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书,在西汉末年出现于中国的一种神秘学书籍,记载预言。与纬书合称谶纬,与河图洛书合称图谶。在东汉时,研究谶书的风气盛行。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官方下令民间不得私自研究,至唐朝之后,多数谶书都已失传。

概论

谶书是一系列记载预言的书籍,最早源自于占星,观察龟策卜卦,或经由巫觋神谕,之后记录成书[1]。其内容多引用五德终始说儒家道教学说,兼及民间传说。在东汉时,因王室尊崇,成为儒者研究的对象,对于政局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谶书与儒家六经合流之后,出现纬书,其内容以谶书来解释经文内容。六经皆有谶书,有《诗谶》、《春秋元命苞》等。

历史

谶书在西汉成帝哀帝之后出现。王莽利用谶书称帝,东汉光武帝也以谶书来增加其政权合法性,之后盛行于东汉。

贾逵曾记录谶书中相互冲突的内容,以证明这些书籍非预言。张衡曾主张由官方收藏图谶,禁绝其在民间流行[2]

注释

  1. ^ 《后汉书》卷59〈张衡列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经天验道,本尽于此。或观星辰逆顺,寒燠所由,或察龟策之占,巫觋之言,其所因者,非一术也。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
  2. ^ 《后汉书》卷59〈张衡列传〉:“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曰:……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