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好莱坞电影

美国新好莱坞电影(英语:New Hollywood),又称美国新浪潮(英语:American New wave),是指在1967年-1976年的好莱坞电影经历了外来影响之后,以及经历了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兴起对电影的冲击,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的一些改变。

背景

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民族电影兴起和法国新浪潮的冲击影响,以及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衰退,再加上电视节目变多而纷纷不再竞标转映电影等因素下,开始对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反思。而面对电视的侵入,美国也开始考虑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变革,例如:宽银幕立体电影嗅觉电影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推向市场。此外,由于美国面临政治社会动荡与电影旧体制与观念的危机,加上青少年次文化兴起,因此观众群转向青少年;这些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1]

电影小子出现

此时期“电影小子”有法兰西斯·柯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电影小子共同特点

  • 皆受过电影专业训练,了解电影美学电影摄影电影史
  • 本身为古典好莱坞电影的拥护者,会与美国电影史对话和致敬。
  • 影片都深具个人自觉。

电影小子代表

  • 法兰西斯·柯波拉曾被称为是美国的新浪潮的旗手,是一个擅长表现人的孤独与暴力的导演。擅于表现:讽刺批判西方对科学自豪文化、影像物变、影音相互辩证、从更新类型到破坏类型。
  • 马丁·史柯西斯为延续帮派电影的重要导演,影片常具自传行式;喜欢利用人物内心独白及花俏摄影镜头和水平缓慢镜头表现。
  • 乔治·卢卡斯原为导演,后来成立卢卡斯影业走向幕后(制片、视觉特效)常和好友史蒂芬·史匹柏互相合作。
  • 史蒂芬·史匹柏其电影可略分为:速食电影与高品质电影,前者较商业化,能和观众对话,例如:大白鲨法柜奇兵;后者运用欧洲电影技巧,使好莱坞电影也可增添艺术成分,例如:太阳帝国。史蒂芬·史匹柏36岁时,就有4部影片被列入美国最上座的10部影片之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