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战头盔

苏联二战期间一共使用过四种战斗头盔,分别是法国阿德里安头盔英语Adrian helmet、SSh-36、SSh-39和SSh-40。

阿德里安

 
参与1938年5月1日阅兵仪式的第1莫斯科无产阶级步枪师英语1st Guards Motor Rifle Division,这些士兵佩戴了阿德里安头盔英语Adrian helmet

法国原产的阿德里安头盔英语Adrian helmet早于沙俄时期已获俄罗斯帝国陆军所使用,它们在十月革命后大量被工农红军所继承,并一直使用至1930年代由SSh-36钢盔所取代为止。不过由于库存数量庞大,阿德里安头盔在二战期间仍然被大量配发给透过紧急动员征召的苏军士兵,尤其是二线部队。

SSh-36

SSh(俄语:Стальной шлем,简称:СШ;意指:钢盔)-36是由亚历山大·A·施瓦兹所设计的战斗头盔,它于1936年投产并装备苏联红军。该头盔的特征是具备一个较大的前缘和广阔的两侧护耳,比起早期的头盔更能提供更优秀的防御效果。SSh-36是以1935年推出的德式钢盔为设计蓝本,前者在盔顶同样设有一个用作散热的梳子状物。有部分流言声称该梳子状物是为抵挡军刀砍劈而设计。

 
SSh-36钢盔

早期型SSh-36的内衬是由脆弱的皮革所制成。由于可靠性不佳,后期的型号改用了布制内衬。 其早期的皮革扣带也出现类似的问题,故同样地在后期改用布制扣带。在整个生产流程中,SSh-36一共有4种尺寸:小码、中码、大码和加大码。

SSh-36从1930年代末到1940年代是苏军的制式装备,它一共参与了多场战役,包括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期间SSh-36获得了别名“诺门罕”(Халхинголка)[1],此外苏军在1939—1940年冬季战争、1939年入侵波兰、1940年侵略波罗的海国家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装备。苏联政府也曾把部分SSh-36作为军援物资供应给西班牙内战期间的西班牙共和军。

SSh-36最终于1941年停产。由于数量稀少,它目前已成为了昂贵的收藏品。

SSh-39

 
SSh-39钢盔

SSh-39是一种相对于SSh-36更简单和更现代化的钢盔,而且比起后者更容易生产。SSh-39为苏联在接下来29年内的军用头盔设计埋下重要基础,期间只作出了很少的改进。该头盔的设计也被莫斯科无名烈士墓所使用。SSh-39主要由3间工厂生产,分别为:史太林格勒拖拉机厂英语史太林格勒拖拉機廠(СТ)、红色十月工厂英语Red October (factory)(ЗКО)和雷西瓦冶金厂(ЛМЗ)[2]。其采用的首种内衬为类似于德国M35-M42钢盔的八指皮革内衬, 最终版本改为类似SSh-36的布制内衬。这些内衬均由铆接在盔壳,并接近盔顶的3根铆钉所固定。 与SSh-36一样,SSh-39在1942年被SSh-40取代前参与了多场武装冲突。

SSh-40

 
佩戴SSh-40的俄军士兵

SSh-40是最后一款二战苏军钢盔,也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SSh-39与SSh-40唯一在外观上的区别是后者以6根位于盔壳下方的铆钉取代了前者的3根盔顶铆钉,这是为了让头盔可适应一种更简单和更坚固的新内衬而作出的改良。其内衬由3片(战后改为4片)布料或油布垫与棉质束带相连,用于调整尺寸。布制的扣带则与左右护耳两侧的D扣环相连,而扣带的末端又以滑扣连接,半圆形的金属片被夹在这条长扣带的末端。与SSh-36及SSh-39不同,SSh-40只有3个尺寸:1—3。该头盔于战后相继地被SSh-60英语SSh-60SSh-68钢盔所取代,不过至今仍有限地使用。此外,SSh-40经常被错误地当成是捷克斯洛伐克vz. 53钢盔英语Czechoslovakian Vz. 53 Helmet

图片集

参考文献

  1. ^ Russian Helmets, by Clawson, ADDENDA.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2. ^ Russian Helmets, by Clawson, rare civil defense.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