性进一步强调,提出“圣经无误”,一般这些人被称为基要派

共同信仰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内的耶稣像(镶嵌画)

由于基督教有不同教派,不同教派的教义会有所出入,对耶稣牺牲的确切意义存在不同看法[32]。但主要教派在信仰上的共同性远大于其差异,以下的教义尽量涵盖各教派公认的基本信仰。

神学教义

  • 独一真神(“神”或译“上帝”、“天主”):宇宙间只有一位独一的至高神[33],是自有永有、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称为耶和华[34]
  • 三位一体:神有圣父圣子圣灵(又译为圣神)三个位格,圣父是万有之源,圣子是耶稣基督,圣灵是神的灵。三者为同一本体、同一本质、同一属性,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但只有一位神,而非三位神。亚他拿修信经对三位一体进行了比较得到公认的解释,但这仍然是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注 2]。相信三位一体被基督徒看作是最重要的一项教义。[38]
  • 基督二性:耶稣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按神性来说在永恒中被圣父生出,有着圣父的本质,祂就是神[39]。按人性来说为了拯救世人降生于世成了具有理性之灵魂及人类血肉实体的人。二性各俱完备,合于一个位格,不混合为一性,也不分开为两性。[40]
  • 创造:神创造了天地万物,最后照神自己圣洁良善的形象造人,乃是造男造女,名为亚当夏娃[41]
  • :基督教的“罪”原文的字面意思是“不中靶心”,“罪”指一切不符合神的圣洁良善的行为、思想。人的始祖亚当夏娃犯罪,带来了死。从此,罪与死进入了世界,世人生而有罪(罪性),必然会犯罪(罪行)。如果没有神的救赎,都要走上灭亡之路,不仅肉体要死亡,灵魂也要永远死亡,而灵魂的死,不是永远的消亡,而是永远受火湖折磨。[42]
  • 基督救赎:耶稣基督本为神的儿子,与神同在,祂就是神。耶稣基督为了将世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而降世为人,从三十岁开始传道,在十字架上被钉死,他的无罪之身成了赎罪的祭,赎了世人的罪。他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升到天上,与父同在,他让父差下圣灵住在信他的人心中,与他们同在。他还活着,他在继续地作工。他将要再来,审判一切的活人死人,彻底地消灭罪,成就新天新地。[43]
  • 复活永生:将来耶稣基督要再来,所有的人都要复活,接受最后的审判。信耶稣基督的人罪得赦免,得到永生,与神和好。罪不得赦免的最后会因罪而下地狱,与神永远隔绝。[44](圣经对末世的启示不是很清楚,基督教的末世论在细节上可以很复杂,不同意见也比较多。)
  • 荣神益人:人生存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神,全然归给神,使人真正的谦卑下来,凭着信心行善爱人,做“荣神益人”连结人的枝子。[45]

自由派神学的神学观是例外,他们基本对上述教义持部分或全部否定态度,只承认有一位慈爱的神,耶稣在世上传播爱的福音,后来被人迫害而死,是道德的典范。但对于童女怀孕、死后复活,创造世界、能行神迹、将来审判都持否定态度。因此福音派认为自由派是“不信派”。

人伦道德

与基督教的神学教义有紧密联系的是它的人伦道德的教导,如果说神学教义侧重于人与神的关系,那么这些道德的教导就是侧重于人与人的关系,但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些道德的教训是圣经和基督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爱”是基督教信仰的道德观的最重要的一点,神对人最大的诫命是要爱神、爱人[46]。另外,基督教也强调认罪、悔改、饶恕、谦卑等等。“十诫”和“登山宝训”是圣经中对道德的比较集中的论述。

基督教信仰中的伦理道德观虽然与其他宗教、文化的伦理道德观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其根源、目的、方法、侧重又有诸多不同,这十分关键。基督教认为爱来自于神,行善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神,善行需要出于真心的爱。基督新教特别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的好行为应该是对神的信心的结果,不应该脱离信心而单独强调做好事。因为众人都死在罪中,没有能力行善,而真正能够行善也是圣灵借着信徒所结出的“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5:22-23)

宗教比较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独一真神),后来又有伊斯兰教承接二者若干渊源而另立旁支,三者拥有共同的先知亚伯拉罕,可称为亚伯拉罕诸教。这三者有若干相似之处,与其他宗教相比,它们又有其相似点。

  • 相信只有一位独一真神。这与其他的多神论宗教区分开。
  • 相信这位神是有位格的神,就是神有自我的意识,并进而有思想、意志、情感,这与自然神论不同。
  • 相信这位神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是永恒、全能、全善、全知、全在的神,他还要来审判。相比起来,中国神话里的盘古印度教梵天等大神,创造世界之后,已经不再具有大权了。基督教对审判的观念非常独特(犹太教对于审判的观念比较模糊一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很清楚)。
  • 相信这个世界只是神的创造物,非常忌讳将神的创造物当作神来崇拜,并且认为神的形象即是人的形象[47][48],因此非常强调不可拜偶像,这与许多宗教及传统信仰都不相同。
  • 强调经典: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这几个宗教传统上都很强调其经典是神的启示,是无误的,是其信仰的重要基础。它们对经典的严谨态度比其他许多宗教更强(19世纪开始的自由派神学在这一点上反对传统的观念。)

这三者之间看似殊途但实际上却出于同源,关系错综复杂,并相互充满矛盾及冲突,甚至争战。按时间的先后 - 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 - 较晚出现的信仰对发展为先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承认,同时又有很多的发展和变化,发展为先的信仰都不承认较晚发展的信仰。下面列表仅就其宗教阵营的观点及实际现况做简略比较,不在具体的宗教实践的细节上做比较

基督教多个派系,在某些派系的仪式和信条或组织上和其他一神论信仰很相似,如在中世纪的天主教和十九世纪前的东正教,有些像伏都教萨满教一样有魔法化的仪式,而在新教却有些像犹太教伊斯兰教的信条,如否定偶像崇拜和接受牧师结婚。

犹太教 基督宗教 伊斯兰教
属性 神的名字(中译) 耶和华雅威 安拉
独一性 独一真神,创造世界,全知、全能、全善、全在、永恒,将来审判
三位一体
工作 创造与审判 神创造天地,并造人。神是世界的审判者
拣选 拣选亚伯拉罕
拣选亚伯拉罕的二儿子以撒
(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所生,是以色列人的祖先)
拣选亚伯拉罕的大儿子以实玛利
(亚巴郎与其妾哈加尔所生,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拣选亚伯拉罕的孙子以色列的后裔:以色列人 拣选一切相信耶稣基督福音的人 拣选一切相信安拉的人
救赎工作 神拣选以色列人 耶稣降世为人的罪付上赎价,人必须信耶稣带来的福音 安拉的仁慈,人行善功。
圣者 耶稣是谁 亵渎者 圣子真神 先知
穆罕默德是谁 亵渎者 最后的先知
圣书 希伯来圣经是什么 圣经 旧约圣经
(与犹太教的解读有很多不同)
受启示的经典,

已被篡改。

新约圣经是什么 亵渎 神终极的启示、信徒的生活及行为指引
以耶稣言行事迹诠释“旧约内容真义”(福音)
古兰经是什么 亵渎 安拉的启示
总结 对犹太教的看法 - 是基督教信仰的前身,但错误解读如拣选和律法等“旧约内容真义” 是奉行已被篡改的宗教
对基督教的看法 是亵渎神 -
对伊斯兰教的看法 是亵渎神 -

信徒生活

相比起犹太教、伊斯兰教来说,基督教对于基督徒的生活在形式上 - 比如在礼拜、衣着、饮食方面 - 要求是比较少的,除了个别宗派以外。

旧约圣经中神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很详细的律法,涉及到宗教礼仪、饮食衣着条例、司法民法等方面。基督教在从犹太教分离出来的初期过程中,与保守的犹太教徒在是否要遵行旧约的律法条例产生了矛盾,以保罗为代表的基督徒认为旧约律法的目的是带领人认识耶稣基督,律法的总纲是爱神与爱人,这是我们要坚守的,而非关道德的律法不重要。律法终将归于无有,而信、望、爱却将长存,其中最大的是爱。关于律法的不同理解是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来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礼仪,宗教改革中间新教教派对这些礼仪进行了改革,许多形式上进行了简化,但增加了普通信徒的参与度。

传播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Nazareth)人耶稣创立,现有信徒25亿以上。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又称抗罗宗)等主要派别,此外还有东方的几个独立教派以及散见于世界各地的许多小教派。

自耶稣出生至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为止的大约500年,是早期基督教时期。其后,自500~1500年,基督教逐渐传播给罗曼(Roman)、塞尔特、日耳曼和斯拉夫等民族,在欧洲建立起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但是,也是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受到严酷的考验。它早期的势力范围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乃至西班牙部分地区已经伊斯兰化,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也受到威胁。俄罗斯沦于蒙古可汗及突厥金帐汗的统治之下,随之阿瓦尔人(Avar)、匈奴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也先后侵入西方。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新教安立甘宗、信义宗、归正宗和其他各派,同时也促使天主教会进行反省、整顿内部,随后获得发展。19世纪是基督教传播史上的“伟大世纪”,基督教传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传遍全球,其传布范围超过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兰教向西方冲击之前,东方教会已在大力从事传教活动。东方教会,特别是聂斯托留派教会在3、4世纪传入中国(称为景教)、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东方教会也向西扩展,迁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亚细亚和拜占庭接受基督教。在北方、东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统的不同民族也通过拜占庭教会接受基督教。

传教、开化和殖民这三种活动往往配合进行,因此,代表较先进文化的传教士往往给许多较后进地区带来重要变化。抗罗宗的传教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种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必须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异教世界。在20世纪,由欧美传教机构产生的所谓子教会,强烈要求独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联合。

弥撒、礼拜与聚会

传统宗派(天主教圣公会东正教)视主日(周日)为非常重要的节庆,一般会在这天于教堂进行主日弥撒,教友共同参与基督的祭献(弥撒神圣礼仪)。天主教,正教会在主日的祈祷生活以弥撒为中心。分为圣道礼(悔罪、读经、讲道、信友祷文(主日及大节日))及圣祭礼,以圣体圣事作礼仪的高峰。而同时,在平日亦有时辰祈祷(日课),在主日弥撒以外供热心教友选择在不同时间,个别或集体祈祷,有时还用教理问答教导信众。

天主教、东正教传统的教堂比新教教堂宏伟壮观,堂内圣像或是圣像画,展现基督在世的生活,或是教恩的果实(圣人),以激励信众在世成圣自己,并以圣人为榜样,其弥撒的仪式感较强,并在部分堂区举行传统拉丁文弥撒。

新教基督徒一般会在礼拜天聚会和进行礼拜,这个做法在圣经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从尼西亚会议后就开始了。使徒行传20章提到“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49]”,可见那时就有了。一般解释这是纪念礼拜天基督复活。在希伯来原文中,基督是犹太教徒。一些教会按照需要会增开更多的礼拜时间,一般基督徒按自己时间参加其中一次。现代安息日聚会时间横跨周五晚上至周六太阳下山,开设数教会,以方便教友参加。

新教的礼拜堂一般比较简朴,但大概有十字架,并且不用雕像,画像一般也较少,用意是希望信徒全心敬拜那无处不在的神。

基督新教的礼拜仪式一般有会众唱圣诗和牧师讲道的环节,部分传统教会每次都领圣餐,有些教会不是每次都有,其他环节依各个教会安排而定。

基督新教的教会常常在礼拜天的礼拜以外有其他的周间的小型聚会,称为团契,或者查经班

婚姻与家庭

泛基督教各教派在这方面仍然还存在许多矛盾,以下为现行实际状况,而非以解释圣经内容为依据

天主教东仪天主教外,要求全职的神父不许娶妻,过单身的生活。基督新教没有这个限制,牧师可有自由选择建立家庭的权利。

天主教认为婚姻是一种圣礼,除天主教法典之中载明婚姻无效事项,不许可离婚,但因为世俗化,对普通的信众管制渐缓。基督新教认为婚姻虽然不至于到圣礼程度,但认为这是神所设立的一夫一妻的神圣结合而重视婚姻,不赞同离婚,夫妻其中一方或双方犯狭义婚外奸淫罪的情况除外。但基督新教教会对于普通会众离婚没有意见,或者说没有制约权力。

天主教反对婚前性行为,也反对人工避孕,认为婴儿是从天主而来,并为婚姻爱情中的祝福。基督新教亦反对婚前性行为,但夫妻之间如果使用的避孕并不会导致受精卵无法着床,一般来说则没有意见。[50][51][52]至于永久性结扎,基督新教并不鼓励基督徒进行结扎。[50][53][54][55][56][57][58][59]不过按照美南浸信会神学院主席的说法,基督徒要避免的是避孕的心态和避孕的文化,即只想要结婚和夫妻之间的性行为,却避免在这过程中生下孩子,或者仅把孩子视为婚姻里的负担而非祝福。[60][61]

天主教和传统的基督新教教会,都反对任何情况下的堕胎行为,并认为生命始于受精卵[62][63][64]

至于人工生殖技术方面,天主教的观点认为试管婴儿人工生殖技术均违反道德。[65] (除了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66][67])因为试管婴儿和人工生殖技术产生的孩子并不是由夫妻在真正的性爱过程中产生的,[68]而且试管婴儿技术会将受精卵胚胎冷冻甚至堕胎[69]基督新教在这方面立场不一。有些宗派认为夫妻之间的人工生殖技术没有道德上的问题,而试管婴儿则需要只制造少量胚胎,一旦成功则所有胚胎都需要进入生理母亲的母体怀孕,以避免堕胎。[70][71][72]不过也有一些归正神学基督徒和美南浸信会基督徒,以和天主教相同的理由,认为试管婴儿和人工生殖技术皆不符合道德(除了宫腔内人工授精)。[73][74][75][76][77][78][79][80]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不孕夫妻也被鼓励可以以爱领养孤儿来抚养和照顾。[81][82]

保守的、传统的天主教与基督新教教会,都反对基督徒进行同性性行为,认为同性性行为是一种罪。不少这类教会基于其教义反对同性恋的立场,反对同性婚姻

传统的天主教与基督新教教会,都要求女性在家庭中担任妇职的角色,服从男人的领导和权威(男人是女人的头),同时要求男人要像耶稣保护教会那样爱护自己的妻子。

工作与教育

基督教提倡积极工作。天主教自十九世纪,教宗良十三世颁布《新事通谕》以后提出重视工作之重要及劳工权益,并特将劳动节加上圣若瑟劳工日加以特别记念。

基督新教在周日除了礼拜以外一般开有主日学,是儿童和成人会众进行圣经教育的时间,周间的团契的一个主要活动内容也是学习圣经。天主教一直有主日学教育自幼领洗或外教儿童,并于近年恢复团契(亦即基基团)的做法。

基督宗教设立了许多的神学院,授予从学士到博士多种不同的学位,培育神职人员或增进普通信友神学知识。各宗派神学院一般都存在各自传统及特色。

在历史上教会对于现代教育制度的出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修道院就有教育及研究的职能,于中世纪至近代培养不少哲学、科学家,如阿奎那孟德尔圣贺德佳,并于大学任教(见道明会耶稣会等修道人员),中古大学就以此为基础所建立。

教会组织

天主教只有一个教会,就是天主教会,是以罗马主教(即教宗)领导的全球教会,以罗马教会为首并管有数十个东方礼教会

基督新教在组织上有许多不同的宗派和教会,宗派下面有各个地方的当地教会,也有许多教会是无宗派的独立教会,这种情况在华人教会中比较常见,因为没有产生宗派的许多历史因素。宗派和教会的组织结构往往是团队领导,重大事情通过会众投票来决定。

目前在各个容许及保障宗教自由的国家一般都是奉行政教分离,这个理念最早从美国开始,现在被基督徒及教会广泛接受这个原则。不过,不少基督徒认同教会在社会仍有一定的角色。

人口统计

 
世界基督徒人口百分比(2011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资料)

根据2010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估计全球人口中31.7%是基督徒,限定在基督信仰人口中则50.1%是天主教、36.7%是新教、11.9%是东正教、1.3%属其他派系[83]

2011年发表的数字指出,全球基督徒人口由1900年的6亿飙升至1970年的16.5亿,预计2050年全球基督徒人数将达到30亿,到时新教徒(包括新兴独立教会和圣公宗信众)将会占一半以上的基督教人口。[84]

基督徒的分布方面,大约90%的基督徒生活在基督徒占多数的国家(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等等),只有约10%的基督徒生活在基督徒占少数的国家(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亚洲除北亚以外)。各地分布方面,25%生活在欧洲,37%生活在美洲,24%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亚太地区占13%。将近一半(48%)居住在基督徒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中,其中3个在美洲(美国巴西墨西哥),2个在欧洲(俄罗斯德国),两个在亚太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菲律宾),3个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这一分布反映了基督教的全球影响。[85][86]

中国官方在2018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基督徒整体人数已达4,400多万人,其中包含3,800多万新教徒与约600万天主教徒[87]。而外界评估则指包含躲避政府干预的地下教会信徒,中国基督徒总数可能达一亿人,但其真实性在中国政府的管制下难以验证[88][89]

批评与护教行为

基督教与暴力

基督教的传播在经过三个阶段,包括罗马帝国(第一阶段),中世纪欧洲(第二阶段),到地理大发现(第三阶段),使基督教传播至全世界,但期间不少有帝国主义及暴力成分,如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殖民主义等,在宗教改革后数百年在欧洲进行的战争更影响基督教的发展。

基督教与科学和自由意志的争议

无神论者批评基督教反科学(例如:反对达尔文进化论),并且反人类的自由意志。(例如:巴别塔事件,就被一些人批评这件事违反自由意志)

对文化的影响

以基督教为材的现代艺术。

重要人物

初期

教父时期

中世纪

宗教改革以来

重要城市

基督教并没有像伊斯兰教麦加那样的必须前往朝圣的圣城,其朝圣无时间要求,但朝圣是古今基督宗教的一个重要项目(见圣年),古时作悔罪的行程,现今作反思信仰的行动。

下面是基督宗教历史中涉及到的几个重要城市。除了少数城市之外,多数都位于巴勒斯坦境内。由于巴勒斯坦是耶稣在世时生活、以及基督教早期发展的地方,基督徒常将巴勒斯坦别称为“圣地”。

参见

注释

  1. ^ 信徒普遍相信耶稣还要再来,审判一切的活人死人。[6]用信心接受耶稣赦罪的,将会得到永生,[7][8]不信者会被定罪。[9][10][11][12]
  2. ^ 虽然圣经中没有通用希腊语“三位一体”这个单词,但现代基督徒相信在《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节中上帝已经显明自己是三位一体的神,拥有三个位格。[35][36][37]否认三位一体的理论当中有“一位一体论”(只有一个神,乃是父)、“三位三体论”(父、子、灵乃是三个神)、形态论等,因此三位一体与非三位一体论的争论焦点往往是耶稣基督的地位问题。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彭国翔,《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页143,注12,“基督教取其广义,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狭义的基督教)。”
  2. ^ 2.0 2.1 Cibala(著),《哲学很有事:中世纪到文艺复兴》,页13,“中文口语中的‘基督教’有两种用法,广义而言指所有以耶稣基督为核心的宗教,包含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狭义而言只指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新教从天主教中独立出来是宗教界大事,也牵涉到整个世界观的转变”
  3. ^ 使徒行传第4章第12节,“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4. ^ 提摩太前书第4章第10节,“他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5. ^ 诗篇第45章第7节,“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6. ^ 提摩太后书第4章第1节:“我在神、基督耶稣面前,就是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那一位面前,借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郑重地劝诫你”
  7. ^ 以弗所书第2章第8节:“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借着信心。这不是出于自己,而是 神所赐的”
  8. ^ 约翰福音第3章第16节:“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9. ^ 约翰福音第3章第18节:“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10. ^ 约翰福音第3章第36节:“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11. ^ 约翰福音第8章第24节:“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12. ^ 马可福音第16章第16节:“不信的必被定罪。”
  13. ^ 我们所信》,威斯康辛州路德会,亚洲路德宗神学院中文译本,页2
  14. ^ 提摩太后书第3章第17节,“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15. ^ 提摩太后书第3章第15节,“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16. ^ Zurlo, G.A., Johnson, T.M., Crossing, P.F., World Christianity and Religions 2022: A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 Research, Vol 46(1), p77
  17. ^ 约翰福音 8:23-24
  18. ^ 约翰福音 14:11
  19. ^ 马太福音26:63-64
  20. ^ 使徒行传22:3
  21. ^ 使徒行传5:34-40
  22. ^ 使徒行传28:16-22
  23. ^ 罗马书11:13
  24. ^ Tertullian, Apologeticus, Vol. 37, quoted from Robinson, T.A., Who Were the First Christians?: Dismantling the Urban, p148
  25. ^ Chambers, W., Chambers's Encyclopaedia, Vol. 11, p779
  26. ^ Grzymała-Busse, A.M., Sacred Foundations The Religious and Medieval Roots of the European State, p180
  27. ^ Richardson, A., Bowde, J. [ed.], A New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p545
  28. ^ Löffler, Klemens, Pope Leo X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0, "The immediate cause was bound up with the odious greed for money displayed by the Roman Curia, and shows how far short all efforts at reform had hitherto fallen...(The pope) gave himself up unrestrainedly to his pleasures and failed to grasp fully the duties of his high office."
  29. ^ 《马太福音》二十章25-26节上,“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
  30. ^ Spence, H.D.M. (编). The Pulpit Commentary: St. Matthew (Vol. 2). Kegan Paul, Trench, Trübner & Co. Ltd. 1894: 296. 
  31. ^ Ellwood, R.S.; Alles, G.D. 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Religions. : 359. 
  32. ^ Min, A.K., Dialectic of Salvation: Issues in Theology of Liberation, p79
  33. ^ 由于源自犹太教思想的教派,也同样坚持“一神”论。
  34.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14
  35. ^ 《我们所信》,威斯康辛州路德会,亚洲路德宗神学院中文翻译版,页2, “耶稣指示祂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正好证明这一点。”
  36. ^ Januariy, Archimandrite (2013). The Elements of Triadology in the New Testament,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p99, "Some of them are well-known such as for example the baptismal formula in Matt. 28:19, the greet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apostle Peter and the blessing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letter to the Corinthians."
  37. ^ Fee, Gordon (2002). Paul and the Trinity: The experience of Christ and the Spirit for Paul's Understanding of Go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52
  38.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16
  39. ^ 约翰福音第1章第1节
  40.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40
  41.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23-24
  42.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32-36
  43.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46-48
  44.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42
  45.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58
  46. ^ 甚至是爱自己的敌人。圣经(和合本译文):“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约翰一书4:8)。“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13:13)
  47. ^ 创世记第1章第26-27节
  48. ^ 《古兰经》2 : 21
  49. ^ 使徒行传第20章第7节(和合本修订版)
  50. ^ 50.0 50.1 USE OF CONTRACEPTIVES IN MARRIAGE. Focus on the Family. [202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英语). 
  51. ^ Contraceptives. La Vista Church of Christ. [202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英语). 
  52. ^ Is having an operation that leaves you infertile a sin?. La Vista Church of Christ. [202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英语). 
  53. ^ John Piper. On Permanent Birth Control. desiringGod. 2022-03-25 [202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54. ^ John Piper. Is Permanent Birth Control a Sin?. desiringGod. 2015-03-13 [202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英语). 
  55. ^ Natural Family Planning and Sterilization. Christian Life Resources. [202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8) (英语). 
  56. ^ PRACTICAL, MORAL, AND SPIRITUAL IMPLICATIONS OF STERILIZATION. Focus on the Family. [202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30) (英语). 
  57. ^ Matt Slick. What about having a vasectomy or tying the tubes?. CARM. 2008-12-11 [2024-08-26] (英语). 
  58. ^ rey. Sex Without Strings: A Theological View of Vasectomies. Rey Reynoso's Bible Archive. 2014-12-29 [2024-08-26] (英语). 
  59. ^ What Are Your Thoughts on Christian Men Having a Vasectomy. One Christian Dad. 2012-12-01 [2024-08-31] (英语). 
  60. ^ Albert Mohler Jr. 基督徒可以节育吗?. 基督邮报. 2012-06-06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61. ^ Albert Mohler Jr. Why We Cannot Be Silent: An Interview with Dr. Albert Mohler, Jr.. Summit Ministries. 2016-11-04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英语). 
  62. ^ 存档副本. [202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63. ^ 存档副本. [202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64. ^ 存档副本. [202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65. ^ 天主教教理2374-2379条
  66. ^ Hanna Klaus, M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PDF).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 [2024-06-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01) (英语). 
  67. ^ Ask Elizabeth, June 2021. What does the Catholic Church teach about IUI?. The Fruitful Hollow. 2021-06-22 [2024-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1) (英语). 
  68. ^ Is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ethical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stitute Of Clinical Bioethics. [202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0) (英语). 
  69. ^ 随风神父. 【问问神父】152 天主教不孕的夫妇,可以作试管婴儿吗?. 真理文化. 2021-05-23 [202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9). 
  70. ^ 小小羊. COR基督徒聖經世界觀(醫學):代理孕母、夫妻以外的精子卵子、試管嬰兒. 基督教小小羊园地. 2019-04-09 [202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9). 
  71. ^ 刘世尧. 从基督教信仰谈代孕. 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 [2024-05-29]. 
  72. ^ 古德恩. 试管婴儿有可能道德正确吗?. 福音联盟. 2021-11-18 [2024-05-29]. 
  73. ^ Research Staff. Ethical and Theological Considerations on IVF from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The Ethics and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 2024-05-15 [202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9) (英语). 
  74. ^ Albert Mohler. Christian Morality and Test Tube Babies, Part One. [202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0) (英语). 
  75. ^ Albert Mohler. Christian Morality and Test Tube Babies, Part Two. [202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9). 
  76. ^ 安德鲁·沃克、马修·李·安德森. 打破福音派对试管婴儿的沉默. 福音联盟. 2019-08-28 [2024-05-29]. 
  77. ^ 乔·卡特. 基督徒应当如何看待人工受孕胚胎. 福音联盟. 2024-03-19 [2024-05-29]. 
  78. ^ Dr. C. Matthew McMahon. The Barren Womb and IVF Part 1. A Puritan's Mind. [202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9) (英语). 
  79. ^ Ana Faguy and Brandon Drenon. US Southern Baptist Church opposes IVF in vote. BBC. 13 June 2024 [202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1) (英语). 
  80. ^ Ruth Graham. Southern Baptists Vote to Oppose Use of I.V.F..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2, 2024 [202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1) (英语). 
  81. ^ 天主教教理2379条
  82. ^ 张嘉慧. 【基督徒行不行】人工受孕 不孕症的春天!?. 基督教今日报. 2012-11-27 [202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6). 
  83. ^ Global Christianity – A Report on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Christian Population. 19 December 2011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9). 
  84. ^ Johnstone,Patrick,History,Trends and Possibilities: The Future of the Global Church,页100, 页105,页109,页113,页111
  85. ^ 皮尤研究中心:关于全世界基督徒规模与分布的报告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6. ^ Status of Global Mission, 2014, in the Context of AD 1800–202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 Vol 38, No. 1
  87. ^ 《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全文). web.archive.org. 2018-05-08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8. 
  88. ^ 存档副本. [2023-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89. ^ 《基督日报》2014年4月文章:“具体的数字仍有争议,很多人倾向认为中国现在约有八千万到一亿的基督徒。”,这是指基督新教;圣神研究中心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估算至2004年底,中国天主教徒人数约1千2百万。
  • Esler, Philip F. The Early Christian World. Routledge (200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