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七世的治理史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注 1](英语:History of the Reign of King Henry VII),英国史书,由都铎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政治家、法学家及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1621年写成,1622年出版。该书是为了献给当时的王太子查理而作,内容记述都铎王朝初期亨利七世治下的历史概貌,希望储君能领会当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培根在本书里文笔出众,分析透辟,使它在后世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大陆出版的《亨利七世的治理史及其他作品选》(英文版)

本书的编撰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作者弗兰西斯·培根画像

本书的作者弗兰西斯·培根(生卒年:1561─1626年),是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法学家,在1620年代以前,他深受英王器重,地位显赫。但到1621年,培根被指控受贿,无法自辩而认罪悔改,从此在仕途一蹶不振。虽在官场失意,但培根在人生最后的数年里发奋著述,编写了一套法规汇编,一部大不列颠史和都铎王朝诸王传记等多种著作。[1]

本书便是培根晚年失势时所著。1621年,他隐居在高阑城英语Gorhambury的邸宅时,于1621年6月底至10月初期间,共花了十四个星期写毕本书。[2]他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成书,据学者J·W·汤普森英语James Westfall Thompson指出是由于他利用的材料是很久以前就搜集起来,故此能非常迅速地完成全书,其写作依据有波利多尔·味吉尔英语Polydore Vergil和都铎王朝早期的英国编年史家的著作。[3]培根撰写本书的目的,据他在献辞里所说是要让太子查理多读一些历史,从中了解身为人君的各种曲折,“有些事像上落斜坡,有些事则平平坦坦”,“的确,殿下的处世方式与你的父王(詹姆士一世)是无法相比的。但你看一点这些往事是不会有错的”。[4]

培根仿效了文艺复兴时期史家马基雅维里基察第尼古典时期史家塔西佗的撰史风格,重视人事及政情的描写。[5]他写本书时,内容也几乎全以论述政治事务为主,而不著墨于亨利七世治下的人文发展,注意力集中在一般的政治立法,当谈到经济问题时,也是以作者本身的政治家和立法者角度,看成是行政问题。[3]

本书写成后,培根首先在10月8日呈献稿本给国王詹姆士一世阅览,詹姆士读后甚为欣赏,并给了点文字修改的建议。到1622年3月,培根出版本书,然后献给太子查理。[2]

篇幅

本书描述的主要人物亨利七世
自称约克公爵理查并挑战亨利七世王位的泊金·沃贝克英语Perkin Warbeck
亨利七世(中)与恩普森英语Richard Empson(左)和达得利英语Edmund Dudley(右)。恩普森和达得利二人受到国王器重,在本书里亦有所描述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问世后,曾被世人形容是“短文”[6],然而实际上它具有多个章节。现据原书列举如下[7]

流传情况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自1622年首次付梓印行,到19世纪以后有多次再版,英人斯佩丁英语James Spedding编的《培根集英语James Spedding#Works of Francis Bacon》里,便依据留存下来的培根秘书手稿和作者的修订,整理而成。此外有J·R·兰比英语Joseph Rawson Lumby根据1622年版而修订的版本。稍后的版本多根据斯佩丁版本。[8]剑桥大学出版社曾把本书,与培根所撰的都铎诸王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等的传记大纲,及论文数种,汇编成书出版。中国大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亦获得剑桥大学出版社财团许可,重印出版本书。[9]

评价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面世后,就受到相当的重视。詹姆士一世看了后就对他甚为推崇。[2]学术界人士,如荷兰学者哥罗歇斯和英国学者洛克也加以赞扬。[10]美国学者J·W·汤普森英语James Westfall Thompson对它作出批判,指出后世曾过份赞誉这书使“英文历史写作一跃而与塔西佗甚至修昔底德本人并驾齐驱”,纵使本书“文笔出众”,“分析透辟”,“其见解极其精明,描绘能力也极其卓越,以致对后来所有论述这个主题的历史著作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但也有若干缺点,包括缺乏独创性,并非第一手资料,而且更严重的是培根篡改自己的材料来源,“以貎似精确史实的外表把他自己的意见和外加的材料塞了进去,以致后来的作家们毫无怀疑地接受了他的东西”,不过培根这种做法也非存心欺骗,只是“为了澄清和阐明问题”。[11]中国大陆学界,有评价本书是“作者以其哲学家的眼光和概括能力,提网挈领,正确而又生动地勾勒出都铎王朝初期英国的历史概貌”。[12]

注释

  1. ^ 本条目名称《亨利七世的治理史》参考自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培根《亨利七世的治理史及其他作品选》。除了此一译名外,学者谢德风译作《亨利七世统治时期的历史》(见J·W·汤普森著、谢德风译《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二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902页);申海田、林吉玲主编的《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译作《亨利七世在位时期的英国史》(见《中外文史名人名著·“亨利七世在位时期的英国史”条》,山东大学出版社,625页);水天同译作《亨利第七本纪》(见水天同译《培根论说文集》,绪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页)。

引用来源

  1. ^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册)·“培根”条》(国际中文版修订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20─121页。
  2. ^ 2.0 2.1 2.2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及其他作品选》,编者导言,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xii页。
  3. ^ 3.0 3.1 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二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881页。
  4. ^ 培根《亨利七世的治理史》,收录于《亨利七世的治理史及其他作品选》,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3页。
  5. ^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及其他作品选》,编者导言,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xv页。
  6. ^ 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二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880页。
  7. ^ 散见于《亨利七世的治理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8. ^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及其他作品选》,编者书目,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xlii页。
  9. ^ 培根《亨利七世的治理史及其他作品选》,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
  10. ^ 《培根论说文集》,绪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页。
  11. ^ 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二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880─881页。
  12. ^ 申海田、林吉玲主编《中外文史名人名著·“亨利七世在位时期的英国史”条》,山东大学出版社,625页。

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