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史

美国经济史是从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人建立殖民地开始算起。美洲殖民地由起初最低限度成功的殖民经济,一步步的演变成小规模的独立农场经济,直到于1776年成为美利坚合众国。二百三十年间,美国建立了一个工业化的,完整而巨大的经济体,占据了世界经济的四分之一有余。而这则归功于美国拥有统一的市场以及大量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矿和木材)和肥沃的农耕地。政治上政府又十分支持经济行为,再加上愿意投资物力和人力的企业精神,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盈利,吸引来自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移民

前殖民时期

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当地土著居民与外界鲜有贸易来往。以伊洛魁人为例,他们的经济以狩猎采集和农业为基础。而在欧洲人来到美洲后,当地土著居民保有的经济体制从此被殖民者带来的欧洲货品,火器皮草贸易以及后来的战争,疾病,原著民土地的流失等深远的改变了。

公元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皇室的赞助下启航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道,却意外的发现了“新大陆”。随后的一百年中,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等国的探险家们先后来到新世界寻找财富荣耀,和推广宗教。不过北美的荒地起初未曾给这些探险家们很多黄金和荣耀,于是他们中许多人陆续的退出了这一事业。而北美真正意义上最初建立殖民地的一批人在随后来漂洋过海来到新大陆。公元1607年,一小股英国殖民者在现弗吉尼亚州詹姆斯镇建立了英国在北美最初的永久性聚居地。

殖民地时期

 
在1770年,马萨诸塞州的航运枢纽—塞勒姆船舶现场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漫画,显示美国正在锯掉一头牛的角(象征同英国商业关系的断裂) ,一个苦恼的英国人正在观看,其他的欧洲列强等着去挤奶。这幅漫画代表了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的经济状态。

早期的移民者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来到美国。马萨诸塞州清教徒想在新英格兰创建一个纯洁的宗教。其它移民者,比如说佛吉尼亚, 主要的为了商业投机。英格兰在扩大殖民地的成功以致于后来成为美国,是因为大量的使用特许持证公司。 特许公司是由一群股东(通常是商人和富有的农场主)构成,他们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而且有时还会服务英国国家利益。尽管它们作为金融私有的公司,英国国王为每个项目颁发了特许状或者经济特权以及政治和司法许可。各殖民地通常不会短期内看到回报,但是英国投资者会把他们的特许权转让给本地居民。这样做的政治影响深远,尽管当时少有察觉。各殖民地开始建立自己的生计,社区和独立的经济。

殖民地早期的繁荣归功于毛皮贸易,但是在殖民地中,人们主要是居住在自给自足的小农场。而在少数一些小城市以及南卡罗来纳弗吉尼亚的些大型种植园里,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通过出口烟草稻米靛蓝来得以交换。

支持性产业随着殖民地的扩张而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专用锯床和磨坊开始出现。殖民地居民开始建立造船厂,同时制造渔船队和商船。他们也建立小型冶炼厂。到了18世纪,局部的发展模式变得清晰:新英格兰殖民地居民依靠造船和航运来积累财富;马里兰弗吉尼亚和南北卡罗来纳的种植园(其中不少使用奴隶),主要种植烟草水稻靛蓝;中部的殖民地如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特拉华主要经营作物和毛皮的航运。这个时期,除了奴隶之外,殖民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甚至超过了英国。而由于英国投资者的离开,土地开始向殖民地企业家开放。

詹姆斯一世开始(1603–1625)就受控于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在1770年时已经在政治经济两方面做好了加入一场新兴的自治运动的准备。争吵最早出现在与英国的税收和其他方面;美国人希望修改税收和法令来满足他们对自治的要求,但是一部分人认为[谁?],越来越多的争吵最终将引发一场抵抗英国统治,谋求殖民地独立战争

崛起的中产阶级借用了洛克的《再论公民政府》中的一句话“生命自由财产是不可剥夺的权利”作为自己的口号。和在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政局动荡中一样,中产阶级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坚定的支持着美国革命。

虽然政治上的分裂,也许并不是殖民地居民的原始目的,但是独立并且创造一个新的国家——美国,却成了事情的最终结果。

新的国家

 
图1:1700年至1850年经济走势

1789年的美国宪法确定了在州际之间的商业贸易没有关税,整个国家是一个统一联合的整体。在对联邦的权利范围的讨论中,第一任美国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持有一个很宽松的界定。汉密尔顿利用国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信用,这些国债被贵族们持有(因为贵族们有利益驱动将国家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下),并利用进口关税作为担保。汉密尔顿相信国家能通过分散投资船运业,制造业和银行业来实现经济增长。他提议征收保护性关税来为政府支出买单,然而西部的农民很不满政府征收威士忌税。1791年他从国会得到特许,成立了美国第一银行,有效期至1811年。

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反对建立一个极权中央政府(相应的也反对汉密尔顿大多数的经济政策),但他们无法阻止汉密尔顿,因为当时汉密尔顿在华盛顿管理层里有着很大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到了1801年,杰斐逊当选总统之后,开始推行一个分散的土地式民主(agrarian democracy),被称为杰斐逊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其理念是保护普通民众免于政治和经济上的暴政。他称赞小农们是“最有价值的公民”。在他之后的麦迪逊总统让银行特许证于1811年到期,但在美国经济走下坡路之后,于1816年成立美国第二银行

成长与扩展

 
第一台轧棉机 (对1869年的复原图)

棉花在开始时只是小规模的在南部种植,后来由于伊莱·惠特尼(Eli Whitney)发明了轧棉机,可以将原棉和种子以及其他废物分开。所以棉花开始大规模种植。因为棉花的种植,一些使用奴隶的大型种植园让一些家庭变的非常富有。

数以千万计的移民向更加肥沃的美国中西部迁移。官方建立的国道和水路如“坎伯兰大道”和“伊利运河”帮助大量移民向西部迁移并且将大量的农产品运往市场。自由党人支持克莱的美国系统,它主张进行内部改进(道路,运河,港口)保护工业,并且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银行。然而,自由党人的立法程序被民主党人阻止了。

 
伊利运河在罗克港的景象(W. H. 巴特利特,1839年)

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1829年至1837年)反对美国第二银行,因为他认为美国第二银行有利于他的敌人的既得的利益。在杰克逊第二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的任期内,他拒绝恢复银行的特许权并获得了国会的支持。杰克逊反对使用纸币,并要求向政府支付黄金和白银硬币。1837的恐慌使得经济停止增长达三年之久。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之一。 关于铁路是否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毫无疑问铁路是非常重要的。铁路为经营大规模商业运作的新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创造了一个为未来商业所使用的蓝图。他们首先遇到管理的复杂性,工会问题及竞争问题。由于这些彻底的革新,铁路成为首个大规模商业企业。

恐慌被没有对在19世纪经济快速成长的美国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对而言;对于美国人口成长,快数发展的农场及工业发展仍然相当稳定.当交通建设的改善和新市场的持续扩张;新的发明以及资本的投资,仍旧驱使著美国经济引擎推动.蒸气船的发明使得船运更加的方便及便宜;但是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更加全面性.不像是其他的交通运输,铁路在发展的期间受到了政府的许多支援,例如土地征收以及开山辟路,隧道工程...等等.并且得到了许多的民间及一些欧洲企业的私人资助。

有一些人一夜致富但是大多数人却失去毕生积蓄,然而愿景以及海外资金,结合了黄金的发现以及对美国公共利益及私人财富的承诺,使这个国家有能力发展大规模铁路运输系统,奠定日后工业化的基础。

表一:美国铁路里程(按地区)
地区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新英格兰 2,507 3,660 4,494 5,982 6,831
中部州份 3,202 6,705 10,964 15,872 21,536
南部州份 2,036 8,838 11,192 14,778 29,209
南部州份及领地 1,276 11,400 24,587 52,589 62,394
太平洋沿岸各州及区域 23 1,677 4,080 9,804
全国新建铁路累计里程 9,021 30,626 52,914 93,301 129,774
来源: Chauncey M. Depew (ed.), One Hundred Years of American Commerce 1795–1895 111页
 
1864年,宾夕法尼亚州的钻石油的工厂
 
阿拉巴马州正在犁地的佃农(1937)

18世纪,工业革命从北方开始,到19世纪初期时,迅速席卷了整个美国。

到19世纪中叶,尽管海上贸易通道仍被英国皇家海军的炮舰外交主宰,但是美国的购买力水平已经超过沙俄、普鲁士,并几近与法国或印度相平。

到1860年, 阿伯拉罕·林肯任总统期间,16%的美国人口居住在城市,而且全国三分之一的收入来源于制造业。城市工业起初仅限于东北部地区;棉布生产占据首要位置,制鞋业、毛纺生产和机械制造也在扩张。许多新的工人都是移民。从1845年到1955年,每年大约有30万欧洲移民来到美国。他们中的很多都是穷人,留在了东部的城市,并且往往是他们刚到达时所在的港口城市。

美国内战和19世纪60年代的重建

而另一方面, 依然是农业地区的美国南方,对北方存在着资本和制造业商品上的依赖。 南方的经济利益, 包括奴隶制的保有, 只有在南方控制联邦政府的前提下才能收到政治力量的保护。1856年建立的共和党,代表着工业化的北方。1860年, 共和党和他们的总统候选人阿伯拉罕·林肯在奴隶制上持观望态度,但在经济政策上就坚定得多。1861年, 他们成功地出台了保护性的关税政策。1862年, 第一条太平洋沿岸的火车线路被特许设立。1863年,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系统建立,用以资助美国南北战争;每个城市都设立了“第一国家银行”,有些依然存留至今。

美国北方在工业化程度上对南方的的优势确保了其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中的胜利。北方的胜利决定了美国的未来及其经济体制。奴隶制的废除,使得南方的棉花大种植园收益锐减。在战时和战后迅速扩张的北部工业则继续迅猛发展。工业化逐渐统领了美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和政治领域。南方种植园主的贵族统治宣告结束。

美国南方遭受了巨大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贫困的纠缠。 重建期间铁路建设获得了大量的补贴(同时腐败现象也很严重),但南方地区保持了其棉花生产的独立性。曾经的奴隶转变成了受雇劳工佃农。随着人口增长超过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多潦倒的白人也加入了雇佣工人的行列。到1940年,卡罗莱纳州的纺织厂,和阿拉巴马州的钢铁企业,成为了少数起重大作用的制造行业。

黄金年代: 1870年代至1890年代

 
Steel workers in 1905, Meadville PA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迅速发展的美国经济奠定了现代美国工业的基础。

 
卡内基钢铁公司俄亥俄州的设备

进步时代: 1890年代至1920年代

 
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游行,纽约(1871)
 
一幅政治漫画,描绘威尔逊总统使用关税,货币和反托拉斯法律灌注水泵,使经济运转。

从传统上说,美国政府领导人大多不愿意让联邦政府过多干预私人企业,但运输部门除外。一般情况下,他们认可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理念,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仅限于执法、维持秩序。到了19世纪后期,当小企业、农场和劳工运动要求政府出面为他们调停时,这种态度才开始变化。

咆哮的二十年代: 1920年至1929年

 
1920年,人们填报纳税单

共和党总统沃伦·G·哈定提倡“回归常态”(normalcy) ,给战时的高税率画上了句号。在他的领导下,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提高关税,并降低其他税率,在1920到1930期间用大量政府盈余减少了大约1/3的联邦贷款。商务部长赫伯特·胡佛通过治理商业活动,致力于提高效率。这个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快速增长的汽车业刺激了石油,玻璃和公路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激增,有车族购物有了更大的活动范围。小城市蓬勃发展,大城市由于商务楼,工厂以及住宅的大量建造,迎来了最辉煌的10年。新兴电力行业给商业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变革。电话和电线普及到了农村,但是农民没有能够从战时土地价格泡沫中恢复过来。上百万的农民迁徙到附近的城市。然而,1929年十月,股市崩盘,银行倒闭。

经济大萧条: 1929年至1941年

 
1929年崩盘后的证券交易市场
 
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辆卡车上的密苏里州移民,大萧条期间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去加利福尼亚州找工作

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木材竞争的缘故[来源请求];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整整十年期间美国失业率超过20%的高档。

欧洲的高失业率和贫富差距民怨也导致德国纳粹的兴起与二战,并扶植了全球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崛起,然而讽刺的是美国参与二战的大量军备与基础建设开支拯救了失业率,战争中许多新兴科技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战后美国建立的这些生产力和科技优势转入商业,也开创了长达30年的盛世

表2:大萧条数据[1] 1929年 1931年 1933年 1937年 1938年 1940年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GNP) 1 101.4 84.3 68.3 103.9 103.7 113.0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2 122.5 108.7 92.4 102.7 99.4 100.2
工业生产指数2 109 75 69 112 89 126
货币供应量 (十亿美元) 46.6 42.7 32.2 45.7 49.3 55.2
出口 (十亿美元) 5.24 2.42 1.67 3.35 3.18 4.02
失业率 3.1 16.1 25.2 13.8 16.5 13.9

1 按1929年的美元价值计算
2 1935–39 = 100

战时管理: 1941年至1945年

 
1942年,妇女为战争制造铜制弹壳

战时生产委员会负责协调整个国家的生产力,以优先满足军事需要。许多生产消费品的工厂转而为军事服务。汽车制造商开始制造飞机和坦克,把美国变成了“民主武器库”(arsenal of democracy)。随着国家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品变得稀缺,政府建立了价格管理局,来防止通货膨胀。价格管理局主要通过控制一些地区的租金,和一些普通消费品,例如糖,石油等;以此控制价格上涨。

1940年代早期,受益于二战的影响,美国成功摆脱了大萧条的阴影。但也有政治评论说弗兰克林·罗斯福的社会民主政策对此也有贡献,但批评说罗斯福的政策阻碍了经济复苏,甚至让情况变得更坏。但至少经济的复苏,有部分是因为其自我恢复的特性;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第六次衰退。

6百万妇女开始参与生产制造业的工作;这些临时工作大部分都是制造弹药。她们部分替代了男人在军事中的位置。这些女工们被抽象成小说中的人物,女子铆钉工。战后,随着男人们回到家乡,很多妇女停止工作回到了家中。但二战中使用女工的先例,为以后让妇女加入美国劳动大军铺平了道路。

战后经济:1945年–197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70年代是美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华尔街在战后享受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牛市,股市几乎毫无阻力的从1949年到一直上涨到1957年。美国政府当时参与社会福利和被艾森豪威尔称为军事工业复合体的政策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的灾难

从1975年到1979年,失业率总体上稳定下降,但不久后开始陡然升高。

撤销管制:1981年–1992年

雷根推行的经济政策为供应面经济学,被人称为雷根经济学,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排除赋规则的漏洞,继续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使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1982年的急遽衰退后,于1982年开始了非常茁壮的经济成长。他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能力抱持着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问题方面。他的解决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并减少税率和撤销管制,以此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

他在就职典礼那天说道:“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成为当代名言,几乎全部共和党支持者都认为雷根经济学是摆脱80年代初期衰退和最后击败苏联的关键,民主党人士当时也无法反驳,直到21世纪金融海啸爆发后雷根经济学才在世界范围内遭到质疑,并认为80年代初的衰退只是利率上升过高以吸收市场流窜资金的后遗症,仅调低利率就能恢复经济本来面貌,与雷根经济无关。

新经济时期: 1990年至2000年

 
电脑科技经过50年的发展在90年代开花结果进入大众生活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崩盘,苏联解体美国赢得冷战,并打赢第一次波湾战争国债增长75%,GDP增长69%,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超过3倍。1994年到2000年期间,电脑革命的科技创新和实际产出增长,伴随着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及不到5%的失业率,伴随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提供大量廉价产品进入美国刺激消费,随之而来的是暴涨的股票市场,以及互联网繁荣相对于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显得崛起之势明确。

90年代后期市场的热点是高科技的首次公开发行互联网公司。然而到了2000年,网络泡沫化股票估值产生崩跌,从2000年3月,市场开始释放出90年代大约50%到75%的增长。

泡沫与崩溃: 2001年至2010年

2001年经济恶化,国民产出只增长0.3%,但失业率和破产数量都大幅上升,带来了21世纪初的衰退,但也有人常常把这次衰退归咎于2001年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 21世纪初期再次由共和党小布什获得主政权,网络泡沫化和2001年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经济疲弱,美国联准会实行低利率政策意图拉升经济并解除诸多商业管制,尤其是金融业管制。同时并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进行反恐。

 
阿富汗反恐战争
 
金融海啸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度无量下跌

然而浮滥的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发展,因为美国的劳工成本和产业内涵在全球制造业中没有优势,资金反而流入华尔街金融业主导的次级房贷市场成为债务消费的动能和房价炒作的趋势,许多大城市郊区中高级地段房价6年内上涨达3倍,华尔街将其包装为衍生金融商品再卖回市场以赚取手续费和分担风险,该类商品也几乎卖往欧洲全部国家和亚洲少数国家,该金融和房产双拉抬的泡沫也确实带来消费型荣景5-6年,直到2007年该发展无以为继爆发次贷风暴和2008的雷曼兄弟倒闭全面金融海啸,世界经济崩盘,美国总官方失业率一度超过10%,通用汽车和花旗银行、美林证券等大型企业纷纷乞求政府纾困,导致政府债务大幅飙升超过13兆美金。

海啸后民主党上台意图拯救经济,美国利用美元地位进行印钞票的量化宽松救市措施,并仿照日本下调利率到接近0%,一度拉抬道琼斯指数上涨一倍达到海啸前水准,然而后续欧洲国债问题爆发和美国评级下调,2011年股市又现颓势,且失业率从未下降一值维持在9.1%高位,印钞带来的停滞性通货膨胀导致世界各地动乱不断。[2]

美国预算与政策缓急研究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认为20世纪末其实美国已经出现衰退,中产阶级实质薪资超过20年没有成长而生活成本却照涨,但是全球化带来顶尖的资本家和金融家高收入与企业高收益掩盖了经济本质问题,股市和房市的泡沫上涨又将问题多掩盖了10年加上反恐战争吸引了政府的资源和注意力从而错失了全部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直到问题爆发,时代杂志称为这是美国的“地狱十年”,至今各国财政货币政策用尽经济依然没有起色,只换来政府债务高涨和利空消息不断、贫富差距极大,CNN预测未来欧美经济最佳状况也是陷入日本式的失落20年,但美国多数家庭为负债与日本的储蓄家庭不同,承受力与内销国债的手段行不通。

2017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实行减税政策,签署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实行特朗普关税案对中国货品和产能过剩钢铁,铝征收关税,爆发2018-2019年中美贸易争端, 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工资持续增长,美国失业率3.8%创50年新低

统计数据

美国年度经济数据
美国年度经济数据[3]
年份 名义GDP
(10亿美元)
调整GDP
(10亿美元)
人口
(100万)
人均名义GDP
(美元)
人均调整GDP
(美元)
1790年 0.19 3.60 3.929 48 916
1791年 0.21 3.82 4.048 52 944
1792年 0.22 4.10 4.171 53 983
1793年 0.25 4.43 4.297 58 1031
1794年 0.31 5.00 4.428 70 1129
1795年 0.38 5.31 4.562 83 1164
1796年 0.41 5.47 4.700 87 1164
1797年 0.41 5.57 4.843 85 1150
1798年 0.41 5.80 4.990 82 1162
1799年 0.44 6.20 5.141 86 1206
1800年 0.48 6.55 5.297 91 1237
1801年 0.51 6.87 5.486 93 1252
1802年 0.45 7.09 5.679 79 1248
1803年 0.48 7.21 5.872 82 1228
1804年 0.53 7.49 6.065 87 1235
1805年 0.56 7.88 6.258 89 1259
1806年 0.61 8.26 6.451 95 1280
1807年 0.58 8.27 6.644 87 1245
1808年 0.64 8.28 6.838 94 1211
1809年 0.68 8.92 7.031 97 1269
1810年 0.70 9.40 7.224 97 1301
1811年 0.76 9.82 7.460 102 1316
1812年 0.78 10.2 7.700 101 1326
1813年 0.96 10.8 7.939 121 1358
1814年 1.06 11.2 8.179 130 1372
1815年 0.91 11.3 8.419 108 1342
1816年 0.81 11.3 8.659 94 1304
1817年 0.76 11.5 8.899 85 1297
1818年 0.72 12.0 9.139 79 1308
1819年 0.72 12.3 9.379 77 1309
1820年 0.70 12.8 9.618 73 1328
1821年 0.73 13.4 9.939 73 1351
1822年 0.80 14.0 10.268 78 1360
1823年 0.75 14.5 10.596 71 1364
1824年 0.75 15.3 10.924 69 1400
1825年 0.81 16.0 11.252 72 1421
1826年 0.86 16.6 11.580 74 1431
1827年 0.91 17.1 11.909 76 1433
1828年 0.89 17.3 12.237 73 1415
1829年 0.92 18.0 12.565 73 1431
1830年 1.01 19.5 12.901 78 1518
1831年 1.04 21.2 13.321 78 1591
1832年 1.12 22.6 13.742 82 1646
1833年 1.14 23.3 14.162 80 1647
1834年 1.20 23.7 14.582 82 1625
1835年 1.32 25.0 15.003 88 1664
1836年 1.46 25.7 15.423 95 1667
1837年 1.54 26.0 15.843 97 1639
1838年 1.58 27.1 16.264 97 1663
1839年 1.65 27.8 16.684 99 1666
1840年 1.55 27.8 17.123 91 1622
1841年 1.63 28.4 17.733 92 1603
1842年 1.60 29.4 18.345 87 1600
1843年 1.55 30.8 18.957 82 1623
1844年 1.69 32.6 19.569 86 1665
1845年 1.84 34.6 20.182 91 1715
1846年 2.04 37.4 20.794 98 1799
1847年 2.39 40.0 21.406 112 1870
1848年 2.41 41.4 22.018 109 1881
1849年 2.40 42.0 22.631 106 1855
1850年 2.56 43.9 23.261 110 1889
1851年 2.70 47.5 24.086 112 1972
1852年 3.04 53.0 24.911 122 2128
1853年 3.28 57.3 25.736 127 2226
1854年 3.68 59.3 26.561 139 2232
1855年 3.94 61.7 27.386 144 2254
1856年 4.00 64.1 28.212 142 2270
1857年 4.13 64.4 29.037 142 2218
1858年 4.05 67.1 29.862 136 2247
1859年 4.38 72.0 30.687 143 2346
1860年 4.32 72.3 31.513 137 2296
1861年 4.58 73.7 32.351 142 2277
1862年 5.76 82.9 33.188 174 2497
1863年 7.60 89.3 34.026 223 2624
1864年 9.43 90.4 34.863 270 2592
1865年 9.86 93.0 35.701 276 2606
1866年 8.98 88.8 36.538 246 2430
1867年 8.33 90.4 37.376 223 2418
1868年 8.14 93.9 38.213 213 2458
1869年 7.85 96.6 39.051 201 2473
1870年 7.79 100 39.905 195 2509
1871年 7.68 105 40.938 188 2573
1872年 8.21 113 41.972 196 2683
1873年 8.68 123 43.006 202 2824
1874年 8.43 124 44.040 191 2815
1875年 8.05 123 45.073 179 2726
1876年 8.21 128 46.107 178 2781
1877年 8.27 132 47.141 175 2804
1878年 8.31 139 48.174 172 2894
1879年 9.36 157 49.208 190 3188
1880年 10.4 170 50.262 206 3379
1881年 11.6 191 51.542 226 3708
1882年 12.2 201 52.821 231 3800
1883年 12.3 206 54.100 227 3808
1884年 11.8 203 55.379 212 3667
1885年 11.4 201 56.658 202 3552
1886年 12.0 218 57.938 208 3764
1887年 13.0 234 59.217 219 3944
1888年 13.8 249 60.496 227 4108
1889年 13.8 258 61.775 224 4169
1890年 15.2 284 63.056 240 4502
1891年 15.5 287 64.361 240 4459
1892年 16.4 301 65.666 250 4590
1893年 15.5 284 66.970 231 4242
1894年 14.2 271 68.275 208 3972
1895年 15.6 300 69.580 224 4313
1896年 15.4 294 70.885 218 4153
1897年 16.1 307 72.189 223 4256
1898年 18.2 344 73.494 248 4685
1899年 19.5 365 74.799 261 4884
1900年 20.7 376 76.094 272 4943
1901年 22.4 397 77.584 289 5112
1902年 24.2 417 79.163 305 5261
1903年 26.1 429 80.632 323 5317
1904年 25.8 414 82.166 314 5034
1905年 28.9 459 83.822 344 5480
1906年 30.9 475 85.450 362 5564
1907年 34.0 492 87.008 391 5649
1908年 30.3 439 88.710 342 4949
1909年 32.2 468 90.490 356 5169
1910年 33.4 473 92.407 362 5116
1911年 34.3 488 93.863 366 5200
1912年 37.4 511 95.335 392 5359
1913年 39.1 531 97.225 403 5462
1914年 36.5 490 99.111 368 4948
1915年 38.7 504 100.546 385 5011
1916年 49.6 574 101.961 487 5626
1917年 59.7 560 103.268 578 5418
1918年 75.8 610 103.208 735 5910
1919年 78.3 615 104.514 749 5883
1920年 88.4 609 106.461 830 5721
1921年 73.6 595 108.538 678 5483
1922年 73.4 628 110.049 667 5708
1923年 85.4 711 111.947 763 6350
1924年 87.0 733 114.109 762 6422
1925年 90.6 750 115.829 782 6475
1926年 97.0 799 117.397 826 6806
1927年 95.5 807 119.035 803 6777
1928年 97.4 816 120.509 808 6771
1929年 103.6 865.2 121.767 851 7105
1930年 91.2 790.7 123.077 741 6424
1931年 76.5 739.9 124.040 617 5965
1932年 58.7 643.7 124.840 470 5156
1933年 56.4 635.5 125.579 449 5061
1934年 66.0 704.2 126.374 522 5572
1935年 73.3 766.9 127.250 576 6027
1936年 83.8 866.6 128.053 654 6768
1937年 91.9 911.1 128.825 713 7072
1938年 86.1 879.7 129.825 663 6776
1939年 92.2 950.7 130.880 704 7264
1940年 101.4 1034.1 131.954 768 7837
1941年 126.7 1211.1 133.121 952 9098
1942年 161.9 1435.4 133.920 1209 10718
1943年 198.6 1670.9 134.245 1479 12447
1944年 219.8 1806.5 132.885 1654 13594
1945年 223.1 1786.3 132.481 1684 13483
1946年 222.3 1589.4 140.054 1587 11348
1947年 244.2 1574.5 143.446 1702 10976
1948年 269.2 1643.2 146.093 1843 11248
1949年 267.3 1634.6 148.665 1798 10995
1950年 293.8 1777.3 151.235 1943 11752
1951年 339.3 1915.0 153.310 2213 12491
1952年 358.3 1988.3 155.687 2301 12771
1953年 379.4 2079.5 158.242 2398 13141
1954年 380.4 2065.4 161.164 2360 12816
1955年 414.8 2212.8 164.308 2525 13467
1956年 437.5 2255.8 167.306 2615 13483
1957年 461.1 2301.1 170.371 2706 13506
1958年 467.2 2279.2 173.320 2696 13150
1959年 506.6 2441.3 176.289 2874 13848
1960年 526.4 2501.8 179.979 2925 13901
1961年 544.7 2560.0 182.992 2977 13990
1962年 585.6 2715.2 185.771 3152 14616
1963年 617.7 2834.0 188.483 3277 15036
1964年 663.6 2998.6 191.141 3472 15688
1965年 719.1 3191.1 193.526 3716 16489
1966年 787.8 3399.1 195.576 4028 17380
1967年 832.6 3484.6 197.457 4217 17647
1968年 911.0 3652.7 199.399 4564 18319
1969年 984.6 3765.4 201.385 4889 18698
1970年 1038.5 3771.9 203.984 5091 18491
1971年 1127.1 3898.6 206.827 5449 18850
1972年 1238.3 4105.0 209.284 5917 19614
1973年 1382.7 4341.5 211.357 6542 20541
1974年 1500.0 4319.6 213.342 7031 20247
1975年 1638.3 4311.2 215.465 7604 20009
1976年 1825.3 4540.9 217.583 8389 20870
1977年 2030.9 4750.5 219.760 9241 21617
1978年 2294.7 5015.0 222.095 10332 22580
1979年 2563.3 5173.4 224.567 11414 23037
1980年 2789.5 5161.7 227.225 12276 22716
1981年 3128.4 5291.7 229.466 13633 23061
1982年 3255.0 5189.3 231.664 14051 22400
1983年 3536.7 5423.8 233.792 15128 23199
1984年 3933.2 5813.6 235.825 16678 24652
1985年 4220.3 6053.7 237.924 17738 25444
1986年 4462.8 6263.6 240.133 18585 26084
1987年 4739.5 6475.1 242.289 19561 26725
1988年 5103.8 6742.7 244.499 20875 27578
1989年 5484.4 6981.4 246.819 22220 28286
1990年 5803.1 7112.5 249.623 23247 28493
1991年 5995.9 7100.5 252.981 23701 28067
1992年 6337.7 7336.6 256.514 24707 28601
1993年 6657.4 7532.7 259.919 25613 28981
1994年 7072.2 7835.5 263.126 26878 29779
1995年 7397.7 8031.7 266.278 27782 30163
1996年 7816.9 8328.9 269.394 29017 30917
1997年 8304.3 8703.5 272.647 30458 31922
1998年 8747.0 9066.9 275.854 31709 32868
1999年 9268.4 9470.3 279.040 33215 33939
2000年 9817.0 9817.0 282.217 34785 34785
2001年 10128.0 9890.7 285.226 35509 34677
2002年 10469.6 10048.8 288.126 36337 34876
2003年 10960.8 10301.0 290.796 37692 35423
2004年 11685.9 10675.8 293.638 39797 36357
2005年 12433.9 11003.4 296.507 41935 37110
2006年 13194.7 11319.4 299.98 44071 37807

脚注

  1. ^ Source GNP: U.S. Dep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tchell 446, 449, 451; Money supply M2 存档副本. [2008-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7). 
  2. ^ 美國中產階級失落的10年. [201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5). 
  3. ^ GDP (nominal and adjusted) qfigures from 1929 to present are from th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Figures for before 1929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by Johnston and Williamson based on various sources and are less reliable. See 存档副本. [2008-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1).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ources and methods.

    Current-dollar and real GD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20 Dec 2007

    Louis D. Johnston and Samuel H. Williamson, "The Annual Real and Nominal GDP for the United States, 1790 – Present." Economic History Services, July 27, 2007, URL : 存档副本. [2008-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4). 
    Inflation-adjusted figures are for base year 2000

参考资料

This article contains public domain tex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rom State.gov

  • Andreano, Ralph, ed.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Civil War (1962), articles
  • Atack, Jeremy and Peter Passell. A New Economic View of American History: From Colonial Times to 1940 (1994)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st edition was Lee, Susan Previant, and Peter Passell. A New Economic View of American History (1979)
  • Carter, Susan B., Scott Sigmund Gartner, Michael R. Haines, and Alan L. Olmstead, eds. The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vol 2006); online (in Excel format) at some universities. 37,000 data sets make it the standard data source for all topics
  • Chandler, Alfred D. 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1977), business history
  • Chandler, Alfred 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1969)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handler, Alfred D. and James W. Cortada. A Nation Transformed by Information: How Information Has Shape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 (2000)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chran; Thomas C. 200 Years of American Business. (1977)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evine, Warren D. Jr. "From Shafts to Wir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Electrific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43, No. 2 (June 1983) pp. 347–372.
  • Engerman, Stanley L. and Robert E. Gallman, eds.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0), cover 1790–1914; heavily quantitative
  • French, Michael. US Economic History since 1945 (1997)
  • Goldin, Claudia Understanding the Gender Gap: An Economic History of American Women (1990), quantitative
  • Gordon, John Steele An Empire of Wealth: The Epic History of American Economic Power (2004), popular history
  • Gordon, Robert. "U.S. Economic Growth since 1870: One Big Wav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2 (May 1999), 123–28; in JSTOR
  • Hughes, Jonathan and Louis P. Cain.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 (6th Edition) (2002), textbook
  • Kirkland; Edward C. A History of American Economic Life (1951), textbook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itchell, Broadus. The Depression Decade: From New Era through New Deal, 1929–1941 (1947) broa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era;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ettels, Curtis P. The Emergence of a National Economy, 1775–1815 (1962) broa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era
  • Ransom, Roger. Conflict and Compromis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lavery, Emancipation and the American Civil War (1989)
  • Schmidt, Louis Bernard, and Earle Dudley Ross. Readings i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American Agriculture (1925), primary sources;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ellers, Charles, The Market Revolution: Jacksonian America, 1815–1846 (1994)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oule, George. The Prosperity Decade: From War to Depression, 1917–1929 (1947) broad economic history of decade
  • Studenski, Paul, and Herman Krooss. 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2)
  • Taylor, George Rogers. The Transportation Revolution 1815–1860 (1962) broa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era
  • Temin, Peter. The Jacksonian Economy (1969)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alton, Gary M. and Hugh Rockoff.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with Economic Applications (2004), textbook
  • Whaples, Robert and Dianne C. Betts, eds.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American Economy: Selected Readings (1995) articles
  • Wright, Gavin. Old South, New South: Revolutions in the Southern Economy since the Civil War (1986)
  • Wright, Gav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otton South: Households, Markets, and Wealth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1978)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right, Robert E. and David J. Cowen. Financial Founding Fathers: The Men Who Made America Rich,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ISBN 0-226-91068-7.

数据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