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人员

伤亡人员(英语:Casualty),于军队之中,是指任职于军队之人员战斗人员非战斗人员,由于几种情况而无法履行职责,包含死亡受伤生病被俘逃兵

一名死亡之德国武装亲卫队成员,1944年6月19日摄于法国北部

对于平民而言,伤亡人员是指被杀害、受伤或丧失能力的人;“伤亡人员”一词通常用于描述由于暴力事件灾难造成的大规模死亡和伤害。它有时被误解为“死亡”,但受到非致命伤亦被归类在伤亡人员里。

作为军事术语

“伤亡人员”一词使用于军事,是指人员于执勤时阵亡、染病致死、受伤致残、因心理创伤失能、被俘、逃兵或于任务中失踪,但不包含符合前述状况却仍可进行战斗之人员。任何伤亡人员都不再适合进行立即性之战斗或战役,因此,这是战斗中的主要考量因素。

至少自1513年以来,“伤亡人员”一词已被用于军事中。[1]

北约定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于以下几种伤亡人员给予定义:

伤亡人员
于人事上,任何由于被宣布死亡、受伤、生病、被拘留、被俘或失踪而脱离其所属单位之人员。[2]
战斗伤亡人员
任何由于敌对行动、持续之战斗及相关行动或战斗任务往返而造成的任何伤亡。[2]
非战斗伤亡人员
非因于战斗,但由于疾病、因病致死、受伤、因伤致死而脱离其所属单位之人员,以及非自愿缺席或由于敌人行动而失踪、被拘禁之人员。[2]

其他定义

这些定义在军事历史学家中很常被使用:

不可回复之伤亡人员
于人事上,任何于行动中死亡、失踪或被移往医疗场所前因伤致死及因病致死之人员。[3][4]
医疗伤亡人员
于人事上,任何因战伤或在战斗区内患病而感染之人员,以及任何于医疗场所治疗或休养超过一天之人员。
“战斗医疗伤亡人员”和“非战斗医疗伤亡人员”之间存在区别。前者是指因战斗造成之医疗伤亡人员;后者是指是指非因战斗造成之医疗伤亡人员。[3][4]
阵亡
通常描述因敌对势力行动而死亡之人员。[5]
任务中失踪
通常描述于战斗行动中失踪之人员。他们有可能是已阵亡、受伤、被俘或逃兵。
任务中受伤
 
弹片受伤,于南北战争
通常描述因敌对势力行动而受伤之人员。[2]
战俘
通常描述被敌对势力俘虏和拘禁之人员。

作为一般使用

虽然“伤亡人员”一词自1844年以来就被平民所使用,[1]但相较于军事用途,伤亡人员是一个较不重要的概念,因为死亡人数和重伤害数分别是非常重要的,且平民没有立即重返岗位之必要,以中华民国交通部各县市交通事故死伤统计为例,死亡人数和重伤害数通常也会被一同罗列出来而非仅呈现伤亡人员总数。[6]

发生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世界卫生报告,因故意(包括战争、暴力和自杀)导致之死亡人数估计占全体死亡人数2.8%;[7]在同一份报告中,因过失导致之死亡人数估计占全体死亡人数的6.2%。[7]

另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牛津英语辞典第二版收录1513年有关军事伤亡人员之参考文献,亦收录1844年有关平民伤亡人员之参考文献
  2. ^ 2.0 2.1 2.2 2.3 J.J.R. Taillefer, AAP-6, NATO Glossary of terms and definitions (PDF), 2000年8月7日 [2019年7月7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年7月7日) 
  3. ^ 3.0 3.1 Military Medical Casualties. [2013年5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29日). Military Medical Casualties are losses during wars of armed forces personnel on account of wounds or other effects received from various kinds of weapons, as well as those who are admitted to aid stations or medical installations for more than 24 hours. Military medical casualties are one category of battle casualties, which also include what are called irrecoverable losses—those already dead or who die of wounds before reaching an aid station, those missing in action, and those taken prisoner. Military medical casualties usually greatly exceed irrecoverable losses—for example, the ratio was about 4:1 in World War I and about 3:1 in World War II. A distinction is made between combat and noncombat military medical casualties. The former refers to casualties that are the result of wounds, trauma, burns, ionizing radiation contamination, poisoning, and frostbite; the latter refers to casualties that are the result of noncombat injuries and diseases not related to weapons. 
  4. ^ 4.0 4.1 Krivosheyev, G. F. (编). Россия и СССР в войнах XX века: Потери вооруженных сил: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о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Russia and the USSR in the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sses of the Armed Forces. A Statistical Study]. [201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3) (俄语). 
  5. ^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killed in action. [2007年2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27日). 
  6. ^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导委员会, 各縣市交通事故死傷統計, [2019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22日) 
  7. ^ 7.0 7.1 世界卫生组织. Annex Table 2: Deaths by cause, sex and mortality stratum in WHO regions, estimates for 2002 (pdf).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4 - changing history. 2004年 [2008年11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