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弧

李培林,中国导演 (1916-2004)

桑弧(1916年12月22日—2004年9月1日),本名李培林,男,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中国导演编剧,原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擅长自编自导,导演、编剧的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导演代表作有《不了情》、《太太万岁》与《祝福》等。

桑弧
导演
本名李培林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中华民族
籍贯浙江宁波
出生1916年12月22日
逝世2004年9月1日(2004岁—09—01)(87岁)
职业导演、编剧
语言普通话

生平

年轻时李培林理想是做一名新闻记者,但他于1934年考入位于外滩中国银行当练习生,业余爱好京剧以及麒派艺术,并以“醉芳”为笔名写些戏评。1935年他认识了周信芳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因周信芳的介绍而认识了导演朱石麟。1941年他第一次以“桑弧”为笔名创作了剧本《灵与肉》,与后面创作的《人约黄昏后》、《洞房花烛夜》先后被朱石麟拍摄成电影。[1]据说桑弧艺名源自“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

从他1944年导演的首部电影《教师万岁》开始就关注于市井小人物的生活,[2]1946年8月成为文华影片公司的导演[3]。而之后又与张爱玲合作推出电影《不了情》、《太太万岁》,后作当时被称为“1947年度银坛压卷之作”。[4]因女主角张瑞芳久治不愈的肺结核以及第二次国共内战的缘故,桑弧与张爱玲三度合作、预备于1948年拍摄《金锁记》的计划宣告流产。

1949年其拍摄的电影《哀乐中年》上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桑弧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第一部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仍获得了多个国际影展的奖项。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桑弧遭到了轮番批斗,桑弧一度表示“此生再也不拍电影”。

文革结束后,1983年桑弧编剧的水墨动画片鹿铃》获得莫斯卡国际电影节动画片特别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

作品

拍摄时间 片名 职务 备注
1941年 灵与肉 编剧
1942年 人约黄昏后 编剧
洞房花烛夜 编剧
1943年 侬本痴情 编剧
1944年 教师万岁 导演、编剧
1945年 人海双珠 导演、编剧
1947年 不了情 导演 张爱玲编剧
假凤虚凰 编剧
太太万岁 导演 张爱玲编剧
1949年 哀乐中年 导演、编剧
越剧精华 导演
1950年 太平春 导演、编剧
1951年 有一家人家 导演
1954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 导演、编剧
1955年 天仙配 编剧
1956年 祝福 导演 改编自鲁迅小说
宋士杰 编剧
1958年 英雄赶派克 导演、编剧
1959年 春满人间 导演、编剧
1962年 魔术师的奇遇 导演、编剧
1963年 柳荫记 编剧
槐荫记 编剧
1965年 上海之春 导演
1974年 无影灯下颂银针 导演
1975年 第二个春天 导演
1979年 她俩和他俩 导演、编剧
1981年 子夜 导演、编剧
1982年 鹿铃 编剧
1983年 浪花细沙 艺术指导
1984年 邮缘 导演、编剧
1986年 女局长的男朋友 导演、编剧

荣誉

  • 1954年 第八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 1955年 第九届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主奖:《梁山伯与祝英台》
  • 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影片金奖:《梁山伯与祝英台》
  • 1957年 第十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祝福》
  • 1958年 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祝福》
  • 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她俩和他俩》
  •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邮缘》

参考资料

  1. ^ 丁亚平,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丛书 中国电影艺术史 1940-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12,第299页
  2. ^ 著名电影艺术家桑弧逝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都日报 2004年09月04日
  3. ^ 丁亚平编著,中国电影历史图志 1896-2015 上 = 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LINMA 1896-2015,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11,第339页
  4. ^ 才子佳人 张爱玲与桑弧的“不了情”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7-25.杭州日报 2009年05月22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