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省1934年造壹圆银币

川陕省1934年造壹圆银币,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的货币。

历史沿革

1933年2月,以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所领导的红四方面军通江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1933年10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军的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部队利用敌方军队兵力分散及后防空虚的机会,集结了十余团兵力攻击驻守在宣汉达县万源城口等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的刘存厚部队,击毙和俘掳四千余人,收缴枪械八千多支、各式火炮三十六门、子弹五百万发、银元一百多万元、布二十万匹、棉衣二万套。此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向东扩展大约一百五十公里,使通江、南江巴中地区与川东游击队所在地完整连接在一起,使得本区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根据地。

国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刘存厚在达县设有占地约六百亩的兵工厂和造币厂,总计员工近千人。造币厂专司铸造后世称为川版的袁大头孙小头四川汉字币三种当时广泛流通的银币及一些铜币。当时,他所建立的造币厂,以其规模、设备和技术能力等各项指标而论,在全国各省造币厂中堪称翘楚。刘存厚军败走后,他建立的兵工厂、被服厂和造币厂全部成为苏维埃红军的战利品,特别是掳获各式先进机器138台,直接提高了红军的整体后勤力量,为日后川陕省的治理与扩展创造了条件。其中,造币厂的机器设备有英国德国日本制造的大圆车、碾片机、印花机、滚边机、摇光机、制模机、银炉、抛光机等机床,原料有铜砖约40000公斤,杂铜10000多公斤,硫酸、硝酸100余缸,每缸重50到100公斤,进口钢材5000公斤,焦炭10000多公斤。为了搬迁这些机器设备及原料,当时的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行长郑义斋和苏维埃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艰苦动员了五千多名军民以人力方式水陆兼程150多公里,顺利将这些机器设备及原料全部运回通江。郑义斋行长更亲自出面,成功劝说了原造币厂的技师和工人留下来为红军工作,为造币厂的稳定运作奠定了基石。

1933年11月,组装完成的崭新造币厂在通江城郊西寺正式运作,开始生产和发行川陕地区的各式货币,使用了包括纸、布、铜、银四种材质。为了与国统区贸易换取必要物资以突破封锁,造币厂利用俘获的先进铸造设备及熟练技工开始作业,尤其是任命了技艺精湛的原国民党兵工厂技术干部何阳洲为川陕造币厂总技师,因而成功铸造出大批精美的袁大头、孙小头以及四川汉字币,用于国统区购买武器弹药医疗器械等物资。同时,为了供应苏区内部流通,发行了比起之前更精致的纸币、布币、铜币,也铸造发行精美的壹圆银币以及五角与二角银辅币。

其中这枚壹圆银币文字与图案据悉由廖承志所设计,正面中间为“壹圆”二字上下排列,外环以小圆珠圆形圈围,上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八个字左旋排列,下缘有“川陕省造币厂造”七个字右旋排列,上下缘两行字之间以实心五角星间隔 ,这两个五角星左右对称,两星上方星芒皆向钱币中央微倾,银币背面中央为地球,上缘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十一个字左旋排列,下缘是“一九三四年”五个字右旋排列,上下缘两行字之间以四瓣花间隔,两朵四瓣花中央各有一个小圆坑,地球里面有空心的铁锤和镰刀,铁锤和镰刀里面密布著防伪斜格实线。这枚由熟练技工操作英、德、日进口精密机器打造出来的壹圆银币,其精美程度与防伪等级甚高,相较之下,其与鄂豫皖闽湘赣革命根据地或中央苏区在艰困条件下铸造发行的壹圆银币就有风格相近而技术含量差异甚大的现象。由于造币厂拥有许多先进设备、掳获的充足原料、足量的熟练技工,在红色理财专家郑义斋监督下,川陕省银币和铜币的铸造和发行量跃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个根据地的首席位置,有效地突破了国民党政府对本区经济和军事的双重封锁。直到1935年3月底,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力围剿,失利的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根据地投入二万五千里长征行列,除了军队携带的少量银元以供沿途使用之外,所有铸造设备悉数抛入河中毁弃,仅携带印制布币的设备即行远赴甘南转进陕北,苏维埃川陕省被国民党军占领后被迫取消,川陕省造币厂自此不复存在,川陕省壹圆银币的铸造也成绝响。国民党军进驻本区后,全力收缴苏维埃货币进行彻底销毁。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为稳定人民币流通,明令禁止银币使用及买卖,并挂牌收兑银元直到1999年11月停止收兑为止。以银币收藏而言,这使得原本就相对少量铸造的苏维埃川陕省壹圆银币,经过几次浩劫之后,能够幸存于世者实为罕见。

参考资料

  • 中国国民党文传会党史馆 2015-01 出版 国父年谱 里的下册 次标题为 川军第二师师师长刘存厚宣布讨袁
  • 中国共产党党史 第二章: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的第三节跟第四节 于 2011-05-28 《党史博览》杂志 发表
  • 解放军报》2010年7月12日刊出的 苏区货币战 及 2011年12月5日刊出的 川陕苏区时期的货币
  • 人民政协网 2013年10月10日刊出的 说说苏区红色货币的防伪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