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寮下村

盐寮下村香港昔日的一条乡村,本来位于新界沙头角沙头角海边,于1989年开始清拆,改建为海滨公园及休憩场地。由于位于沙头角,因此被俗称为沙头角村

历史

沙头角盐田堤壆上早年已建有数间寮屋,而沙头角海面则停泊很多渔民的船艇。1962年台风温黛吹袭香港,将大部分停泊的渔船吹沉。台风过后,部分渔民在地势较高的盐田上搭建寮屋栖身,聚居者日渐增加,寮屋范围扩大,一直伸展到海边。

1985年政府重建沙头角禁区,兴建郊区公共房屋,同时清拆菜园角村及盐寮下村两个寮屋区,约2,200名盐寮下村居民于1988年及1989年获分批安置入住沙头角邨,随即于1989年拆卸盐寮下村。

寮屋及居民

盐寮下村陆上的寮屋是一般木构铁皮屋,而伸展到海边的寮屋则为高脚棚屋,与已清拆的元洲仔棚屋类同。从前居民主要从事渔业,以两姓为主,除出海捕鱼外,少数从事海产养殖,更有向远洋渔船收购鱼鳔,晒干后再用粗盐爆香交到海味铺出售。其后大部分居民已前往市区打工谋生。

趣闻

据传1950年代至1960年代,由于盐寮下村俗称沙头角村,而盐寮下村的村长名为李爱,与粤语“你爱”(“你要”的意思)同音,故当时香港流传一句歇后语“沙头角村长——李爱(你爱)”。后来不少人以讹传讹,误以为李爱是女性,故歇后语亦演变成“沙头角村长个女——李爱(你爱)”。

参考文献

  • 《岁月流金-沙头角禁区(1982-2002)图片集》,张庆泉,2002年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