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珍珠港事件

最新留言:5年前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话题外部链接已修改内发布
同行评审 珍珠港事件已经经过一群维基百科人同行评审并已经存档
同行评审的存档中可能含有可以改善这个条目的信息。
基础条目 珍珠港事件属于维基百科历史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美国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美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美国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日本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日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军事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军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军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工作组图标
本条目由海军主题提供支援。
工作组图标
本条目由美国军事主题提供支援。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跨语言维基专题 (获评丙级
维基百科跨语言维基专题小组确认珍珠港事件德语英语挪威语葡萄牙语维基百科中的典范条目。您可以参考这些语言的维基条目进而改进本条目的中文版。感谢您的参与合作。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历史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新条目推荐

处理时在候选页的最后结果
 

处理人:—天上的云彩‧ธันวา |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10年2月1日 (一) 08:17 (UTC)回复

同行评审

珍珠港事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自己修订觉得还可以,希望能借由各位的润饰达到特色条目。—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03:1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2月7日至2010年3月7日

内容与遣词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见。单就内容的涵盖来说,还欠缺不少。
  1. 珍珠港之所以有阴谋论,其中一个来源是关于密码破解之后传递的时间差,虽然详细内容可以写在子条目内,但是目前条目中对于密码破解,讯息传递,外交上的谈判都没有提到,这些都和这个事件有密切关系。
  2. 美军已经知道日本会攻击(印象中橘色计划已经不排除),也因此他们有所安排,可是当时他们认为最大的威胁之一是岛上的日裔居民的破坏,在机场的防护上是将飞机排排站,并且将汽油抽掉,诸如这些,条目中都没有提到。
  3. 当时珍珠港两为最高将领为此受到的军法和处理,前几年还因为其中一位的家属想要翻案而重新放上台面,这也是应该包含在内的,毕竟他们两位的确要付上很大的责任。
  4. 还有一个与阴谋论有关系,就是美军的航舰,过去的说法是这些航舰被特意调开,实际上不然,其中一艘航舰当时几乎和日本舰载机有接触,这也适合包含在内。
  5. 珍珠港被攻击之后,对于船舰的打捞,修复,以及防御等等的措施,几乎都没有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是被重创,但是真正损失的战舰只有一艘。

-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16:07 (UTC)回复

  • (:)回应—有几段资料需予以讨论,将飞机排排站据我所得的资料是因为方便管理,汽油抽掉这我并不清楚,但应属细节处,比较适合置入阴谋论主条目中。我认为对于阴谋论主条目前的提及,有支持方与反对方主要论点即可。其中一位的家属是指金梅尔吧?我认为他后来的下场比较适合在他个人条目中,恕我仅小提几句。“其中一艘航舰当时几乎和日本舰载机有接触”企业号曾与日军舰载机接触?能请给予资料来源吗?“真正损失的战舰只有一艘。”应该不只一艘吧?详见我后补上的列表。密码破解,讯息传递,外交上的谈判,条目中已有相关资讯不是?还应补充什么内容,能请阁下说具体些?—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09:55 (UTC)回复
  • (:)回应
  1. 飞机排排站的确是为了方便集中保护,抽掉汽油可以降低被破坏或者是纵火时延烧到其他飞机扩大灾情。请参考英文版的Events leading to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2. 从英文版的Events leading to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当中,你还可以补充一些关于防御上的准备问题。
  3. 当时珍珠港的海军和陆军的最高指挥官的处境是可以稍加描述。
  4. 企业号的飞机曾经在珍珠港被日本飞机攻击,请见英文版的本条目。而且企业号是当时最接近的,印象中有资料上提到他们的俯冲轰炸机也曾经在外海差一点遇到攻击机群。
  5. 有关海军要传送警告的时候,混乱的原因是大气的电离层的影响,导致夏威夷本地的长波无线电收讯受到阻挠,这个影响包括旧金山在内,因此当时指挥战争部讯号中心的Edward French改用民间的Western Union的线路来传送。可以说混乱并不全是内部的关系。这个部分可以查阅像是At Dawn We Slept by Gordon W. Prange或者是其他相关资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15:1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珍珠港事件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04:38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珍珠港事件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12日 (三) 11:2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珍珠港事件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17日 (二) 10:41 (UTC)回复

返回到“珍珠港事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