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Lyliylytl/Sandbox
萌动の心(^_^)∠※π≈3.141592653589793238留言哦签名乃卖萌,或扔掉最好。于共和国64年
这是Lyliylytl的用户沙盒。用户沙盒是用户页的子页面,属于用户的测试区,不是维基百科条目。 公用沙盒:主沙盒 | 使用指南沙盒一、二 | 模板沙盒 | 更多…… 此用户沙盒的子页面: 外观选项: 用字选项: 如果您已经完成草稿,可以请求志愿者协助将其移动到条目空间。 |
西方哲学
以古希腊文明为源头而发展起来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欧洲诸国的发展。又称欧洲哲学。习惯上人们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4个时期:1、古希腊罗马哲学;2、中世纪哲学;3、近代哲学;4、现代哲学。虽然这种分段并不反应哲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但这是一种常规的分段。最早可追溯到莱顿的G.霍恩编写欧洲历史时(大约1666年)开始使用。1700年时,德国史学家C.塞拉斯将其推广到各个部门历史的编写,而黑格尔也于1805年~1830年先后在耶拿、海德堡及柏林都讲授过《哲学史》也使用这种分段。 [1] [2]
古希腊-罗马哲学
古希腊哲学时期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时期,时间为公元前6世纪[约585]到公元6世纪。它一般被分为三个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希腊三贤者的古典希腊时期、和后亚里士多德(或希腊化)时期:有时候会把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家们的古典时代晚期加入作为第四个时期。[3]
前苏格拉底时期
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西方哲学就从古代神话和诗歌中脱颖而出,逐步开始对宇宙的组成以及本源的思考而开始了独立发展。当时的哲学家们多关注自然界,所以又被称为自然哲学家。
- 米利都学派,其代表有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以及色诺芬尼。皆是一元论者,即世界万物皆来自一个本源。如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物”,阿那克西米尼的“气”,而色诺芬尼发展了阿那克西米尼学说,提出神主宰一切。
- 爱利亚学派,其代表有巴门尼德和芝诺。巴门尼德提出一个重要的理论: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则一切运动变化都是不存在。爱利亚的芝诺进一步发展了老师的理论,即世界只有“存在”,而没有“不存在”,只有“一”,而没有“多”,因此,世界是不变的。
- 以上诸多争论,看似截然不同,其实本质上是相似的。这种变与不变的关系,双方都只是片面地强调一种。必须既要承认变,又要承认不变。而真实世界与直觉世界的差别,真理与意见的矛盾,就产生了认识论问题。
- 智者派,公元前5世纪中期,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等所形成的智者派将研究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人类本身。认为“人才是万物之本”。他们都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真理。普罗泰戈拉认为是非善恶都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而高尔吉亚却认为所有的都是同样的假,这是怀疑论的雏形。[4] [5] [6] [7]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是这个时期的著名的哲学家。他是出现于苏格拉底之前并对柏拉图产生直接影响的人。
公元前6世纪末,以毕达哥拉斯为主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所主张的哲学与前述的观点即相近又有不同。他认为“一切都是数字”。其意思就是说一切事物的实质和结构都是它们所包含的数字关系所决定的。
他指出平均、秩序和调和是宇宙的三大基调,并以音乐的调和说明宇宙的调和。他所在的学派将宇宙总结为十种性质相异的组合: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左与右、男与女、静与动、直与曲、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方与圆。
至此之后,数学的本质及其地位,一直都是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数学不受观察和实验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而且是通过纯粹的思想加以理解的。 [8] [9] [10] [11]
希腊三贤哲学时期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合称古希腊三贤者。
苏格拉底
针对智者派的怀疑主义思想,苏格拉底所做的是将道德引入哲学领域。他没有直接教过人,但柏拉图深受其影响。而其整个哲学思想来源于两大理论:其一,永远不要做坏事;其二,一个内心真正善良且正义的人绝不会做相反之事。
他认为真理有其客观性,他试图推翻智者们以个人主观感觉为真理的思想。然后提出德的概念,以作为人生行事的方向。对于道德是什么的问题。苏格拉底之回复为“知识即道德。”对于知识是何物的问题。他回答是如下,知识乃是透过理性而得的概念。认识论和道德哲学由他创立。他的论辩诘难的方法就是辩证法的最早来源。如此,苏格拉底奠定了他的哲学地位。 [12] [13] [14] [15]
柏拉图
柏拉图是学园派的创立人,也是苏格拉底最重要门徒。他集思想之大成,第一个建立贯通形上与形下的哲学思想体系,他的工作固然有许多地方不完备,但他为哲学献身的专诚精神,他的卓越的才思,他的哲学对后来西方哲学的影响,使他在西方哲学史上备受尊敬。
他的学说是以形上的观念论为重心,而他对“观念”的解答为,其“概念”的客观实在化。他认为世间万物皆由观念而成,观念是形而上的,但却是实在的,其为永恒的,为万物之根源;观念是绝对的完全。即是理念论,其学说主要是居于感性世界之外的和感性事物的原型。在所有理念中,善是最高。在其论著《国家篇》中,他又把只重视感性认识的人比作只会看见事物阴影之洞穴中的囚徒,这表明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于是以此观念论为依据,柏拉图建立他的灵魂论,为个人的伦理道德;又写了“理想国” 以论一个国家的理想形态。他共有三十五篇对话录传世:被后人认为不但是哲学作品,也是文学佳作。 [12] [13] [14] [15]
亚里斯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深受柏拉图的影响,也因此深了其师的哲学的缺失。亦成立逍遥派。他的思想大体上是在对柏拉图理论的修正与革新。他在哲学上有着诸多贡献,就如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的观察,加上理性的思维,就能达到事物内部结构的真正认识。
他的思想主要为以下几点:1.宇宙间任何一物均为实在;2.任何物体均具有四种成因,即为物质因、动力因、形式因与目的因;3.四因可以说成是两个原理,即物质与形式;4.物质为潜能,形式为实现;5.世间万物分为无机物、植物、动物、人类,其中会有变化,呈现出逐渐进化的趋势;6.无机物之前有无形式之物质,只存在于思想中;7.神是万物的目的因;8.其伦理学是形式与物质并重的,人们的理性与情欲不可偏废,应该予以调合。
由此,他最早对“科学”进行分类: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艺术。其中,理论哲学中的第一哲学即是形而上学的雏形,而另外的还有物理学、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歌等。他贯彻了实体与属性、形式与质料、潜能与实现、共相与殊相之间的区别。他的哲学理论和著作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 [17] [18] [19]
希腊化哲学时期
亚里士多德死后,整个哲学界陷入了独立时期,称为希腊化哲学时期。因为整个社会和政治陷入混乱。这段时期产生了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以及怀疑主义派、新柏拉图派和新毕达哥拉斯派。这些学派的共同特点是伦理化。斯多葛学派主要是顺应自然和自制。伊壁鸠鲁学派则是把快乐作为生活的本质和善的标准。
古典时代晚期: 而新柏拉图派和新毕达哥拉斯派都是带有宗教主义的哲学,并逐渐产生融化基督教和希腊哲学于一体的理论,即为后来的基督教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各种理论也成了西方哲学的各种思想学说的起源,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了,古希腊罗马也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 [20] [21] [22] [23]
中世纪哲学
大约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6世纪左右。
公元3世纪,在埃及的普罗提诺(Plotinus)将古希腊的柏拉图思想中较为神秘的部分进行了重新阐述,并发展为新柏拉图主义。基督教哲学最初就在这样背景中形成的。从基督教纪元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
中世纪哲学常常被称为经院哲学。这个时期哲学家重新解读了柏拉图思想和亚里士多德思想,以及使用新柏拉图主义等来对基督宗教的教义作理性的分析。这时,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女仆。同时宗教信仰也鼓舞了基督教哲学家发展新的哲学思想。
其中有三位著名的哲学家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和奥卡姆的威廉。
奥古斯丁代表着基督教哲学的最初阶段。深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他用怀疑论的精神提出许多现代哲学所碰到的问题。他并不直接证实上帝的存在,而是在人类意识和经验的本质中,在人们对自身弱点和不确定性当中,来寻找信仰的基础。《忏悔录》是他的著作,也确定了他在基督教哲学的地位
在奥古斯丁之后出现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端。博伊西斯是将古代哲学与宗教哲学连接在一起的代表,他更重视多样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是中世纪唯名论的先驱。J.S.爱留根纳将基督宗教融入到新柏拉图主义当中,并认为普遍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真实的,而多样性的事物就不全面了,更不真实,他是实在论的先驱。安瑟尔谟是实在论的代表,受到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而罗瑟林是唯名论的代表,受到亚里斯多德的诸多思想影响。此外,邓斯·司各脱也是著名的唯名论者。
还有12世纪初的阿伯拉尔,他是的思想是存在一个既非实际物体又非空灵意识的共同体,由此,他创立了概念论。
出生在13世纪的阿奎那是著名的中世纪哲学家,并创建了一个基督教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体系,被称为托马斯主义。他追随着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将自然世界看作是一个等级社会,由种差、种和类等本质的不同单位所构成。而处在顶端的是人类理性,借此贬低盲目信仰而把人类理性地位提高。他的学说都是以亚里士多德关于事物的本质与存在,形式与质料等的差异为枢纽。他认为,根据宇宙的存在与形式的上帝的存在所做出的论证才是真理。他还反对阿拉伯哲学家所提的“双重真理”说,其著作《神学大全》和《驳异大全》。
而同一时期的奥卡姆是唯名论者的代表人物,他在逻辑和认识理论中预先勾划出现代经验主义的轮廓。所以他否认任何一种理性神学能具有正当性,宗教只是信仰和天启疆域。他与另一位代表人物罗吉尔·培根共同开辟神学对自然系统研究和实验方法的道路,而非神学上的预设。
早在12世纪,阿拉伯著名哲学家伊本·鲁世德就提出反对正统经院哲学的思想。他亦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只是更加倾向自然性。双重真理学说就是他提倡的,其本质是否认真主干预世界,主张自然事物受到因果必然性支配。从13世纪开始他的学说流行起来,形成了“阿威罗伊主义”其最大代表是西格尔·德·布拉邦。 [24] [25] [26]
近代哲学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到19世纪,为近代哲学时期。从中世纪末到文艺复兴开始,哲学与基督宗教开始分家,并开始了反对宗教,反对教会,反对权威,反对经院哲学。关于理性和信仰的分离,标志着近代哲学的诞生。 [27][28][29]
文艺复兴的哲学
从文艺复兴开始,人们的思想开始从清净的僧院走出,来到喧嚣的尘世。从而发展自然,也发展人类自身。从而形成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思潮。
其思想学派有:1.政治理论。如意大利的马基雅弗利,法国的博丹,英国的霍布斯,荷兰的格劳秀斯等,他们都不同程度地为政权作辩护,主张强权即公理。2.人文主义重新将人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它受到柏拉图主义,希腊怀疑主义和罗马斯多葛主义的影响。卢克莱修手稿的发现影响了伽利略、布鲁诺和加桑迪。3.自然哲学仍然坚持自然界是合乎理性的,并由系统的研究。列奥纳多·达·芬奇在《笔记》中列举经验主义、机械科学和数学等三条原则。从第一条导出培根的经验主义;从第二条导出霍布斯的机械主义;从第三条道出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的数学方法。
其中人文主义是以人道主义为准则的文化运动,主要代表有,柏拉图派的希腊人普莱索和贝沙里扬,意大利人M.费奇诺;亚里士多德派的P.彭波那齐等。
其中自然哲学家用经验观察的方法反对经院哲学,但他们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和占星术一并研究。其中著名的有B.特莱西奥,以及尼古拉斯和G.布鲁诺,后两位认识论的方法探讨了如何把握对立统一的途径问题。 [27] [28] [29]
中期近代哲学
从17世纪开始,近代哲学就以认识论为研究重点。还由于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争论,带来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作为认识论的首要问题突显出来,标志着近代哲学进入全盛时期,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期。
自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从哲学分离出的自然科学繁荣昌盛。而自然科学家的伽利略同时也为近代哲学提供研究方法,其特点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进行归纳和数学演绎。
这时期的经验论代表人物有F.培根、T.霍布斯、J.洛克、G.贝克莱和D.休谟等;唯理论代表者有R.笛卡尔、B斯宾诺莎、G.W.莱布尼茨和C.沃尔夫。
其中F.培根运用归纳法,第一个提出思维的主体“人”应该主动干扰自然,是指为人服务。
笛卡尔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家唯理论的第一人。在笛卡尔看来,物质世界是由数学关系组成的单一体系,他企图将物理学转化为数学。
他的“天赋观念”学说,主张思维中的概念即是真理;他怀疑一切主张,完全运用思维推演已达到客观真理。
在其著作中,对整个经院哲学以及在他那个时代流行的教育与哲学体系加以讽刺。其认为“我思故我在”是认识论的无可怀疑之出发点。笛卡尔是割裂精神和物质的二元论者,为了厘清二者关系,他坚定认为在上帝那里,精神和物质是统一的。他还是一位机械主义者。其理论被称为笛卡尔主义。 [31] [32] [33]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是笛卡尔之后,又一位著名的唯理论者。他的认识论、几何学和机械观都来自于笛卡尔。但是他对笛卡尔的二元论不认同,他认为精神和物质不过是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 [34] [28] [35]
启蒙主义
牛顿和洛克是启蒙主义之父。其目标是阐明理性的起源,并将它应用于人们自身。洛克的《人类悟性论》和休谟的《人性论》完成了这两个任务。此外,启蒙主义不但对认识论,还对社会政治做出贡献。洛克的《国民政府》和卢梭的《民约论》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要求,启迪了后世的自由主义和公民平等的。
其中洛克发展了经验论,他不认同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他也强调人们从感觉中抽象出普遍的概念,也认为感觉中的个别东西才是第一位。但他普遍认同笛卡尔的二元论。
而贝克莱更是发展了洛克的哲学理论,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认为除了感知的主题和被感知的知觉之外,什么也没有。他非常不赞同物质的抽象概念,认为其既无客观实在,也不能存在于人心。
休谟的理论比贝克莱的更进一步,他不仅仅认为物质实体不存在,更认为精神实体不存在。只承认知觉的存在。他还以自己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不承认统一性和普遍性的东西,认定多样性和个别性才是最高原理,这把当时英国哲学重视个别性原则发展到顶峰。
莱布尼茨
他是三大唯理论者最后一人。他坚定地维护笛卡尔的学说,反驳洛克的理论。他认为洛克体系与亚里士多德密切相关,而他的体系继承与柏拉图。与笛卡尔不同的是,他认为万物的实体是“单子”,且互相没有关系,而是由于“前定和谐”才共存一体,即存在于神之中。“前定和谐”调和了笛卡尔之二元论和斯宾诺莎之实体双重性。 [28] [37] [38]
其他哲学家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争论也包含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论。到了18世纪的法国哲学,J.O.de.拉美特里才公开宣布唯物主义是唯一的,而D.狄德罗也拒绝承认上帝的存在。
在政治伦理思想方面,伏尔泰,C.S.孟德斯鸠和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都有论述。
其中百科全书派成为当时法国哲学的最高成就,他们皆认为机械主义才是最终形式。他们认为物质是唯一的且处于永恒运动的。精神只是人脑的属性。
所以,他们认为无机物与有机物不可逾越。人的思维是人感官的结果。但他们仍然是经验主义者,在因果性上,他们不承认偶然性的作用,认为只有必然性才是唯一的。这就成为唯心主义的观念。
德国古典哲学
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直到19世纪初,哲学便进入了近代哲学的总结时期,这就是德国古典哲学时期。有两条线索标志着转折的到来: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更加明确;二、产生了系统辩证法。其代表人物有I.康德、J.G.费希特、F.W.谢林、G.W.F.黑格尔等。 [27] [28] [40]
康德
康德给哲学带来了三个标志性的创造:
1、哲学意义的新规定;2、哲学方法的新概念;3、哲学写作的新结构。
他受到休谟的诸多影响,并为西方哲学带来一次革命。他认为哲学的研究核心就是规定理性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
康德同意休谟的理论并认为,存在一些原则,使得心灵对经验和认识加以组织,而证据皆可以在数学中找到。即是,包含在命题里的要比包含在原是概念的定义要多得多。他使用称之为批判哲学的先验方法,来展现经验的某些范畴和形式都必然地被预先存在与人们一切言谈之中。
凭借着他的三部“批判性”的著作,为先验方法作出相应的结构:
1、分析论,分析理性的有效机能;2、辨证论,展示理性的可能失误;3、方法论,列举实用的各种规则。
他还为道德哲学奠定了新基础,且他赋予了自由概念的新意义。因为其影响在现代依旧尚存,其理论被人们称谓康德主义。 [41] [42] [43] [44]
费希特和谢林
费希特本来承认斯宾诺莎的机械的因果决定论,但后来受到康德的影响,开始认为因果决定论只是表面,其实质为自我不是必然性的奴仆而是独立自由的主体。就此,他建立了主观的思维与客观的存在之统一说。
谢林是从费希特理论出发的,但深受斯宾诺莎和文学上浪漫主义的影响,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即他认为自然和精神、存在和思维,客体和主体,表面相反,实则统一,是同一个“绝对”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个“绝对”即是万事万物的根源。他认为艺术才是最直观的理性。 [43][27] [28]
黑格尔
黑格尔及其理论的出现将西方哲学的推上一个新高度,他创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他的理论和学说对近现代哲学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并被称为黑格尔主义。
从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发展而成的多种哲学运动。其重点就是以历史和逻辑为主,历史方面,它从不同角度理解“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逻辑方面,它有发现其中所说的“真理即使整体”。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重点是放弃分裂,达到统一。他把以前的时代说成是思维与存在、理想与现实分裂,自由与必然,个人与社会、无限与有限、统一性与多样性分裂之时代。
他从康德的“心灵的合理性以及在经验中的积极作用”的概念出发,但反对康德的“超越经验世界和‘物自身’的世界”,并认为心灵和世界一样具有相同基础理性结构。他所认为的普遍性不是脱离特殊的抽象普遍,而是包含特殊在内之普遍,即为具体普遍;他所认为的统一也非脱离矛盾、对立的抽象统一,而是包含它们在内的统一,即为对立统一。上述综合在一起即是他的理论:最真实的无所不包的整体即是“绝对精神”,又是对立的统一。
他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绝对精神”,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从逻辑、自然到精神,即是从思维到存在,再到两者统一的过程,从而完成他的统一论。
就此,社会和历史的现象,便被赋予一种在哲学史上还是崭新的显赫地位。他还将伦理学划归到这个领域,从而在伦理学理论和对思想的理解中提出重要的路线。 [45] [44] [46] [47]
现代哲学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哲学就进入现代哲学阶段。因为在19世纪中期,欧洲的工业革命几近完成。
现代哲学,特别是19世纪中后期的哲学流派,有A.叔本华的意志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20世纪的西方哲学上主流有两条:1.有弗雷格、罗素创立的,并以维特根斯坦为主的分析哲学。它把哲学问题变成语言分析问题,由此产生了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其他语言分析相关的哲学派系。
2.由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发展起来,以海德格尔为主的存在主义。它把哲学问题变成对个人生存状态的反思,由此产生了解释学。
现代哲学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潮流。 [48] [49] [50] [51] [40] [52]
以黑格尔主义为主的潮流
历程哲学:
19世纪中期,黑格尔主义在中欧受到欢迎,并在此后也隐约出现在该地区。在英国和美国也具有影响力,不仅启发了布拉德利、罗伊斯等人的观念论哲学,还形成了一种哲学气候。即形式有所修正,但是本质不变。比如怀特海的“历程哲学”。 [48] [50] [49] [51] [40] [53]
主流马克思主义
K.马克思的著作本身不能说成是一种哲学,更不是一种哲学体系,但他的全部论述是对哲学,特别是对黑格尔体系中的唯心主义进行的激进批判。他认为哲学必须变成现实,人就不能在只是解释世界,必须即改造世界本身,有改造人对世界的认识。
但是尽管马克思本人批判黑格尔的观念论,但其思想却深受黑格尔的特别是辨证论的影响。并将其基本本质作了自然主义的改造。这之后,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才在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等人的阐释和补充下,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并形成新的世界观。
另外马克思主义也指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运动,如由列宁所创立而被斯大林修改的苏联马克思主义,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俄国革命以及后来建立的各种共产党之教义。它的旁系包括反斯大林的托洛茨基及其追随者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其他第三世界马克思主义。 [54] [55] [49] [51] [56] [40] [57]
西方马克思主义
此外,比上述类型更为复杂的版本有阿尔都塞等人做出详尽阐述。然而,在卢卡奇和布洛赫等人采用黑格尔学说,而非科学学说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诠释,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后来在英美等地获得新生。
之后,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受到[[弗洛伊德]]、存在主义、康德、社会科学以及黑格尔等思想的革新,已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如霍克海默、阿多诺。以及与“法兰克福学派”有联系的“批判会理论”等。后来,萨特和不少法国学者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及科拉科夫斯基和彼得罗维克等东欧哲学家提出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54] [55] [49] [56] [51] [57]
革新的黑格尔主义
20世纪开始,黑格尔主义的社会性方面在狄尔泰和一些德国学者重新发展。他们对其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生活与历史的进路作出修正。
在美国,詹姆士和杜威对黑格尔主义作出了相似的,在社会性倾向和自然主义特色的详尽阐述。实用主义运动在英美影响甚大,在此将黑格尔的思想发扬为新的哲学运动。
英国的维特根斯坦也转变的思路,从之前的实证主义和新康德思想,转而去研究语言、科学,及科学史、伦理学等。
结构主义:
在法国,因科杰夫的影响,使得黑格尔主义对萨特等人形成冲击,当他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时,这种冲击更加明显。则出现与克劳德·李维等相关联的“结构主义”。还有福柯和德里达等法国“后结构主义”等思想。 [49] [51] [50] [48] [52]
后古典现代哲学
分析哲学:
后古典主义是种哲学观,从培根,笛卡尔到休谟和康德,这股浪潮获得科学的倾向,后来又获得逻辑和语言的,逐渐形成一种基本的分析哲学。
实证主义:
19世纪上半叶英美,“苏格兰常识学派”很普及,后来英国摩尔的思想和20世纪初美国“新实在论者”都发展了它。孔德的实证主义在法国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美国得到米尔格拉姆的发展,成为“实验主义”,又形成科学性的实证主义。
新康德主义:
实证主义在德国由陆宰和布兰希维克等人的发展下,形成“新康德主义”,并经由重新发现的休谟主义和黑格尔主义的影响,在英美等地也流行起来。
逻辑实证主义:
一种很注重逻辑的学说,在德摩根、布伦塔诺、迈农和弗雷格等人的努力下,取得了进展。罗素和摩尔发动了分析运动,由此形成分析哲学的雏形。又在维特根斯坦的研究下,将分析哲学进行了重新解释,变成了语言分析问题,从而产生逻辑实证主义。
语言哲学:
二战后,分析哲学更加分化,并形成多个不同的派系。但其本质相差无几,都集中研究“分析”这一概念上来,后来有不少开始研究语言哲学这一分支。
现象学:
而胡塞尔将严谨的数学思想赋予哲学,使的笛卡尔主义进一步激进化,在海德格尔的影响下,便产生了现象学运动。
唯物论:
其中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期间的一个唯物主义代表。他将黑格尔哲学称谓精致化和理性化的神学体系,他认为人是思维与存在统一的,思维不仅仅是人脑的表现也是人与人思维的表现。
他的唯物论和实证主义以马赫的学说达到顶点,并在英国流行。
新托马斯主义:
而从公元1879年以来教宗利奥十三世颁发教义宣称为“永远的父亲”之后。多玛斯哲学在基督宗教和神学中的哲学教义再度得到肯定。而梅西耶(Désiré-Joseph Mercier)和马里旦(Jacques Maritain)发展了该学说并吸收了近代哲学的诸多优点,逐步形成新托马斯主义。 [50] [58] [49] [51] [59] [52] [60] [61]
多种主义的第三潮流
意志主义:
该潮流在费希特和谢林的学说下,又经过康德以及黑格尔的影响,终于由叔本华所注意到其中尚未被探索的领域——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基本特性的东西,即是“意志”。
而尼采也有所谓的“权力意志”这种学说,一种关于生命与世界的与叔本华类似的诠释。但,尼采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革,有“对所有价值重新作出评价”的论述。将其大胆的心理概括传统从宗教、艺术到道德、社会,再到科学和认识本身。
实用主义:
因为达尔文发现的进化论,让斯宾格勒发展为一个哲学表达,而柏格森为其发展提供促进作用。在一战后,舍勒、普莱斯纳和盖伦等采用上述学说,开创了“哲学人类学”。
上列观点在桑塔亚那、杜威等人和怀特海的影响下,重新对黑格尔主义进行理解。由皮尔士和詹姆士等思想家开创了实用主义运动,对“人类行动、利益和目的作出实际考虑”。
存在主义:
而齐克果对人类生命诠释的过程中比实用主义更激进,他通过“信仰跳跃”来获得与上帝的关联。
海德格尔和雅斯培也对齐克果的“主体性”和实用主义进行研究。雅士培强调人类存在不可能被化解到只能以客观角度加以了解的地步。海德格尔更进一步对“存在的意义”作了研究,他主要对人类存在的特性和结构做了奇特的分析。
在萨特和加缪的发展下,使之流行并衍生出“存在主义”。萨特发展了海德格尔的理论,他认为人们在对“塑造人类自己”这个问题存在本质性的不确定。
解释学:
研究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多采用现象学来解释人类生命和人类条件的问题。而庞蒂使用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对人类存在作研究。
从齐克果以来的这些哲学家多注重以文学风格对哲学进行研究。从此,哲学、语言和文学三者关系更为紧密,如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哲学”和卡西尔的“符号形式的哲学”等,逐步形成解释学。 [49] [51] [50] [62] [63] [64] [65]
现代哲学的出路
潮流流向:
之康德之后,西方哲学逐渐分为英美和欧陆两大地域区别。而前述之几种潮流也不断在这两个地域之间游走,一种潮流在一个地区流行之后,定会出现不少分支,而后消退,但其又会在另一个地区流行起来。但,两个地域并非密不透风,如美国与德国之间的哲学研究却越来越能反映彼此的合流。这是一方面。
联系学科:
另一方面,变化多端的哲学,三个中心领域从没有被忽视,即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然而逻辑和心灵哲学也得到充分的关注的同时,在其他更广泛的领域也被哲学所涉及到了。当下最流行的是与其他学科,或者说与科学和知识界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来。
上述领域包括:社会和政治哲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法律哲学、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等。还有一些研究种类的“应用”形式,非形式逻辑学、医学与法律伦理学、技术哲学、性哲学、体育哲学、文学哲学和电影哲学等。
结语:
众说纷纭,各立门户,已经成为当下哲学领域的普遍情况,但学派之间的争论与冲突重来没有平息过。哲学是应该更加分散,还是应该更加整合,这是现代哲学的出路的问题。 [66] [67] [50] [52] [68]
非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的主要部分起源东周时期,当时以诸子百家广为人知,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还有一些流派例如农家、阴阳家和名家在之后则名声不显。在秦朝焚书坑儒后除了儒家和道家外其他流派都不再活跃。
宋明理学
先秦诸子之后的两汉经学、魏晋玄学等都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自唐朝起佛教也开始对哲学产生重要影响;不过中世纪中国哲学最主要的部分是宋明理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反对汉代后开始影响儒学的道教和佛教中的迷信和神秘的元素,是一股倡导更加理性和世俗化儒学的哲学运动。尽管理学遭到道教和佛教徒的批评,理学仍借鉴了它们两个的部分术语和概念。然而和佛教和道教把形而上学看作心灵发展、宗教启示的催化剂并且是不朽的不同,宋明理学把形而上学当作建立一个理性的伦理体系的指导。宋明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韩愈和李翱被视为宋代理学的先驱。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以道教形而上学理论为框架建立了他的伦理哲学体系,他被看作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
日本朝鲜哲学
印度哲学
阿拉伯哲学
非洲哲学
美洲哲学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主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高怀民.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希腊哲学 概要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之概要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古希腊罗马哲学章节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 第一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高怀民.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希腊哲学 前期希腊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之概要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古希腊罗马哲学章节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 毕达哥拉斯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高怀民.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希腊哲学 前期希腊毕达哥拉斯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12.0 12.1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之苏格拉底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amencps-21”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13.0 13.1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希腊哲学中的创新思想家 苏格拉底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brencps-21”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14.0 14.1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章节苏格拉底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nencps-21”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15.0 15.1 高怀民.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希腊哲学 中期希腊哲学苏格拉底部分. 1983年典藏版.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ntwencps-21”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之亚里斯多德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希腊哲学中的创新思想家 亚里斯多德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章节亚里斯多德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高怀民.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希腊哲学 中期希腊哲学亚里斯多德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 希腊化时期的哲学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晚期希腊和罗马哲学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章节第三部分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高怀民.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 士林哲学章节.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中世纪哲学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中世纪哲学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章节.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近代哲学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29.0 29.1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中期近代哲学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 笛卡尔章节.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笛卡尔主义.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中期近代哲学章节 笛卡尔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34.0 34.1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 斯宾诺莎章节.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amencps-28”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35.0 35.1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中期近代哲学章节 斯宾诺莎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nencps-28”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近代哲学 启蒙主义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 莱布尼茨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中期近代哲学章节 莱布尼茨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中期近代哲学章节 法国哲学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40.0 40.1 40.2 40.3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起源到康德哲学史 康德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近代哲学 启蒙主义康德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43.0 43.1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nencps-32”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44.0 44.1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康德 “三大”批判时期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brencps-33”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康德到现代哲学史 黑格尔及其继承人之黑格尔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黑格尔主义.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48.0 48.1 48.2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康德到现代哲学史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19世纪哲学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现代哲学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20世纪哲学章节.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52.0 52.1 52.2 52.3 袁保新.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当代西方哲学部分. 1983年典藏版.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ntwencps-35”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袁保新.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新黑格尔主义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54.0 54.1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康德到现代哲学史 黑格尔及其继承人 马克思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55.0 55.1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现代哲学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56.0 56.1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马克思主义.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57.0 57.1 袁保新.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马克斯主义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康德到现代哲学史 后古典现代哲学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主要发展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部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3. ISBN 978-7-5000-7958-3.
- ^ 袁保新.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分析哲学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袁保新.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新康德学派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康德到现代哲学史 形形色色的哲学第三潮流.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袁保新.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存在主义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袁保新.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现象学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袁保新.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实用主义部分. 1983年典藏版.
- ^ 大美百科全书 条目:哲学 从康德到现代哲学史 结论部分. 台北: 光复书局股份公司. 1992.6. ISBN 9780717201037.
- ^ 不列颠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史 结语.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ISBN 9781593392925.
- ^ 袁保新. 中华百科全书 条目:西方哲学 结语部分. 1983年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