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老街

二水老街位在台湾彰化县二水乡,主要是指位在二水车站前方的光文路,以及相连的员集路三段、四段一带。而光文路与与员集路交会处一带称为“三角仔”,此处有三栋具有特色的红砖街屋,分别是张老嘤宅、谢毛宅与郑鼎宅(旧英源医院)[1][2]。二水车站到“三角仔”之间的光文路,是二水乡最繁荣的地区[1]

二水张老嘤宅
二水谢毛宅

老屋

张老嘤宅

张老嘤(1889─1944)是日治时期二水一地的大富翁[1]。年少时家贫未就学,贩卖竹材为生[1]。后来因获得三井竹山营业所竹材总经销权,以及收购制材厂时在贮木池底部挖出不少木材等际遇,而逐渐富裕起来[1]。1923年与谢毛集资设立香蕉市场收购香蕉运往日本贩卖,但据说因为事先未打通关节,最初数批香蕉都被定为劣级品[1]。张老嘤与谢毛感觉有异便前往日本横滨港,装成码头工人参与验货流程,结果评审人员连看都没看就直接说不合格[1]。张老嘤遂将事前请来的律师与当地主管人员找来逐一重新检验,结果是一级品[1]。之后两人告上法院,日本的组合团体自知理亏而请求协议和解,将过去的香蕉都列为一级品并补足差额[1]。相传这笔赔偿金额有12、3万,相当于新台币2、3亿[1]。两人将赔偿金均分之后,据说张老嘤便买下三角仔的土地盖红砖街屋[1]

张老嘤宅过去的规模据说是四合院式建筑,最前面是光文路上街屋,也是仅存的部分,分成四间店面[1][2]。店面后面有左右厢房与中庭花园,再来则是第二进的住屋,长有60公尺,到现在的二水超市旁[1]。但后来因为张家家道中落,街屋后方的部分都已变卖改建[1]。另外日治时期这四间店铺之中,过去开有“丹凤楼”(有女服务生陪酒)及“朝鲜亭”(可住宿,今光文路102号),是富豪乡绅时常造访之处[1]

谢毛宅

谢毛宅是三角子三间红砖街屋中规模最小,但正面立面装饰最华丽的[1][2]。二楼女儿墙上面有“M”和“商店”字样,而“M”可能是指谢毛的“毛”字[1][2]

郑鼎宅

 
二水郑鼎宅,旧英源医院
 
二水郑鼎宅后面两进

郑鼎宅在谢毛宅对面,二水国小校门旁[1][2][3]。郑鼎(1896年─1953年)是二水出生的首位西医[注 1],第一进街屋过去便是他所开设的英源医院,是从鹿港请来的名师所建[1][2][3]。而在街屋后方则有中庭及回廊、第二进厅堂、小花园、第三进内厅[注 2],这些部分是1950年落成,是郑鼎聘请二水当地匠师王秋逢(文枝师)增建[1][3]。在左回廊走道下过去曾设有防空洞,是二次大战躲避空袭而设,但后来因已失去功能,为避免幼童跌入而封闭起来[1][3][4]

郑鼎宅的格局是三进两院,第一进是两间店面,后面两进则是三合院的样子,建材则包括红砖、木头、钢筋混凝土等[4]

英源医院

 
二水英源医院

英源医院是二水首间钢筋混凝土建筑,是郑鼎长子郑瑞堂[注 3]在1964年因旧有院址(郑鼎宅)空间不够,而另外新建的建筑[1]。1966年4月17日落成,里头有诊疗室、化验室、候诊室、观察室、病房和X光室,当初规划时也预留给郑瑞堂之弟郑天助(心脏科医师)回乡服务的空间[1]。兴建费用约是当时的新台币7、80万元,而同时期街道上一间店面约是值2万元[1]

其他

二水乡有谚语“庄脚做戏食肉,街仔路做戏食搭”,是指过去农历十月妈祖出巡,各村轮流拜拜时落,以邀请住在街上的亲友到家中“看冬尾戏”吃拜拜为荣[1]。但轮到。老街上的人拜拜时,却少有礼尚往来的邀请乡下亲友去吃拜拜[1]

参见

注释

  1. ^ 早年住二水庄鼻仔头学仔底,先后就读二水公学校、台中一中台湾总督府医学专门学校[1]。毕业后在台北赤十字医院任职,主要钻研内科与小儿科,后来离职返回二水行医[1]。在行医之馀,也关心地方事务,曾担任二水庄信用组合第三任组合长及二水庄协议会员,二次大战后担任二水乡合作社首届理事主席[1]。1953年第二届乡长选举时高票当选,但未就任便因故去世[1]。有“二水土地公”之称[1]
  2. ^ 过去是厕所、浴室、仓库,现改为厨房、餐厅、小客厅[1]
  3. ^ 1924年出生,〈福尔摩沙颂〉作者郑智仁之父[1]

参考来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张锡池、张碧照. 《二八仔風華:光化村史》. 彰化县文化局. 2006-08: 页20─33、80─99. ISBN 986-00-1764-6. 
  2. ^ 2.0 2.1 2.2 2.3 2.4 2.5 韩国栋 总编辑. 《走讀台灣:彰化縣 2》. 中华文化总会. 2011-12: 页131、132. ISBN 978-986-6573-25-5. 
  3. ^ 3.0 3.1 3.2 3.3 张锡池. 〈二水鄉傳統建築之美賞析〉. 《彰化文献》 (彰化县文化局). 2004-12, (第5期): 页167、168. 
  4. ^ 4.0 4.1 傅朝卿、张彩娟、陈信安、陈佩琪(编著). 《彰化縣重大意義歷史建築調查研究》. 彰化县文化局. 2006-01: 页3–14、3–15. ISBN 986-00-1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