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罗镇会议
榜罗镇会议是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1935年9月27日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进一步研究共军落脚点问题之后,正式决定并宣布改变俄界会议关于到邻近苏联边界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1]榜罗镇会议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民国24年9月,毛泽东率领改编为“陕甘支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甘肃境内,突破国军所设下的渭水封锁线,于26日经陇西县,到达通渭县榜罗镇。榜罗镇是通渭县的四大镇之一,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在榜罗小学内详细阅读了许多报纸杂志,进一步了解了当时全国形势和陕甘苏区的情况。9月27日,召开了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五名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最高领导人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会议按照毛泽东在哈达铺提出的到陕去的行动计划,决定把共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到陕北去会合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巩固和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把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2]
- 榜罗镇会议彻底结束了共军长征长期没有落脚点而四处转战的局面,对共产党而言,榜罗镇会议是继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二次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内容
- 分析
会议在毛泽东主持下,分析研究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矛盾不断上升的国内外形势,以及陕北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状况,认为陕甘支队应迅速到陕北同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会合,决定改变俄界会议上制定的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的方针,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去,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28日清晨,在濛濛细雨中,党中央在榜罗小学旁边的打麦场上召开连以上军政干部大会,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同志讲了话。毛泽东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新决策,进行了政治动员,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陕甘革命根据地是抗日前线,我们要到抗日前线去,任何反革命不能阻止红军去抗日!”
- 重申
此会议中共重申北上抗日的总方针。在中共败逃前夕,即民国23年7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指出:“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不辞一切艰难,以最大决心派遣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开展民众的民族革命斗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民国24年9月22日,毛泽东在一次讲活中指出,民族危机在一天天加深,我们必须继续行动,完成北上抗日的原定计划。榜罗镇会议分析了日本侵略华北的严重性,中共认为华北可成为抗日新阵地,及时作出了到陕北去的决策,发出了“我们要到抗日的前线上去”的口号。
- 确定
会议确定了共军最终的根据地。在榜罗镇会议最终决定到陕北落脚之前,中共想去的根据地曾经过七次大的抉择和变更,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共内部发生内斗和分裂,毛和张国焘分道扬镳。但是为了争权夺利,共军不能不立即确定根据地,以汇合兵力,斗争国民党。因此,把陕甘根据地作为共军的落脚点,是共军免于被消灭的一个关键转捩点。
- 提出
民国24年年9月28日晨,中共召开了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支队政委毛泽东在会上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新决策,进行了政治动员,提出:“1.日本侵略北方的严重性;2.陕北根据地和红军状况;3.北方可成为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4.要避免同国军作战,要迅速到达陕北集中;5.严格整顿纪律,充分注意群众工作,解释我军北上抗日的意义,注意扩大新战士等。”
- 要求
支队司令员彭德怀,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和支队副司令员林彪先后讲了话。贾拓夫还向大家介绍了陕北根据地和刘志丹的情况。会后,各部队立即进行政治动员和物质准备,提出整顿军队风纪,做群众工作,扩大新战士,进行宣传等具体要求。
- 解决
此会议解决共产党四处流亡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