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性梵语tri-svabhāva),又称三自相梵语tri-svalakṣaṇa),也就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简称为遍依圆或三性。是唯识宗的主要理论法义,唯识宗的主体思想即是唯识无境,三界万法皆由有情各自本具之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一切种子识)所变现,世尊在许多经典中都说有三性[1]

三自性系指一切有情生命中的三种重要法性[2],此三性必须依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前提才能存在[3]。遍计所执性为因执著而产生的幻象,部派佛教对此因而不论。依他起性为自条件构成的现象,瑜伽行派著重的空观。圆成实性为绝对的真实,中观学派对此高度理论化。三者的比喻为看见月亮,认为上面有嫦娥或是嫦娥的图案(遍计所执性)、月亮是由太阳的反射才发光(依他起性)、月亮原本就是圆的(圆成实性)。

《大乘入楞伽》:“无明爱及业。诸心依彼生。以是我了知。为依他起性。妄分别有物。迷惑心所行。此分别都无。迷妄计为有。心为诸缘缚。生起于众生。诸缘若远离。我说无所见。已离于众缘。自相所分别。身中不复起。我为无所行。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 三自性是唯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唐代义净三藏撰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即称“相宗以三性为宗”。《楞伽经》中说:“五法三自性,以及八识聚,二种无我义,涵盖诸大乘。”

注释

  1. ^ 例如,《解深密经》卷2〈4 一切法相品〉:“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CBETA, T16, no. 676, p. 693, a15-17)
  2. ^ 《太虚大师年谱》云:“三宗各统摄一切法无遗,然在方便施设言教方面,对于三性各有扩大缩小。般若中最扩大遍计执性而缩小余二性,凡名想所及都摄入遍计执,唯以绝言无得为依他起、圆成实性。故此宗说三性,遍计固遍计,依他、圆成也是遍计。唯识宗最扩大依他起而缩小余二性,以佛果有为无漏及遍计执之所遍计都摄入依他起,唯以能遍计而起的能所执为遍计执,无为体为真如。故此宗说三性,依他固依他,遍计、圆成也是依他。真如宗最扩大圆成实性而缩小余二性,以有为无漏及离执遍计摄入圆成实,归真如无为之主,唯以无明杂染为依他、遍计执相。故此宗说三性,圆成固圆成,遍计、依他也是圆成。”
  3. ^ 《成唯识论》卷3:“谓有大乘阿毘达磨契经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或复初句显此识体无始相续。后三显与三种自性为所依止:谓依他起、遍计所执、圆成实性如次应知。今此颂中诸所说义,离第八识皆不得有。”(CBETA, T31, no. 1585, p. 14, a11-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