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清(1946年1月27日),台湾资深广播人,作家亮轩(本名马国光)之妻,音乐人马世芳之母。她引领197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被誉为“台湾民歌之母”。

陶晓清
节目主持
国籍 中华民国
出生 (1946-01-27) 1946年1月27日78岁)
职业广播节目主持人
配偶亮轩(马国光)
儿女马世芳马世仪
出道日期1965年
奖项
金曲奖
特别贡献奖
2000年
金钟奖
特别贡献奖
2017年

生长背景

陶晓清出生于中国大陆江苏省苏州市,民国36年时举家迁到台湾,父母皆为音乐爱好者,母亲弹风琴,父亲弹胡琴,外婆喜观赏绍兴戏,外公会唱昆曲。陶晓清儿时的家庭娱乐就是星期天全家人聚在客厅,以真空管收音机聆听崔小萍的广播剧。陶晓清从小擅长演讲,进入世新大学广电系就读,因实习机会进入中国广播公司,19岁就成为该电台最年轻的主持人。[1]

民歌运动的推手

1965年,陶晓清进入中国广播公司,她于19岁时主持第一个节目《热门音乐》,于节目中介绍当时的西洋流行音乐。当时台湾正在戒严状态,而大陆文革尚未结束,陶晓清的节目,引进新颖的西方流行歌曲,受到当年青少年所青睐,一时蔚为风潮。

1975年,杨弦在中山堂办了“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陶晓清尝试在《热门音乐》节目播了三首实况,原本担心于西洋歌时段播放国语歌会遭到听众投诉,却意外收到听众来信投稿自己的词曲,因此陶晓清另辟一个“中西民歌”时段,介绍由青年学子自行创作的歌谣。这些实验性的歌曲,得到了听众的回响喜爱。

1976年在李双泽的高呼之下,“唱自己的歌”成为风潮,歌谣创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陶晓清以电台广播人的身份,联合了广播界与艺文界人士,召开“中国现代民歌”演唱会,包含了胡德夫、杨弦、杨祖珺吴楚楚等民歌运动健将。陶晓清并策划了“第一届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与《我们的歌》专辑出版。陶晓清参与其中的民歌运动,逐渐成为1970年代中期后,台湾流行音乐界的发展方向之一。

1979年,中美断交,台湾国际地位慢慢降低,而青少年们仍沉浸在西式音乐文化之中,“旧上海”式的歌曲,与日本及西洋的翻译歌,仍是当时主流。在这种氛围之下,创作属于“中国人”的歌曲,这种想法慢慢开始萌芽。后来,新格唱片开始举办“金韵奖”、海山唱片举办“民谣风”比赛,鼓励学生创作,帮年轻创作者出唱片及安排校园巡回,从此蔚为风气。

1988年,陶晓清企划主持中广青春网节目,自当年8月15日开播。为全台首次专门以青少年成长为题而规划的节目。当时培养的许多主持人成为目前广播界的重要主持人。[1][2]

1992年,陶晓清自中国广播公司退休,结束广播生涯,赴加拿大进修心理成长方面的课程,并成为合格心理咨商师。[3]

1993年,创办“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担任第一届与第二届的理事长。[4][2]

2000年,获颁金曲奖的特别贡献奖。[5]2017年,获颁广播金钟奖的特别贡献奖。[6]

资料来源

  1. ^ 1.0 1.1 谢淑靖. 民歌青春如昔!專訪陶曉清:音樂讓愛永遠純真美好|女人迷 Womany. womany.net. 2015-08-27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中文(台湾)). 
  2. ^ 2.0 2.1 信义学堂. 學堂講師群. 信义学堂.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中文(台湾)). 
  3. ^ 金鐘獎得主、心理諮商師│陶曉清:我開始接納自己也能調皮、撒賴. 
  4. ^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musicmandomisodo.blogspot.com. [2023-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7) (中文(台湾)). 
  5. ^ 中华民国文化部. 第11屆金曲特別貢獻獎陶曉清實至名歸-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10-04] (中文(台湾)). 
  6.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陶曉清獲第52屆廣播金鐘特別貢獻獎-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10-04] (中文(台湾)). 
  • 张钊维,《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台湾现代民歌运动史》,台北:滚石文化,2003年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