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香港股灾

1981年香港股灾是香港于1980年代的第一次股灾。当时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正与英国讨论有关香港主权的问题,1981年,会谈陷入僵局。恒生指数结果在该年与翌年共下跌达63%。

历史

随着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捕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77年10月邓小平复出,1978年2月提出四个现代化,使恒生指数打破1976年至1977年的牛皮闷局。由1978年低点383.4点起计,到1981年7月17日1810.20点,短短三年上升3.7倍。到由于前景看好,使香港地价节节上升,引发众多财团争夺持有土地的上市公司,其佼佼者有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船王包玉刚收购九龙仓、及置地收购电话公司香港电灯

英资华资争霸战

和黄易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接管和记洋行并改组为和记黄埔后,汇丰一直物色财团接手,为报答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汇丰投桃报李顺水推舟,于1979年9月25日宣布以每股$7.10出售22.4%和记黄埔,开始打破英资主宰香港经济的地位。

九仓争霸战 1978年初,李嘉诚不动声色,悄悄收集九龙仓集团股份,到达18%时已超过怡和置地控制的股权,引起怡和高层注意,遂由汇丰出面,要求李嘉诚退让。为求与汇丰友好的船王包玉刚促成收购和记黄埔,李嘉诚遂将手上九龙仓股份转让予包玉刚。事后包玉刚宣布持有20%九龙仓,并作长线投资。1979年,怡和高层发现包玉刚持股量上升至接近30%,遂主动邀请包玉刚及二女婿吴光正进入董事局,双方矛盾日深。

1980年6月20日,置地乘包玉刚离港,宣布建议增购九仓股份至49%,条件是两股作价$12.2置地股份加一股面值$75.6债券换取一股九龙仓股份。包玉刚即时回港应战,动用22亿现金,以每股$105.0,收购九龙仓至49%。事后发现,置地的收购建议纯属烟幕,手持的九龙仓股份均售予包玉刚,后人以“船王负创取胜,置地含笑断腕”作结。

置地抢购公用股 英资怡和不甘雌伏,决定放手大干重振雄风,由置地进行多项地产发展计划,更收购大型公用上市公司。1981年12月收购34.9%电话公司股权,1982年4月收购34.9%香港电灯,导致债台高筑,结果1983年3月将电话公司股权售予英国大东电报局,1985年2月,将香港电灯售予李嘉诚和记黄埔

争购土地资源

除上述大型收购战之外,亦有规模较小的收购合并发生,主要是地产公司收购拥有土地的公司,如1979年佳宁收购美汉置业上市、1980年恒隆集团收购淘化大同(即现时的恒隆地产)、1981年新鸿基地产收购九龙巴士,同年爆发鹰君地产主席罗鹰石第三子罗旭瑞百利保名义狙击中华巴士等。市面上亦出现炒楼狂潮,据事后计算,当时楼价的供楼负担比率(即供楼支出占大学毕业生收入的比重)曾高达180%,换句话说是用近乎收入的一倍才能够供楼。加上1981年7月17日银行公会宣布7月21日储蓄存款利率由11厘加至12厘,楼市泡沫一戮即破,恒生指数亦由当日开始下跌。

政治大震荡

1980年代初,英国中国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权”及“治权”的建议,得到不少香港传统上流社会的政治及商界精英支持。传统英国资金的商业力量,如汇丰、怡和,亦曾参与游说工作。1981年,当时的商界年青领袖李鹏飞曾率领当时香港的工商界精英组成“年青才俊团”前往北京提出有关建议,但遭邓小平否定。邓认为中国必须整体收回香港。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福克兰战役大胜阿根廷之威,到北京提出“以主权换治权”,图延续对香港的管治。结果被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断然拒绝,香港股市亦随之大跌,到12月2日恒生指数跌至676.30点,由高点计算下跌了62.64%。

地产及金融危机 地价亦以插水式下跌,一幅九龙湾的工业地皮,由投标价一亿五千万下跌到剩下一千五百万,下跌九成。资产下跌导致大量高价抢地的公司陷入危机,除置地外,最触目者首推陈松青佳宁集团,延至1983年10月清盘。

之后更引发港元危机及银行风潮,1983年9月恒隆银行挤提及被港府接管(后并入道亨银行),同年10月新鸿基银行挤提(后改组为港基银行,即富邦银行(香港)),1985年6月海外信托银行(后并入道亨银行)及工商银行(后并入大新银行)突然停牌及被政府接管,由于海托及工商属上市公司,股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打击对股市信心。事件余波导致1986年嘉华永安友联(于2000下半年时再行改组成为今日的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康年等银行先后易手或被兼并。

怡和震荡 1984年3月28日,即离中英达成协议半年,出现戏剧性的场面。当日本是和记黄埔公布业绩之日,李嘉诚于开市前宣布,每股和黄派发现金红利$4,总值20亿,这本应是利好消息。然而怡和集团于当天宣布迁册百慕大,即时引起市场恐慌,恒生指数翌日下跌5.8%。由此众多上市公司争相效尤,纷纷申请迁册。事后有人认为,怡和此举是有意搞小动作,对香港及中国投下不信任票,有意给中国带来政治压力,因而得罪有关人士,种下日后业务久沉不起的远因。

从1982年12月到1984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草签之前,香港股市便在676点至1000点之间反复上落,香港股市很大程度上受到九七问题的影响而波动,香港股市的投资者就在政治风中惶煌不可终日。股市没有明显下跌,但只能一直在低位反复争持,直至1984年9月26日《中英联合声明》草签,12月19日正式签署为止。

参考资料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