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藩王列表列出在更始帝、东汉时期册封的诸侯国所有藩王。本表各王在位年份,依《史记》、《汉书》各表体例,以各藩王初封、复封、改封之年作为元年开始计算,继位者以前任藩王去世之年的隔年作为元年开始计算。凡因谋反、犯罪、无后等各种原因而除国者,若此后又立同名国,则另立新表格于其下。凡谥号仅列王号者,为因谋反、犯罪、贬位等原因而无谥号。在位年数一年以上者计入,不足一年者不计入。
更始帝时期群雄所立藩王
更始帝册立
王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定陶王 |
刘祉 |
3年 |
24年-26年 |
舂陵侯刘敞之子。更始二年(24年)封定陶王。建武二年(26年)四月徙封城阳王。
|
宛王 |
刘赐 |
2年 |
24年-25年 |
汉朝宗室,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更始二年(24年)封宛王。建武元年(25年)降东汉。
|
燕王 |
刘庆 |
2年 |
24年-25年 |
汉朝宗室,舂陵侯刘敞之弟。更始二年(24年)封燕王,明年为赤眉军所杀。
|
元氏王 |
刘歙 |
3年 |
24年-26年 |
汉光武帝刘秀族父。更始二年(24年)封元氏王,建武二年(26年)五月徙封泗水王。
|
汉中王 |
刘嘉 |
4年 |
24年-27年 |
汉朝宗室,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更始二年(24年)封汉中王。建武三年(27年)为公孙述所败,降东汉。
|
汝阴王 |
刘信 |
2年 |
24年-25年 |
汉朝宗室,父刘显,叔父刘赐,更始帝刘玄从侄,汉光武帝刘秀的族侄。更始二年(24年)封汝阴王。建武三年(25年)降东汉。
|
比阳王 |
王匡 |
2年 |
24年-25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比阳王。更始三年(25年)投赤眉军。
|
宜城王 |
王凤 |
? |
24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宜城王。
|
胶东王 |
朱鲔 |
- |
- |
更始二年(24年)封胶东王,他以祖训“异姓不得封王”,未接受王号。
|
淮阳王 |
张卬 |
2年 |
24年-25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淮阳王,三年(25年)降赤眉军。
|
邓王 |
王常 |
3年 |
24年-26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邓王。建武二年(26年)降东汉。
|
穰王 |
廖湛 |
2年 |
24年-25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穰王,三年(25年)降赤眉军。
|
平氏王 |
申屠建 |
2年 |
24年-25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平氏王,三年(25年)谋反,为更始帝刘玄杀害。
|
随王 |
胡殷 |
2年 |
24年-25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随王,三年(25年)降赤眉军。
|
西平王 |
李通 |
2年 |
24年-25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西平王,建武元年(25年)入东汉。
|
舞阴王 |
李轶 |
2年 |
24年-25年 |
李通从弟。更始二年(24年)封舞阴王,明年为朱鲔所杀。
|
襄邑王 |
成丹 |
2年 |
24年-25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襄邑王,三年(25年)为更始帝刘玄杀害。
|
阴平王 |
陈牧 |
2年 |
24年-25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阴平王,三年(25年)为更始帝刘玄杀害。
|
颍阴王 |
宋佻 |
? |
24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颍阴王。
|
郾王 |
尹尊 |
3年 |
24年-26年 |
更始二年(24年)封郾王,建武二年(26年)降东汉。
|
萧王 |
刘秀 |
2年 |
24年-25年 |
汉朝宗室,更始二年(24年)封萧王,建武元年(25年)六月称帝,为大汉皇帝。
|
梁王 |
刘永 |
5年 |
23年-27年 |
汉朝宗室,梁王刘立之子。更始元年(23年)封梁王,建武元年(25年)自称天子,建武三年(27年)为部将庆吾杀害。
|
赤眉册立
王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长沙王 |
刘玄 |
1年 |
25年 |
汉朝宗室。本为皇帝,更始三年(25年)十月投降赤眉军,后封为长沙王,同年十二月被杀。
|
刘永册立
王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鲁王 |
刘少公 |
? |
25年-? |
汉朝宗室,梁王刘永之弟。更始三年(25年)梁王刘永立为鲁王。
|
淮阳王 |
刘茂 |
1年 |
26年 |
汉朝宗室,泗水王刘歙堂弟。建武二年(26年)梁王刘永立为淮阳王,同年降东汉。
|
齐王 |
张步 |
3年 |
27年-29年 |
建武三年(27年)夏梁王刘永立为齐王,建武五年(29年)十月降东汉。
|
海西王 |
董宪 |
4年 |
27年-30年 |
建武三年(27年)夏梁王刘永立为海西王,建武六年(30年)为部将杀害。
|
梁王 |
刘纡 |
3年 |
27年-29年 |
汉朝宗室,梁王刘永之子。建武三年(27年)即梁王位,建武五年(29年)为部将杀害。
|
公孙述册立
王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朔宁王 |
隗嚣 |
3年 |
31年-33年 |
龙兴七年(31年)公孙述立为朔宁王。龙兴九年(33年)忧愤而死。
|
朔宁王 |
隗纯 |
2年 |
33年-34年 |
隗嚣之子。龙兴九年(33年)即位。十年(34年)十月降东汉。
|
汝宁王 |
延岑 |
8年 |
29年-36年 |
龙兴五年(29年)公孙述立为汝宁王,十二年(36年)十一月降东汉。
|
翼江王 |
田戎 |
8年 |
29年-36年 |
龙兴五年(29年)公孙述立为翼江王,十二年(36年)七月被杀。
|
自立称王
王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淮南王 |
李宪 |
5年 |
23年-27年 |
更始元年(23年)割据卢江,自称淮南王。建武三年(27年)自称天子。
|
楚黎王 |
秦丰 |
6年 |
24年-29年 |
南郡人。更始二年(24年)自称楚黎王。建武五年(29年)六月降东汉。
|
蜀王 |
公孙述 |
2年 |
24年-25年 |
更始二年(24年)自称蜀王,明年四月称帝。
|
西平王 |
卢芳 |
1年 |
25年 |
建武元年(25年)自称西平王,同年称汉皇帝。
|
武安王 |
延岑 |
2年 |
26年-27年 |
建武二年(26年)二月自称武安王,明年兵败归降秦丰。
|
东汉朝
汉宗室系藩王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淮阳王 |
刘玄 |
- |
25年 |
汉光武帝刘秀族兄。建武元年(25年)九月遥封淮阳王,同年十二月被赤眉军杀害。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城阳恭王 |
刘祉 |
10年 |
26年-35年 |
舂陵侯刘敞之子。建武二年(26年)四月封城阳王,十一年(35年)二月薨。
|
建武十三年(37年)废国并入琅邪郡。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泗水王 |
刘歙 |
9年 |
26年-34年 |
汉光武帝刘秀族父。建武二年(26年)五月封泗水王,十年(34年)去世。
|
建武十三年(37年)废国并入广陵郡。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真定王 |
刘得 |
12年 |
26年-37年 |
真定王刘杨之子。建武二年(26年)五月封真定王,建武十三年(37年)二月降封真定侯。
|
建武十三年(37年)废国并入常山郡。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长沙王 |
刘兴 |
12年 |
26年-37年 |
长沙公刘舜之子。约建武二年(26年)左右封长沙王[1],十三年(37年)二月降封临湘侯。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淄川王 |
刘终 |
9年 |
26年-34年 |
泗水王刘歙之子。建武二年(26年)六月封淄川王,十年(34年)去世。
|
建武十三年(37年)废国并入高密郡。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中山王 |
刘茂 |
12年 |
26年-37年 |
泗水王刘歙堂弟。建武二年(26年)五月封中山王,十三年(37年)二月降封单父侯。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河间王 |
刘邵 |
7年 |
31年-37年 |
汉朝宗室。建武七年(31年)八月复封河间王,建武十三年(37年)二月降封乐成侯。
|
巨鹿都尉系藩王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广阳王 |
刘良 |
4年 |
26年-29年 |
汉光武帝刘秀叔父。建武二年(26年)四月封广阳王,五年(29年)三月徙封赵王。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赵孝王 |
刘良 |
9年 |
29年-37年 |
汉光武帝刘秀叔父。本广阳王,建武五年(29年)三月徙封赵王,十三年(37年)二月降为赵公。
|
中隔5年。
|
第2任 |
二世 |
赵节王 |
刘栩 |
39年[2] |
43年-81年 |
赵孝王刘良之子。本赵公,建武十九年(43年)闰四月晋爵赵王。
|
第3任 |
三世 |
赵顷王 |
刘商 |
23年 |
82年-104年 |
刘栩之子。
|
第4任 |
四世 |
赵靖王 |
刘宏 |
12年 |
105年-116年 |
刘商之子。
|
第5任 |
五世 |
赵惠王 |
刘干 |
48年 |
117年-164年 |
刘宏之子。
|
第6任 |
六世 |
赵怀王 |
刘豫 |
? |
165年-? |
刘干之子。
|
第7任 |
七世 |
赵献王 |
刘赦 |
? |
?-211年 |
刘豫之子。
|
第8任 |
八世 |
赵王 |
刘珪 |
2年 |
212年-213年 |
刘赦之子。建安十六年(211年)六月徙封博陵王。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博陵王 |
刘珪 |
8年[3] |
213年-220年 |
刘赦之子。本赵王,建安十八年(213年)六月徙封博陵王。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
|
南顿县令系藩王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太原王 |
刘章 |
10年 |
26年-35年 |
齐武王刘𬙂长子。建武二年(26年)四月封太原王,建武十一年(35年)二月降封齐公。[4]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
- |
齐武王 |
刘𬙂 |
- |
- |
汉光武帝刘秀长兄。建武十五年(39年)四月追谥为齐公,后追谥为王。
|
第1任 |
始封 |
齐哀王 |
刘章 |
6年[5] |
41年-46年 |
刘𬙂长子。本齐公,建武十七年(41年)闰四月晋爵齐王。
|
第2任 |
二世 |
齐炀王 |
刘石 |
24年 |
47年-70年 |
刘章之子。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就国。
|
第3任 |
三世 |
齐王 |
刘晃[6] |
17年 |
71年-87年 |
刘石之子。章和元年(87年)七月贬为芜湖侯,国除。
|
中有3年国废。
|
第4任 |
四世 |
齐惠王 |
刘无忌 |
52年 |
90年-141年 |
刘晃之子。永元二年(90年)五月封为齐王。
|
第5任 |
五世 |
齐顷王 |
刘喜 |
5年 |
142年-146年 |
刘无忌之子。
|
第6任 |
六世 |
齐王 |
刘承 |
? |
147年-? |
刘喜之子。[7]
|
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
- |
鲁哀王 |
刘仲 |
- |
- |
汉光武帝刘秀次兄。建武十五年(39年)四月追谥为鲁哀公,后追谥为王。
|
第1任 |
初封 |
鲁王 |
刘兴 |
12年 |
26年-37年 |
齐武王刘𬙂次子(刘仲嗣子)。建武二年(26年)四月封鲁王,十三年(37年)二月降为鲁公,建武十七年(41年)闰四月复为鲁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正月徙封北海王。
|
12年 |
41年-52年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北海靖王[8] |
刘兴 |
13年[9] |
52年-64年 |
齐武王刘𬙂次子。本鲁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正月徙封北海王。
|
第2任 |
二世 |
北海敬王 |
刘睦 |
10年 |
65年-74年 |
刘兴之子。永平十七年(74年)正月去世[10]。
|
第3任 |
三世 |
北海哀王 |
刘基 |
12年[11] |
75年-86年 |
刘睦之子。
|
中有4年无继位者。
|
第4任 |
|
北海王 |
刘威 |
7年 |
90年-96年 |
刘睦庶子。本斟乡侯,永元二年(90年)五月晋封北海王。永元八年(96年)遇谤,自杀。
|
中有11年无继位者。
|
第5任 |
四世 |
北海顷王 |
刘普[12] |
17年[13] |
107年-123年 |
刘睦之孙。本寿光侯,永初元年(107年)五月晋封北海王。
|
第6任 |
五世 |
北海恭王 |
刘翼 |
14年 |
124年-137年 |
刘普之子。
|
第7任 |
六世 |
北海康王 |
刘囗 |
? |
138年-? |
刘喜之子。去世年份不详。
|
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
|
光武帝系藩王
中山国
中山国(41年-44年)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中山王 |
刘辅 |
4年 |
41年-44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二子。本右冯翊公,建武十七年(41年)晋封中山王,二十年(44年)六月徙封沛王。
|
中山国(54年-174年)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中山简王 |
刘焉 |
37年[14] |
54年-90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十子。本左冯翊王,建武三十年(54年)四月徙封中山王。
|
第2任 |
二世 |
中山夷王 |
刘宪 |
28年[15] |
91年-118年 |
刘焉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中山孝王 |
刘弘 |
22年[16] |
119年-140年 |
刘宪之子。
|
第4任 |
四世 |
中山穆王 |
刘畅 |
34年 |
141年-174年 |
刘弘之子。
|
第5任 |
五世 |
中山节王 |
刘稚 |
─ |
174年 |
刘畅之子。无子嗣,国除为郡。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左冯翊王 |
刘焉 |
14年 |
41年-54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十子。本左冯翊公,建武十七年(41年)晋爵左冯翊王,三十年(54年)四月徙封中山王。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东海王 |
刘阳 |
3年 |
41年-43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本东海公,建武十九年(41年)十月晋爵东海王,十九年(43年)六月立为皇太子。
|
第2任 |
|
东海恭王 |
刘彊 |
16年[17] |
43年-58年 |
汉光武帝刘秀长子。本皇太子,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18]废为东海王。
|
自刘彊死后,东海郡收归汉廷,东海国仅食鲁郡一地,而东海王封号未变。[19]
|
第3任 |
二世 |
东海靖王 |
刘政 |
44年 |
59年-102年 |
刘彊之子。
|
第4任 |
三世 |
东海顷王 |
刘肃 |
23年 |
103年-125年 |
刘政之子。
|
第5任 |
四世 |
东海孝王 |
刘臻 |
31年 |
126年-156年 |
刘肃之子。
|
第6任 |
五世 |
东海懿王 |
刘祗 |
44年 |
157年-200年 |
刘臻之子。
|
第7任 |
六世 |
东海王 |
刘羡 |
20年 |
201年-220年 |
刘祗之子。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楚王 |
刘英 |
30年[20] |
41年-70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三子。本楚公,建武十七年(41年)十月进爵楚王。永平十三年(70年)谋反被废,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济南安王 |
刘康 |
57年[21] |
41年-97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五子。本济南公,建武十七年(41年)十月进爵济南王。
|
第2任 |
二世 |
济南简王 |
刘错 |
6年 |
98年-103年 |
刘康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济南孝王 |
刘香 |
22年[22] |
104年-125年 |
刘错之子。无子嗣,国绝。
|
第4任 |
|
济南釐王 |
刘显 |
3年 |
126年-128年 |
刘错之子。本阜阳侯,永建元年(126年)六月晋封济南王。
|
第5任 |
四世 |
济南悼王 |
刘广 |
25年 |
129年-153年 |
刘显之子。无子嗣,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东平宪王 |
刘苍 |
43年[23] |
41年-83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六子。本东平公,建武十七年(41年)十月晋爵东平王。
|
第2任 |
二世 |
东平怀王 |
刘忠 |
1年 |
84年 |
刘苍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东平孝王 |
刘敞 |
48年 |
85年-132年 |
刘忠之子。
|
第4任 |
四世 |
东平顷王 |
刘端 |
47年 |
133年-179年 |
刘敞之子。
|
第5任 |
五世 |
东平王 |
刘凯 |
41年 |
180年-220年 |
刘端之子。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山阳王 |
刘荆 |
18年 |
41年-58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八子。本山阳公,建武十七年(41年)十月晋爵山阳王,永平元年(58年)八月徙封广陵王,十年(67年)二月自杀,国除。
|
广陵思王 |
10年 |
58年-67年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琅邪孝王 |
刘京 |
41年[24] |
41年-81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十一子。本琅邪公,建武十七年(41年)十月晋爵琅邪王。
|
第2任 |
二世 |
琅邪夷王 |
刘宇 |
22年[25] |
82年-103年 |
刘京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琅邪恭王 |
刘寿 |
17年 |
104年-120年 |
刘宇之子。
|
第4任 |
四世 |
琅邪贞王 |
刘尊 |
18年 |
121年-138年 |
刘寿之子。
|
第5任 |
五世 |
琅邪安王 |
刘据 |
47年 |
139年-185年 |
刘尊之子。
|
第6任 |
六世 |
琅邪顺王 |
刘容 |
8年 |
186年-193年 |
刘据之子。
|
中有13年无继位者。
|
第7任 |
七世 |
琅邪王 |
刘熙 |
11年 |
206年-216年 |
刘容之子。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被杀,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沛献王 |
刘辅 |
41年[26] |
44年-84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二子。本中山王,建武二十年(44年)六月徙封沛王。
|
第2任 |
二世 |
沛釐王 |
刘定 |
11年 |
85年-95年 |
刘辅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沛节王 |
刘正 |
14年 |
96年-109年 |
刘定之子。
|
第4任 |
四世 |
沛孝王[27] |
刘广 |
35年 |
110年-144年 |
刘正之子。
|
第5任 |
五世 |
沛幽王 |
刘荣 |
20年 |
145年-164年 |
刘广之子。
|
第6任 |
六世 |
沛考王[27] |
刘琮 |
? |
165年-? |
刘荣之子。
|
第7任 |
七世 |
沛恭王 |
刘曜 |
? |
?-? |
刘琮之子。
|
第8任 |
八世 |
沛王 |
刘契 |
? |
?-220年 |
刘曜之子。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淮阳王 |
刘延 |
33年 |
41年-73年 |
汉光武帝刘秀第七子。本淮阳公,建武十七年(41年)十月晋爵淮阳王,永平十六年(73年)七月徙封阜陵王,建初元年(76年)十一月贬为阜陵侯,章和元年(87年)九月复为阜陵王。
|
阜陵质王 |
4年 |
73年-76年
|
3年[28] |
87年-89年
|
第2任 |
二世 |
阜陵殇王 |
刘冲[29] |
2年 |
90年-91年 |
刘延之子。无子嗣。
|
中有2年无继位者。
|
第3任 |
|
阜陵顷王 |
刘鲂 |
30年 |
93年-122年 |
刘延之子,刘冲之兄。永元五年(93年)四月立为阜陵王。
|
第4任 |
三世 |
阜陵怀王 |
刘恢 |
10年 |
123年-132年 |
刘鲂之子。
|
第5任 |
四世 |
阜陵节王 |
刘代 |
13年[30] |
133年-145年 |
刘恢之子。无子嗣,国绝。
|
中有2年无继位者。
|
第6任 |
|
阜陵恭王 |
刘便亲[31] |
13年 |
147年-159年 |
刘恢之子,刘代之兄。本勃遒亭侯,建和元年(147年)四月晋封阜陵王。
|
第7任 |
五世 |
阜陵孝王 |
刘统 |
8年 |
160年-167年 |
刘便亲之子。
|
第8任 |
六世 |
阜陵王 |
刘赦 |
39年 |
168年-206年 |
刘统之子。无子嗣。
|
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任城孝王 |
刘尚 |
18年 |
84年-101年 |
东平宪王刘苍之子。元和元年(84年)四月封任城王[32]。
|
第2任 |
二世 |
任城贞王 |
刘安 |
19年 |
102年-120年 |
刘尚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任城节王 |
刘崇 |
31年 |
121年-151年 |
刘安之子。无子嗣,国绝。
|
中有10年无继任者。
|
第4任 |
始封 |
任城王 |
刘博 |
14年[33] |
161年-174年 |
河间孝王刘开之子。本参户亭侯,延熹四年(161年)四月晋封任城王。无子,国绝。
|
第5任 |
始封 |
任城王 |
刘佗 |
46年 |
175年-220年 |
河间贞王刘建之子。本新昌侯,熹平四年(175年)三月晋封任城王。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
|
明帝系藩王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千乘哀王 |
刘建 |
2年 |
60年-61年 |
汉明帝刘庄长子。永平三年(60年)四月封千乘王[34],明年去世。
|
第2任 |
一世 |
千乘贞王 |
刘伉 |
15年 |
79年-93年 |
汉章帝刘炟长子。建初四年(79年)四月封千乘王。
|
第3任 |
二世 |
千乘王 |
刘宠 |
2年 |
94年-95年 |
刘伉之子。永元七年(95年)五月改称乐安王。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广平王 |
刘羡 |
23年 |
60年-82年 |
汉明帝刘庄第二子。永平三年(60年)四月封广平王[35],建初七年(82年)六月徙封西平王,章和二年(88年)三月徙封陈王。
|
西平王 |
7年 |
82年-88年
|
陈敬王 |
19年[36] |
88年-96年
|
第2任 |
二世 |
陈思王 |
刘钧 |
21年 |
97年-117年 |
刘羡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陈怀王 |
刘竦 |
2年 |
118年-119年 |
刘钧之子。
|
第4任 |
二世 |
陈顷王 |
刘崇 |
5年 |
120年-124年 |
刘羡之子。本安寿亭侯,永宁元年(120年)四月晋封陈王。
|
第5任 |
三世 |
陈孝王 |
刘承 |
? |
125年-? |
刘崇之子。
|
第6任 |
四世 |
陈愍王 |
刘宠 |
30年以上 |
? -197年 |
刘承之子。建安二年(197年)被杀,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钜鹿王 |
刘恭 |
8年 |
72年-79年 |
汉明帝刘庄第三子。永平十五年(72年)四月封钜鹿王,建初四年(79年)四月徙封江陵王[37],元和二年(85年)五月徙封六安王,章和二年(88年)三月徙封彭城王。
|
江陵王 |
7年 |
79年-85年
|
六安王 |
4年 |
85年-88年
|
彭城靖王 |
30年[38] |
88年-117年
|
第2任 |
二世 |
彭城考王 |
刘道 |
28年 |
118年-145年 |
刘恭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彭城顷王 |
刘定 |
4年 |
146年-149年 |
刘道之子。
|
第4任 |
四世 |
彭城孝王 |
刘和 |
64年 |
150年-213年 |
刘定之子。
|
第5任 |
六世 |
彭城王 |
刘祗 |
7年 |
214年-220年 |
刘和之孙。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乐成靖王 |
刘党 |
25年 |
72年-96年 |
汉明帝刘庄第四子。永平十五年(72年)四月封乐成王。
|
第2任 |
二世 |
乐成哀王 |
刘崇 |
2月 |
- |
刘党之子。无子嗣,国绝。
|
第3任 |
|
乐成釐王 |
刘巡 |
15年 |
97年-111年 |
刘党之子,刘崇之兄。本脩侯,永元九年(97年)四月晋封乐成王。
|
第4任 |
三世 |
乐成隐王 |
刘宾 |
8年 |
112年-119年 |
刘巡之子。无子嗣,国绝。
|
第5任 |
二世 |
乐成王 |
刘苌 |
2年 |
120年-121年 |
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建光元年(121年)四月贬为临湖侯。
|
延光元年(122年)改国名为安平国。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下邳惠王 |
刘衍 |
54年 |
72年-125年 |
汉明帝刘庄第六子。永平十五年(72年)四月封下邳王。
|
第2任 |
二世 |
下邳贞王 |
刘成 |
2年 |
126年-127年 |
刘衍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下邳湣王 |
刘意 |
57年 |
128年-184年 |
刘意之子。
|
第4任 |
四世 |
下邳哀王 |
刘宜 |
数月 |
─ |
刘意之子。无子嗣。
|
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汝南王 |
刘畅 |
8年 |
72年-79年 |
汉明帝刘庄第七子。永平十五年(72年)四月封汝南王,建初四年(79年)四月徙封梁王。
|
梁节王 |
20年[39] |
79年-98年
|
第2任 |
二世 |
梁恭王 |
刘坚 |
26年 |
99年-124年 |
刘畅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梁怀王 |
刘匡 |
11年 |
125年-135年 |
刘坚之子。
|
第4任 |
三世 |
梁夷王 |
刘成 |
29年 |
136年-164年 |
刘坚之子,刘匡之弟。本孝阳亭侯,永和元年(136年)晋封梁王。
|
第5任 |
四世 |
梁敬王 |
刘元 |
16年 |
165年-180年 |
刘成之子。
|
第6任 |
五世 |
梁王 |
刘弥 |
40年 |
181年-220年 |
刘元之子。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
|
常山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常山王 |
刘昞 |
8年 |
72年-79年 |
汉明帝刘庄第八子。永平十五年(72年)四月封常山王,建初四年(79年)四月徙封淮阳王。
|
第2任 |
二世 |
常山殇王 |
刘侧[40] |
13年 |
90年-102年 |
刘昞之子。永元二年(90年)五月封常山王。无子嗣,国绝。
|
第3任 |
三世 |
常山靖王 |
刘章 |
25年 |
103年-127年 |
刘昞之子,刘侧之兄。
|
第4任 |
四世 |
常山顷王 |
刘仪 |
17年 |
128年-144年 |
刘章之子。
|
第5任 |
五世 |
常山节王 |
刘豹 |
8年 |
145年-152年 |
刘仪之子。
|
第6任 |
六世 |
常山王 |
刘暠 |
32年 |
153年-184年 |
刘豹之子。中平元年(184年)弃国走。
|
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
|
淮阳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淮阳顷王[41] |
刘昞 |
9年[42] |
79年-87年 |
汉明帝刘庄第八子。本常山王,建初四年(79年)四月徙封淮阳王[43]。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济阴悼王 |
刘长 |
13年 |
72年-84年 |
汉明帝刘庄第九子。永平十五年(72年)四月封济阴王,元和元年(84年)去世,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二世 |
乐安夷王 |
刘宠 |
27年[44] |
95年-121年 |
千乘贞王刘伉之子。本千乘王,永元七年(95年)五月改称乐安王。
|
第2任 |
三世 |
乐安王 |
刘鸿 |
25年 |
122年-146年 |
刘宠之子。本初元年(146年)五月徙封渤海王。
|
章帝系藩王
平春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平春悼王 |
刘全 |
1年 |
79年 |
汉章帝刘炟第二子。建初四年(79年)四月封平春王,同年去世。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清河孝王 |
刘庆 |
25年 |
82年-106年 |
汉章帝刘炟第三子。本皇太子,建初七年(82年)六月废为清河王。
|
第2任 |
二世 |
清河湣王 |
刘虎威 |
3年 |
107年-109年 |
刘庆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清河恭王 |
刘延平 |
35年 |
110年-144年 |
乐安夷王刘宠之子。
|
第4任 |
四世 |
清河王 |
刘蒜 |
3年 |
145年-147年 |
刘延平之子。建和元年(147年)贬尉氏侯,国除。
|
广川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广川王 |
刘常保 |
2年 |
107年-108年 |
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永初元年(107年)二月封广川王,明年去世,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甘陵威王 |
刘理 |
25年 |
148年-172年 |
安平孝王刘得之子。本经侯,[45]建和二年(148年)六月晋封甘陵王。
|
第2任 |
二世 |
甘陵贞王 |
刘定 |
4年 |
173年-176年 |
刘理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甘陵献王 |
刘忠 |
13年 |
177年-189年 |
刘定之子,无子嗣。
|
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济北惠王 |
刘寿[46] |
31年 |
90年-120年 |
汉章帝刘炟第五子。永元二年(90年)五月立为济北王。[47]
|
第2任 |
二世 |
济北节王 |
刘登 |
15年 |
121年-135年 |
刘寿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济北哀王 |
刘多 |
3年 |
136年-138年 |
刘登之子。
|
第4任 |
二世 |
济北釐王 |
刘安国 |
7年 |
139年-145年 |
刘寿之子。
|
第5任 |
三世 |
济北孝王 |
刘次 |
17年 |
146年-162年 |
刘安国之子。
|
第6任 |
四世 |
济北王 |
刘鸾 |
? |
163年-? |
刘次之子。
|
第7任 |
五世 |
济北王 |
刘政 |
? |
?-? |
刘鸾之子,无子嗣。
|
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
|
河间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河间孝王 |
刘开 |
42年 |
90年-131年 |
汉章帝刘炟第六子。永元二年(90年)五月立为河间王。
|
第2任 |
二世 |
河间惠王 |
刘政 |
10年 |
132年-141年 |
刘开之子。
|
第3任 |
三世 |
河间贞王 |
刘建 |
10年 |
142年-151年 |
刘政之子。
|
第4任 |
四世 |
河间安王 |
刘利 |
28年 |
152年-179年 |
刘建之子。
|
第5任 |
五世 |
河间王 |
刘陔 |
41年 |
180年-220年 |
刘利之子。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
|
济南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济南王 |
刘庾[48] |
? |
174年-? |
河间安王刘利之子。熹平三年(174年)六月封济南王。[49]
|
第2任 |
二世 |
济南王 |
刘赟[50] |
? |
?-207年 |
刘庾之子,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被黄巾军所杀。
|
第3任 |
三世 |
济南王 |
刘开 |
13年 |
208年-220年 |
刘赟之子。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安平孝王 |
刘得[51] |
30年 |
122年-151年 |
河间孝王刘开之子。延光元年(122年)五月封安平王。
|
第2任 |
二世 |
安平王 |
刘续 |
33年[52] |
152年-184年 |
刘得之子。中平二年(185年)有罪被杀,国除。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三世 |
渤海孝王 |
刘鸿 |
2年[53] |
146年-147年 |
乐安夷王刘宠之子。本乐安王,本初元年(146年)五月徙封渤海王。
|
第2任 |
|
渤海王 |
刘悝 |
19年 |
147年-165年 |
汉桓帝刘志之弟。本蠡吾侯,建和元年(147年)七月晋封渤海王,延熹八年(165年)正月贬为廮陶县王[54]。
|
中有2年无继位者。
|
第2任 |
|
渤海王 |
刘悝 |
6年 |
167年-172年 |
汉桓帝刘志之弟。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复封渤海王,熹平元年(172年)十月坐罪自杀。
|
城阳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城阳怀王 |
刘淑[55] |
5年 |
90年-94年 |
汉章帝刘炟第七子。永元二年(90年)五月封城阳王,六年(94年)去世。无子,国除。
|
广宗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广宗殇王 |
刘万岁 |
1年 |
93年 |
汉章帝刘炟第八子,汉和帝刘肇之弟。永元五年(93年)正月封广宗王[56],同年去世。无子嗣,国除。
|
和帝系藩王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平原怀王 |
刘胜 |
8年 |
106年-113年 |
汉和帝刘肇长子。延平元年(106年)正月立为平原王。
|
第2任 |
二世 |
平原哀王 |
刘得 |
6年 |
114年-119年 |
乐安夷王刘宠之子。
|
第3任 |
一世 |
平原王 |
刘翼 |
2年 |
120年-121年 |
河间孝王刘开之子。建光元年(121年)五月贬为都乡侯,永建五年(130)封蠡吾侯。
|
第4任 |
二世 |
平原王 |
刘顾[57] |
? |
148年-? |
刘翼之子。建和二年(148年)四月立为平原王。
|
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
|
安帝系藩王
济阴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济阴王 |
刘保 |
2年 |
124年-125年 |
汉安帝刘祜之子。本皇太子,延光三年(124年)九月贬为济阴王,四年(125年)十一月即皇帝位。
|
灵帝系藩王
渤海国→陈留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渤海王 |
刘协 |
1年 |
189年 |
汉灵帝刘宏少子。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封渤海王,七月徙封陈留王,九月继位为汉皇帝。
|
陈留王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弘农怀王 |
刘辩 |
2年 |
189年-190年 |
汉灵帝刘宏长子。中平六年(189年)继位为大汉皇帝,同年九月废为弘农王,次年正月被杀。
|
献帝系藩王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南阳王 |
刘冯 |
1年 |
200年 |
汉献帝刘协之子。建安五年(200年)七月封南阳王,同年去世。
|
山阳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山阳王 |
刘懿 |
9年 |
212年-220年 |
汉献帝刘协之子。建安十七年(212年)九月封山阳王,[58]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列侯。
|
东海国(献帝系)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东海王[59] |
刘敦 |
9年 |
212年-220年 |
汉献帝刘协之子。建安十七年(212年)九月封东海王,[58]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列侯。
|
济阴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济阴王 |
刘熙[60] |
9年 |
212年-220年 |
汉献帝刘协之子。建安十七年(212年)九月封济阴王,[58]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列侯。
|
济北国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济北王 |
刘邈 |
9年 |
212年-220年 |
汉献帝刘协之子。建安十七年(212年)九月封济北王,[58]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列侯。
|
异姓藩王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代王 |
卢芳 |
3年 |
40年-42年 |
安定郡人。建武十六年(40年)十月遣使乞降,同年十二月封为代王[61],十八年(42年)五月亡入匈奴。
|
传位 |
世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第1任 |
始封 |
魏武王 |
曹操 |
5年 |
216年-220年 |
汉臣。本魏公[62],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晋爵魏王。
|
第2任 |
二世 |
魏王 |
曹丕 |
1年 |
220年 |
曹操之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继任魏王,同年(延康元年十月)受禅为魏帝。
|
自立称王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时间 |
备注
|
汉中王 |
刘备 |
3年 |
219年-221年 |
汉室宗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自封汉中王,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四月自立为汉帝。
|
安定王
|
张纯
|
3年
|
187年-189年
|
原为为中山相,中平四年(187年),与张举、丘力居起兵,自立安定王、弥天将军。中平六年(189年)被门客王政所杀。
|
河首平汉王
|
宋建
|
30年
|
184年-214年
|
中平元年(184年)趁凉州大乱,自封“河首平汉王”,改元,置百官。建安十九年(214年)被曹操遣夏侯渊所讨伐。
|
注释
- ^ 此据汉朝宗室真定王刘得、泗水王刘歙封王之年,推测刘兴封长沙王大约与刘得、刘歙同时。
- ^ 《后汉书》卷14〈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作在位40年,乃将赵公年数计入。
- ^ 《后汉书》卷14〈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作在位9年,乃将赵王年数计入。
- ^ 《后汉书》卷14〈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作徙封齐王,同书卷01〈世祖光武帝纪下〉记载“〔建武十一年二月〕丁巳,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
- ^ 《后汉书》卷14〈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作在位21年,乃将太原王及齐公年数计入。
- ^ 《后汉纪》卷13作名“刘忍”。
- ^ 《后汉书》卷14〈宗室四王三侯列传〉未记载他的下落。
- ^ 《后汉纪》卷9作“静王”。
- ^ 《后汉书》卷14〈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作在位39年,乃将鲁王及鲁公年数计入。
- ^ 《后汉纪》卷10作永平十六年(73年)九月去世。
- ^ 《后汉书》卷14〈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作在位14年,据卷2〈显宗孝明帝纪〉及卷3〈肃宗孝章帝纪〉所载刘睦及刘基卒年推算,实际在位12年。
- ^ 《后汉纪》卷16作名“刘并”,盖刘普之误。
- ^ 《后汉书》卷14〈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作在位7年,据卷6〈孝安帝纪〉所载刘普封北海王及卒年推算,实际在位17年。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52年,乃将左冯翊公及左冯翊王年数计入。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22年,据卷4〈孝和孝殇帝纪〉及卷5〈孝安帝纪〉所载刘焉及刘宪卒年推算,实际在位28年。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28年,据卷5〈孝安帝纪〉及卷6〈孝孝顺孝冲孝质帝纪〉所载刘宪及刘弘卒年推算,实际在位22年。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18年,乃将东海王刘阳年数计入。
- ^ 《后汉纪》卷7作“十月”。
- ^ 周振鹤:《后汉的东海王与鲁国》,《历史地理》第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8页。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33年,乃将楚公年数及被废爵位后1年计入。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59年,乃将济南公年数计入。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20年,据卷4〈孝和孝殇帝纪〉及卷5〈孝安帝纪〉所载刘错及刘香卒年推算,实际在位22年。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45年,乃将东平公年数计入。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31年,据卷1〈世祖光武帝纪下〉、卷3〈肃宗孝章帝纪〉及卷42〈光武十王列传〉所载封琅邪公、王之年及刘京卒年推算,不计琅邪公年数,实际在位41年。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20年,据卷3〈肃宗孝章帝纪〉及卷4〈孝和孝殇帝纪〉所载刘京及刘宇卒年推算,实际在位22年。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46年,乃将右冯翊公及中山王年数计入。
- ^ 27.0 27.1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记载沛王刘广及刘琮均谥“孝”,然而祖孙不当谥号重复,其中一人必谥“考”字。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51年,乃将淮阳公、淮阳王及阜陵侯年数计入。
- ^ 《后汉书》卷4〈孝和孝殇帝纪〉作名“刘种”。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14年,据卷6〈孝顺孝冲孝质帝纪〉所载刘恢及刘代卒年推算,实际在位13年。
- ^ 《后汉书》卷7〈孝桓帝纪〉作名“刘便”。
- ^ 《后汉纪》卷12作“成都王”。
- ^ 《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作在位13年,据卷7〈孝桓帝纪〉及卷8〈孝灵帝纪〉所载封任城王之年及卒年推算,实际在位14年。
- ^ 《后汉纪》卷10作永平十五年封千乘王。
- ^ 《后汉纪》卷10作永平十五年封陈留王。
- ^ 《后汉书》卷50〈孝明八王列传〉作在位37年,乃将广平王及西平王年数计入。
- ^ 《后汉书》卷50〈孝明八王列传〉作徙封江陵王在建初三年。
- ^ 《后汉书》卷50〈孝明八王列传〉作在位46年,乃将钜鹿王、江陵王及六安王年数计入。
- ^ 《后汉书》卷50〈孝明八王列传〉作在位27年,乃将汝南王年数计入。
- ^ 《后汉纪》卷13作名“刘恻”。
- ^ 《后汉纪》卷13误作“淮南闵王”。
- ^ 《后汉书》卷50〈孝明八王列传〉作在位16年,乃将常山王年数计入。
- ^ 《后汉纪》卷11作徙封淮南王。
- ^ 《后汉书》卷50〈孝明八王列传〉作在位28年,乃将千乘王年数计入。
- ^ 《后汉纪》卷21误作“径城侯”。
- ^ 《后汉纪》卷13作名“刘惠”。
- ^ 《后汉纪》卷13误作北海王。
- ^ 《后汉书·章帝八王列传》作刘康,《后汉纪》卷23作名“刘虎”,这里从《太平御览》卷199引《续汉书》。
- ^ 《后汉纪》卷23作四月封济南王。
- ^ 《后汉纪》卷30作名“刘斌”。
- ^ 《后汉书》卷10下〈皇后纪下·孝崇匽皇后〉误作“刘豹”。
- ^ 《后汉书》卷50〈孝明八王列传〉作在位34年,据卷7〈孝桓帝纪〉及卷8〈孝灵帝纪〉所载刘得及刘续卒年推算,实际在位33年。
- ^ 《后汉书》卷55〈章和八王列传〉作在位26年,乃将乐安王年数计入。
- ^ 《后汉纪》卷22作“定陶王”,盖廮陶王之误。
- ^ 《后汉纪》卷13作名“刘瑕”。
- ^ 《后汉纪》卷13误作“宋王”。
- ^ 《后汉书》卷10下〈皇后纪下·孝崇匽皇后〉作“刘石”,卷55〈河间孝王开传〉作“刘硕”。
- ^ 58.0 58.1 58.2 58.3 《后汉纪》卷30作七月封汉献帝四子为王。
- ^ 《后汉书》卷9〈孝献帝纪〉及《后汉纪》卷30均作封东海王,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言不当有二个东海王,当是北海王之讹;周振鹤《后汉的东海王与鲁国》推断汉明帝为满足东海恭王刘彊“诚愿还东海郡”的心愿,于是将东海郡收归汉廷,仅让其子刘政食鲁郡一地,而东海王的封号未变。
- ^ 《后汉纪》卷30作名“刘临”。
- ^ 《后汉纪》卷7作“冬十月”。
- ^ 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以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十郡建魏国,可置丞相以下百官,如同汉朝诸侯王制度曹操被封魏公时即以建立魏国。详见《三国志》之〈武帝纪〉、〈荀攸传〉。
参考文献
- 后汉书‧卷一上‧世祖光武帝纪第一上
- 后汉书‧卷一下‧世祖光武帝纪第一下
- 后汉书‧卷二‧显宗明孝帝纪第二
-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纪第三
-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 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第五
-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
-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
- 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
-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第十上
-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 后汉书‧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 后汉书‧卷十二‧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 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 后汉书‧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 后汉书‧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 后汉书‧卷五十‧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 后汉书‧卷五十五‧章和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 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
- 后汉纪‧卷一‧光武帝纪一
- 后汉纪‧卷二‧光武帝纪二
- 后汉纪‧卷三‧光武帝纪三
- 后汉纪‧卷四‧光武帝纪四
- 后汉纪‧卷五‧光武帝纪五
- 后汉纪‧卷六‧光武帝纪六
- 后汉纪‧卷七‧光武帝纪七
- 后汉纪‧卷八‧光武帝纪八
- 后汉纪‧卷九‧明帝纪一
- 后汉纪‧卷十‧明帝纪二
- 后汉纪‧卷十一‧章帝纪一
- 后汉纪‧卷十二‧章帝纪二
- 后汉纪‧卷十三‧和帝纪
- 后汉纪‧卷十四‧和帝纪
- 后汉纪‧卷十五‧殇帝纪
- 后汉纪‧卷十六‧安帝纪一
- 后汉纪‧卷十七‧安帝纪二
- 后汉纪‧卷十八‧顺帝纪一
- 后汉纪‧卷十九‧顺帝纪二
- 后汉纪‧卷二十‧质帝纪
- 后汉纪‧卷二十一‧桓帝纪一
- 后汉纪‧卷二十二‧桓帝纪二
- 后汉纪‧卷二十三‧灵帝纪一
- 后汉纪‧卷二十四‧灵帝纪二
- 后汉纪‧卷二十五‧灵帝纪三
- 后汉纪‧卷二十六‧献帝纪一
- 后汉纪‧卷二十七‧献帝纪二
- 后汉纪‧卷二十八‧献帝纪三
- 后汉纪‧卷二十九‧献帝纪四
- 后汉纪‧卷三十‧献帝纪五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