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石涛(1925年11月1日—2008年12月11日),先祖为龙崎移居府城之望族,出生于台湾台南市白金町(打银街)。[1] 台湾当代文学作家,创作以小说与评论为主,散文翻译为辅。叶石涛横跨日治战后两个世代,小学前曾接受两年汉文私塾教育,毕业于台南州立第二中学校(今台南一中),初为日治时代作家西川满主持之《文艺台湾》的助理编辑。战后初任国小教师,1947年任台南工学院(今成功大学)总务处科员2年余,后再回任国小教职,旋于1951年9月因白色恐怖系狱3年。[2] 出狱后再考取国小教师,1965年一度辞教职,进入省立台南师范专科学校特别师范科就读1年。前后国小教职共39年,晚年获聘总统府国策顾问并授予二等卿云勋章。[3]

叶石涛
性别
出生(1925-11-01)1925年11月1日
日治台湾台南州台南市白金町
逝世2008年12月11日(2008岁—12—11)(83岁)
台湾高雄市左营区高雄荣民总医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25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08年)
语言台语客语日语华语
教育程度末广公学校
台南州立第二中学校
(今国立台南第一高级中学)
省立台南师范专科学校
(今国立台南大学)特别师范科
职业作家教师
活跃时期1940年代-2008年
风格台湾文学台湾意识
家乡台湾台南市
运动白色恐怖入狱
配偶陈月得
奖项中国文艺协会中国文艺奖章文艺评论奖
台美基金会人文成就奖
中国时报文化贡献奖
真理大学台湾文学家牛津奖
高雄县文学奖等
经历
写作生涯
创作时期1940年代─2000年代
体裁小说散文、评论(文学评论)、文学史翻译
主题台湾文学台湾历史
文学运动乡土文学论战(1977年)
代表作《台湾文学史纲》
《西拉雅族的末裔》
《三月的妈祖》
〈妈祖祭〉等
受影响于

生平与创作经历

 
叶石涛旧居

叶石涛中学时即广泛阅读世界文学作品,战后更致力于文学评论、文学史著述。从事文学创作总计超过60年,出版书籍超过100本。主要作品有小说(约130万字)、文学评论、散文、随笔、书信、回忆录(约350万字)、文学史专著、翻译等,已出版作品有百余种,横跨日治时代及战后两个世代。其中,1987年完成的《台湾文学史纲》是台湾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台湾文学史,意义重大。叶石涛大部分的作品都以本名发表,另有郑左金、酪青、邓石榕、叶松龄、叶显国、周金满、璎珍、李淳、叶珒、邱素臻、许敦礼、叶左金等笔名。[4]

日治时期经历

1925年(大正14年)11月1日,叶石涛生于台南州台南市白金町(旧称“打银街”,今台南市中西区民生路一带),为家中长男。父亲叶敦礼,母亲林𤆬治。6岁至台南大天后宫旁私塾,接受两年的汉文教育。8岁就读末广公学校(今台南市中西区进学国小)。14岁自公学校毕业,考入台南州立二中(今国立台南一中前身)。[5]

叶石涛自16岁开始从事小说创作。第一篇小说〈妈祖祭〉投稿于张文环主编之《台湾文学》,入选为佳作,未刊出,原稿已佚(入选评语刊于1943年1月31日出版之《台湾文学》三卷一号)。1943年三月,叶石涛自台南二中毕业并应聘至台北,担任西川满主持之《文艺台湾》杂志社任助理编辑,也开始在《文艺台湾》发表作品,如:〈林君的来信〉、〈春怨——献给吾师〉等。1944年,叶石涛以笔名“郑左金”撰写小说〈拂晓〉,获《台湾艺术》征文比赛第二名(二等赏),此作刊于《台湾艺术》2月号;同年辞去《文艺台湾》助理编辑工作,返回台南任宝公学校(今台南市立人国小)助教,并于皇民奉公会出版之《台湾文艺》一卷第六号发表小说〈美机败逃〉。

1945年(昭和20年)二月,叶石涛应召入营,任日本陆军二等兵;同年八月日本战败后,回到台南继续担任立人国小教师,并在二战结束后,开始学习中文,尝试以中文进行创作。[6]

战后初期与入狱经历

战后叶石涛开始在《中华日报》、《新生报》与《公论报》等报,发表随笔、评论、翻译等多篇作品。

1946年于龙瑛宗主编之《中华日报》日文栏发表小说〈黛玉与宝钗〉、〈幻想〉、〈偷玻璃的人〉、〈江湖艺人〉等作;1948年于《新生报》“桥”副刊发表小说〈河畔的悲剧〉、〈来到台湾的唐・芬〉、〈澎湖岛的死刑〉并发表评论〈一九四一年后的台湾文学〉;同年于《中华日报》“海风”副刊发表小说〈复仇〉、〈娼妇〉,评论〈帝俄三大作家交恶〉、〈日本的女作家们〉;于《台湾力行报》“新文艺周刊”三期,发表小说〈归乡〉。1949年任台南市永福国小教师。隔年于《公论报》发表评论〈王尔德的童话〉、小说〈画家洛特‧莱蒙的信函〉;于《中华日报》发表小说〈莫里斯贝尼奥斯基的遭遇〉,并评论〈关于托玛斯・曼的三个短篇〉、〈斯托尔姆的短篇小说〉、〈关于毛姆〉、〈罗蒂与台湾〉、〈关于摩莱耶克〉、〈梅礼美的卡尔们〉、〈论左拉的文学思想〉等作。

1951年9月20日,27岁的叶石涛被国民党政府保密局逮捕拘问。1953年七月遭台湾省保安司令部依“知匪不报”判处有期徒刑五年。[7] 直到1954年九月才获减刑,其刑期缩短为三年,出狱并在台南市“建设厅自来水督导处”当工友。

流浪教师经历

狱后叶石涛除担任工友外,也尝试再以教员身份辗转于各地谋职,期间仍不忘持续进行文学创作与评论。

1955年考取嘉义县国小代课教员,分发至义竹乡过路国小任教;隔年担任路竹国小训导主任。1957年依代课教员任满二年得改任正式教员办法取得正式教师资格,调任台南县仁德乡车路墘国小(今台南市文贤国小)教师。1959年叶石涛与左营陈月得女士结婚,同年九月于《笔汇》一卷五期发表评论〈论日本现代文学的特质〉;十一月长子叶显国出生;隔年四月次子叶松龄出生。1965年叶石涛辞去文贤国小教职,进入台南师专(今台南教育大学)特师科就读,且将家眷迁往高雄左营(旧城);隔年毕业后,分发至宜兰县冬山乡广兴国小大进分校(今大进国小)任教,并于1967年八月,调任高雄县桥头乡甲围国小教师,自此定居左营。

此时期的叶石涛已展现出对台湾文学评论的兴趣,如在1965年《台湾文艺》二卷九期发表〈论吴浊流〈幕后支配者〉〉;同年十一月在《文星》九十七期发表〈台湾的乡土文学〉。1966年五月,在《幼狮文艺》廿四卷五期,发表〈狱中记〉;于《台湾文艺》三卷十二期〈吴浊流论〉以及〈锺肇政论〉,三卷十三期发表小说〈男盗女娼〉;八月于《自由青年》卅六卷三期发表〈评介锺理和〉,1967年发表评论〈两年来的省籍作家及其小说〉、〈论七等生的小说〉等,也持续撰写小说〈漂泊〉、〈蛇蝎〉、〈行医记〉与〈赚食世家〉等作。

建构台湾文学评论、台湾文学史论

叶石涛除了长期进行文学创作外,也耕植于文学评论,并致力于建构台湾文学史论,同时大量翻译日文书籍。

在1968年九月出版第一本评论集《叶石涛评论集》。1973年出版《叶石涛作家论集》,1975年出版小说集《叶石涛自选集》、1977年在《夏潮》杂志发表〈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1979出版评论集《台湾乡土作家论集》,同年五月与彭瑞金合编出版《1978台湾小说选》;同年七月与锺肇政共同主编出版《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八册,并与锺肇政等人发起筹建锺理和纪念馆。1980年获第一届巫永福评论奖,同年六月与彭瑞金合编出版《1979台湾小说选》,1981年六月出版评论集《作家的条件》,同年与郑烱明、陈坤仑、曾贵海、许振江、彭瑞金等人筹备创办《文学界》杂志。1983年二月出版编著《1982年台湾小说选》;同年四月出版评论集《文学回忆录》;同年九月出版评论集《小说笔记》、1985年出版评论集《没有土地,哪有文学》,并在1987年二月,出版台湾第一本文学史《台湾文学史纲》,该作获中国时报文化贡献奖。

另一方面,叶石涛也大量翻译或出版许多日文书籍,且涉猎广泛,如1973年出版译作多湖辉《思考的教室》、须贝一男《服装设计划法》;1974年出版译作进藤史郎《股票心理作战》、渡边正《大蒜健康法》、正比古《血型与人生》、每日新闻科学记者合著《向神挑战》、中村矿一《减肥健康食疗》、田中克己《两性遗传》等作;1975年出版译作相良守次《欲求的心理》、《四次元世界的99个谜》与《说话艺术的魅力》、平井富雄《自我催眠术》、《自然界的99个谜》、加藤秀俊《人际关系》、诧摩武俊《嫉妒心理学》以及《创造命运》等;1977年出版译作朝山新一《开放教室》、1979年出版译作宇贺田为吉《香烟的历史》、1986年出版译作松本清张著《女囚》以及松本清张等著《红颜薄命》、1987出版译作松本清张《红签》、夏目漱石等著《雪融》[8]

解严后活动

1987年国民政府宣布解严后,叶石涛开始以自身记忆进行自传性或半自传性的小说创作,也写下回忆录。

1990年出版评论集《台湾文学的悲情》、《走向台湾文学》,并在同年五月出版半自传小说《台湾男子简阿淘》。1991年自高雄县甲围国小退休后,出版小说集《馘首》、《叶石涛集》,在同年九月出版回忆录《一个台湾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获台美基金会人文成就奖,叶石涛赴美领奖,在同年十二月参与《文学台湾》杂志创刊。1992与1993年分别出版评论集《台湾文学的困境》与《展望台湾文学》,另外也出版小说集《异族的婚礼》。并在1993年与1995年,分别获得且获第一届高雄县文学贡献奖与第一届府城文学贡献奖。1996年叶石涛出版回忆录《府城琐忆》,入选台湾省政府新闻处优良作品赞助出版;同年出版译作《台湾文学集1》、小说《台湾男子简阿淘》。1997年出版译作《西川满小说集1》,1998年出版评论《台湾文学入门》,同年获淡水工商管理学院(今真理大学)台湾文学系“牛津文学奖”。1999年出版译作《台湾文学集2》以及随笔、评论合集《追忆文学岁月》与回忆录《从府城到旧城》,并获成功大学名誉文学博士。2000年出版小说集《西拉雅族末裔潘银花》,同年获中国文艺协会荣誉文艺奖章、高雄市文艺贡献奖与行政院文化奖;并在九月出任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副会长,且出版随笔、评论合集《旧城琐记》,开始于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授课,而日文版《台湾文学史纲》在日本研文出版社出版(中岛利郎、泽井律之合译)。

2001年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推出“叶石涛全集搜集、整理、编辑计划”,同年九月获国家文艺奖,十月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对谈“土地、人民、流亡”,十二月出版小说集《赚食世家》。2002年应文建会(今行政院文化部)邀请,与锺铁民、黄武忠、彭瑞金等人,赴名古屋出席“台湾学会”年会,至东京大学演讲〈我的台湾文学六十年〉。2004年在《文学台湾》开始发表《蝴蝶巷春梦》系列小说,并在同年五月出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同年七月至十月,国家台湾文学馆举办“府城之星・旧城之月——叶石涛文物捐赠展”,同年10月15日荣获由陈水扁总统颁受“二等卿云勋章”。2005年在高雄世界诗歌节,与圣卢西亚诺贝尔奖诗人德瑞克・沃克特对谈“文学中的海洋意象”。2006年出版《蝴蝶巷春梦》,同年十月英文版《台湾文学史纲》出版,同年十二月《叶石涛全集》小说卷五册出版。2008年由“文学台湾基金会”策划,彭瑞金教授主持,国家台湾文学馆以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合力出版《叶石涛全集》随笔卷七册、评论卷七册、资料卷一册。[9]

逝世

2008年4月,当时叶石涛已住进高雄荣民总医院加护病房,遂于4月27日假高雄荣总门诊大楼一楼第二会议室举行“《叶石涛全集》新书发表会”,原本希望叶老能够亲临会场,但在高雄荣总医师评估病情后并未能出席,而由家属代表出席;叶老夫人陈月得女士接受与会者致意,并由其子叶松龄先生代为致词。[6]

2008年12月11日,叶石涛于高雄荣总病逝,享寿八十三岁。[10] 12月26日,马英九总统发布褒扬令。2009年12月6日,叶石涛纪念铜像于高雄市中央公园高雄文学馆旁湖畔揭幕。[11] 2012年8月,叶石涛文学纪念馆在台南开幕。[12]

台湾文学史观

叶石涛在经历日治时期与战后白色恐怖时期至解严后的过程中,认为应以乡土文学中的台湾意识,建构出属于台湾的文学史观。

在为彭瑞金《台湾新文学运动四十年》撰写书评时,叶石涛强调台湾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环,不附庸于任何外来统治民族,即便是日治时期,台湾文学也并非是日本文学的延伸,战后台湾文学更不是隶属于中国文学。[13]因此叶石涛刻意建立台湾乡土文学,透过文学所孕育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土地环境,以及文学传承的渊源与流变,建构台湾文学史观。[14]

1977年在《夏潮》杂志发表〈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发表于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之际,此文的特殊性在于叶石涛在“乡土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乡土文学史”的概念,叶石涛认为,台湾文学虽具有中国文学的普遍性,但在岛屿的种族经验与殖民经验洗礼下,已发展出与中国文学迥异的精神与内容。[15]

在叶石涛的文学作品或发言中,常能看见这种具备台湾意识的文学史观:

  • 1985年以“没有土地,哪有文学?”命名其评论集
  • 在《台湾文学史纲》中写道:“我发愿写台湾文学史的主要轮廓,其目的在于阐明台湾文学在历史的流动中如何地发展了它强烈的自主意愿,且铸造了它独异的台湾性格。”[16]
  • 在2001年获得国家文艺奖时发表得奖感言:“我一向相信文学是地上之盐。‘盐’原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对我们身体健康是必须的。同时,它在我们烹调食物时,也必不可少。也就因为文学像是地上的一把盐,它在社会上的作用或许是看不到的。但是,我相信它能够改造人们的心灵结构,发挥无限的提升力量。”[17]
  • 在2006年由高雄市文化局出版的《叶石涛全集》中的〈自序〉提到:“台湾文学反应了台湾的土地和人民的真实生活,从日治时代以来,台湾作家始终坚持与人民站在一起,觅取更佳的民主、自由的生活。我这一辈子立志要为为建立台湾文学而奋斗,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我脱离了名利之争,只写我愿意写的东西。”[15]

平反冤屈

2018年12月7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促转三字第1075300145A号函文,[18] 有关叶石涛“明知为匪谍而不告密检举”之有罪判决暨其刑之宣告正式撤销。[19]

荣誉

 
叶石涛文学纪念馆(2013年)。

叶石涛曾获中国文艺协会中国文艺奖章的文艺评论奖、台美基金会人文成就奖、中国时报文化贡献奖、真理大学台湾文学家牛津奖、高雄县文学奖等,1999年获得成功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并兼任该校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10] 2000年获行政院文化奖,2001年获国家文艺奖,并于2000年陈水扁政府聘任为文化总会副会长、国策顾问等职务。这些荣誉是叶老多年来在寂寞的创作路上辛勤笔耕的些许安慰。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评价

  • 叶石涛于1998年获淡水工商管理学院“牛津文学奖”的奖词点明叶老之于台湾文学的成就:“在台湾文学最黑暗的时刻,用乡土点亮一盏灯,在台湾文学最迷惑的时刻,用台湾意识辟出一条路,用一生为台湾文学立座标。”[21]
  • 彭瑞金指出叶石涛在文学评论方面的特征:“叶石涛的文学评论和文学史,显示他自一九六五年复出文坛以后,一直扮演着尽职而勤奋的台湾文学观察者角色,广博的世界文学视野、知识、身为台湾作家的使命感和实际的文学创作历练,构成他的文学评论独一无二的特色,使得他的文学评论没有学院式的流派的固执,却牢牢地站稳站稳身为台湾作家的立场发言,创作经验则帮助他的评论不乖离文学的主体。”[22]
  • 赵庆华认为叶石涛在创作上仍有着对于社会现实做出积极回应的反身思考:“他(叶石涛)始终无法抛弃所谓的‘社会责任’,在他看来,那是身为一个作家必须担负的天职,‘作家不能不关怀广大的穷苦人民,不能不同情他们的遭遇,如果作家失去了对人性价值的同情,就毫无意义⋯⋯,所以我认为文学还是要有道德的目的。作家应该参与社会,反映现实生活,也人道主义的关怀,帮助弱势的人群找到生存的勇气⋯⋯。’”[23]
  • 叶石涛于2001年获国家文艺奖之得奖理由,充分勾勒出叶石涛对于台湾文学多方的贡献:“叶石涛先生为横跨日据时期与战后世代的重要作家,在小说创作、文学评论、文学史建构语文学翻译方面均卓有成就。背负自喻的天谴命运,克服语言障碍与政治困境,毕生从事追求文学的追求。自二十世纪四〇年代以降,为台湾文学命名定义,终于助其进入学术殿堂。维持创作生命逾六十年,迄今仍孜孜于文艺美学的营造,无论在族群、性别、阶级议题上,均能兼顾,允为国家文学典范。”[17]
  • 盛浩伟描述叶石涛对于台湾文学的兼容态度:“他(叶石涛)的‘台湾文学’架构里头的精神,是希望包含进所有以台湾为文学创作立基点的作家,容纳所有反映了台湾的土地、台湾人民的真实生活的作品。那是一种包容与互通的精神,一种多元共容的立场。这样的胸襟,不曾因为遭受白色恐怖,或是曾经颠沛小众,而变得狭隘。”[24]

轶事

  • 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是叶石涛提携的晚辈,有次来到叶老家中热得受不了,后来特别请人装了台冷气送给叶老,结果叶老夫妻俩舍不得吹,十年来恐怕吹不到五次,但是每次碰到友人来访,就开心说这台冷气是林怀民送的。[25]
  • 叶石涛对自己节省但对同学很大方,在成大台湾文学研究所教书期间,每次学期结束,他都会邀请系上所有师生吃饭,将学期授课费用全数拿出来请学生。[25]
  • 据说年轻时期的叶石涛相当愤世嫉俗,对于自己师范毕业后无法被分发回高雄(时叶老已迁居高雄)任教、且屡为退稿专家而不满,并发泄于给锺肇政的书信上。[26] 而他在就读师范时即已立下“欲做文学之鬼”的志向。[27]

著作[10]

小说

  • 《妈祖祭》,1940年。
  • 《征台谭》,1941年。
  • 热兰遮城陷落记》,1946年。
  • 《殖民地的人们》,1947年。
  • 《鹦鹂和竖琴》,三信出版社,1973年。
  • 《噶玛兰的柑子》,三信出版社,1975年6月。
  • 《采硫记》,龙田出版社,1979年。
  • 《卡萨尔斯之琴》,东大图书公司,1980年10月。
  • 西拉雅族的末裔》,前卫出版社,1990年3月。
  • 《台湾男子简阿淘》,草根出版公司,1990年9月、1996年再版。
  • 彭瑞金/编,《叶石涛集》,前卫出版社,1991年。
  • 《馘首》,派色文化,1991年。
  • 《异族的婚礼:叶石涛短篇小说集》,皇冠出版社,1994年。
  • 《西拉雅族的末裔》,草根出版社,2000年1月。
  • 《红鞋子》,春晖出版社,2000年2月。
  • 《赚食世家:叶石涛黑色幽默小说选》,圆神出版社,2001年。
  • 《青春》,桂冠出版社,2001年。
  • 《三月的妈祖:一九四〇年代叶石涛小说集》,春晖出版社,2004年。
  • 《葫芦巷春梦》,春晖出版社,2004年。
  • 彭瑞金/编,《河畔的悲剧:叶石涛小说选集》,春晖出版社,2013年。
  • 彭瑞金/编,《天上圣母的祭典:叶石涛小说选集》,春晖出版社,2013年。
  • 彭瑞金/编,《黎明的诀别:叶石涛小说选集》,春晖出版社,2013年。

文学评论

  • 《台湾乡土作家论集》,远景出版公司,1979年3月。
  • 《作家的条件》,远景出版社,1981年。
  • 《没有土地哪有文学》,远景出版社,1985年。
  • 《台湾文学史纲》,文学界杂志社,1987年2月。
  • 《走向台湾文学》,自立晚报社出版,1990年。
  • 《台湾文学的悲情》,派色文化出版,1990年。
  • 《台湾文学的困境》,派色文化出版,1992年。
  • 《展望台湾文学》,九歌出版社,1994年。
  • 《台湾文学入门:台湾文学五十七问》,春晖出版社,1997年。
  • 中岛利郎、泽井律之/译,《台湾文学史》,东京都研文社,2000年11月。
  • 《台湾文学的回顾》,九歌出版社,2004年。
  • 《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文学界初版1987(春晖出版社,2010年)。
  • 彭瑞金/编,《台湾文学路:叶石涛评论选集》,春晖出版社,2013年。

散文

  • 《女朋友》,晨星出版社,1986年。
  • 《台湾,在转捩点上》,大吕出版,1986年。
  • 《一个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前卫出版社,1991年7月。
  • 《不完美的旅程》,皇冠出版社,1993年。
  • 《府城琐忆》,派色文化出版社,1996年2月。
  • 《追忆文学岁月》,九歌出版社,1999年8月10日。
  • 《旧城琐记》,春晖出版社,2000年9月。
  • 彭瑞金/编,《府城记事簿:叶石涛随笔选集》,春晖出版社,2013年。

翻译

  • 叶石涛/中译,朝鲜作家/原著,《地下村》,名流出版社,1987年。
  • 叶石涛等人/中译,松本清张/原著,《诈婚》,志文出版社,1987年。
  • 叶石涛/中译,托尔斯泰/原著,《爱与生与死》,纯文学出版社,1988年。
  • 叶石涛/中译,贾德诺/原著,《蛇蝎美人案》,远景出版社,1992年。
  • 叶石涛/中译,贾德诺/原著,《日历女郎》,远景出版社,1992年。
  • 叶石涛/中译,日本作家/原著,《猫会说话的故事》,派色出版社,1993年。
  • 叶石涛/编译,《台湾文学集 日文作品选集》出晖出版社,1996年8月~1999年2月。
  • 叶石涛/中译,《西川满小说选(1)》,春晖出版社,1997年2月。

己编或与他人合编的著作

  • 叶石涛与锺肇政主编“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远景出版社,1979年。
  • 叶石涛主编,《台湾乡土作家论集》,远景出版社,1979年。
  • 叶石涛主编,《1982年台湾小说选》,前卫出版社,1983年。

《叶石涛全集》

台湾文学馆、高雄市文化局出版,2008年。

  • 全集1-小说卷一
  • 全集2-小说卷二
  • 全集3-小说卷三
  • 全集4-小说卷四
  • 全集5-小说卷五
  • 全集6-随笔卷一
  • 全集7-随笔卷二
  • 全集8-随笔卷三
  • 全集9-随笔卷四
  • 全集10-随笔卷五
  • 全集11-随笔卷六
  • 全集12-随笔卷七
  • 全集13-评论卷一
  • 全集14-评论卷二
  • 全集15-评论卷三
  • 全集16-评论卷四
  • 全集17-评论卷五
  • 全集18-评论卷六
  • 全集19-评论卷七
  • 全集20-资料卷
  • 全集21-翻译卷一
  • 全集22-翻译卷二
  • 全集23-翻译卷三

改编电影、电视剧

相关研究、评介

  • 《原乡人:族群的故事》,王德威黄锦树/主编,麦田出版,2004年。
  • 《口述历史 台湾文学耆硕 叶石涛先生访问纪录》,张守真/主访、臧紫骐/纪录,高雄市文献委员会,2002年。

注释

  1. ^ 叶, 石涛. 〈府城瑣憶〉. 《联合文学》 (联合文学). 1984-12-01, (2). 
  2. ^ 叶, 石涛. 〈我的臺灣文學六十年〉. 《文学台湾》 (文学台湾基金会). 2007-04-25, (62). 
  3. ^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 
  4. ^ 叶石涛文学纪念馆. 重要貢獻. 叶石涛文学纪念馆. 2013-03-05 [2023-07-25]. 
  5. ^ 许, 素兰; 王, 仪雅. 《「台灣男子簡阿淘——葉石濤捐贈展」展覽圖錄》. 台南市: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9: 60–61. ISBN 978-986-05-8774-6. 
  6. ^ 6.0 6.1 彭瑞金. 葉石濤小傳——生平年表. 叶石涛文学纪念馆.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7. ^ 【被遗忘的历史】台湾男子简阿淘:叶石涛冤案
  8. ^ 张, 守真; 臧, 紫骐. 《口述歷史 台灣文學耆碩——葉石濤先生訪問紀錄》. 高雄市: 高雄市文献委员会. 2002: 209–233. ISBN 957-01-2948-4. 
  9. ^ 陈, 明柔. 《我的勞動是寫作——葉石濤傳》. 台北市: 时报文化. 2004: 223–253. ISBN 957-13-4151-7. 
  10. ^ 10.0 10.1 10.2 葉石濤. [201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4). 
  11. ^ 〈葉石濤辭世週年,高雄文學館設紀念銅像〉. 《自由时报》. [2015-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12. ^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原山林事務所. 叶石涛文学纪念馆. [2023-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13. ^ 陈芳明. 〈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觀之建構〉《後殖民台灣》. 麦田. 2002: 49. 
  14. ^ 林慧姃. 葉石濤的文學歷程與歷史軌跡. 兴国学报. 2013-01-01, (14): 11-26. 
  15. ^ 15.0 15.1 叶石涛. 葉石濤全集.1-5,小說卷. 高雄市文化局. 2006. 
  16. ^ 叶, 石涛. 《台灣文學史綱》. 高雄: 文学界. 1987: 2. 
  17. ^ 17.0 17.1 第五屆獲獎藝術家:葉石濤. 国家文艺奖.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18. ^ 〈撤銷有罪判決公告〉. 行政院推动转型正义会报. 2018-12-07 [202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1). 
  19. ^ 葉石濤因白色恐怖入獄 9日公告撤銷有罪判決. 中央社. 2018-12-08 [2019-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20. ^ 總統頒授「二等卿雲勳章」給資深作家柏楊、鍾肇政、葉石濤、琦君及齊邦媛.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04-10-15 [202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21. ^ 第二屆:葉石濤. 真理大学台湾文学系.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22. ^ 彭, 瑞金. 〈葉石濤的臺灣文學評論和文學史〉. 《中外文学》. 1998-11, 27 (6): 8-28. 
  23. ^ 赵, 庆华. 〈老朽的年代,不褪色的青春夢〉. 《新观念》. 2001-04, (150). 
  24. ^ 盛浩伟. 〈《台灣男子葉石濤》觀後:盛浩偉/將天譴化為應許之地〉. 《自由艺文网》. 2022-06-23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25. ^ 25.0 25.1 台湾文学大师 叶石涛病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08年12月12日。
  26. ^ 彭瑞金,《锺肇政文学评传》,页109-111
  27. ^ 同上,页109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