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英语:Essex-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建造的航空母舰。同时是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大型航空母舰,并在太平洋战争及朝鲜战争担当主力,少数埃塞克斯级亦参与了越战。朝鲜战争后海军主要将埃塞克斯级重编为攻击航母及反潜航母,其后亦有改为两栖攻击舰、训练舰、甚或飞机运输舰。大部分埃塞克斯级于1960及1970年代陆续退役拆解,而少数则延至1980及1990年代。美国保留了四艘埃塞克斯级作博物馆舰,而一艘则凿沉作人工鱼礁。
埃塞克斯级 Essex class | |
---|---|
概观 | |
舰种 | 航空母舰 |
拥有国 | 美国 |
前型 |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 胡蜂级航空母舰 |
次型 |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 |
数量 | 计划:32艘 建造:26艘 完成:24艘 取消:8艘 |
现况 | 退役 4艘改装作博物馆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一般:27,500吨 作战:33,400吨 |
满载排水量 | 36,380吨 |
全长 | 整体:872呎(265.2米)短舰体 888呎(270.7米)长舰体 水线:820呎(249.9米) |
全宽 | 整体:147.6呎(45米) 水线:93呎(28.3米) |
吃水 | 一般:25呎11.75吋 满载:27呎5.75吋 |
锅炉 | 8座锅炉 4座1,250千瓦蒸汽发电机 2座250千瓦柴油发电机 4轴 |
功率 | 150,000轴马力 试航:154,054轴马力 |
最高速度 | 33节 试航:32.93节 |
续航距离 | 20,000海哩/15节 服役:15,440海哩/15节 |
乘员 | 268名军官 2,363名水兵 |
武器装备 | 4门2联装5吋/38火炮 4门单管5吋/38火炮 8门4联装40毫米高射炮 46挺20毫米机炮 |
装甲 | 机库:2.5吋(63.5mm)特殊处理钢 防护甲板:1.5吋(38mm) 装甲带:2.5-4吋(63.5mm-101.6mm) 防水壁:4吋(101.6mm) 指挥塔:1-1.5吋(25.4mm-38mm) 舵机:2.5吋(63.5mm) |
舰载机 | 36架F6F 37架SB2C 18架TBF |
其它 | 3座升降台 2座弹射器 模版参考来源:[1] |
埃塞克斯级的舰体亦有多次大型改动,包括二战期间建造的长舰体埃塞克斯级(Long hull Essex);使舰体可起降喷气机的SCB-27改建;加装斜角飞行甲板的SCB-125改建;及强化反潜航母的SCB-144改建。各舰的武装、舰载机及载员,在服役时亦各有更动。
设计背景
埃塞克斯级的设计背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局势息息相关。1936年12月31日,华盛顿海军条约失效。此时美军已建造了两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及企业号,并应条约所限建造了胡蜂号。1935年,列强召开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并限制缔约国的航空母舰吨位不可超越23,000吨。但日本在1936年1月退出会议,罗斯福决心加倍扩充海军,以制衡日本。在海军委员会(House Naval Affairs Committee)主席卡尔·文森推动下,美国国会于1938年5月17日通过第二次文森法案(Second Vinson Act),扩大海军规模两成,同时增加40,000吨航空母舰吨位。[2]虽然约克城级有载机量不足等问题,美军仍先用20,000吨用作建造大黄蜂号,以解燃眉之急,而另外20,000吨则用作建造改良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编号为CV-9,亦即后来的埃塞克斯号。[2][3]
埃塞克斯级的设计,主要针对约克城级的不足。约克城级在1933年开始建造,设计上可搭载90架飞机,但至1939年,诸如F4F、TBD等新式飞机的大小、重量、耗油量到武装,均远胜从前,使约克城级的载机量下降至81架,作战力受损。[4]而新式飞机作业需要更大机库;更长飞行甲板;增加储油量;弹射器、拦截索(Arresting gear)、拦截网、升降台等亦须强化。[4]同时,海军更要求新式航空母舰必须强化防空火力及防御,同时保持高速。不论是文森法案授权的20,000吨位,还是条约限制的23,000吨,均不足应用。
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军条约即时失效。埃塞克斯级的设计再无吨位限制,而美国亦随即加速建舰。1940年6月14日,国会通过两洋海军法案(Two Ocean Navy Act),授权建造CV-10、CV-11及CV-12。[2]月底法国沦陷,国会于8月16日再修订法案,授权建造CV-13、CV-14、CV-15、CV-16、CV-17、CV-18及CV-19。[2]
此时埃塞克斯级的设计亦将有定案。主要内容包括:[5]
- 飞行甲板伸长至872呎;
- 舰艏、舰艉及左弦外部各设一座升降台;
- 甲板及机库各设一座弹射器;
- 采用两个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的发动机,共可输出150,000马力;
- 搭载五个飞行小队(后来改为四个),并36架战机、36架轰炸机及18架后备飞机;
- 水平装甲设于机库甲板而非飞行甲板,以腾出更多机库空间;
- 舰岛安装四门双联装五吋/38火炮,左弦则设四门单管同型火炮;
- 全舰共设八门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及46挺20毫米机炮。
种种配置,最终使埃塞克斯级的排水量上升至27,500吨。
-
艾赛克斯级初期设计草稿
-
1943年5月,约克城号一架TBF由机库弹射器起飞。由于机库弹射器使用率低,稍后就被拆除。
-
1945年,邦克山号被神风特攻队攻击。相片除滚滚浓烟外,还可一观舰岛配置。1.为YE归航台;2.为SG水平搜索雷达;3.为SC-2长程对空雷达;4.为SK长程对空雷达;5.为Mark 37火控系统;6.为舰岛的一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7为两门双联装五吋/38火炮。
-
1945年,富兰克林号被日军轰炸机重创。1.为SK-2雷达,取代了旧式的SK雷达;2.为舰岛的一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3.为右弦兴建的五座炮座,各装设一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舰艉的两个炮座在袭击中受损。
二战时期
1941年,埃塞克斯级开始陆续兴建。CV-9至CV-15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建造;CV-16至CV-19则在波士顿以东、伯利恒钢铁的霍河造船厂建造。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于15日对日宣战,埃塞克斯级的建造速度随即加快,并可优先使用海军建舰原料。15日国会再批出两艘埃塞克斯级:CV-20及CV-21的建造合约,分别于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及纽波特纽斯建造。[2]
稍后美军在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圣克鲁斯群岛战役损失了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胡蜂号及大黄蜂号,令太平洋舰队只剩下萨拉托加号及企业号可作战。其时埃塞克斯号仍未建造完成,美军决定将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为轻型航空母舰,用去CV-22至CV-30的舰身编号。而损失的航母舰名,悉数由建造中的埃塞克斯级继承,包括约克城号(原名好人理查德)、大黄蜂号(原名奇沙治)、列克星敦号(原名卡伯特)及胡蜂号(原名奥里斯卡尼)。
1942年8月7日,海军再批出十艘埃塞克斯级建造合约:CV-31、CV-32、CV-33、CV-34及CV-35在布鲁克林建造;CV-36及CV-37在费城造船厂建造;CV-38、CV-39及CV-40则在诺福克造船厂建造。由于布鲁克林船厂过于拥挤,CV-32最后改于纽波特纽斯建造。[2]
1943年上半叶,首舰埃塞克斯号、约克城号、列克星敦号及邦克山号先后服役,并参与1943年下半叶战斗。同年6月14日,海军批出CV-45、CV-46及CV-47三艘埃塞克斯级建造合约,分别于费城、纽波特纽斯及霍河建造。[6] CV-41、CV-42、CV-43及CV-44则编入新式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稍后埃塞克斯级几乎参与所有大型战斗,见诸瓜达尔卡纳尔岛、塔拉瓦、布干维尔岛、菲律宾海、莱特湾、硫磺岛、冲绳岛及吴市等战役。
正当埃塞克斯级陆续服役,美军亦开始从几方面入手,改善埃塞克斯级的设计。
首先是撤除机库弹射器,将之改置于舰艏左弦飞行甲板。起初机库弹射器是用作弹射侦察机,而不影响甲板飞行作业。由于早期雷达技术较差,美军只能依赖侦察机搜索敌舰(如圣克鲁斯群岛战役)。但到1944年,雷达技术改善,甚至飞机亦可自携雷达,令机库弹射器的使用率一直偏低;反而甲板弹射器却不敷应用。仅约克城号、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提康德罗加号、邦克山号及胡蜂号六艘埃塞克斯级有安装机库弹射器;埃塞克斯号及列克星敦号建成时均没有弹射器。各舰在战时不同时间回港改装。[7]
第二是增设新式雷达。起初埃塞克斯级基本采用约克城级雷达,装上一个SK及SC-2长程对空雷达,再加两个SG水平搜索雷达,及两个YE追踪雷达。然而雷达未能有效测量高度,令战机难以掌握来犯敌机高度及动向。早前列克星敦号及大黄蜂号便因此于珊瑚海及圣克鲁斯群岛被击沉。故服役时埃塞克斯级亦有升级雷达配置。一般而言,各舰先后将SK雷达升级至SK-2,强化搜索;列克星敦号则在1943年5月安装了将在鹅卵石行动大放异彩的陆军SCR-584雷达。由于功效显著,海军版本雷达于9月及10月分别装上邦克山号及企业号,更名为SM。然而雷达仍有死角,未必能准确预测远距敌机。1944年,美军舰队开始接近日本本土,陆地进一步削弱雷达的远距探测力,再加上神风特攻队日益猖獗,提康德罗加号、汉考克号及好人理查德号均装上了夜战型F6F的AN/APS-6A雷达,并将之垂直置放,以填补雷达死角。[8][9]
1945年初,海军再批出六艘埃塞克斯级建造合约,CV-50在霍河建造;CV-51、CV-52在布鲁克林建造;CV-53在费城建造;CV-54、CV-55则在诺福克建造。其时战争已近尾声,美军亦有充足埃塞克斯级服役,六舰在3月22日取消建造。[6]
长舰体埃塞克斯级
二战中段,美军亦打算强化埃塞克斯级的防空火力。碍于舰体空间有限,海军修改埃塞克斯级设计,包括重新布置甲板及舰岛,建造剪型舰艏(Clipper bow),同时将862呎长的飞行甲板前后切割,一共缩短18呎,以腾出空间设置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10]
1943年中,海军命建造中的提康德罗加号、伦道夫号、汉考克号、本宁顿号、拳师号、安蒂特姆号、普林斯顿号、香格里拉号及尚普兰湖号改用新设计,而后续建造的埃塞克斯级亦采同样设计。由于剪型舰艏令舰体整体长度增至888呎,这批埃塞克斯级亦被称为长舰体埃塞克斯级(Long hull Essex),或以首舰命名为提康德罗加级航空母舰。[11]
只有提康德罗加号及汉考克号在建成时缩短了飞行甲板。虽然舰艏舰艉的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可更有效射击,但飞机起降却受影响,最终两舰复建飞行甲板,其他舰只亦没有切割飞行甲板。[10][11]
最终不论短舰体还是长舰体埃塞克斯级,均强化了防空火力。所有埃塞克斯级将单挺的20毫米机炮改成双联装,并混有少量陆军勃朗宁M2重机枪;部分埃塞克斯级在右弦兴建五座炮座、左弦则兴建三座,以放置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1943年夏,埃塞克斯级普遍搭载12门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及28挺双联装20毫米机炮。战后额外的防空炮多被拆除。[10][12]
-
无畏号乃短舰体埃塞克斯级。前部舰艏斜直,而飞行甲板则延伸至舰艏外。
-
二战期间,汉考克号在南海执勤。相中可见长舰体独有的剪型舰艏;舰艏舰艉的飞行甲板则被切割缩短。长舰体中只有提康德罗加号及汉考克号有将飞行甲板割短。由于影响飞行升降,两舰后来补建飞行甲板。
-
1946年4月13日,服役不久的长舰体埃塞克斯级奇沙治号正在停泊。前部的剪型舰艏向外弯出,而飞行甲板与之长度相若。
战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三日前海军停止建造复仇号及硫磺岛号,而其他埃塞克斯级则继续建造。雷伊泰号、奥里斯卡尼号 、福吉谷号及菲律宾海号均在战后下水。当中奥里斯卡尼号下水时并未完成建造,要待近五年后才正式服役。
战争结束后,军队规模随即缩减。同时,海军被批评在核武之下显得毫无价值,与空军的军种竞争中亦居下风,经费开始不足。首任国防部长、曾任海军部长的福莱斯特,就在1946年主导了针对海军的十字路行动核试,试图证明海军在核武前并非不堪一击。1949年福莱斯特被杜鲁门解职后,新任国防部长路易斯·詹森直指未来美国可以废除海军及海军陆战队,战争只须交由空军的长程轰炸机投下核武,进一步削减海军经费。事件最终引发海军上将叛乱事件(Revolt of the Admirals),结果海军失利,美国号的建舰计划泡汤。
如此环境下,多数埃塞克斯级在1947年前后退役,在后备舰队停放。到1950年初,留在现役的五艘埃塞克斯级均为新建军舰,包括拳师号、雷伊泰号、奇沙治号、福吉谷号及菲律宾海号。安蒂特姆号、普林斯顿号、尚普兰湖号及塔拉瓦号等新舰曾在战后短暂服役,至1950年初均已退役。
虽然经费减少,海军仍计划改建埃塞克斯级,以起降F9F及F2H喷气机,并再改良舰体。这些改建亦即后来的SCB-27及SCB-125改建。[13]
SCB-27改建
SCB-27A
1946年8月22日,海军下令奥里斯卡尼号停止建造,以待改建为SCB-27A原型舰。起初SCB-27A改建包括强化飞行甲板、升降台、弹射器、拦截索及拦截网,以起降喷气机;增加储油量;设置导弹发射台等。由于经费紧绌,海军最后放弃导弹发射台设计,并缩减改建规模。[14]
1947年6月5日,海军批准SCB-27A方案。[15]8月8日,海军命奥里斯卡尼号以SCB-27A方案重新建造。其时奥里斯卡尼号的建造进度为85%,在船厂被拆建至60%,以进行改建。SCB-27A内容包括:[16]
- 移除舰岛前后的四门双联装5吋/38火炮,以扩阔飞行甲板;
- 舰体火炮重置为八门单管5吋/38火炮、14门双联装3吋/50火炮(服役后减为12门)及16挺双联装20毫米机炮;
- 扩建雷达桅;
- 强化飞行甲板,使之可起降重52,000磅飞机;
- 中轴线的两座升降台由扩大至58呎乘44呎,载重量提升至40,000磅;
- 左弦的升降台大小则为60呎乘34呎,载重量提升至30,000磅(最后所有升降台载重量均提升至46,000磅);
- 两座H 4B液压弹射器改为新式H 8液压弹射器;
- Mark 4拦截索更新为Mark 5;
- 储油量增加50%至300,000加仑;
- 飞行员预备室迁至机库甲板以下,并以自动电梯连接飞行甲板;
- 两座250千瓦柴油轮机升级至850千瓦(部分舰采1,000千瓦);
- 改善灭火系统;
- 移除所有侧面装甲,改置水柜(Blister),以平衡舰体顶部重量。
SCB-27A舰的标准排水量由27,500吨升至约28,404吨,满载排水量则由36,380吨升至40,600吨;整体长度增至898呎、水线819呎;整体阔度增至151呎、水线101呎;满载时吃水增至29呎;航速下降至30节;标准搭载104名军官、2,791名水兵。[17]
稍后海军批准更多埃塞克斯级改建。退役的埃塞克斯号及胡蜂号于1949年开始改建。由于改建退役军舰的费用较高,海军将现役的奇沙治号编于1950年初改建。下两艘改建的军舰原为雷伊泰号及保养较佳的富兰克林号,但因朝鲜战争爆发,雷伊泰号由大西洋舰队调到朝鲜半岛执勤,海军只好改选尚普兰湖号改建。朝鲜战争爆发令海军经费复增,海军得以先后改建本宁顿号、约克城号、伦道夫号及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最终未获改建。[18]
SCB-27C
在SCB-27A改建进行之际,海军于1951年开始尝试改良方案,亦即后来的SCB-27C方案。12月15日海军率先改建汉考克号作SCB-27C原型舰,而无畏号及提康德罗加号则在1952年4月开始改建。改建内容基本上与SCB-27A相同,而相异之处则包括:[19]
- 将一座H 8液压弹射器替换为英式C 10蒸气弹射器(后来采用两座C 11蒸气弹射器);
- Mark 5拦截索更新至Mark 7;
- 增设喷焰偏转器;
- 强化拦截网;
- 强化甲板降温设施;
- 位于舰艉中轴线的升降台改置于右弦外侧;
- 增加水柜以平衡舰体;
- 增设核武储存空间。
这批SCB-27C舰的标准排水量升至29,601吨,满载排水量则升至41,944吨;整体长度增至约898呎(与SCB-27A接近)、水线829呎;整体阔度增至166呎、水线103呎;满载时吃水29呎;航速为30节;标准搭载131名军官、2,086名水兵。[17]
三舰改建之际,航空母舰技术又再进一步。安蒂特姆号在1952年首次测试斜角飞行甲板;超级航空母舰福莱斯特级亦开始建造,采用封闭舰艏,保护前部甲板免受风暴损毁。安蒂特姆号的测试显示,斜角飞行甲板能改善飞机起降效率,即时套用到建造中的福莱斯特号及萨拉托加号。[20]
有见及此,正以SCB-27C改建的香格里拉号、列克星敦号及好人理查德号,亦加上封闭舰艏及斜角飞行甲板。两项新配置为SCB-125改建的主要内容。[20]
-
埃塞克斯号在布雷默顿进行SCB-27A的现代化改装。摄于1949年8月。
-
完成SCB-27A改建后,奇沙治号在海上行驶。四门双联装5吋/38火炮已经拆除;弹射器等配置亦已更新。
-
1954年3月4日,完成SCB-27C改建不久的汉考克号进行测试。舰岛前后的四门双联装5吋/38火炮已经拆除,舰岛后可见折叠向上、新设的右弦外侧升降台。前部的C-11弹射器有待安装。两个月后美国飞机将从舰上首次以蒸气弹射器起飞。
SCB-125改建
SCB-125改建,受安蒂特姆号及福莱斯特级的设计及测试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
- 开放式舰艏改为封闭舰艏;
- 建设斜角10.5度的飞行甲板(安蒂特姆号的甲板斜角为8度9分,不归入SCB-125改建);
- 强化拦截索及拦截网;
- 扩大前部升降台;
- 改善甲板灯光。
SCB-125舰的标准排水量为30,800吨,满载排水量为41,200吨;整体长度为890呎(与SCB-27A接近)、水线824呎;斜角甲板长520呎;整体阔度为196呎、水线101呎;满载时吃水30呎;航速为30节。[17]
香格里拉号、列克星敦号及好人理查德号在船厂同时进行了SCB-27及SCB-125改建,于1955年完成。汉考克号、提康德罗加号及无畏号三艘SCB-27C舰;与本宁顿号、约克城号、胡蜂号、伦道夫号、埃塞克斯号、大黄蜂号、奇沙治号及奥里斯卡尼号八艘SCB-27A舰,先后在1954年至1956年开始进行SCB-125改建,于1955至1959年间相继完成。[20]
尚普兰湖号是仅有的SCB-27A舰未作SCB-125改建。而最后作SCB-125改建的奥里斯卡尼号,则同时补回SCB-27C改建,并配置比SCB-27C舰更强的拦截索与改良的C 11-1蒸气弹射器;木制飞行甲板亦包上金属。额外改建使奥里斯卡尼号有时被归类为SCB-125A舰。[20]
-
1945年,胡蜂号遭遇台风。开放式舰艏无法错开大浪,令前部飞行甲板受损。
-
1956年,完成SCB-125改建的好人理查德号正在航行,设有封闭式舰艏及斜角飞行甲板。
-
1962年,伦道夫号已完成SCB-125改建,反潜机正预备起飞。斜角飞行甲板上泊满了飞机,末端则有改建前的左弦升降台。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其时埃塞克斯级大半在后备舰队,或正在改建,或继续封存。现役的埃塞克斯级,只有福吉谷号在西太平洋巡航;拳师号及菲律宾海号在美国西海岸;雷伊泰号正在地中海巡航;奇沙治号则刚进入船厂改建。护航航空母舰巴东海峡号是另一艘在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舰,而西西里号及轻型航母巴丹号则在西海岸。拜罗科号则刚好于两个月前退役。
由于航母短缺,海军延长福吉谷号及赶赴前线的菲律宾海号的执勤时间,取消例行船厂维修;拳师号先运送空军战机到日本,再返国搭载航空团,于9月开始战斗;雷伊泰号在9月由大西洋舰队临时调到太平洋舰队,经地中海及印度洋,于10月赶抵前线;普林斯顿号则在8月重新服役,在11月开始参战;安蒂特姆号与好人理查德号则在1951年重新服役参战,返国后方开始改建。
部分完成SCB-27A改建的埃塞克斯级,于1951年起亦参与朝鲜战争。这批军舰有埃塞克斯号、奇沙治号、奥里斯卡尼号及尚普兰湖号。约克城号在1953年初完成改建,但在前往西太平洋前,朝鲜战争结束,故未有参与任何战斗。
朝鲜战争期间,埃塞克斯级参与多场战役,包括仁川登陆、长津湖战役等等。机队主要为F4U、A-1、F9F及F2H。各舰均有一至数架HO3S-1直升机。
改变用途-越战
攻击航母-反潜航母
1952年10月,美国海军重新编排舰级分类代号。所有埃塞克斯级均被重编为攻击航母,舰身编号的CV改为CVA。一如其名,分类下的航空母舰专司攻击,为舰队核心主力。
1950年代中,埃塞克斯级渐呈老态。中途岛级航空母舰陆续完成改建;更实用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亦开始建造。埃塞克斯级的舰体无法搭载大量的新式飞机,如A-4及F-4,以继续担任攻击航母。同时,美国希望加强反潜力量,以预早侦测苏联潜艇动向。起初海军改装数艘护航航空母舰,但效果恶劣,故转为测试较大的埃塞克斯级。1952年尾,从朝鲜战争战场返回的福吉谷号进行一次反潜演习,效果显著:埃塞克斯级的机库可搭载两个S-2F反潜机小队,飞机亦可正常起降。[21]1953年8月8日,海军先将五艘未有改建的埃塞克斯级,改编为反潜航母,舰身编号改为CVS。五舰包括富兰克林号、邦克山号、雷伊泰号、安蒂特姆号(已安装斜角飞行甲板)及福吉谷号,不过富兰克林号及邦克山号从未作反潜巡航,继续在后备舰队待命。稍后普林斯顿号等亦依次加入。
最终大部分埃塞克斯级都被改为反潜航空母舰:未有改建的埃塞克斯级反潜航母退役后,由曾作SCB-27A改建的埃塞克斯级攻击航母接替(攻击航母本身则由中途岛级、福莱斯特级、小鹰级甚至核动力的企业号取代);SCB-27A舰再由SCB-27C舰接替;SCB-27C舰则由SCB-125舰接替。[22]至北部湾事件时,只有提康德罗加号、汉考克号、好人理查德号、奥里斯卡尼号及香格里拉号仍为攻击航母。到1969年提康德罗加号与香格里拉号亦被改为反潜航母,只有汉考克号、好人理查德号与奥里斯卡尼号一直担任攻击航母,直至退役。
1960年代,在役的埃塞克斯级反潜航母,各自作了不同改装。如伦道夫号及胡蜂号分别改装了指挥控制中心。[23]此时埃塞克斯级继续老化,而美军亦未开始建造新一代反潜航母(计划后因越战而取消),故海军将原针对驱逐舰的现代化改建计划(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 FRAM),扩大至多艘现役的埃塞克斯级,包括反潜航母及两栖攻击舰。(FRAM II)。[23]是次改建有时亦称为SCB-144。针对反潜航母的改动主要为:
- 在舰艏增设SQS-23声纳;
- 改善指挥控制中心;
- 延长舰只服役寿命。
1960年伦道夫号率先参与FRAM II改建,紧接是埃塞克斯号与奇沙治号(1961年);本宁顿号(1963年);无畏号、大黄蜂号及胡蜂号(1965年);最后是约克城号(1967年)。[24]虽然反潜航母在编制上只针对潜艇,越战期间无畏号及香格里拉号均曾临时用作攻击航母,并派直升机进行搜救。[25]
由于火炮已无必要,各舰的火炮于此时期亦继续下降。至越战时期,奥里斯卡尼号只留下四门单管5吋/38火炮。[22]
纵观朝鲜战争后的服役历史,埃塞克斯级仍介入不少地区冲突、危机及战争。大西洋舰队的埃塞克斯级分别先后参与了黎巴嫩危机、刚果危机、猪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及入侵多米尼加;太平洋舰队的埃塞克斯级则参与了国泰空中霸王遭击落事故、第一及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老挝内战、北部湾事件、越战、普韦布洛号危机、EC-121预警机击落事件等等。
越战时期的埃塞克斯级攻击航母,多搭载A-1、A-4、F-4、A-7及F-8;反潜航母则搭载S-2反潜机及SH-3海王直升机。
-
1954年,攻击航母大黄蜂号通过苏伊士运河。
-
1966年越战期间,奥里斯卡尼号的水兵忙于为战机挂载武装。奥里斯卡尼号是少数于越战时仍担任攻击航母的埃塞克斯级。
-
1967年,反潜航母胡蜂号在外海执勤。八架S-2反潜机预备起飞,其中两架已在弹射器上,蓄势待发。
两栖攻击舰
除改为反潜航母外,部分埃塞克斯级亦改编为两栖攻击舰。两栖攻击舰主要任务为搭载陆战队,以直升机登陆作战。早于1957年,时为反潜航母的福吉谷号就曾作两栖作战演习;1958年福吉谷号、塔拉瓦号与福莱斯特号又进行另一次两栖作战演习。其时海军正为两栖作战设计专门的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故先将三艘埃塞克斯级改为两栖攻击舰,以作过渡舰只。[26]1959年,拳师号及普林斯顿号率先改编,福吉谷号则在1961年改编。三舰均未曾作SCB-27或SCB-125改建。海军原计划将尚普兰湖号改为两栖攻击舰,最后因故放弃。[27]
三艘两栖攻击舰均拆除大量防空炮,同时拆除四个锅炉,以腾出空间搭载直升机,航速因而下降至25节。[27]普林斯顿号及福吉谷号分别参与了越战,拳师号则曾派兵到多米尼加。服役晚期,三舰均参与FRAM II现代化改建,延长服役寿命,最终于1969年至1970年间先后退役。
训练舰及飞机运输舰
两艘埃塞克斯级曾改装为训练舰,专责训练飞行员。安蒂特姆号率先在1957年担任训练舰,但舰身编号未有更改,故正式上仍为反潜航母。1962年列克星敦号接替安蒂特姆号,继续训练飞行员。1969年,列克星敦号舰身编号改为CVT-16,正式成为训练航母。虽然列克星敦号无法起降新式的F-14及后来的F-18,列克星敦号继续训练飞行员,直至1991年被福莱斯特号接替为止。
五艘埃塞克斯级曾被编入飞机运输舰(AVT),包括富兰克林号、邦克山号、雷伊泰号、塔拉瓦号及菲律宾海号。但实际上五舰在改编前已经退役,并继续留在后备舰队待命,未有再作巡航,最终悉数出售拆解。
-
1962年后,列克星敦号开始在彭萨科拉担任训练舰。
-
1965年,两栖攻击舰拳师号搭载了第1骑兵师的直升机,预备前往越南。
-
1972年,提康德罗加号救起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稍后捞起太空舱。
太空计划
多艘埃塞克斯级亦参与美国的太空计划,在多次太空任务中担任搜救舰。这包括:
时间 | 参与舰 | 计划 | 任务 | 备注 |
---|---|---|---|---|
1960年12月19日 | 福吉谷号 | 水星计划 | 水星-红石1A号 | |
1961年5月5日 | 尚普兰湖号 | 水星计划 | 水星-红石3号 | 美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
1961年7月22日 | 伦道夫号 | 水星计划 | 水星-红石4号 | 自由钟七号沉没 |
1962年2月20日 | 伦道夫号 | 水星计划 | 水星-宇宙神6号 | |
1962年5月24日 | 无畏号 | 水星计划 | 水星-宇宙神7号 | |
1962年10月3日 | 奇沙治号 | 水星计划 | 水星-宇宙神8号 | |
1963年5月16日 | 奇沙治号 | 水星计划 | 水星-宇宙神9号 | |
1965年1月19日 | 尚普兰湖号 | 双子座计划 | 双子座2号 | |
1965年3月23日 | 无畏号 | 双子座计划 | 双子座3号 | 首次双人太空任务 |
1965年6月7日 | 胡蜂号 | 双子座计划 | 双子座4号 | 首次太空漫步 |
1965年8月29日 | 尚普兰湖号 | 双子座计划 | 双子座5号 | |
1965年12月16日 | 胡蜂号 | 双子座计划 | 双子座6A号 | 与双子座7号同步飞行 |
1965年12月18日 | 胡蜂号 | 双子座计划 | 双子座7号 | 与双子座6A号同步飞行 |
1966年2月26日 | 拳师号 | 阿波罗计划 | AS-201 | 测试太空舱 |
1966年6月6日 | 胡蜂号 | 双子座计划 | 双子座9A号 | 与对接舱对接失败 |
1966年8月25日 | 大黄蜂号 | 阿波罗计划 | AS-202(阿波罗3号) | 测试太空舱 |
1966年11月15日 | 胡蜂号 | 双子座计划 | 双子座12号 | 成功与对接舱对接 |
1967年11月9日 | 本宁顿号 | 阿波罗计划 | 阿波罗4号 | 土星5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 |
1968年10月22日 | 埃塞克斯号 | 阿波罗计划 | 阿波罗7号 | |
1968年12月27日 | 约克城号 | 阿波罗计划 | 阿波罗8号 | 首次绕月飞行 |
1969年5月26日 | 普林斯顿号 | 阿波罗计划 | 阿波罗10号 | 测试登月舱 |
1969年7月24日 | 大黄蜂号 | 阿波罗计划 | 阿波罗11号 | 人类首次登月 |
1969年11月24日 | 大黄蜂号 | 阿波罗计划 | 阿波罗12号 | |
1972年4月27日 | 提康德罗加号 | 阿波罗计划 | 阿波罗16号 | |
1972年12月19日 | 提康德罗加号 | 阿波罗计划 | 阿波罗17号 | 最后一次登月 |
1973年6月22日 | 提康德罗加号 | 天空实验室计划 | 天空实验室2号 |
退役及现况
二战以后,不少埃塞克斯级成为多余军舰,相继在1950年代前退役停放。朝鲜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埃塞克斯级重返现役,只有富兰克林号及邦克山号继续停放。1950年代末,新式航空母舰福莱斯特级开始服役,小鹰级亦于1960年代服役,埃塞克斯级的配置已然残旧,陆续退役。
未曾改建的埃塞克斯级先被淘汰。菲律宾海号在1958年退役,次年雷伊泰号亦退役;1960年代,安蒂特姆号、尚普兰湖号、塔拉瓦号三艘未改建或SCB-27A舰退役;1969年,伦道夫号、埃塞克斯号两艘SCB-125舰亦开始退役;三艘两栖攻击舰:拳师号、普林斯顿号及福吉谷号于1969及1970年退役;同于1970年退役的尚有本宁顿号、奇沙治号、约克城号及大黄蜂号;好人理查德号完成越战巡航后,与香格里拉号于1971年退役;胡蜂号、提康德罗加号及无畏号则先后于1972年、1973年及1974年退役。汉考克号与奥里斯卡尼号一直担任攻击航母,直到1976年退役。最后一艘退役的埃塞克斯级是列克星敦号,她由1962年开始一直担任训练舰,直至1991年方才退役。
大半退役埃塞克斯级均在1970年代出售拆解,只有五舰分别在1966年(富兰克林号)、1968年(塔拉瓦号)、1988年(香格里拉号)、1992年(好人理查德号)及1994年(本宁顿号)拆解。里根政府当政时,曾建议复修好人理查德号及奥里斯卡尼号,投入现役,但因成本过高而被国会否决。奥里斯卡尼号最终在2006年被海军凿沉作人工鱼礁。
四艘埃塞克斯级在民间筹集到足够捐款,未有拆解,改为博物馆舰。约克城号于1975年起在南卡罗来纳州快意山(Mount Pleasant)的爱国者地(Patriot’s Point)对外开放;无畏号则在1982年于纽约开放;列克星敦号则在1992年于德克萨斯州圣体市开放;最后大黄蜂号在1998年于阿拉米达开放。
-
退役后改建为博物馆舰的约克城号,停泊在南卡罗来纳州快意山。
-
2006年5月17日,停放多年的奥里斯卡尼号被凿沉作人工鱼礁。
列表
序号 | 舰名 | 弦号 | 造船厂 | 龙骨安放时间 | 下水时间 | 开始服役时间 | 退役时间 | 现况 |
---|---|---|---|---|---|---|---|---|
1 | 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 | CV-9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1年4月28日 | 1942年7月31日 | 1942年12月31日 | 1969年6月30日 | 1975年6月1日出售拆解 |
2 |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 | CV-10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1年12月1日 | 1943年1月21日 | 1943年4月15日 | 1970年6月27日 | 1975年10月13日捐赠作博物馆舰 |
3 | 无畏号航空母舰 | CV-11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1年12月1日 | 1943年4月26日 | 1943年8月16日 | 1974年3月15日 | 1981年4月27日捐赠作博物馆舰 |
4 |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 CV-12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2年8月3日 | 1943年8月30日 | 1943年11月29日 | 1970年6月24日 | 1998年5月26日捐赠作博物馆舰 |
5 | 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 | CV-13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2年12月7日 | 1943年10月14日 | 1944年1月31日 | 1947年2月17日 | 1966年7月27日出售拆解 |
6 | 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 | CV-14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3年3月1日 | 1944年2月7日 | 1944年5月8日 | 1973年9月1日 | 1974年8月15日出售拆解 |
7 | 伦道夫号航空母舰 | CV-15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3年5月10日 | 1944年6月28日 | 1944年10月9日 | 1969年2月13日 | 1975年5月15日出售拆解 |
8 | 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 CV-16 | 福尔河造船厂 | 1941年7月15日 | 1942年9月26日 | 1943年2月17日 | 1991年11月8日 | 1992年6月15日捐赠作博物馆 |
9 | 邦克山号航空母舰 | CV-17 | 福尔河造船厂 | 1941年9月15日 | 1942年12月7日 | 1943年5月24日 | 1947年1月9日 | 1973年5月出售拆解 |
10 | 胡蜂号航空母舰 | CV-18 | 福尔河造船厂 | 1942年3月18日 | 1943年8月17日 | 1943年11月24日 | 1972年7月1日 | 1973年5月21日出售拆解 |
11 | 汉考克号航空母舰 | CV-19 | 福尔河造船厂 | 1943年1月26日 | 1944年1月24日 | 1944年4月15日 | 1976年1月30日 | 1976年9月1日出售拆解 |
12 | 本宁顿号航空母舰 | CV-20 | 布鲁克林造船厂 | 1942年12月15日 | 1944年2月26日 | 1944年8月6日 | 1970年1月15日 | 1994年1月12日出售拆解 |
13 | 拳师号航空母舰 | CV-21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3年9月13日 | 1944年12月14日 | 1945年4月16日 | 1969年12月1日 | 1971年3月13日出售拆解 |
14 | 好人理查德号航空母舰 | CV-31 | 布鲁克林造船厂 | 1943年2月1日 | 1944年4月29日 | 1944年11月26日 | 1971年7月2日 | 1992年4月10日出售拆解 |
15 | 雷伊泰号航空母舰 | CV-32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4年2月21日 | 1945年8月23日 | 1946年4月11日 | 1959年5月15日 | 1970年9月出售拆解 |
16 | 奇沙治号航空母舰 | CV-33 | 布鲁克林造船厂 | 1944年3月1日 | 1945年5月4日 | 1946年3月2日 | 1970年2月13日 | 1974年1月18日出售拆解 |
17 |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 | CV-34 | 布鲁克林造船厂 | 1944年5月1日 | 1945年10月13日 | 1950年9月25日 | 1976年9月30日 | 2006年5月17日凿沉作人工鱼礁 |
18 | 安蒂特姆号航空母舰 | CV-36 | 费城造船厂 | 1943年5月15日 | 1944年8月20日 | 1945年1月28日 | 1963年5月8日 | 1974年2月28日出售拆解 |
19 | 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 | CV-37 | 费城海军造船厂 | 1943年9月14日 | 1945年7月8日 | 1945年11月18日 | 1970年1月30日 | 1973年9月出售拆解 |
20 | 香格里拉号航空母舰 | CV-38 | 诺福克造船厂 | 1943年1月15日 | 1944年2月24日 | 1944年9月15日 | 1971年7月30日 | 1988年8月9日出售拆解 |
21 | 尚普兰湖号航空母舰 | CV-39 | 诺福克造船厂 | 1943年3月15日 | 1944年11月2日 | 1945年6月3日 | 1966年5月2日 | 1972年4月28日出售拆解 |
22 | 塔拉瓦号航空母舰 | CV-40 | 诺福克造船厂 | 1944年3月1日 | 1945年5月12日 | 1945年12月8日 | 1960年5月13日 | 1968年10月3日出售拆解 |
23 | 福吉谷号航空母舰 | CV-45 | 费城造船厂 | 1944年9月7日 | 1945年11月18日 | 1946年11月3日 | 1970年1月15日 | 1971年10月29日出售拆解 |
24 | 菲律宾海号航空母舰 | CV-47 | 福尔河造船厂 | 1944年8月19日 | 1945年9月5日 | 1946年5月11日 | 1958年12月28日 | 1971年3月23日出售拆解 |
25 | 复仇号航空母舰 | CV-35 | 布鲁克林造船厂 | 1944年7月1日 | 1945年 | 从未 | 从未 | 1949年8月2日出售拆解 |
26 | 硫磺岛号航空母舰 | CV-46 |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1945年1月29日 | 从未 | 从未 | 从未 | 1945年8月12日取消建造 |
相关条目
注释
- ^ Friedman 1983,第394页埃塞克斯舰级配置。此数据以设计及建造时为准。
- ^ 2.0 2.1 2.2 2.3 2.4 2.5 Friedman 1983,第134页
- ^ Smith 1997,第4页
- ^ 4.0 4.1 Friedman 1983,第136页
- ^ Friedman 1983,第138-145页
- ^ 6.0 6.1 Friedman 1983,第135页
- ^ Friedman 1983,第147页
- ^ Friedman 1983,第144-145页
- ^ Smith 1997,第34-36页
- ^ 10.0 10.1 10.2 Smith 1997,第10页
- ^ 11.0 11.1 Friedman 1983,第151页
- ^ Friedman 1983,第145页
- ^ Friedman 1983,第288页
- ^ Friedman 1983,第289页
- ^ Friedman 1983,第291页
- ^ Friedman 1983,第289-291页
- ^ 17.0 17.1 17.2 Friedman 1983,第292-293页
- ^ Friedman 1983,第294页
- ^ Friedman 1983,第295页
- ^ 20.0 20.1 20.2 20.3 Friedman 1983,第296页
- ^ Friedman 1983,第342页
- ^ 22.0 22.1 Friedman 1983,第297页
- ^ 23.0 23.1 Friedman 1983,第345页
- ^ Friedman 1983,第345-347页
- ^ Friedman 1983,第351页
- ^ Friedman 1983,第365页
- ^ 27.0 27.1 Friedman 1983,第369页
参考书目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 Smith, Michael C., Essex class carriers in action, Carrollton, TX: Squadron Signal Publications, 1997, ISBN 0897473736
- Stille, Marke, US Navy Aircraft Carriers, 1942-1945: WWII-Built Ships,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2007, ISBN 978-1-84603-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