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
此条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许不适合百科全书。 (2022年6月1日) |
“写意”,一般意思为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表现的艺术创作风格和手法。“写意”在中国审美术语中有它的特殊性。强调意在笔先的决定性意义,强调“象”在创作思维中被转化成为精神性的“意”的范畴的东西;再经过“写”,经过笔墨如书法那样的处理,则往往达到更大的艺术高度。[1]“写意”一词最初起源于绘画,兴起于北宋,要求在形象之中有所蕴涵和寄寓,让“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写意”在中国绘画领域里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中国风格及文化精神的代指。
中国水墨画
所谓的“写意”,无论是夏商周的青铜艺术、彩陶,汉唐的绘画、雕塑,宋元明清的文人书画,还是世代传承的民间美术,自古以来便贯穿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中。
气势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简言之,气势是作品的内在气韵或者说作者的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意象与 外界的客观景物、物象互相交融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变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现代英美意象派诗歌的“意象”(image),是“在瞬间显现 的理性 与情感的复合体”(庞德),也带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在造型艺术领域,意象介于纯写实与纯抽象两极之间,程度不等的偏向其中一极。
中国现当代艺术
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奋斗,中国几代油画家花费大量的心血探索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的融合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常玉、颜文梁、潘玉良、朱士杰、庞薰琹等艺术家创作出大量优秀且带有鲜明中国写意精神的作品。在杭州艺专的体系中,出现了林风眠、方干民、吴大羽、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苏天赐等一批具有中国文化修养与国际影响力的画家。1949年之后,罗工柳、艾中信、詹建俊、靳尚谊等艺术家不断在所谓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2]
罗工柳在建国初期便对当时国内流行的苏式油画提出“繁、满、实、抠、腻、死、板”的批评,并极力主张从传统写意中国画中汲取养分,以改造油画。罗工柳亦在1960年代提出“写意油画”的概念,并渐渐得到油画界的呼应,但写意油画真正普遍获得艺术界的认同,应当是近十年来的事。[3]
参见
参考资料
- ^ www.cafa.com.cn,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CAFA) ;. 回望他隐去的背影——艾中信的艺术与人生.美院批评-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com. www.cafa.com.cn.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1).
- ^ 文脈傳薪——中國寫意油畫學派名家研究展傳遞“寫意精神”_大公資訊_大公網. news.takungpao.com.hk.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 ^ 宋永进:写意油画与芥子园画谱的文脉传承. new.qq.com.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