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仪
生平
刘孝仪年少失去双亲,和兄弟互相鼓励学习,精于写文章;刘孝绰经常说:“三笔六诗。”三就是指他,六则是指刘孝威[2][3]。天监五年(506年),刘孝仪获举荐秀才,从镇右始兴王萧憺的法曹行参军起家,跟随他到益州的王府就任,兼任记室。萧憺入朝任职中抚军,他转官主簿,迁转为尚书殿中郎,受朝廷诏令写下《雍州平等金像碑》,文辞华丽。晋安王萧纲出镇襄阳,征引任官安北功曹史,因为母亲逝世辞官;萧纲被立为皇太子,刘孝仪刚好服丧完成,补任太子洗马,迁职太子中舍人,之后外任戎昭将军、阳羡县令,任内有治绩,擢升为建康县令[4][5]。
大同三年(537年),刘孝仪改任中书郎,以公事降官为安西谘议参军,兼散骑常侍。出使东魏回国后除授中书郎,很快兼任司徒右长史,又兼任宁远长史、行彭城琅邪两郡事。其后累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任内没有顾虑地弹劾有罪的官员,获得时人称颂。大同十年(544年),外任伏波将军、临海太守,当时法律粗疏,很多百姓不遵守;刘孝仪刚到任,就宣示条例制度,致力安抚人心,境内安宁,风俗改正[6][7]。中大同元年(546年),他入朝守都官尚书,到太清元年(547年),外任明威将军、豫章内史。次年(548年),侯景攻打建康,刘孝仪派儿子刘励带领三千名郡兵,跟随前衡州刺史韦粲支援官军。
太清三年(549年)建康失守,他被前历阳太守庄铁逼离豫章,至大宝元年(550年)病逝,虚岁六十七。
评价
刘孝仪为人宽厚,尤其是家居的操行,次兄刘孝能早逝,他尽心照顾寡嫂,家中事务都先谘询她。他和妻儿子朝夕侍奉寡嫂,不曾失曲礼节,世人因此称道。[8][9]
著作
有文集二十卷流传。
家族
引用
- ^ 《梁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刘孝绰字孝绰,彭城人,本名冉。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绘,齐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
- ^ 2.0 2.1 《梁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刘孝仪字孝仪,秘书监孝绰弟也。幼孤,与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孝绰常曰“三笔六诗”,三即孝仪,六孝威也。……第二兄孝能……第五弟孝胜……第六弟孝威……第七弟孝先……
- ^ 3.0 3.1 《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九》:孝绰弟潜字孝仪,幼孤,与诸兄弟相勖以学,并工属文。孝绰尝云:“三笔六诗”,三即孝仪,六谓孝威也。
- ^ 《梁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天监五年,举秀才。起家镇右始兴王法曹行参军,随府益州,兼记室。王入为中抚军,转主簿,迁尚书殿中郎。敕令制《雍州平等金像碑》,文甚宏丽。晋安王纲出镇襄阳,引为安北功曹史,以母忧去职。王立为皇太子,孝仪服阕,仍补洗马,迁中舍人。出为戎昭将军、阳羡令,甚有称绩,擢为建康令。
- ^ 《南史·卷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二》:举秀才,累迁尚书殿中郎。敕令制雍州平等寺金像碑,文甚宏丽。晋安王纲镇襄阳,引为安北功曹史。及王为皇太子,仍补洗马,迁中舍人。出为阳羡令,甚有称绩。
- ^ 《梁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大同三年,迁中书郎,以公事左迁安西谘议参军,兼散骑常侍。使魏还,复除中书郎。顷之,权兼司徒右长史,又兼宁远长史、行彭城琅邪二郡事。累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在职弹纠无所顾望,当时称之。十年,出为伏波将军、临海太守。是时政网疏阔,百姓多不遵禁。孝仪下车,宣示条制,励精绥抚,境内翕然,风俗大革。
- ^ 《南史·卷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二》:后为中书郎,以公事左迁安西谘议参军,兼散骑常侍。使魏还,除中书郎。累迁尚书左丞,长兼御史中丞。在职多所弹纠,无所顾望,当时称之。出为临海太守。时政网疏阔,百姓多不遵禁。孝仪下车,宣下条制,励精绥抚,境内翕然,风俗大变。
- ^ 《梁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中大同元年,入守都官尚书。太清元年,出为明威将军、豫章内史。二年,侯景寇京邑,孝仪遣子励帅郡兵三千人,随前衡州刺史韦粲入援。三年,宫城不守,孝仪为前历阳太守庄铁所逼,失郡。大宝元年,病卒,时年六十七。孝仪为人宽厚,内行尤笃。第二兄孝能早卒,孝仪事寡嫂甚谨,家内巨细,必先谘决。与妻子朝夕供事,未尝失礼。世以此称之。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 ^ 《南史·卷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二》:入迁都官尚书。太清元年,出为豫章内史。侯景寇建邺,孝仪遣子励帅郡兵三千,随前衡州刺史韦粲入援。及宫城不守,孝仪为前历阳太守庄铁所逼,失郡,卒。孝仪为人宽厚,内行尤笃。第二兄孝熊早卒,孝仪奉寡嫂甚谨,家内巨细必先谘决,与妻子朝夕供事,未尝失礼,时人以此称之。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延伸阅读
[编]